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第一种类型。
拯救型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操心特别多,什么都管,事无巨细,替代孩子的成长,包办孩子的成长。
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特别容易依赖家长,依赖别人,家长操心过多,导致孩子未来做决定慢,或者纠结、不自立。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做决定很纠结,没有自我,不管干什么,都想征求别人的建议,很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或者受别人态度的影响,对这样的家长来说,他们的付出也是非常多的,一个人的付出往往和期待成正比,等他们收不到自己想要的回报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会非常的怨恨。
觉得孩子对不起自己,因为拯救型家长我们又叫他自我牺牲型家长:一切围着孩子转,为了孩子能够过得好,学得好,甚至不惜一切代价。
那么这样的付出里面,对孩子来说没有滋养,有的只是深深的期待,像孩子来说,他后期也会越活越沉重,所以也会变成孩子深深的怨恨。
这样的家长养出来的孩子,未来是不愿回家的,因为只要回到家里,父母就会唠叨当年的付出和现在对孩子的不满,他们看到的永远是孩子的缺点,孩子不懂感恩的地方,孩子对他们没有给到的回报。
第二种类型的家长就是控制性家长。
这样的家长需要孩子听话。
有这么一句话,听话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不是奴才就是庸才,,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听话还是他没有主见,再有每个听话的孩子背后有深深的恐惧,他本来不想听话,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别人的话,但是因为害怕父母,或者害怕抛弃自己,或者害怕父母指责自己,所以他
们变得很乖,很听话的样子,可是对他们来讲,他们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没有自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这样的孩子来讲,心里是很压抑的,还有听话的孩子,往往长大以后思维很刻板,也很守规矩,不灵活,变通能力差,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是直线思维,也就是是从A到B必须走直线,如果是,用这种方式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就会着急啊,发脾气,那么他们想不到,那么从A到B还可以走弯路,各种各样的弯路。
所以,对这种听话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的创新力,想象力和胆量,魄力,都是受限的。
下面讲好人型家长,这样的人付出多,索取少。
因为付出她是有期待的。
如果期待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容易抱怨,所以后期这种好人抱怨是很多的。
好人活在自以为是的对错里,他们内心是封闭的、固执的,别人很难说服他,他们活的是非对即错,非我即敌,也非常麻木,他们的理性超级发达。
做好人的孩子是很苦的,因为好人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追求完美,不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只要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那孩子就是错的。
对好人来讲,他们常有这样的理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父母都是为了你好,不会害你,虽然父母,确实在为孩子好,但是对好人来讲,他们从不会站到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真实的感受,好人只讲对错,讲理,不讲情,他们也不讲感受,所以做好人的孩子是非常压抑的,内心非常憋屈,而对那些压抑长大的孩子来说,压抑会成他们的一种习惯,长大以后,他们也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
发出自己的欲求,一生压抑。
好人因为长期透支自己的内力,热心助人,活在他们自己认为对的付出里,所以他们越来越像绵羊,越来越缺乏力量感,长大以后的好人有的都弯腰驼背,说话也唉声叹气,好累呀,好困呀,好麻烦,慢慢变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那些前期超级能付出的好人,后期其实抱怨是越来越多的,那么孩子跟着负能量爆棚的父母,也会内心极其沉重,极其压抑,所以这些孩子到了学校里慢慢就会影响注意力,他们和人打交道的时候也容易看到别人的坏,因为他们的家长,在孩子心里种下的思维模式就是,因为好人特别会看到别人的恶,看不到自己的恶,所以他们的孩子也容易看到别人的恶,看不到自己恶,所以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像他们的父母一样,那么人际关系啊,包括内心会慢慢的越来越一团糟。
好人好的没有朋友,因为他假,好人追求的是好:比别人说我好。
但是人无完人,他们为了追求这个好的评判、好的印象,很多时候,他们是装的,会带着面具活着,那么这些带着面具的人在别人那里就感觉他太假,这个心不坦诚,所以他们和任何人打交道,都会有个深深的心墙和隔阂,没有真朋友。
好人很多真实的想法是不说的,情绪也不爆发,对他们来讲,发火那就是坏人,所以她的情绪就会慢慢的往自己体内攻,攻击自己的肉体,所以好人不长命,好人易生病就是这个原因。
好人有了情绪以后,一方面攻击自己的肉体,一方面会对着最亲的人发,往往会对着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发。
所以作好人的伴侣,是很苦的,因为他在家里和在外边的表现不一样。
外边别人都夸他是个好
人,一到家,唯独她的伴侣感受到的是他的另外一面,当然孩子也是一样的,所以说好人的孩子是极其痛苦和压抑的。
好人的情绪特别容易在家里发泄。
好人在乎的是好坏对错,而不是爱恨情仇,所以太多时候,他们只讲对于错,不讲爱,不讲情感。
