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低信噪比低覆盖次数资料处理分析
基于特征波属性参数的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
基于特征波属性参数的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洪瑛;韩文功;孙小东;李振春;李芳【摘要】研究了利用法向入射点波(NIP波)的运动学属性,实现立体层析速度反演的方法.对这些运动学参数做层析反演,以得到用于深度域偏移成像的横向非均质平滑速度模型.多次迭代过程中,沿法向射线进行动力学射线追踪获得正演参数,且拾取的参数和正演参数误差达到最小,进而得到最佳速度模型.在正演模拟过程中,利用射线扰动理论计算出Frechet导数,使得目标函数梯度最小化.该方法拾取方便、易于实现,尤其适用于低信噪比的地区.将该方法应用于二维模型数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In this paper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implement stereo-tomography using kinematic attributes of eigen-wave which is so called normal incidence point (NIP) wave.These kinematic parameters are utilized in tomography to achieve smooth and lateral homogenous velocity mode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migration in depth domain.Multiple iteration are carried out to minimize the picked parameters and simulated ones through which optimal velocity model can be derived.During iteration, simulated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dynamic ray tracing.Subsequently Frechet derivatives of tomography matrix are calculated via ray perturbation theory to minimize the objective function.This method is facilitated to operate with the advantage of convenient picking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to low S/N ratio area.In this paper 2D model test shows expected and promising results using this approach.【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8页(P359-366)【关键词】特征波;立体层析反演;动力学射线追踪;射线扰动理论【作者】洪瑛;韩文功;孙小东;李振春;李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1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为实现地下地质结构的清晰成像和准确定位,建立合理准确的速度场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内插法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 ,
覆盖 次数 二
每炮 道数 x 道 间距
而 判 定 了每 炮接 收道数 的增 加 因此 减少炮 间 距才 能真 正 的提高 覆盖 次数
,
,
。
减 少炮 间距 就是 说 要 在原 始 的炮 间距 中 内插 出 一些拟 合炮来 通过 共 偏 移 距道 集 的内插 这样 在原始 的 相 临炮 之 间 又 产 生 出 一 些 内插 炮
。 , , 。 ,
因 此 剖 面 的 信噪 比
,
,
为 了改 善 地 震 剖 面 的 质 量 以 提高 解 释 精 度 引 人 了共 反 射 点
。
这 就 要 求 在 野 外 施 工过 程 中使 用 多 次 覆 盖 技术 所 谓 多 次 覆 盖是 指 采 用 一 定 的 观 这 样 经 过 多 次迭 加 得 到 的 地 震
”
,
并 通 过实 例介 绍 内插 法
“
” 。
;
内插 法 ; 多次 覆盖 ; 迭 加剖 面
0
引言
地 震 勘探 包括野 外采集 室 内处 理 和 解 释 三 个 阶 段 在 野 外采 集过 程 中 由 于 各 种 客 观 条
、 , , , , ,
件 的 限 制 尤 其 是早 期 施 工 的二 维地 震 资料 覆 盖 的 次 数较 低 从 而 导 致 了 迭 加 剖 面 的 信 噪 比 偏低 同相 轴 的 连续 性 较 差 不 能清楚地 确 定地 质 构 造 给 解 释 工 作 和 指 导 钻 探 带 来 困 难
抽 共偏 移距道 来
为 10 米 标 准 覆盖 次数为 1 2 次 2 2 2 处理 流 程简 介
. .
内
擂
) 首先是原 始 资 料解 编 ; ( ) (1 2 定 义 原 始 的观 测系统 (3 ) 把原 始 的单炮 置道 头 ( 4 ) 从共炮 点 道 ) 应 用 多项式 拟合手段 进 集 中抽 共偏移距 道集 ; ( 5 ) 重 新 抽 回 炮 域 中 间 一 炮 为 内插 的 行道 内插 ( 6 7 按 照 内插 的炮 纪 录 重 新 定 义 观 测 系统 ; 结果 ; ( )
CSI:基于压缩感知的高精度高效率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CSI:基于压缩感知的高精度高效率地震资料采集技术李成博;张宇【摘要】介绍了CSI(Compressive Seismic Imaging)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压缩感知理论所开发出的一整套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综合技术,主要包括非规则最优化采样设计、地震信号的稀疏化处理、基于稀疏反演的数据重构及同时震源分离等内容.CSI利用非规则最优化设计和独立同时震源作业,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效率,缩短了采集周期,从而以较低成本完成高品质、高密度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通过信号分离与数据重建来高保真地恢复叠前地震信号.海底节点、海上拖缆和陆地可控震源等生产项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宽频带处理以及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相结合,CSI提供了高质量、高精度的地下成像结果.【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8(057)004【总页数】6页(P537-542)【关键词】压缩感知;非规则采样;稀疏反演;高效高密度采集;叠前深度偏移【作者】李成博;张宇【作者单位】美国ConocoPhillips国际石油有限公司,休斯敦77079;美国ConocoPhillips国际石油有限公司,休斯敦77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地震资料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
三维地震采集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出现,但受当时采集设备和计算能力(包括资料显示、处理、成像以及解释能力)的限制,这项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实际应用。
