主题四走进西游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四:神通广大美猴王
次主题一:
走进《西游记》
教学活动一:
《孙悟空大闹天宫》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画片中人物服装、神态、动作,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2、关注道具和场景变化,感受动画片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3、愿意通过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自己会动画片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共同收集关于《西游记》的连环画、图片、VCD等,对《西游记》及孙悟空有初步的了解。
2、金箍棒、塑料袋、皱纹纸、纸壳等。
3、教师教学资源《大闹天宫》动画片、幼儿学习资源1-3页。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拿着金箍棒带着面具出场问:谁认识我是谁?
出示“孙悟空”的单幅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互相说一说:喜欢孙悟空吗?
为什么?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二、观看动画片
1、引导幼儿欣赏动画片,在关键处暂停并根据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如:
在播放天宫场景时暂停并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在哪里看出来的?
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关注场景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部欣赏完后提问:
大闹天宫》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你喜欢孙悟空的哪个动作和造型?
幼儿分组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1-3页。
三、引导幼儿尝试分组表演《大闹天宫》的片断。
启发幼儿充分的利用代替物布置场景、制作道具、进行角色装扮。
角色动作、语言。
师总结幼儿的表演情况,并请个别组向大家进行展示表演。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活动区继续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表演。
教学活动二:
捏面人
活动目标:
1、掌握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捏面人》。
2、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面人”图片:
2、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个老爷爷特别喜欢捏面人,他捏的面人可好看了。
瞧!这是谁啊?(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
师:这些面人见到我们小朋友可高兴了,我们用好听的歌声向他们问好!
过渡: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捏的什么呀?
二、师用圆舞板以快板的形式,师问: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
师问:捏一个唐僧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师问:捏一个沙和尚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师问:捏一个孙悟空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1、师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什么了?
你还听到什么呢?你们仔细听听!
3、师再次范唱
提问:你们仔细听听,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
幼儿回答
师:谁愿意来试一下?
4、师示范边唱边做动作(最后一句)
5、幼儿练习3遍
过渡: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
浓的京味。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6、师唱响一点,幼儿跟唱(2—3遍)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回答)
师小结:这种既有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再把这首说唱歌曲练习一下。
幼儿再练习2遍
三、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
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说说的部分。
1、表演
要求说的部分的幼儿要边说边做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3、男女生练习
四、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这么大,还会捏什么呢?(捏一个小狗汪汪叫---------)
幼儿仿编
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进歌曲
开火车仿编
师再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到歌曲里。
教学活动三:
师徒四人行
活动目标:
1、发展概括性观察,能抓住师徒四人的典型特征。
2、尝试用彩泥制作猪八戒的形象,练习团、搓、压、对接等泥工技能。
活动准备:
1、有一定的泥塑活动经验。
2、彩泥、塑料棒。
3、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见幼儿用书第3册第7页。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我们先来唱一首歌,请小朋友随音乐唱《猴哥》。
(进入情境)
2、歌唱完了,请小朋友看看这几张图片,告诉我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回答)
师总结出各自的明显特征:
孙悟空,外号美猴王,,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热爱自由。
猪八戒,孙悟空常称他“呆子”。
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
它虽好吃懒做,却心地善良,待人热情。
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
他没什么本领,经常不能识破妖怪的诡计,落入妖怪的陷阱之后,只会喊:“悟空,救我!”
