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北京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小红和小明坐在了停在站台上的G103次列车,小红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觉得
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了,但小明说他们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另一辆车向相反
的方向驶去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时间里程
1北京南始发站08:000分0
2济南西09:3209:341小时32分406千米3南京南11:4611:483小时46分1023千米4上海虹桥12:45终点站4小时45分1318千米
A.小红认为自己的列车运动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明认为自己的列车没有动是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
C.济南西到南京南站运行的速度比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段运行的速度慢
D.全程的平均速度比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运行的速度快
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
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情况的是()
A.B.
C.
D.
3.一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
A.在第1s内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前2s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D.在这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三位同学一起出行,小张骑电动车以25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2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4km。
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张最快B.小王最快
C.小李最快D.三人运动的快慢是一样的
5.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0.8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8
10km/s
6.文卓在马路边上,先后连续拍摄了两张街景照片,如图甲、乙所示。
根据照片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大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右运动的
B.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C.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慢的是小汽车
7.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由两车的s-t图像(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当经过时间t以后,两车相遇D.经过10s,甲乙相距150m
8.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时间与路程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的速度为 5m/s
C.经过 3s,甲乙相距 8m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9.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50m,则它在第2s的速度是()
A.5m/s B.10m/s C.20m/s D.8m/s
10.如图是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在0~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s~4s内运动速度是5m/s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运动平均速度是2.5m/s 11.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
C.经过6s,乙车到达终点Q
D.甲车比乙车早3s到达Q点
12.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向东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A.甲同学的速度大于乙同学的速度
B.两条线的焦点a指此时两位同学的速度相等
C.两条线的焦点a指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13.为了监测车辆速度是否超过了规定值,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和限速标志,如图所示,汽车经过某监测点时,测速仪从第一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0.45s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测速仪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2s(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保持不变,汽车的速度恒定不变),当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距离汽车___________m,汽车此时的速度__________km/h,此时汽车__________(选填“超速”或“未超速”)。
14.请换算下列单位:3×108m/s=______km/min=______km/h。
15.某人在 2h 内行走了 10km,中途休息 0.6h 后又在 3h 内行走了 18km,则他在前 2h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后 3h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km/h。
16.如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A/B)尺精密些,用该尺测出的木块边长为______;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A/B)不正确;如图乙是某体育教师为某同学测量400m中长跑成绩,图中的示数是______;如图丙温度计读数是______。
1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分界线MN左侧区域光滑,不计摩擦,右侧区域粗糙,且粗糙程度相同,一小球从A点以5 m/s的初速度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为3 m/s,然后再使小球从B 点以5 m/s的初速度运动到A点,若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比从B点运动到A 点的时间少0.8 s,则A点到分界线MN的距离为______。
18.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了部分数据,他此次步行6000步所用时间是50min,合______s;假设每次步长均为0.5m,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19.(1)如图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___ (选填“A”或“B”),木块的长度为 ___ 。
(2)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 ____ s。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 原理制成的;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_____ ℃。
20.(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mm,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三、解答题
21.某列车长160 m,以一定的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长200 m的隧道,用了0.01 h。
(1)该列车的速度是多少?
(2)若该列车以同样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1040 m的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3)在(2)问中,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22.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问: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多少m/s?
(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若司机酒后仍按原速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求:
(1)超声波第一次遇到被测汽车时被测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X1为多少?
(2)超声波第二次遇到被测汽车时被测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X2为多少?
(3)被测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4)若此路段限速为50km/h,该被测汽车是否超速?
24.小撒乘坐出租车去图书馆,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
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多少m/s?
(3)若出租车以这个速度匀速行驶半小时,则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5.某同学翻越一座小山坡,从A点出发,到达另一侧的终点C处。
已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
其中上坡的速度为4m/s,30s后抵达坡顶B点,下坡速度为6m/s。
(1)坡长AB为多少?