直到1967年才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次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1972年,美国进行了三维地震采集的评估。
与此同时,地震资料处理和成像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客观上推动了三维采集的发展。
至2000年,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迅猛发展,并且不断更新换代。
今天,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各个环节。
生产部门对地质构造分析和储层预测的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地震资料采集必须为石油勘探提供足够的地质信息。
三维拖缆作业是海上地震资料采集的主要方式。
菱塘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
菱塘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X罗洪林,王 昊(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 摘 要:菱塘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涉及四块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资料采集年代较早,时间跨度较大。
本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目的层缺乏统一的特征,断层断点模糊。
为进一步提高目的层资料质量,本次处理重点从炮点位置校正、不同区块拼接时差校正等基础工作做起,在此基础上进行一致性问题、偏移成像及叠加速度场、偏移速度场等关键问题的测试与处理。
最终成果较老剖面在波组特征上有所提高,在部分剖面中,断层的成像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菱塘桥三维;拼接;低信噪比;误差校正;提高信噪比;偏移成像 中图分类号:P 63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034—041 概况菱塘桥地区位于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西部,横跨高邮凹陷真武断裂带,西北接天长凸起,南靠通扬隆起,以真断层为界,东与码头庄、黄珏、马家嘴、真武、许庄构造相毗邻。
菱塘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涉及四块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处理后满覆盖面积为205km 2。
从以往处理成果来看,本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目的层缺乏统一的特征,断层断点模糊。
菱塘桥及高邮西部地区地震资料主要是针对下第三系油气勘探而采集和处理的,在部分测线上可见深层中、古生界反射,隐约可见大型中、古生界内幕构造背景。
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菱塘桥地区中、古生界联片目标处理与解释,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摸清区内中、古生界地层的展布和构造特征,发现并落实海相中、古生界内幕圈闭。
2 野外采集参数表1资料采集因素区块名96韦庄97大仪集2001公道93马家嘴检波器SN -420DX SN -4SSJ 10低、高截滤波8-1508-1232-2068-128前放增益24244848仪器型号YWZ -240ARA M-24BOX SDZ -120采集因素4线4炮6线6炮8线9炮4线6炮观测系统2960-600-0/40×15×22720-360-0/40×15×22540-340-0-340-2540/40×14×20-220-3060-220-0/40×18×4钮扣0-320-2680/40×15×2接收道数60×4112×6120×860×43 资料处理难点及针对性技术3 原始资料存在面波、散射、强能量随机噪音,它们对有效信号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需要提高资料的叠前信噪比。
CGG17_玛湖地区高密度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应用及效果(马军茂)
T2k T1b
OVT域叠前偏移
P2w
T2k T1b
常规叠前偏移
P 2w
2014年6月24日
21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玛湖地区高密度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应用及效果
二、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
关键技术2:OVT域叠前时间偏移
百口泉组一段地震相平面图
百口泉组一段沉积相平面图
从百一段地震相图上能够清楚的识别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浅湖相三种亚相,与沉积相图特征吻合。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玛湖地区高密度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应用及效果
三、认识与建议
geovation软件的Q补偿和OVT域配套处理技术有效地提升了玛湖地区地震资料的分 辨率,对地层不整合尖灭刻画更准确,对目的层薄砂体的识别能力显著提高。
玛湖连片叠前时间偏移 31
玛西1井区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技术对策
子波处理
1.分辨纵向叠 置薄砂层
2.识别有利相 带边界 3.小断裂刻画
提高时间分辨率 Q补偿
提高空间分辨率
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及 道集优化处理
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 叠前反演 2014年6月24日
9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玛湖地区高密度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应用及效果
二、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
11
基于速度经验 公式Q补偿
Q值准确率高,不受噪声影响
受井密度影响,Q值空间变化 规律难以控制
受地震噪声影响,Q值精度有 待提高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玛湖地区高密度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应用及效果
二、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
关键技术1:Q补偿
提取稳定的子波作为参考信号(WVEST)
地震勘探——精选推荐
技术简介发展三三维地震勘探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应用目的是为了使地下目标的图像更加清晰、位置预测更加可靠。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从二维地震勘探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当前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的主要勘探技术。
