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研究联合体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研究联合体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C.越近年关,公安部门对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就越应该变本加厉,为百姓过好春节营造安宁祥和的氛围。
D.上网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了。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参观溶洞,切忌不要用手去触摸钟乳石,因为钟乳石被摸过,接触面就不再生长了。
B.总理的这番话,安抚的不仅是快递从业者的心,也彰显了中央政府在经济新业态上的笃定姿态。
C.该广告使用的医疗用语含有易与药品相混淆的内容,违反了《广告法》第十七条之规定。
D.民警砸窗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目的是为了使他人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
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
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
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③①②④⑤⑥B.④③②①⑤⑥C.④①③②⑥⑤
D.③②①⑥⑤④
二、文言小题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仲秋”“重阳”“除夕”“元宵”“国庆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B.《我的梦想》《十首足矣》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和刘心武,他们都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C.《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是继李白之后的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D.“新月派”是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胡适、梁实秋、徐志摩、舒婷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老王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陈说:“家父刚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
B.我的大作发表在《中国安全生产报》1435期4版,今天收到了样报和400元稿费,多谢编辑同志抬爱。
C.李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您分析透彻,循循善诱,带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D.贵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职工的敬业精神一向是有口皆碑,希望我能有机会为贵公司尽一点绵薄之力。
四、小阅读-课外
10.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
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
不遇的凄凉情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向空灵的美丽转身。
他以境为高,以逸为上,其诗也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
意境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王维所在的盛唐。
罗宗强先生在《唐诗小史》中反复说的“兴象玲珑”“玲珑淡泊、无迹可寻”,就是严羽早就说过的盛唐诗的基本特质,也是对王维诗之“空灵”的界定。
如果说,意境创造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那么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
王维特别擅长捕捉和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其玄幻的迷离美。
王维的诗中,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烟岚都
是变动不居、空幻不实、美不胜收的。
王维的最大本事,就是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展现形上超越,以最简约的形式来表现最华丰的诗意内涵,诗的喻旨宏深,充满了微妙的暗示,形成具有象征意味的分合有无、瞬间永恒、动静变常的境界。
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的哲人都十分关注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
王维诗中思考与表现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人生的终极关怀。
王维最喜欢描写自然山水的自然状态(不管什么题材的诗中都喜欢出现景物描写),最喜欢描写落日(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最喜欢描写秋天(介于夏天的热烈与冬天的肃杀之间)。
通过这些描写,他演示或验证佛
义禅理,探索宇宙人生与世态人情,表现人类所特有的超越有限而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有限和无限的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
他诗中所讨论与反映的哲学命题包括:现象与本质,规律与超验,个别与一般,宏观与微观,瞬间与永恒,以及有无生灭、动静变常等等。
他的诗契合刹那永恒的本真之美,而让人于其中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
王维的诗,是盛唐盛世的特殊产物,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与灵气,形成其特有的闲适恬静、清秀空灵的美学境界。
如果真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分的话,杜甫现实主义,李白浪漫主义,而王维似乎是象征主义的。
王维是以诗来做人类终极关怀之思考的,其诗是哲学的诗,是诗的哲学。
因此,读王维的诗是一种智性与审美的挑战。
(摘编自王志清《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的诗实现了由空灵向质实的美丽转身,风格空灵,意境上显出高度的成熟。
B.王维特别擅长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表现具有象征意味和玄幻的迷离美的境界。
C.王维的诗有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通过抽象表现佛义禅理,进行深远的哲理思考。
D.王维的诗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灵气,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可谓哲学的诗。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境界、意旨两方面介绍了王维诗歌的特点,高度评价了王维的地位。
B.文章以“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为切入点,结合盛唐背景阐发王维诗歌的特点。
C.文章重点分析了王维诗歌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内容。
D.文章先交代王维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细致分析其特色,最后进行总结。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的诗可以说达到诗歌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他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
B.王维的诗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只是因其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影。
C.王维的诗表现出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思考,可以说是哲学的诗、诗的哲学。
D.读王维的诗是智性与审美的挑战,因其闲适恬静、清秀空灵,富于哲学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美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4.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处于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
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15.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过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将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就一定会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
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比得上
B.小学而大遗大: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C.不耻相师耻:以……为羞耻,意动用法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静女其姝
B.句读之不知士大夫之族
C.而耻学于师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D.其皆出于此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籍何以至此也?