哪怕你说的再对,如果孩子烦了,他不听了,你说了也没用,所以我们与其去讲大道理,不如先搞好亲子关系,那么有了良好的关系,他才能听进去你的话,那么对好人来讲,他们会有这样的信念支撑自己,他们认为养不教父之过,所以为了孩子考虑,就是为了孩子着想,就必须不停地教育他们,但是这种过多的泛滥的讲道理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所以后期好人的孩子是很容易叛逆的。
我们也称好人为二手人,因为他们常讲大道理,常讲书上怎么说,常讲古人云,他们对生活没有自己的感受,说的全是自己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或者从书籍里看到的话。
好人的注意力多数都在以前,放不下以前的怨,以前的恨、以前让他懊恼的事,还有以前的成就感,曾经成功的地方。
那么因为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过去,所以对未来他们的激情会少很多,没有激情没有活力,除了担忧以外。
好人因为过多的讲对错,讲道理,所以非常没有人味儿,而对孩子来讲,他需要的是爱,需要的是父母看到他内心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只是赋予她各种道理,各种规则。
好人是身心不合一的,他们真实的想法不会暴露给别人,或者很
少暴露给别人,那么在好人的内心,因为长期的压抑,所以他会藏着一个想要毁灭一切的偏执狂。
有句话叫:老实人不可欺,其实这个老实人就是我讲的好人,因为这种好人是长期压抑的,所以他体内那些长期压抑的情绪已经积蓄成了一个原子弹。
那么如果你哪句话不合适,哪个行为他认为冲撞了他,它往往会有过激的反映。
所以那些长期压抑的好人,到了生命后期的时候,他们越来越易怒、易躁、情绪化,情绪失控。
以道德自居的好人,因为很多的好人,他觉得自己活得很对,我是没错的,我是善良的,我是十足的好人,那么以这种感觉自居的好人,他的攻击性常常却是破坏性的。
好人多是孤独的,他和人打交道,通常是通过讲道理,而不是流露情感,那么因为他们不流露情感,所以和他们结婚的对方,会同样的孤独,所以最好人来说,他们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婚姻关系。
所以有很多学员向我抱怨:说他们的伴侣就是个活死人,好人被人敬,但不被人爱,她表面安静,内心死寂,就是有一颗死寂的内心。
好人有这样的逻辑:表达愤怒就是坏人,对自己好也是坏人,随便相信别人就是没有脑子。
好人用这样的标准养孩子,那么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以后就会变成和父母一样的好人。
好人的内核是疲倦的灵魂,甚至他们连灵魂都没有。
好人因为内心没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他们的很多的好都是伪装的,在他们心里:什么活出自己呀,活出爱呀,没有多少意义,他们也不需要。
所以他们也绝不允许他们的孩子,活出真实的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他们又会养,同样的像他们一样的没有自我,逆来顺受,压
抑乖巧的好孩子。
好人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忍不住扛在肩上,结果自己被深深的拖累。
但是这并不怨对方,他,即使被这个拖累,也会被那个拖累。
因为他一生在追求这种价值感,被别人需要的感觉,他也处处寻找需要他帮助的人。
但是对好人来讲,这种爱并不无私,他是有期待的,如果他为别人承担了很多责任,帮了很多忙以后,对方没有给到他想要的回报,那后期他就会抱怨。
因为好人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所以他会忽略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他是顾不上的,更多的是在外边、在社会上追求自己认为的成就感,那些超级好的人,他们的好是讨好,不是真好,是你存在而我不存,在是你重要而我不重要,但是这样做之后,他是有期待的,所以后期他们会怀着深深的责备和不满。
那么超级好的人到后期的时候是怨气冲天的。
好人的好,没有真情,没有热情和温度,缺乏感染力,所以和别人的关系往往都是表面的,好人因为怨太多,所以在家庭关系里特别容易遭受挫折,那么不管是伴侣关系还得亲子关系,往往最后都越来越差。
所以很多好人的后期都是孤独到老。
好人出力不讨好,当他们满足了别人的需要以后,对方反而变成了坏人,这是因为他满足了别人的需要之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所以对方在他心里就会被他打入冷宫,反而变成了坏人,好人是制造内疚的高手,因为他爱讲自己的付出,还担心别人忘了他的付出,所以他会通过讲付出来希望对方内疚,尤其是孩子,那么如果这样养
孩子,那么孩子长大了以后,孩子就特别容易内疚自责。
好人有厚厚的外壳,表面上看似亲和力很好。
其实大家和好人接触久了,会发现他对谁都不掏真心。
所以感觉他是难以靠近的。
好人对别人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如果别人给你不了他想要的回报,关系就会慢慢淡下来。
好人表面稳重厚道,但内心被动消极,有一颗玻璃心,因为他太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极其敏感。
尤其在家里,好人做父母以后,特别追求父母的权威感,孩子是不能挑战自己的。
所以好人做了父母以后又会养下一代的好人,对好人来讲,他们生命的一切动力都是在追求自己是个好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几乎压抑住了自己所有的情感,对他们来说只有对错是非,如果有一天,好人付出了一辈子的女里,追求自己是个好人,但是你如果说他是个坏人,他不够好,他就会暴怒甚至会疯掉。
所以如果出了问题或者事情出现了不想要的结果,那些好人会极力的推卸自己的责任,反驳、辩解,想办法证明自己没错,因为这是他们活着的动力:,就是要证明给别人看,我是个好人,我没错。
好人,想法会特别多,满脑子无害的思想,但是也无益,严重的弯腰驼背,一脸褶子,正而八经的假笑挂在脸上,还美其名曰正能量,活的超级猥琐却自夸自己随心所欲,什么都想的开。
好人特别喜欢依据自己的标准对事物进行评判,分等级。
因为他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们要追求完美,力争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留下话柄,他们经常追求一些高大上的东西,显得自己更完美,好人基本上都是乖乖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变成的,对乖孩子来