二维相比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三维地震勘探不仅能获得一张张地震剖面图,还能获得一个三维空间上的数据体。
三维数据体的信息点的密度可达12.5米×12.5米(即在12.5米×12.5米的面积内便采集一个数据),而二维测线信息点的密度一般最高为1千米×1千米。
由于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信息量丰富,地震剖面分辨率高,地下的古河流、古湖泊、古高山、古喀斯特地貌、断层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
地质勘探人员利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找油找气,中国近期发现的渤海湾南堡大油田、四川普光大气田、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大气田等,全要归功于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基本原理要了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二维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
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同时几十条相交的二维测线共同使用,即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
如果发现哪些地方可能储有油气,则可确定其为油气钻探井位。
勘探的理论与工作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理论与工作流程和二维地震勘探大体相似,但其工作内容及达到的效果却今非昔比了。
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由野外地震数据资料采集、室内地震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3个步骤组成,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甚至每个步骤就是一个系统,因为这3个步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而且每一步骤均需要最先进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撑。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摘要:基于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解释成果与实际揭露地质现象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煤田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及地质解释过程,提出一些实际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中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分析随着浅层煤炭资源的开采完成,煤矿开采深度在不断地加深,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复杂。
随着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采区三维勘探技术成为详细查明小断层、陷落柱、采空区、煤厚变化等地质资料的有效手段。
三维地震勘探具备成本低、分辨率高等特点,能够为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利支持。
1三维地震勘探原理三维地震勘探是指:在三维空间中,采用炸药或震源车等方式进行激发,产生振动波(弹性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确定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矿藏赋存位置的一种技术方法。
2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步骤2.1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煤田勘探工作,大部分是在野外进行,在野外进行工作时,我们通常是利用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目的层一般为煤系地层。
煤田勘探过程中需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保障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对于安全生产及经济收益的提高,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野外勘测地震数据采集需要工作人员采集数据的同时,对于各个钻孔位置、深度及炸药量都要进行周密计划和管理。
将炸药放在预先计划好的位置上,同时对各个位置进行记录,在炸药被引爆之后,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地震波,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来获取地质结构资料。
2.2数据勘探作业处理煤矿勘探原本就是一项复杂又难度较高的工作,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的应用过程中,也必然会面临很多综合性问题,这就使得数据的获取及处理难度更大。
地震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每一个步骤的工作既需要具有一定独立性,又要能够与其它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和配合,彼此之间是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关系。
测绘技术中的三维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三维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测绘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测绘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物等,以供后续的规划、设计和决策。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对测量所得到的三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的三维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探讨其应用和挑战。
一、点云数据处理与重建三维测绘通常通过激光扫描等技术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
点云数据处理是三维测绘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配准和数据重建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原始点云数据进行去除错误或噪声点的处理。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滤波算法和聚类算法来去除不必要的点。
数据配准是指将多个点云数据集进行统一的坐标匹配,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配准方法有特征匹配、ICP(迭代最近点)算法等。
数据重建是指通过点云数据生成三维模型或地形图。
这是三维测绘的核心任务之一。
常用的重建方法包括曲面重建和体素化重建等。