A.吾从而师之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运用对比手法,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文段拿“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对比,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根本原因是能不能从师学习的结论。
C.文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来进一步揭示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
D.文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七、名篇名句默写
八、语言文字运用
22.根据下面一段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2023级机械一班学生刘诚于11月12日上午在学校综合楼阶梯教室捡到黑色背包
一个,内有饭卡、华为品牌手机、装有120元钱的蓝色钱包、MP3等物品。
刘诚把捡到的东西及时上交到了学校学生科,请你代学生科写一份启事,寻找失主。
23.请以“幸福是一种感觉”为基本内容进行扩写。
要求:(1)主旨集中;(2)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3)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不少于150字。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县长卖字
葛洪兵
县政府班子年初换届选举,春节刚过,竞选就呈白热化状态,在位的要保乌纱帽,想争位子的忙着暗地拉选票。
主管文教的莫副县长也陷入了惶恐,上回换届选举,莫还是一名乡镇党委书记。
一眨眼,又要换届了,莫副县长深知要保住乌纱帽,难!
这几年莫副县长分管文教,虽然风平浪静,但政绩却不显著。
去年该县某小学因教室陈旧,遇雨,一夜之间坍塌,幸好是半夜时分,教室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被媒体披露后,一时全县舆论大哗。
上级责令拆除危房,重新修建,可是“吃饭”财政一时拿不出多少钱,县长责令莫副县长想方设法把学校尽快建成,秋季入学投入使用。
为此,莫副县长在去年人大代表评议上,得了基本合格,如果扣上“不合格”,乌纱帽肯定保不住。
莫副县长心急火燎,口舌生疮。
可建学校绝非易事,县财政虽然同意拨点款,莫副县长好不容易又从上级部门争取了一部分,可还是有30万元左右缺额。
莫副县长曾想过群众集资,可在县长办公会议上予以否决,的确,现在一谈到集资,谁也不敢开口,群众一上访,问题就麻烦了。
可这30万元到哪里去弄呢?
莫副县长曾经私下找了几位私营企业主,希望他们主动捐资弥补这个缺口,可是老板们精明得很,没有回报的事,傻瓜才去做。
莫副县长与几个老板电话联系,都被他们很巧妙地以流动资金周转不过来为借口拒绝了,让莫副县长大为恼火。
莫副县长平时爱好不多,除了练练毛笔字,便是钓鱼、读书。
说起莫副县长的毛笔字还不赖,年轻时,莫副县长就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还在全国书法大赛得过大奖哩。
后来沉醉于官场后,毛笔字成了莫副县长的休闲爱好。
莫副县长竞选成功后,曾有不少下属或老板登门求字的,但莫副县长很注意,轻易不为他人写字,一是自己是副职,动不动为他人润笔,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二来呢,怕人家议论他以写字为由,收取润笔费,扣上一顶受贿的帽子实在担当不起。
邻县就有一位退居二线的老县长晚节不保,锒铛入狱,其受贿就是收受人家润笔费。
莫副县长已有好些时日未能提笔了,脑子想的多是建校一事,想着,想着,一个计谋竟然忽现在莫副县长的脑海。
不久,传出该县拟建教学大楼2栋,建设金额多在千万元以上。
一时莫副县长门庭若市,但均被莫副县长拒绝接纳。
正在不少老板绞尽心思寻找机会之时,莫副县长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并现场拍卖,一时人头攒动。
据传莫副县长的书法拍卖收入达40万元之多。
莫副县长的书法拍卖,一时在县里舆论大哗,议论纷纷。
有人说,公开拍卖,正当收益,有人说,借拍卖为由,搞个人利益。
上访信如落叶飘进市纪委。
就在市纪委派人调查莫副县长卖字一事之时。
某小学的教学楼全线竣工,500多个学生娃娃喜迁新校舍。
而建校的资金缺口,正是莫副县长卖字所得。
而莫副县长的收入全由学校财务现场收取,有学校收据为凭。
很快,市晚报以大篇幅报道此事,尤其是对莫副县长筹资一事,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
莫副县长声名大振。
年底,县政府换届选举如期进行,莫副县长不但未被人大代表否决,还以高票当选,听说比县长的得票还多了两票。
至于该县投资千万建校一事,纯属传言。
并未列入县政府建设议程。
24.文章里写道“说起莫副县长的毛笔字还不赖,年轻时,莫副县长就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还在全国书法大赛得过大奖哩。
”请你谈谈小说写这些的作用。
25.刚开始,莫副县长三十万元都凑不齐,私营业主不帮忙,后来为什么莫副县长卖字能得到四十多万元?