沙僧,原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后跟随唐僧西天取经,对师傅忠心耿耿。
二、制作泥塑
1、介绍材料及方法,引发幼儿泥塑的。
(1)师:看,在捏面人的老爷爷那里买了四个泥人,小朋友们,好玩吗?请小朋友看看他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回答)
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捏面人的老爷爷,捏一个你喜欢的《西游记》里的人物。
(2)师:捏泥人可不是一样简单的事,除了要用到橡皮泥外,还要用到很多东西,小朋友们可要听清楚老师手里的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要不你的泥人可就做不成了。
介绍辅助材料,师幼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用。
重点示范对接的技能。
2、师:下面我们小朋友就开始你的泥塑创作吧。
引导幼儿独自进行泥塑创作。
让幼儿参照幼儿用书中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进行塑造,幼儿运用不同颜色的彩泥表现人物特征,同时注意面部特征的塑造要精细,启发幼儿运用辅助材料(牙签等)进行人物身体不同部分的对接。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捏的泥人可真棒,都快赶上捏面人的老爷爷了,现在老师为你们和泥人照张相吧。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手工区继续进行泥塑创作。
教学活动四:
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唱歌曲《猪八戒吃西瓜》,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风格。
2、能在歌曲间奏和结尾处合拍地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出来,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歌曲磁带、钢琴、有关歌词内容图片。
2、猪八戒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活动室。
二、发声练习。
三、幼儿学唱歌曲《猪八戒吃西瓜》。
1、幼儿倾听歌曲《猪八戒吃西瓜》一遍。
教师提问:歌曲里面唱的是谁?猪八戒干什么了?
2、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教师提问幼儿歌词内容,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3、幼儿跟着音乐小声哼唱。
4、幼儿跟着音乐有表情地歌唱。
四、肢体动作创编。
1、让幼儿听辨间奏并练习用小手合拍地拍间奏。
2、引导幼儿在间奏处用肢体创编动作。
3、让幼儿边唱,边在间奏处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
4、组织幼儿讨论:
猪八戒吃完西瓜,把西瓜皮丢地下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猪八戒为什么会摔跤?引导幼儿认识到瓜皮不能随便乱扔。
5、引导幼儿创编猪八戒摔跤的动作,启发幼儿用“很痛”、“懊恼”、“生气”等表情,去感知、体验、表现猪八戒滑稽可笑的形象。
五、幼儿表演
幼儿戴上猪八戒头饰有表情地进行表演《猪八戒吃西瓜》。
六、结束部分
结束语:小朋友们今天表演得很棒,但我们可不要学猪八戒乱扔西瓜皮,乱扔西瓜皮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好,应该把瓜皮扔到哪去呀?那现在我们把《猪八戒吃西瓜》这首歌带回去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宝宝,和老师们再见。
教学活动五:
悟空分桃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组成、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
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4只,桃子模型每人4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
二、复习4的分解、组成:
今天,师傅拿来4个桃子,(出示4个桃子实物)让悟空分两次吃完,问它有几种吃法?这下可把悟空难住了!谁有好主意?谁愿意帮帮它?
(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
)
1、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
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给我们变出了这
么多好玩的东西!
(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玩法介绍:
保龄球:保龄球瓶4个一组摆好。
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
记录:打倒了几个?剩下几个?
套圈:4只小猪在地上摆好。
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套住了几个?剩下几个?
投炸弹: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4个沙包(炸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投中了几个?几个没投中?
2、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怎么玩的?结果怎么样?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3、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结果怎样?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
(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
(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4、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4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试试看!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4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
(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
(3)教师检查、总结: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5、巩固练习4以内数的组成:
游戏:吃桃
规则:课件随机出示2—4个桃子。
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个桃子;老师说:“我吃掉了** 个。
”孩子们说:“我吃掉## 个。
**和##合起来是?”
6、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
看谁又对又快。
三、结束:
教师戴悟空面具说:“孩子们,把你们记下来的办法拿到这边给我看一看吧!”
次主题二:我演美猴王
教学活动一:
真假美猴王
目标:
1、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细微的观察、分析、分辨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能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创造性的表演。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道具:耙子、行李、钵、禅杖;头饰(猴子;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唐僧)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今天园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是谁?(孙悟空)怎么会有两个悟空呢?我给小朋友讲个故事《真假美猴王》
二、看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播放课件)提问:
1、师父为什么赶走悟空?
2、师父渴了,悟空回来后是怎么做的?
3、真假悟空都请了谁来分辨他们?
4、假悟空是什么变成的?
5、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欣赏故事、学说角色对话,并启发幼儿用表情、动作创造性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1、引导幼儿分辨真假悟空,并用动作、表情加以表现
提问:是谁分辨出了假悟空?