二、三维数据分析与挖掘得到三维数据后,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和挖掘,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和洞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维数据分析和挖掘方法。
1. 基于体素化的分析方法体素化是将三维空间划分为规则的小立方体单元,并在每个单元中记录属性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对三维数据进行体量计算、距离测量、相似性分析等。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使用体素化分析方法来评估建筑物的密度、空间利用率等。
2. 基于地形的分析方法地形分析是指对地形数据进行高程、坡度、曲率等方面的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土地评估、洪水模拟、生态系统研究等。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使用地形分析方法来评估地形对建筑物的遮挡、景观设计等的影响。
3. 基于点云的分类与分割点云数据中的点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地物,例如建筑物、树木、道路等。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和分割,可以提取出不同类型的地物,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例如,在城市建设中,可以使用点云分割方法来自动提取建筑物的轮廓线和体积信息。
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在大民屯地区的应用
50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油田陆上部分中典型的“小而肥”的富油凹陷,近年来随着多口探井的成功实施,大民图凹陷在沙四段砂砾岩体勘探及元古界潜山勘探方面突显出良好勘探前景。
但由于老资料采集覆盖次数低、信噪比较低;沙四段岩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快;西部斜坡带断块破碎;元古界及中生界潜山构造复杂等采集技术限制和地质原因,造成现有地震成果不能满足勘探需求,为此辽河油田在该区采用“两宽一高”勘探技术进行了新一轮目标勘探。
一、资料特征大民屯凹陷“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采用低频可控震源激发,扫描频带为1.5-96Hz,达到6倍频程;单只检波器单次接收,横纵比为0.78,目的层横纵比为0.95,面元为10m×20m,覆盖次数828次。
通过新老采集参数对比,可以看出新资料是真正的“两宽一高”地震采集资料,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新资料采集时采用长排列、小道距、小面元、宽排列片,地震信号空间采用提高,能有效减少空间假频产生,对地下地质体的照明度更高,地下波场记录更完整,能更好的对有效信号及噪声进行刻画,有利于规则噪音的衰减与压制。
宽方位采集有利于记录微裂缝或断裂发育区造成的HTI信息,为后期裂缝油藏的预测及分析提供资料基础。
(2)低频可控震源激发,单只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使得原始资料中包含了丰富的低频信号,有利于陡倾角构造及深层构造的精细成像,为后期叠前反演预测获得更精确的低频模型创造条件。
二、“两宽一高”资料处理关键技术根据“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特点,结合大民屯凹陷实际地震资料情况,针对保幅噪音压制、保真宽频处理及宽方位处理等开展处理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两宽一高”地震资料处理的技术流程。
1.低频可控震源噪声压制技术。
“两宽一高”资料采集方式决定其对波场信息的记录更完整,对噪音的刻画也更精细,这是有利于规则噪音衰减压制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可控震源激发能量弱,单点接收抗噪能力差,滑动扫描采集时还产生谐波干扰等特殊噪音,所以大民屯凹陷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
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应用
解释 一体 化技 术 , 能提 高 圈闭描述 精 度 , 而提 高钻探 成 功 率 。 从 关键词: 高精度 三维 ; 一体 化 ; 幅度 构造 ; 微 叠前反 演 中图 分类 号 :6 14 P 3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6 2 2 1 )20 6 -3 10 -0 X(0 1 0 -0 3 0
元 采集有 利 于提高 资 料 横 向分 辨 率 , 提 高 低 幅构 能
质量 和精 度有直 接 关 系 , 因此解 决 好 野 外 静 校正 问 题能确 保低 幅构 造 的准 确 性 。通 过研 究 野 外 地 表 , 分析地 表 的风化 层厚 度 , 用 合 理 的 折 射 静校 正 方 采 法进行 静校 正 。经过 野外静 校正 后 的地震 资料依 然 存 在部 分长 波长 静校 正 问 题 , 对 这种 情 况 进 一 步 针
距 、 大 的最 小炮 检 距 、 盖次 数 等 参 数 需 要 确 定 。 最 覆 此 外炮 密 度和 道 密度 等 条 件 , 与最 终 的三 维 地 震 都 成 像 的精 度有 关 … , 因此 高 精 度 三维 地 震 观 测 系 统
设 计 至关 重要 。 延长 油 田 以往 三 维 地 震 都 采 用 l 6线 ×6炮 观 测系统 , 面元 尺 寸 2 5×2 , 盖 次 数 :0次 ( )×8 5覆 1 纵
( ) 采样 率 4 m 。 由 于勘 探 目的层 地 层 平 缓 , 横 , s 多 为低 幅构 造和 岩性 油 气 藏 , 以往 的 三维 地 震 资 料 品
质 常 常满 足不 了精 细勘 探 的需 要 。
油气地震勘探记录仪的分类及发展
2021年9期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研究视界油气地震勘探记录仪的分类及发展*殷文1,李献民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2.中石油新疆油田勘探事业部,新疆克拉玛依834000)1概述在石油勘探中地球物理勘探的地位相当重要。
其中,地震勘探环节在油气勘探中成效最显著,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来进行矿产勘查,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下不同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
这其中地震工作所涉及的设备尤为关键,地震采集仪器设备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在油气地震勘探的工作环节中,地震勘探仪器是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核心装备,主要负责对检波器采集的地震信号进行放大、过滤杂波、进行模数转换,将地震信号由原始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后期更易进行处理、解释的数字信号,这直接关系地球物理勘探时采集数据质量、效率及成本。
因此,随着勘探力度的加强,从二维勘探到三维勘探、从常规勘探到高精度、高密度勘探,对地震勘探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地震勘探仪器是一个时代科技的体现,是集当下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电子设备,基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地震勘探仪器发展的依托。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在地震勘探仪器已经成熟实用的技术基础上,依托先进的基础工业等技术成果,解决地震勘探仪器潜在的不足是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路线[2]。
