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

”,“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⑾。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

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

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

鸟兽之文:“文”指行迹。

地之宜:宜者,仪也。

即地理现象。

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

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

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
离卦、艮卦、兑卦、。

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

宪:大法。

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发明农具,发现药草。

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

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

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

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

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

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

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

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

本:原本的形象。

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

孽乳:繁衍增生。

蜪:渐渐。

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

⑾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

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

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①。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②,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見指撝③,武信是也。

五曰转
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注释〕
①周礼:周代的制度。

所引文意,见《大戴礼记·保傅》。

保氏:官名,掌管教育。

国子:公卿士大夫的子弟。

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用字方式。

②诘诎:意思是弯弯曲曲。

③谊:同义。

撝:同挥。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①。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②。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③。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轨④,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注释〕
①太史籀:太史,官名。

籀,人名。

与古文或异:与壁中书(详后)有些不同。

②六经:儒家的六种经典。

包括:《诗经》、《尚书》、《易经》、《仪礼》(汉代后换为《礼记》)、《乐经》、《春秋》。

厥意可得而说:那些古文的字义还能解释。

③力政:政通“征”。

恶(wù):憎恨。

害己:妨碍、损害自己。

④异亩:一亩的面积不一样。

如周制六尺为步,百步为亩,秦孝公规定二百四十步为亩。

车涂:指车路的宽度。

轨车轮间的宽度。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①。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②。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③。

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④。

〔注释〕
①秦文:即小篆。

②《仓颉篇》:已佚,现有王国维辑本《重辑仓颉篇》。

中车府令:主管皇帝车马的长官。

《爰历篇》已佚。

胡毋敬:复姓。

《博学篇》亦佚。

汉人将三书统称《仓颉篇》或《三仓》。

或颇省改:有些多多少少的省略变动。

这种变动大约有减少笔画和调整部件位置两种情况。

③官狱职务:行政和诉讼事务。

④隶书:把小篆心圆多曲线的笔画,简化为平直方正的笔画。

隶书是汉字形体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汉书·艺文志》言隶书之名因“施之于徒隶也”。

约易:简单易写。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①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②。

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③。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④。

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⑤。

〔注释〕
①自尔:从那时。

刻符:专用在符信上刻写的字形。

虫书:又称鸟书、鸟虫书,字中有的笔画的起始、结尾,画饰为鸟头、虫身之形,一般用于旗帜。

摹印:用于玺印。

署书:用于封签、题名。

殳书:用于镌
刻在兵器上。

以上后六种,就文字体制来说,仍是小篆,但具有美术字的符点。

草书:它实际上不是一种字体,是为便利书写的一种副书。

②尉律:关于廷尉的规定。

秦朝掌管刑律的官叫廷尉,简称尉。

讽、籀都是读之义,指会认读。

所以的是小篆。

③郡移太史并课:郡县转送太史令,把认读小篆九千同八体字合并考试。

④不正:不正确。

举劾:举,提出来;劾,批评。

⑤不课:不考试。

小学不修:不研究文字学。

莫达:不能通晓。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①。

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②。

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③。

〔注释〕
①从受之:跟着“通仓颉读(dòu)者”学习。

②礼等:爰礼等。

元士:魁首。

《训纂篇》:字书。

60字为一章,34章,2040字。

书已不存,清冯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

《汉书艺文志》:“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廷中。

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篆篇》。

”③略存:大略保存下来了。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①。

时有六书②。

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三曰篆书,即小篆。

四曰左书,即秦隶书③。

秦始皇帝使下
杜人程邈所作也。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④。

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⑤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⑥。

〔注释〕
①亡新居摄:指王莽摄政。

王莽代汉后国号称“新”,“亡”指它被刘秀所灭。

“亡新”犹言“伪新”。

应制:奉皇帝之命。

②六书:六种字体。

与文字构制的“六书”不同。

③左书:左即“佐”意。

以“佐”相称,知当时法定的标准字体仍为小篆。

④鲁恭王:汉景帝之子刘余,封国在鲁,谥号为恭。

他为了扩大王府,拆毁了一些孔府房屋,在夹壁中发现一些前代藏书。

字体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称“蝌蚪文”,又称“孔壁古文”。

实际是六国文字。

⑤鼎彝:鼎是炊具,彝是酒器,泛指青铜器。

铭:铸在青铜上的铭文用字。

⑥汉字更远的历史状况虽不可再见到,但详情的大略可以做些解说。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就乱常行,以耀于世①。

