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业务检查工作要点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销规模"。
二、检查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案例
(一)借助农村金融机构“通道”,通过票据转贴现 业务将贴现资产腾挪至“同业往来”科目 第一种模式--“卖断+买入返售+买断”
先将已在本行贴现的票据打包“卖断”给农村金融机构,交 易同时再从农村金融机构以票据“买入返售”形式重新获得 同批票据,到期后再进行票据买断交易进行托收。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臵的规范性
检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状况表中,是否按照新会计 准则设臵了“票据贴现(包括转贴现)”和“买入返售资产” 科目。检查上述科目会计核算具体业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 直贴、买断式转贴现是否在“票据直贴”科目核算;回购式 转贴现是否在“买入返售资产”科目核算。
一、违规票据业务现状与链条分工
随着票据中介的活跃,已串连起了一套规避监管 的票据业务链条。A通常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农信 社、农商行、村镇银行),在业务链条中往往需要借 助B或C的资金完成“贴现”业务;B一般为城市商 业银行,充当“搭桥人”,搭桥的目的是赚取“买入 返售”和“卖出回购”的利差,往往是交易当天同时 完成“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在获得一定收益的同 时,资产和负债实现“双升”;C基本是国有或股份 制商业银行(个别C为票据的承兑银行),主要是其 受到银行内部授信管理文件的约束,无法直接同A这 种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机构开展业务,需要通 过B搭桥完成整个业务链条。
第二种模式--“卖断+买断”
银行先将已在本行贴现的票据打包“卖断”给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机构以“卖出回购”交易从他行搭桥融入资金;一 定期限后,该行再“买断”收回同批票据。
二、检查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案例
(二)发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将已卖断的票据资产进行 回购,达到票据资产“表外化”之目的
银行将持有的已贴现票据资产先卖断于其他金融机构, 再以投资“银行票据资产”为名发行理财产品,将同批票据 资产实施回购。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四)票据转贴现业务授信管理的规范性
健全的授信管理是防范业务风险重要环节。如果交易行 仅对直贴业务进行了授信管理,而对票据转贴现业务未进行 必要的授信管理,那么业务风险发生的几率将大大提高。 以买入返售业务为例,买入返售票据业务属于一种银行 同业间的融资行为,城市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开展买入返售 业务时,需要对其进行资金支付,并在回购到期日按票据面 值收款。此项业务要重点考查交易对手的经营规模以及《商 业银行法》对其的指标限制,还要重点考查其资金规模和实 际支付能力,双方银行必须对其进行授信管理。按照《票据 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和业务实际操作发现,该行尚未对交易 对手进行授信管理。
一、违规票据业务现状与链条分工
虽然票据最近转移到了C。但是通过前面的一系 列操作,相关票据仅会存在于B、C的表外科目并不 占用信贷规模。但A所属的农信社等机构,将票据贴现 和回购业务并入一个会计科目处理,即可以以转贴入 账,以回购出账,从而令票据所占信贷规模"凭空消失"。 简而言之,A做到了将票据从应纳入银行信贷规模管理 的贴现业务,转为不被视作信贷业务的回购业务,即市 场俗称的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二)中小金融机构办理票据业务核算的规范性
重点检查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互为交易对手的 票据转贴现业务,即“回加买”业务。检查交易对手之间的 回购式转贴现和买断式转贴现彼此之间的会计科目具体核算 情况,结合检查转贴现资金交易合同、批量受理转贴现票据 对应关系,检查认定是否存在规避信贷规模的问题。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但是,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臵不合理或人为故 意操作等因素,可能出现如下错误核算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记:票据贴现、借记:资金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卖出票据到期托收时,再与商业银行补充 签订买断式转贴现协议,真正将票据卖断给商业银行。商业 银行记账情况可能如下: 商业银行―― 贷记:买入返售资产、借记:票据贴现(转贴现) 贷记:票据贴现(转贴现)借记:资金(向承兑行委托收款)
五、违规票据业务的危害