本文重点阐述了油气地震勘探过程中不同代地震记录仪的发展历程、不同分类、性能指标、代表产品、性能的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内容。
2地震勘探记录仪的类型地震勘探仪器与检波器的发展是基本同时进行的,而且对检波器的兼容性很强,可以与不同的检波器一起使用。
如今地震勘探仪器已经经历了模拟光电记录、模拟磁带记录、数字磁带记录、遥测数字、24位A/D 型遥测数字五代,正处在第五代(24位遥测地震仪器时代)向第六代(全数字遥测地震仪时代)发展的过渡阶段。
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参数论证和观测系统的设计——以西昌盆地昭觉区块的地震资料采集为例
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参数论证和观测系统的设计——以西昌盆地昭觉区块的地震资料采集为例邱健;马国标【摘要】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整个采集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针对西昌盆地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都较复杂的特点,解剖分析了1994年及2004年的施工参数,并对以往采集的单炮记录和叠加剖面进行对比分析,优化得到该地区的地震施工参数,圆满完成了1354km二维地震资料的采集.【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2(035)001【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资料采集;地震地质条件;观测系统;激发;接收;双线排列;信噪比【作者】邱健;马国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盛业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 勘探概况西昌盆地昭觉区块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面积约5534km2 。
区内地形险峻,山高谷深,地形切割严重,海拨一般在1500m~3500m之间,最高海拔达4353m。
区域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部的西侧,横跨康滇地轴和上扬子台坳两个二级构造单元。
以普雄河—四开断裂带为界,测区中、西部位于康滇地轴江舟—米市断陷的米市断凹内,测区东部则位于上扬子台坳陷凉山褶皱的碧鸡山—宁南凹褶断束内。
1967年完成了1∶20万的重、磁普查;1979年在西昌—昭觉公路完成100km的常规地震侦查,对西昌盆地地腹反射层情况,褶皱断裂特征有了初步了解;1994年采用120道DFS-V仪器中间激发、双边接收的15次覆盖观测系统对该区进行概查,1999 年又重新进行了处理解释,对西昌地区的地腹构造概貌及地腹主要断层的位置及展布情况有了基本了解;1999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在该区七里坝构造上部署探井一口(七坝1井),在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见油气显示,但未获得工业油气流;2003年在该区进行了化探工作,初步发现在测区西北和东南部存在指示油气异常,推断解释可能有良好的油气分布;2004年在该区利用SN388仪器,采用5385—15—30—15—5385观测系统,360道接收、60次覆盖对该区进行了地震概查工作,四川石油物探公司于2006年对该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解释,初步查明了喜德(原炭山)、七里坝、罗木大山、四开等构造的大致形态及断层展布情况,并推断喜德和七里坝构造具有很好的勘探价值。
解读3D扫描数据的处理和优化方法
解读3D扫描数据的处理和优化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3D扫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D扫描技术可以将实际物体或场景转化为数字化的三维模型,为设计、制造、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然而,3D扫描数据的处理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数据处理和数据优化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数据处理在进行3D扫描之后,得到的数据通常会包含大量的噪点、缺陷和不完整部分。
因此,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1. 去噪去噪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
噪点是由于扫描设备的误差、环境干扰等因素引起的,会对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造成影响。
常用的去噪方法包括滤波和采样。
滤波可以通过平滑、中值滤波等算法消除噪点,而采样可以通过重新采样或降采样来减少数据量。
2. 补洞由于扫描过程中可能存在遮挡或扫描设备无法到达的区域,导致数据中存在缺陷或不完整部分。
补洞是将这些缺陷部分进行修复,使得整个模型更加完整。
常见的补洞方法包括基于邻域信息的填充算法和基于纹理信息的填充算法。
3. 对齐对齐是将多个扫描数据融合成一个整体模型的过程。
对齐通常分为刚体对齐和非刚体对齐两种方式。
刚体对齐是通过寻找共同特征点或特征面来实现的,而非刚体对齐则需要考虑形变和变形等因素。
二、数据优化数据优化是指对处理后的3D扫描数据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和效果。
1. 网格优化网格优化是对扫描数据中的三角网格进行优化的过程。
常用的网格优化方法包括网格平滑、网格细化和网格简化等。
网格平滑可以通过调整网格顶点的位置来减少网格的形变和噪点,网格细化可以增加网格的分辨率以提高细节表达,而网格简化则可以减少网格的数据量以提高渲染和处理速度。
2. 拓扑优化拓扑优化是对扫描数据的拓扑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
拓扑结构是指模型中各个面片之间的连接关系。
拓扑优化可以通过拓扑重建、拓扑修复和拓扑简化等方法来实现。
拓扑重建可以根据扫描数据的几何信息重新构建拓扑结构,拓扑修复可以修复扫描数据中存在的拓扑错误,而拓扑简化可以减少拓扑结构的复杂度以提高处理效率。
基于实际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关系分析
曹务祥 , 安树杰 , 军 , 排 列长度对组合效应 的 蓝益 等. 影 响分析 [] 石油物探 ,0 8 4 ( ) 3 53 8 J. 2 0 ,7 3 :1— 1 李桂林 , 梁运基 , 志 , 渐 变观测系统的设计 原 王德 等.
则及其 应用 [ ] 石油 地球 物 理勘 探 ,0 4 3 ( ) J. 20 ,9 4 :
27 - 6 1 27
[O 罗斌 , 1] 刘学伟 , 尹军 杰. 检距对 地震 分辨率影 响 的 炮 研究 _] 石油物探 ,0 5 4 ( ) 62 J. 2 0 ,4 1 :1—0
[2 刘西宁 , 司红 , 国, 叠前深度偏 移技术在焉 ] 刘 马秀 等.
( 编辑 : 戴春秋 )
4 18 6 8 —8
狄 帮让 , 培成. 震偏 移成 像分 辨率 的定 量分 析 顾 地 _] 石 油大学学报 ,0 5 2 ( ) 2—6 J. 2 0 ,9 5 :32
邱天林. 沙漠地 区地震 资料处 理方法 研究 [] 石 油 J.