诸生竞逐说字解经,醓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②。

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③。

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④。

“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⑤。

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之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⑥。

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
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⑦。

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⑧。

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⑨!
〔注释〕
①“大共非訾”句:大都是非议毁谤讲说古文字的人,认为都是好弄奇怪的人。

故:故意。

诡更正文:弄假改变字的正确写法。

乡壁虚造:向壁伪造。

“乡”通“向”。

不可知之收:不可理解的错字。

②诸生:今文家博士们。

醓字同喧,喧称,即嚷着说。

父子相传:即一代一代传授下来。

③猥:曲,卑贱。

猥曰:鄙陋地说。

马头人为长:长字的古文作,隶体变成,当时有的人按隶体说它的上部是马字的头部,下部是人字。

斗字:金文作,篆体为。

汉隶作,当时被分析为“人持十(升)为斗”的会意字。

单体的虫音huǐ,即虺字的初体,指覆蛇。

字形为。

双体的虫虫是昆虫的昆字的初体。

三体的虫,是总称的虫类义。

“虫者,,屈中也”是说中字的长竖下部弯曲,就成虫字。

许慎认为这三个字形体的解释都是不对的,是由于不知字形的演变所致。

④廷尉解释法律条文,错到竟然用字形的误解来解释法律。

⑤苛人受钱:汉代律令中有“诃人受钱”一条。

是说诃责审案人接受贿赂。

“诃”字用“苛”字作通假,当时的隶书俗体又写成“可(苛)人钱”句讲成:不再审理而钩取被审者的钱。

⑥卖弄他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说法,拒绝接受很少听到的正确解释。

⑦通学:通达合理的学问。

字例之条:字形的规律,即六书。

怪旧艺而善野言:对传统的解释感到奇怪,喜欢道听途说。

究洞:深知圣人深奥隐微的旨意。

⑧幼子承诏:幼子指学僮:承诏谓师之教告。

秦汉以前,“诏”字有一般的“教训”义,不专用于帝王的文书命令。

神仙之术:指传说中的黄帝死时乘龙升天。

既然《他颉篇》是黄帝所作,要“幼子承诏”继位,由此可知书中必记有黄帝升天的仙术。

这是望文生义者的错误推理。

⑨迷误不谕:执迷不悟。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①。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②。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③!”盖非其不知而不问④。

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⑤。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⑥。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⑦。

〔注释〕
①引句见《尚书·益稷》,意为,我要看古人的图像。

②穿凿:牵强附会。

③引自《论语·卫灵公》。

原文是:“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意思是:我还赶上看到史书里有阙疑的话。

古人的阙疑以待知者,就好比自己有马而不调习,借给善驾驭马的人骑着来调习。

现在人没有这种态度了。

④孔子这话就是批评那不知还不问的态度。

⑤那些人凭着主观猜想作解释,是非就没有正确的标准,天花乱坠的邪说,使学习者疑惑。

⑥经艺:经学,指六经。

⑦本:基本,即指文字。

道:指文句要表达的意思。

啧(zé):通“赜”,精微,深奥。

对文字的意思理解正确了,文句要说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也就能认识天下最深奥的道理而不会认识混乱。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①。

信而有征,稽撰其说,
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②。

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③。

万物感睹,靡不兼载④。

厥谊不昭,爰明以谕⑤。

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⑥。

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⑦。

〔注释〕
①现在解说篆体,也结合着解说古文、籀文,广泛地采纳了高明学者或大或小的见解。

②只要是可靠而有根据,我都搜集起来,加以介绍。

理群类:整理出各种头绪条理。

达种:讲明奥妙之所在。

③分别部居:分成540部,各归其类。

杂厕:杂乱堆积。

厕,通“侧”。

④表示万事万物的字,没有不收在书中的。

⑤如果有那些宁的意思不明显,就援引经黄作解说。

厥:其。

谊:义也。

⑥《易》,孟氏:汉代孟喜对《易经》的讲解。

孔氏:汉代孔安国。

毛氏:汉代毛亨。

凡是没有注明学者名字的经典,按段玉裁的意见,是因为许慎对此经“学无所主”,即不采一家之言。

⑦阙如:缺然。

只好存疑,缺而不论。

“如”是形容词词尾。

又如“镇定自如”、“突如其来”、“空空如也”中,“如”都是词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