根源: 1贴现门槛过低 一是对同一企业的贴现额度无明确限制,这样企业就能 够不受限制的获得超出其真实贸易能力的贴现资金; 2转手难以掌控 多次转手是票据违规的祸根,在常规下银行只能控制住 第一手和最后一手的真实贸易背景。而票据违规往往是钻了 这个空子,通过多次的转手来摆脱银行的审查,进而达到资 金回流出票人或流入房市和股市的目的。
五、违规票据业务的危害
(一)票据中介机构介入票据市场,扰乱了票据市场 的正常秩序
1、扰乱了票据市场的正常秩序。票据由于门槛低和作假 容易成了犯罪分子和违规企业关注的领域。据调查,票据融 资已成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房市、回流出票人的主要途径, 严重威胁着金融市场的稳定。究其原因,一是银行热衷于票 据业务,如某银行分支机构为快速扩大规模,票据保证金存 款占存款总量比例高达69.56%,而这种情况在新开业的银行 机构中尤为严重;二是票据中介参与其中,充当二茬掌柜, 从中赚取利差,中介手中的票源大多为无真实贸易背景,但 其可以弄虚作假,把假的做得像真的;三是一些企业通过关 联关系在银行办理承兑和贴现,套取信贷资金。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以买入返售业务为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30家交易对手 中,15家交易对手为农村信用社,12家交易对手为村镇银行。 这类机构的注册资本仅为几千万元,但票据业务交易量却达 到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这类机构进行“买入返售”业务 时,容易受到银行资产规模小、资金周转不足等因素影响, 存在回购到期日无法及时兑付的风险。并且,作为基础资产 的票据均为农村中小商业银行直贴业务形成的贴现资产,其 票据的贸易背景真实性无法确定。个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票 据资产来源于“自开自贴”和带有票据中介性质的单一持票 人贴现形成。抗风险能力较弱,业务不合规性。
五、违规票据业务的危害
(二)资金回流出票人 助长虚假贸易背景贴现 无论贴现资金是直接或交叉回流出票人,均系违规行为。 违反了《票据法》第十条“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 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 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和第二十一条“汇票的出票人不得签发 无对价的汇票用以骗取银行或者其他票据当事人的资金”。 资金回流出票人,是虚假贸易背景贴现的重要环节,控制回 流将有效打击违规贴现。
票据业务检查工作要点
目录
一、违规票据业务现状与链条分工
二、检查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案例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四、票据业务的常规化管理要点
五、违规票据业务的危害
票据作为企业间、银企间的融资工具,它兼具 结算和融资功能。同时,票据以其较高的流动性和 稳定的收益,也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在 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压缩信贷规模、抑制部分行 业投资过热的政策下, 票据业务成为企业解决资金 紧张以及各金融机构实现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 但不可忽视的是,不规范的票据业务同时也潜藏着 较大的风险。2011年的烟台银行4.36亿元票据案、 2012年的杭州900亿票据非法贴现大案再次让本就 是检查重点的票据业务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
(二)督促中小银行提升票据业务尽职调查标准
应注意到银行对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的基础是其对应的真 实物流和现金流,应督促各行提升票据业务的尽职调查标准, 严格票据申请人资格、贸易背景真实性及背书流转过程的审 查,从源头防止无贸易背景的票据融资泛滥。
四、票据业务的常规化管理要点
(三)联合相关机构进一步净化票据业务市场
四、票据业务的常规化管理要点
(一)加强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数据监测
一是重视对本地区中小银行机构票据业务(含承兑、贴 现、转贴现、票据质押业务等)总体融资规模、结构及变动 情况,对相关数据应进行必要的合理性分析。 二是特别关注辖区内中小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间各类票 据转贴现业务规模和变化趋势,对数据异动机构应给予重点 分析和监管。