物探 ,0 4 4 ( )4 84 1 2 0 ,3 5 :5—6
通过对 vn 各 向异性叠前深度偏 移技术 的研究 及其在 J Z三维工 区的成功应用 , 可以得 出以下认识 : 1 )VTI 向异性 叠 前深 度偏 移是 提 高各 向异 各
1 — 97— 201
[3 王丽, ] 屠世杰 , 赵传雪 , 叠前深度偏 移技术在 江 ,06 4 () 7—2 . 2 0 ,5 1 :98
的是 改善 了成 像效 果 , 为准 确落 实该 区地 下 构造 形
模 拟研 究口] 石油物探 ,0 8 4 ( ) 4—4 . 20 ,7 1 :95 [ 杨 勤勇 , 7] 赵群 , 王世星 , 纵波方位各 向异性及其在 等. 裂缝 检 测 中 的应 用 [ ] 石 油 物 探 , 0 6 4 ( ) J. 20 ,5 2 :
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孟美辰;程冰洁【摘要】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36【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参数;观测系统;正演模拟;关键参数【作者】孟美辰;程冰洁【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22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野外采集的实际地质情况日趋复杂,对三维地震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低信噪比检测总结
低信噪比检测技术算法总结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是运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和物理学等方法,研究被测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及其差别;采用一系列信号处理方法,从噪声中检测出有用的微弱信号,从而满足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需要的检测技术。
微弱信号检测特点是第一,在较低的信噪比中检测微弱信号。
造成信噪比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特征信号本身十分微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强噪声干扰使得信噪比降低。
如在机械设备处在故障早期阶段时,故障对应的各类特征信号往往以某种方式与其它信源信号混合,使得特征信号相当微弱;同时设备在工作时,又有强噪声干扰。
因此,特征信号多为低信噪比的微弱信号。
第二,要求检测具有一定的快速性和实时性。
工程实际中所采集的数据长度或持续时间往往会受到限制,这种在较短数据长度下的微弱信号检测在诸如通讯、雷达、声纳、地震、工业测量、机械系统实时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3-5]。
微弱特征信号检测方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频谱分析、相关检测、取样积分和时域平均方法到新近发展起来的小波分析理论、神经网络、混沌振子、高阶统计量,随机共振等方法,在微弱特征信号检测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1 时域检测法1.1 相关检测(可以再找找相关的论文补充一下)相关检测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最早的实用相关检测系统是1953年贝尔实验室的Bennett 等利用磁带记录仪技术实现,1961年,Weinreb 的文章描述了利用自相关法从随机噪声中提取周期信号。
此后,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这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关检测主要是对信号和噪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函数R(τ)是相关性分析的主要物理量。
确定性信号的不同时刻取值一般都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对干扰噪声,因为其随机性较强,不同时刻取值的相关性一般较差。
利用这一差异,把确定性信号和干扰噪声区分开来。
相关检测包括自相关法和互相关法,自相关法通过自相关函数度量同一个随机过程前后的相关性;而互相关法用互相关函数来度量两个随机过程间的相关性。
三维观测系统参数的退化性处理试验
采集 观 测系 统设 计 的合 理 性 是 影 响地 震 勘 探 效 果 的关键 之一 。因此 , 三维 观测 系统参 数 的优化
选 择在 地震 资料 采集 中 就显 得 很 重 要 _ 。在 进 行 1 ]
基 于上 述思 想 , 我们 对新 疆 准噶尔 盆地 高分 辨 率三 维地震 资料 中 的某 束 线 进 行 了 观 测 系统 的参
采集参数存在一定“ 退化” , 时 在什么程度上不影响 振 幅信 息用 于地 质构造 解 释和 油藏描 述 呢?对 此 , Wlsco k 等 [ 曾 进 行 过 一 些 研 究 , ozzwsi 3 ] 他们 利 用
北 海地 区 的一块 三维地 震 资料进 行 了覆盖 次 数 、 最 大炮 检距 、 向接 收 间距 等 方 面 的退 化 性 处 理 试 横 验, 考察 观 测 系 统 参 数 的 改 变 对 地 震 资 料 的信 噪
次波 , 对三 叠 系和二 叠 系地层 反射有 一 定 干涉 。本