假悟空是什么变的?
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它的狠毒?
2、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1)悟空打死了强盗,师父会怎么批评他?
(2)悟空端着水是怎么对师父说?师父是怎样回答?
(3)师父不肯原谅悟空,悟空是怎么做的?
(4)八戒和沙僧回来看到师父晕倒了是怎么问师父?师父会怎么回答的?
(5)沙僧看到菩萨身旁的悟空,很生气,是怎么做的?菩萨又是怎么说的?
(6)真悟空看到假悟空两人会怎样?
(7)在如来佛祖面前假悟空怎么了,真悟空是怎么做的?
四、引导幼儿用道具、语言、动作、表情表演故事。
分配角色,讲解表演规则
五、结束活动
戴上师傅的面具:徒儿们随师父继续去西天取经吧。
在音乐伴奏走出活动室。
教学活动二:
猪八戒背媳妇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唢呐的音色特点,感知《百鸟朝凤》音乐的风格。
2、自由创造猪八戒和孙悟空互相打闹逗乐的动作。
3、感受与同伴密切配合进行表演及开展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听过《猪八戒背媳妇》的滑稽故事。
2、教师能熟练地弹奏和哼唱乐趣的曲调。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音乐,了解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
1、引导幼儿完整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喜悦和热闹以及隐含的故事情节。
2、教师讲述《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3、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听音乐,进一步感知乐曲结构和特点,坐在椅子上用身体动作表现。
二、引导幼儿分段听音乐,进行音乐游戏,进一步感知音乐旋律及表现内容。
假装背媳妇活动。
三、引导幼儿连贯地跟随整首音乐开展游戏,感受与同伴密切配合进行表演及开展游戏的乐趣。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表演区中进行角色装扮,并随音乐进行游戏。
教学活动三:
奇妙的影子
活动目标:
1、引导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发现影子的产
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培养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
2、投影仪,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向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家求助,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教学活动四:
我们的演出海报
目标:
1、让尝试制作《西游记》故事演出的海报。
2、让幼儿们互相合作完成制作和宣传任务。
活动准备:
1、《西游记》的故事资料。
2、、幼儿、共同搜集的各种戏剧节目的海报及宣传图片
3、制作海报用的各种纸,各色布头,即时贴、彩笔、胶水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搜集的节目演出海报,激发幼儿的学习。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非常漂亮的礼物,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节目演出海报)。
1、和幼儿一起欣赏海报。
让幼儿了解海报上都有什么?(节目名称、演唱单位、演出地点、演出时间、节目内容等)。
2、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节目海报?
3、海报是用来干什么的?(为即将演出的节目做宣传)。
4、海报不但漂亮而且还有这么大的用途,你们喜不喜欢?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份漂亮的海报?(想),那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份漂亮的海报吧!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制作海报。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这次所要演出的节目。
(《西游记》)
2、教师让幼儿共同讨论这次演出节目的“灵魂”,并根据
节目的“灵魂”分组讨论制定节目的海报。
3、海报的要求要有创意,各组之间不能抄袭。
最后要评比幼儿的海报。
4、教师及时观察。
并时时提醒幼儿有关剧情细节,引发幼儿制作海报的灵感。
5、幼儿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幼儿制作的《西游记》演出海报。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评出最有创意的海报并分出一、二、三等奖。
2、同样评出最漂亮的海报并分出一、二、三等奖。
3、幼儿也被评为巧手、智慧宝宝、创意宝宝等。
4、幼儿的作品都得到了同伴和老师的肯定,并且自己也得到了肯定,他们都非常高兴。
5、老师把幼儿制作的《西游记》海报放到区角中。
四、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欣赏海报。
非常喜欢这节课,特别是我在出示海报时,幼儿非常感兴趣,专心认真听我讲,在分组学习时,幼儿积极性很高,积极争取当某个角色。
最后他们在自己的作品在得到肯定后都非常高兴。
教学活动五:
美猴王小剧场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语气、动作、表情表现《西游记》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演出任务。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确定小剧场的剧目。