与本地区税务部门进行政策协调,争取税务部门加强对 银行、监管机构对企业发票真伪的查询配合工作,对虚假发 票建立联合打击与惩戒,对滥用虚假发票企业应及时向税务 机构举报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加强对各类票据业务违规问题的监管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注意对中小银行机构票据“自开自 贴”、保证金来源不合规、贴现资金回流、发票虚假、利用 转贴现进行监管套利、票据质押业务不合规等问题的监管, 对相关违规问题应视情况加大监管查处力度。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1、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 卖断+买入返售方式行为 首先,商业银行将票据卖断给信用社,双方记账情况如下: 商业银行―― 贷记:票据贴现(直贴)、借记:资金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借记:票据贴现(转贴现)、 贷记:资金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同日,商业银行再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签订买入返售协 议(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回购式转贴现方式将票据卖 出),将票据以买入返售的形式买回,双方记账情况如下: 商业银行―― 借记:买入返售资产、贷记:资金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记:卖出回购资产、借记:资金 但是,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臵不合理或人 为故意操作因素,可能会出现如下错误核算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贷记:票据贴现(转贴项)、借记:资金
五、违规票据业务的危害
2、增加银行风险。银行为了追求票据业务量和获得利润 而与票据中介合作,违规办理承兑和贴现,往往忽视企业是 否具备真实贸易背景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部分不具备 偿还能力的企业或非实体企业办理承兑后而形成垫款,给银 行造成损失,最终带来风险。 3、损害国家利益。一面是企业寻求资金,另一面是银行 为了寻求贴现量而热衷于承兑、贴现和转贴现,而负责牵线 的票据中介又能把假的贸易背景做的像真的。表面上多赢, 其实损害的是国家的利益。不但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更会 给金融市场带来隐患,严重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五)采用全方位的方式对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进行 检查
一是通过承兑行会计部门留存的贴现查询查复书确定贴 现行,在检查票据承兑业务的同时由贴现行所在地监管部门 协查贴现业务; 二是关注出票人,收款人,贴现申请人的关联关系,因 为关联企业可以虚开购销合同,可以在不多缴税的情况下 (进项税和销项税相抵)出具真实的但没有贸易背景的增值 税发票,并且可以对开银行承兑汇票套取资金,也可以通过 互相担保,把风险敞口留给银行; 三是根据贴现资金的最终去向,如:回流出票人,进入 楼市或进入“三方托管账户”后流入股市来判断贸易背景的 真实性。
一、违规票据业务现状与链条分工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 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 政策性风险
一、违规票据业务现状与链条分工 近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规模增 长较快,但其中一些银行票据业务操作并不审慎。 特别是把票据业务转向了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 反映出票据业务的这些新问题与动向,随着商业 银行资金业务的迅速发展,买入返售票据业务由 于提供了规避存贷比限制的手段(买入返售票据是 同业款项,不被纳入存贷比监管范畴),且具有降 低对资本的占用 、提升利息收入等优势,已经成 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业务之一。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卖出回购+卖断方式 农村信用社办理企业直贴票据后(一般是当天),将直 贴票据打包以回购方式卖给商业银行,并于商业银行签订回 购式转贴现协议。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双方记账情况如下: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借记:票据贴现(办理企业直贴) 、贷记:资金 贷记:卖出回购资产、借记:资金 商业银行―― 借记:买入返售资产、贷记:资金

三、票据业务的检查要点
(三)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办理的合规性
检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贴现、转贴现过程中, 票据贴现跟单资料(重点是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的合规性 以及抽查大额度跟单资料的真实性),是否存在虚构贸易背 景或贸易背景不真实情况。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贴现 (大额度、和同一交易对手高频率交易)资金流向的合规性, 是否存在直接流向前手、流向开票企业、流向房地产企业、 自开自贴等行为。“买入返售”和“买断式”票据业务的交 易对手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城市商业银行“买入返售” 和“买断式”票据业务的交易对手主要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即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