的范 围 , 检距 和方 位 角分布 均匀 等等 。 炮 但是 , 由于受 各 种 客 观条 件 的限 制 , 以及 对 地 下 地质特 征认 识 的不 足 , 确定 三 维 采 集 参 数 时 , 在 有部 分参 数 并不 能完 全 达 到 资 料处 理 和解 释 的要 求, 这些 参数 对 资料 的后 续 处理 、 终结 果 的质 量 最 能 产生 多大 的影 响 , 即当实 际采 集参数 相对 于理 想
次勘探 的重 点是 , 高 资料 的信 噪 比和 分 辨率 , 提 保
证 原始 记 录上 主 要 目的层 ( 白垩 系 、 罗 系 、 叠 侏 三 系) 的反射 波 主频在 4 0Hz以上 , 时尽 可 能 提 高 同 深 层 资料 的品 质 。 ] 采集参 数 为 8线 1 细 分 面元 观 测 系 统 , 4炮 具 体 参 数如表 1 示 。 所
覆盖次数与信噪比的定量关系分析
了研究 , 认为覆盖次数作为提高资料信噪比一个重 要 的手段 , 覆盖次数越高 , 资料 的信噪 比越高 , 分辨
率也越 高 。李 庆忠院士提到“ 噪 比是分辨率 的 信
进行观测系统 的退化处理 ①抽稀大线法 : : 原始道
等 对 高密 度空 间采 样地 震采 集覆 盖 次数 的选 择进 行
2 观测 系统的退化 设计
覆盖 次数 与信 噪 比的定 量分 析需 要不 同覆 盖次
数的数据体 , 研究以 Y 4 线 7 炮 2 × 5 X 8 5 5 2 可变面元 观测系统( 1为基础 , 图 ) 与野外观测系统设计结合 ,
料采集 必须考虑 的实 际 问题 。 以永 新 4 线 7 炮细 分面元 观测 系统为 基础 , 8 5 通过 观测 系统退化方 法 , 获得 了8 种
覆 盖次 数相对较 均匀 的观 测 系统 , 用频谱 估算 的信 噪 比计算方 法, 利 对相 同面元不 同覆 盖次数 、 不同面元 相 同覆
盖次数 以及不 同噪音 背景下 的资料进行 信噪 比的定 量分 析 、 计, 究 出了覆 盖次数 与信噪 比的关 系 曲线 , 统 研 并最
油 气 地 球 物 理
2 1年 7 01 月
如果主要考虑低频和高频噪声 , 不考虑有效频 带 内的噪声 , 信噪比计算直接可用
式 中:N 为信噪 比。 SR 如果考虑随机噪声的存在 , 可以先计算随机噪
声 的分 布 密度 , 然后 把 随 机 噪声 的能量 从 信 号 能量
∑I ( f 2 H
研究 , 从而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曲线 , 对今后提高 勘探精度 、 降低勘探投入和辅助勘探投资决策等具
老油田城区极浅目的层三维地震勘探及效果
动 校拉 伸畸变 决定 ,一般 情 况下仅 由动 校拉 伸畸变 值 确 定 ,因此缺 口深度时 间可 由下式 计算 :
似地表 区 的地震勘 探方法 和思路 。 开发 , 之受 地表 条件限制 , 内大部分 区域为 地震资 加 区
料空 白区。 为了查清扶余、 杨大城子油层的构造形态、 断 裂展布及 储 层分 布特征 , 开辟 新的油 气资源 , 加快 油 松辽盆地南部 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构造带上发育 藏 开发进 程 ,吉林油 田公司在 该 区进 行 了三维 地 震勘 各 种小高 点 、 断块 背斜 等圈 闭 , 主要储 油 层系为下 白垩 探 部署 ,由东方地球 物理 公 司东部 勘探 事业部 新 区经
第一作者简介 :胡超俊 ,男 ,19 年毕业 于中国地质大学 ( 97 武汉 ) ,工程师 ,现任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东部事业部新 区经理 — 8 4 o7 4 0 07 0 —2
3 62 7Ci eo u xlao 、 7 0 h aPtlm E o tn 0 n re p ri
野外采集资料的完整性难 以保证 ,提高资料信噪 比困难。通过特殊观测系统设计 ,利用高精度地理信息辅助选 线选点 , 采取炸药震源与可控震源联合激发、电钻打眼埋置检波器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 填补 了复杂城
区地震 资料空 白,满足了油田公司开展综合调查研究和增储上产的需 求。实践表 明,该方法科学合理 、可操作性强 ,为 大面积城 区极浅 目的层地震勘探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城 区勘探 ;高精度航 片;特殊观测系统 ;联合激发
中图分类号 :P 3 . 6 14
三维扫描仪及数据处理的主要误差分析
扫描范围:为指定型号的工作台面。 扫描精度最高可达:0.9um 优点: 精度较高,适合测量大尺寸物体,如整车框架。 缺点: 扫描速度慢,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知识要点
激光跟踪式
扫描范围可达:70米。 扫描精度可达:0.003mm 优缺点:精度较高,测量范围大,可对如建筑物这类的大型物体,进行 测量,价格较高。
激光扫描式
扫描范围:比较低。 优点: 扫描速度快,便携,方便,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物体。 缺点:扫描精度较低。
知识要点
二、数据处理的主要误差分析
扫描得到的产品外型数据会不可避免地引人数据误差,所以要对原始点 云数据进行预处理,通常要经过以下步骤: (1)去掉噪音点; (2)数据插补; (3)数据平滑; (4)数据光顺; (4)点云的重定位整合。 得到产品的数据后,以逆向工程软件进行点数据的处理,经过分门别类、 群组分隔、点线面与实体误差的比对后,再重新建构曲面模型,产生CAD 数据、进行NC加工或RP制作。由三维扫描仪所得到的点云数据来建立曲 面,在建立曲面的过程中应配合所测得的数据点数目及精度来决定曲面 重建所使用的方法。
拍照式
扫描范围可达:单面可扫描400×300mm 面积,测量景深一般为300500mm。 精度最高可达:0.007mm 优点:扫描范围大、速度快,精细度高,扫描的点云杂点少,系统内置 标志点自动拼接并自动删除重复数据,操作简单,价格较低。
知识要点
关节臂式
扫描范围可达:3.7米。 精度最高可达:0.016mm。 优点:精度较高,测量范围理论上可达到无限。
知识要点
• 三维扫描仪的原理三维扫描仪功能