26.有人赞同莫副县长筹资建校的方法,请谈谈赞同的理由。
27.有人反对莫副县长筹资建校的方法,请谈谈反对的理由。
28.请你根据全文概括一下莫副县长的人物形象。
十、作文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钱锺书著作等身,一部《围城》,更是饮誉海内外,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长城”。
仅《管锥编》就涉及几千种书。
有人问钱先生:“你怎么读了那么多书?”他轻描淡写地说:“也就是一本一本看下去罢了。
”
钱先生一生不愿意介入媒体。
曾有一名外国记者十分景仰他,声称读钱作,必须拜会钱先生本人,以当面讨教。
钱先生婉言相拒:“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得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请以“寂寞与辉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自定文体;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wù/wú,guǎng/kuàng。
B.mò/mǒ,hàn/hàn。
C.pō/pō,pì/pì。
D.yùn/yù,qì/qiè。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流览”的“流”应为“浏”。
C.“撕打”的“撕”应为“厮”;“委屈求全”的“屈”应为“曲”。
D.“陈词烂调”的“烂”应为“滥”。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散发”的一般是本身具有的东西或品质,比如“散发出浓烈的气味”“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而“焕发”通常是指与以往不同的,有“焕然一新”的成分,是由内而外的改变。
语境说
的是“生命”的光彩,由内而外,故选“焕发”。
②“传诵”和“传颂”区别为:对象不同,传诵多用于诗词、文章等,传颂多用于名声等。
传诵侧重于辗转传布诵读,传颂侧重于辗转传布称道。
语境对象为诗词,故选“传诵”。
③“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而“如果/那么”表示充分条件,是从前面可以推出后面的,还可以否定后面推出否定前面。
语境句子是表示假设让步关系,故选“即使/也”。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姚明苦笑了一下说”在引文中间,“说”后面应该用逗号,不用冒号。
B.“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属于谓语部分并列,应该使用逗号,顿号应改为逗号。
C.“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都作“谈”的宾语,不是独立的问句,两处问号都改逗号。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的生动、逼真。
不能用来形容自然山水,使用错误。
B.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语境形容博物馆发展势头正盛,使用正确。
C.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厉害或严重。
是贬义词。
此处形容公安部门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属于褒贬误用。
D.炙手可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
不能修饰“话题”,使用错误。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否定失当,“切忌”后面不能再用否定词,应删掉“不要”;
B.结构混乱,“安抚的不仅是”应该为“不仅安抚了”;
D.结构混乱,“目的是为了”杂糅,可改为“目的是”或“是为了”。
故选C。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拥有善”是③的条件,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
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②应接在③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故选A。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国庆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错误,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国庆节是为了纪念建立新中国而设置的一个法定节假日,并不属于传统节日。
C.“主张……‘惟陈言之务去’”错误,“惟陈言之务去”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出自唐朝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D.“代表人物有……舒婷”错误,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故选B。
9.D
【详解】试题分析: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
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等。
题中A项,“家父”称自己的父亲;B项,“大作”指别人的作品;C项,“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错。
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并没有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
故选D。
11.B 12.C 13.B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王维的诗实现了……”错,原文说“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也就说王维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出现变化,这里并不是讲王维诗的变化;
C.“通过抽象”错,从倒数第2段“通过这些描写,他演示或验证佛义禅理,探索宇宙人生与世态人情……”来看,王维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而不是抽象来表现的。
D.“具有现实主义风格”错,文中提到“而王维似乎是象征主义的”。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内容”错,文章重点分析王维诗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更多地属于内容范畴而不是形式范畴。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只是因其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影”的原因表述不准确、不全面,从2、3段看,王诗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原因在于擅长捕捉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自然光影玄幻的迷离美,也有哲学思考、诗性情感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