说,她是不能提要求的,不能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和想法的,而健康的孩子他是有活力的,他会发出自己高兴或者不高兴的声音,提出他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但是乖孩子不行了,乖孩子要看着父母的脸说话,一切以父母为主。
这些乖孩子长大以后就变成了压抑的好人,一切围着别人转,别人重要,我不重要。
好人特别害怕失败,害怕犯错了,在这些方面,他们是有深深恐惧的,他们会把别人的有胆有识,勇敢的行为谴责为:愚蠢、鲁莽、没有价值。
也就是说自己啥也不敢干,还笑话别人。
除此以外,还有无界限的家长,那么这些家长要么过度掌控别人,要么过度服从别人,想要改变别人而又感到无力和沮丧。
缺乏界限的人,自己没有自我,并且也不尊重别人的自我,所以她这一生将是不快乐甚至悲惨的。
界限是什么?界线是:明白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不是什么样子的;会选择什么,又不会选择什么;会忍受什么,又不能忍受什么;那么干什么感受好,干什么感受不好;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
而没有界限的人,会活的一塌糊涂,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这辈子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这个什么时候感受好啊,什么时候感受不好,好像也很麻木。
没有界限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真实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也总认为自己想要的和希望要的都是不重要的。
那些没有界限的人,会经常感到很沮丧,因为他们一直在做他们
自己不愿意或者不喜欢的事儿,他们也会感到怨恨。
对控制他的人越来越远,可是又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不知道是自己太依赖或者顺从别人,所以才勾引别人来控制自己,伤害自己。
那些没有界限的人,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感觉,而在乎对方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们不知道,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没有界限的人,会被别人的情绪乱负责。
当身边的人有愤怒的时候,他会想办法帮别人熄怒,当看到身边的人有悲伤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办法去安慰对方的情绪。
遇到事儿的时候,还经常让别人帮自己做决定,将生活及生命的控制权和选择权主动交给别人。
又很容易过度付出,勉强自己,忽略自己,满足别人,总觉得别人比自己重要。
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控制别人,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好管闲事,用自己的情绪或者语言来绑架别人。
比如有些婆媳不合的女性,为了让孩子更爱自己,不惜说婆婆的坏话,让孩子和自己站到一条战线上,用自己的思想来绑架孩子的思想。
刚才讲的是没有界限的家长。
下面再讲爱抱怨的家长。
那些爱抱怨的家长,她总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考虑问题,很少会占到对方或者全局的角度,来看问题看事件。
他们习惯了抱怨,出了任何事情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抱怨,他们并不着急想解决方案,更不会考虑别人的反应。
对这样的家长而言,抱怨和喝水吃饭一样自然,自然到自己都意识不到他这样做会对别人有什么伤害。
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不得不选择沉默,那么,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面对领导、朋友的无端指责的时候,他们也会习惯的产生愧疚感,而保持沉默。
那么这种做法就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更有理。
而愧疚感,是对自己伤害最大的情绪,那些爱抱怨的家长就会养有愧疚感的孩子。
有了愧疚感的人,感觉只要满足别人的需要,就能得到认可与关爱。
但是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愧疚感破坏心情,损坏人际关系。
大家不要忘了,人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高级动物,只有关爱自己,珍视自己,接纳自己,为自己负责,这才是个人成为自己的前提。
再讲一种家长类型就是自恋型家长,对自恋型家长来说,他有这样的信念,我对你这么好,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不是好孩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所以你也要为了我,你是我的一部分,没有我哪有你。
对于自恋型家长来说,孩子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从不把孩子看做是个独特的,与自己不同的个体。
他们希望要求别人偏向自己,既然我付出了你就得偏向我。
觉得自己的需要优先于别人的需要。
自恋型家长没有同情心,他们说话刻薄,让人会很没面子,他们无视自己批评贬低的话语,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却期望自己被理解,一旦出现差错和不可改变的情况的时候,他们总是责怪别人,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错。
自恋的人意识不到自己与别人是分离的,他们爱发号施令,喜欢探听别人的隐私,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从不尊重别人的底线。
还有自恋的人,他们寻求别人的关注,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他们自己可以贬低自己,但是别人千万不能认同,他们希望是在自己贬低自己以后,别人否认自己的说法,近儿表扬自己,可想而知,如果孩子跟着自恋型的家长长大。
那么会时时的有挫败感,会非常的自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