1:三维扫描仪的用途是创建物体几何表面的 点云(point cloud), 这些点可用来插补成物体的表面形状,越密集的点云可以创建更精确的 模型(这个过程称做三维重建)。若扫描仪能够取得表面颜色,则可进 一步在重建的表面上粘贴材质贴图,亦即所谓的材质印射(texture mapp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低信噪比低覆盖次数资料处理分析
【摘要】也门83区块地处山区,高差变化大,静校正问题难以得到跟本的解决;低海拔地区,大部分覆盖砾石,而高海拔地区,主要出露玄武岩,低降速带缺失,激发条件差,地震波能量损失严重。
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噪音种类繁多,覆盖次数只有24次,激发接收方位角严重不均匀,给后期的成像造成很大影响。
如何压制噪音,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改善观测系统对资料的不利影响,是处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三维低信噪比低覆盖次数资料处理分析
1 叠前噪音压制
叠前噪音压制是提高资料品质的前提,本区噪音种类繁多,包括,面波,多次折射,线性噪音,强振幅,中高频噪音,外源干扰,激发点附近的导波。
中高频噪音分布范围广,是本次处理的难点,根据此类噪音的时变特征以及振幅的变化,利用CGG6200版本的BLAST模块,在不同的频率范围内,人为提供一个阀值,超过这个阀值的振幅被有效去除,并且有效信号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不会改变资料的原始特征,如图1。
图1 CGG6200版本中的RADMX模块地震图
资料信噪比极低,处理系统很难分辨出噪音和有效信号,随机噪音难以用常规方法去除,利用CGG6200版本中的RADMX模块,根据相邻道之间的相干性,有针对性的压制随机噪音,如图2。
图2 CGG6200版本中的RADMX模块地震图2 改善观测系统对资料的影响
工区内,炮点分布不均匀,导致数据体上出现一定数量的空洞,频率成分及波阻特征损失,非地质原因的振幅横向变化,速度分析精度降低,偏移断点模糊不清,而CMP位置不在面元中心,而导致偏移划弧,REG3D采用傅里叶重建法,可以将不同偏移距的反射地震道移动到面元中心,消除不规则观测系统的影响,进而压制Kirchhoff偏移噪音,得到较好的偏移成像效果;
如图3,显示了将反射点按网格大小划分成的4个CMP面元,每个面元包含“A”、“B”、“C”、“D”4个区域。
同理,阴影部分的4个“A”亦组成了一个正常CMP面元。
在“A”组成的面元中缺道或无道时,可就近向“B”、“C”、“D”区域借取与“A”区域最近的道,作为由“A”组成的面元中的正常道,参与该面元的资料处理。
选择不同的偏移距分组,可以提高或减小覆盖次数,针对资料覆盖次数低的问题,增加偏移距分组数,以提高覆盖次数,减小覆盖次数低对资料的影响。
对不同偏移距分组做面元规则化后的道集,实际上是一个单次覆盖剖面,我
们可以将叠后的去噪理论应用于此,FXYNA可以把每一个REG3D道集从两个方向(主侧线和联络线方向)考虑,寻求相干性,并建立一个空间的预测算子来区分噪音和有效信号,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模块对噪音和有效信号的识别能力。
3 结论与认识
(1)地震资料分辨率可以由其功率谱和所提取的地震子波功率谱特征参数进行综合表征,且地震子波的频谱特征参数更适于表征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2)符合实际特征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有效表征之一是其在有效频带范围内,主频和优势频带随着分辨率的提高逐渐向高频端移动,即主频和优势频带上下限等频谱特征参数均随着分辨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在地震信号能量不变的条件下,地震资料高频信息增多的同时,其低频特征参数表示的低频信息相应减少,这种减少并非是信号的缺失或者衰减,而是其对于高频信息的相对量化减弱。
(3)叠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应当是建立在原始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遵循基本的能量守恒原则,其提高分辨率的结果是在原信号有效频带范围内能量的重新分配,不可能产生原信号中缺失的高频成分,只是可能增强有效频带内高频部分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曾正明.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方法改进[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5):576~5781
[2] 姚逢昌.地震反演的应用与限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2):53~561
[3] 李晶.合成记录改进方法及在地震相对比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1,22(4):4~71
[4] 狄桂生.对地震资料处理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4):306~3151
[5] 蒋淑婷.提高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方法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增刊):42~431
[6] 王永刚.地震属性分析[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