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其它永明体诗人的创作:
1、王融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 细腻而清新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在某种程度 上表现出与谢朓相近似的风格。 2、何逊的诗,善于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写景抒情,辞 意隽美,意境清幽,在风格上与谢朓比较接近。而其 中表现最多、写得最好的,是那些酬答、伤别之作。 3、与何逊齐名的陈代诗人阴铿,诗作内容亦较狭窄, 多表现离愁别绪和羁旅思乡之情;然其诗风清丽,以 写景见长,尤善于描写江上景色,如画般地展现了长 江中下游一带的风物。将如此清新如画的境界与浓郁 的离愁别绪或羁旅思乡之情相交融,更是阴铿诗的佳 处。
四、沈约的诗歌创作:
1、在永明体产生的过程中,沈约所起的作用是 不可忽视的。《南史· 沈约传》载沈约撰《四声 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然 而关于“此秘未睹”之说,陆厥与沈约曾有过 争论,后来钟嵘对此也有过异议,其实问题的 关键即在于是否将声律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 际创作之中。 2、在永明体的诗人之中,沈约在当时甚有名望, 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钟嵘《诗品》以“长于 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 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梁 武 帝 萧 衍 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昭明太子读书台
二、宫体诗的内容: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 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 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 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 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 比较柔靡缓弱。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 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 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 物等方面。
二、永明体诗歌产生的过程: 1、对偶的诗句,《诗经》中已有,魏晋以来渐渐增多;宋 齐之际,诗人更着意追求,形成了“俪采百字之偶”(刘 勰《文心雕龙· 明诗》)的风气。 2、发现四声,并将它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而成为一种人为 规定的声韵,这就是永明体产生的过程。 3、四声得以在这个时期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音 韵学的自然发展、诗赋创作中声调音韵运用的经验积累等, 均对四声的发明有促进的作用。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 与当时佛经翻译中考文审音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4、齐梁之时,沈约、谢朓、王融等人都是永明体新诗的积 极参与者。 5、在南朝作家中,如范云、江淹、何逊、吴均、阴铿等人, 都深受“永明体”的影响,而其中诗歌成就较为突出的, 则是梁朝的何逊和陈朝的阴铿。
谢朓楼
2、谢朓是“永明体”的积极参与者,他将讲究 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因 此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 锵悦耳。如其《游东田》; 3、同谢灵运一样,谢朓也是一位善于熔裁警句 的好手,他笔下的警句对仗工整,和谐流畅, 清新隽永,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4、谢朓的一些短诗也很出色,如《《同王主簿 有所思》、《铜雀悲》、《金谷聚》等篇,也 都属此类作品。这些小诗不仅语言清新,音调 和谐,情致含蕴,而且还富于南朝民歌的气息, 十分耐人寻味。同时它们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 成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肯定说强调区分宫体诗与色情诗,肯定 宫体体所取得的成就,可参阅下列文 献: 商伟《论宫体诗》,北京大学学报1984 年4期。 2、沈玉成《宫体诗与〈玉台新咏〉》, 文学遗产1988年6期。 3、吴光兴《论萧纲和中国中古文学》, 《文学评论》1991年1期。 4、曹旭《论宫体诗的审美意识新变》, 《文学遗产》1988年6期。
四、宫体诗的贡献:
1、而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其 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 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 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2、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 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 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 借鉴的艺术经验。
学术链接
宫体诗的评价 宫体诗是历来争议最大的一种诗歌体裁,就前人所论, 大致可分为否定说和肯定说二种。 否定说对宫体诗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被成为“堕落”, 可参阅下列文献: 1、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唐诗杂论》,《闻一多 全集》丙集,开明书店1948年;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中华书局,1947 年版; 3、胡念贻《论宫体诗的问题》,《新建设》1964年5、6 合期; 4、周勋初《关于宫体诗的若干问题》,《新建设》1965 年3期; 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人民出版社 1964年。
三、永明体新诗对文学的贡献和意义: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 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 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永明体的诗人, 即不乏优秀之作;更何况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 为基础的!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四声的发明和永明体的 出现,唐代的诗歌恐怕也就不会那样辉煌。合理地调配 运用诗歌的音节,使之具有和谐流畅的音韵美,是完全 有必要的。但如果要求过分苛细,则势必会带来一定的 弊病。
五、谢朓诗歌艺术:
1、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 新诗体的探索。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 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 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 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 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 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 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作品讲读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描写细致、想象奇特,语言精致, 韵味悠长,不少名句历代被人称颂。诗人 善于捕捉景物的特点,表现手法也相当高 妙。“飞甍”、“参差”生动表现了京城 建筑的特点,“丽”字表现了夕阳返照下 的绚丽色彩,“皆”字显示了清晰的程度。
(2)情景之间构成内在的因果联系。景 美,所以恋乡;去国,所以感伤,恋乡与去 国融合为悠长的感伤之情。
第三节 从市井到宫廷
一、宫体诗的涵义: 《隋书· 经籍志四》说:“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 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 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梁书· 庾肩吾传》云:“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 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 靡,复逾往时。” 《北史· 庾信传》云:“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 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 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 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 都下莫不传诵。”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一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一、永明体的涵义: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 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 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 493)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对偶的诗句, 《诗经》中已有,魏晋以来渐渐增多;宋齐之 际,诗人更着意追求,形成了“俪采百字之偶”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的风气。新体诗产 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
一、齐梁文学集团形成的过程:
1、家族文学集团 。 2、宫廷和藩王文学集团 。 3、皇室文学集团。
二、齐梁三大文学集团:
1、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 2、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3、萧纲文学集团。
三、齐梁文学集团活动的方式:
齐梁时期文学集团的诗歌创作活动,方式 大体一致。从现存诗歌来看,应制、应教、同 题共赋、相互唱和的作品居多,而且争胜斗艳 的色彩较为浓厚。由于生活范围和生活方式的 限制,他们的视野大多停留在皇宫苑囿、帝王 府第或藩镇使府之内,因而诗歌题材单调狭窄, 内容脱离社会生活。为了迎合帝王的口味,文 学集团内部的诗歌创作很少有真正的吟咏性情 之作。因而这种创作方式所带来的结果,便是 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的大体一致,湮没了诗人 的个性色彩。这也是那个时期难以产生大诗人 的一个根本原因。
三、宫体诗的特点:
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 词藻、对偶与声律。宫体诗中有少数作 品表现宫中淫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 内人昼眠》、《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 具》、《率而为咏》、《和湘东王名士 悦倾城》等。咏物之作在宫体诗中所占 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 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 词藻与对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