2、教师和幼儿共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绘制演出报名表,请幼儿自由报名。
3、根据幼儿报名情况,每个剧场确定小组长带领各组幼儿分工,排练剧目,准备演出。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前期准备情况,为演出做准备。
1、幼儿交流各族的排练情况及在筹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讨论协商解决。
2、讨论演出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进行汇总提示。
二、请幼儿合作布置“剧场”。
三、请幼儿进行演出前的准备。
四、教师担当演出主持人,介绍演出的剧目及顺序,提醒幼儿做有礼貌的观众。
五、组织幼儿按顺序进行表演。
活动延伸:
将演出活动到回家,为爸爸妈妈表演。
次主题三:现代美猴王教学活动一:
小猴请客
活动目标:
1、操作中发现物体不同的组合方法,发展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头饰小猴、小松鼠各一张。
2、每组一个小筐,每人10颗纸糖。
3、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猴。
1、教师:小猴弟弟过生日,要请好朋友来做客,准备了许多糖果。
为
了让每个朋友都可以吃到,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一个或者两个糖果。
朋友来了,小猴真开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没有搞清楚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间时发现,小客人在废物筐中剩下10张糖纸。
2、教师提问:客人一共吃了几个糖果?
3、帮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来了几位小动物?请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一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两个糖果,那来了几个客人?
6、如果每个客人可以吃一个糖果也可以两个糖果,那来了多少个客人?
7、幼儿操作。
请小朋友每人拿10颗纸糖,算一算来了几个客人?
8、比较三种分法,最多来几人,最少来几人?
二、再次出示图片小松鼠。
1、现在小松鼠也要请客了。
它为每一位客人准备了两个或者三个食品,
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来了多少客人。
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它发现废物箱里有3个果冻壳、4张糖纸、5个饼干袋。
2、现在请小朋友猜猜看来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几个食品?我们一起来数数?
4、如果每个客人只吃两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教师操作。
5、如果每个客人都吃三样食品,那来了几个客人?我们也来算算,请幼儿操作。
三、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还有没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个客人有的吃两样有的吃三样食品的话,那来了几个客人呢?现在请小朋友动动脑,算一算。
请幼儿上前操作。
请小朋友比较一下,最多来几人。
最少来几人?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小猴和小松鼠解决了难题,他们都夸小朋友聪明,下次有困难还请你们来帮忙,如果小朋友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
教学活动二:
三打白骨精
活动目标:
1、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2、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辑动画片《三打白骨精》片段(时间约五分钟,消音)。
2、各种乐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三打白骨精》
1、边看边讨论:片中的人物可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告诉幼儿影片中每个主要角色即将出场或有事情发生时都会有一段独特的背景音乐,音乐可以使人们知道马上就有重要事情发生,并能增加视觉效果。
二、将动画片分成四段讨论配乐
1、第一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出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分析人物的不同特征)
2、第二段:白骨精出现时应该是什么样的音乐?孙悟空与白骨精第一次打斗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
3、第三段、第四段:第二次、第三次打斗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引导幼儿知道三次的打斗音乐应该一次比一次强烈)
三、幼儿自行分成四组分别为四段动画片配乐
1、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乐器来配乐。
例如孙悟空与白骨精打斗时可以用架子鼓来烘托打斗气氛;唐僧念紧箍咒时可以配上碰铃刺耳的声音等等。
2、各小组分别进行乐器合成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情节选择合适的乐器以及注意各乐器合成时的和谐。
3、启发幼儿想象除了用乐器来配乐,还可以用什么来配乐?(例如自己的嗓音、教室中的器具等。
)
四、将动画片与配乐合成。
第一次,让幼儿自己选出几位同伴对白,其他的进行配乐。
第二次配乐时录音,制成配乐音带,让幼儿边欣赏动画片边听听自己的配乐,找出不和谐的地方,再进行第三次配乐。
教学活动三:
《西游记》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