(2)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6.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2)以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合多少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 .小红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则自己所坐的列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认为自己所坐的列车是运动的,故A 错误;
B .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所坐的列车无位置变化,所以认为自己所坐的列车是静止的,故B 错误;
C .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和南京南到上海虹桥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 1=1023km-406km=617km s 2=1318km-1023km=295k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 1=11h46min-9h34min=2h12min t 2=12h45min-3h48min=57min
对应的速度
111617km 280.5km/h
122h
60s v t =
=≈ 222
295km 310.5km/h 57h 60
s v t =
=≈ 即 v 1<v 2
故C 正确; D .全程的平均速度
1318km 277.5km/h
454h 60
s v t =
== 即
v <v 2
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B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
乙通过的路程比甲长,由速度公式
s
v
t
=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A.图中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B符合题意;
C.图中同一时刻,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甲乙都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C
ABD.小车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了20m,第3s内通过30m,则在每个1s内小车可能保持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发生变化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
C.在这3s内,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整个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4.A
解析:A
小张骑电动车的速度
25km/h≈6.9m/s
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
400m
6.7m/s
60s
≈
可知,小张的速度最快,小王的速度最慢。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A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80dm=0.8m
故A符合题意;
B.人步行1s大约走2步,一步约0.5m,所以速度约为1m/s,故B不符合题意;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8
1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解析:A
大卡车与小轿车同向向左行驶,自行车向右行驶,经过4s 后小轿车超过了大卡车,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小,小轿车通过的距离最大:
A .以大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右运动的,故A 正确;
B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故B 错误;
C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向左运动,故C 错误;
D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慢的是大卡车,故D 错误。
故选A 。
7.B
解析:B
A .由图像知,甲和乙的s -t 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所以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故B 错误,B 符合题意;
C .由图知,t 时刻,甲乙两车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即两车相遇,故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 .由图像可知甲乙的速度
v 甲=
350m 200m =10s
s t -甲甲=15m/s v 乙=
200m
=10s
s t 乙乙=20m/s 所以经过10s ,乙车比甲车多走了
s =( v 乙-v 甲)×10s=(20m/s-15m/s)×10s=50m
从图可知,甲车一开始就在乙车前面200m ,经过10s ,乙车追近了50m ,此时两车相距
200m-50m=150m
故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8.C
解析:C
由时间与路程关系图可知,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速度分别为
1119m 1.5m/s 6s
s v t === 22215m 5m/s 3s
s v t =
== 由于甲的速度较小,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经过3s 甲乙相距
21()(5m/s 1.5m/s)3s 10.5m s vt v v t ∆=∆=-=-⨯=
故选C 。
9.B
解析:B
物体在5s 内通过的路程是50m ,物体运动速度为
50m =10m/s 5s
s v t == 物体做匀速运动,它在第2s 的速度是10m/s 。
故选B 。
10.A
解析:AD
A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
B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2s~4s 内是静止的,运动速度是0,故B 错误;
C .由图像可知物体在前2s 内通过的距离是5m ,后2s 通过的距离为10m ,速度不相等,故C 错误;
D .物体在6s 内运动平均速度是
15m 2.5m/s 6s
s v t =
== 故D 正确。
故选AD 。
11.A
解析:AB
A .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10m 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2.5s ,乙车的行驶时间是5s ,由于t 甲<t 乙,所以v 甲>v 乙,故A 正确;
B .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3s 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12m ,乙车行驶的路程是6m ,两车相距
s 甲﹣s 乙=12m ﹣6m =6m
故B 正确;
C .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6s 时,乙车行驶的路程是
12m >PQ =10m
所以当时间为6s 时乙车超过了Q 点,故C 错误;
D .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 的两点,P 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O ),Q 点是终点(Q 点位于纵轴的10m 处)。
那么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10m 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2.5s ,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5s ,两车相差的时间是
t 乙﹣t 甲=5s ﹣2.5s =2.5s
所以甲车比乙车早2.5s 通过Q 点,故D 错误。
故选AB 。
12.A
解析:AD
ABC .由图像可知,甲从起点到a 的路程为25m ,乙从起点到a 的路程为15m ,则甲的速度
25m =5m/s 5s
s v t =
=甲甲甲 乙的速度 15m =3m/s 5s s v t =
=乙乙乙 所以甲的速度大,故A 符合题意,BC 不符合题意;
D .运动的s ﹣t 图像都是直线,说明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符合题意。
故选AD 。
二、填空题
13.153超速
解析:153 超速
[1][2][3]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
t 1=
0.3s 2
=0.1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 1=v 声t 1=340m/s×0.15s=51m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达汽车处所用的时间
t 2=
0.2s 2
= 0.1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s 2=v 声t 2=340m/s×0.1s=34m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 =s 2-s 1=51m-34m=17m
由题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Δt =0.45s ,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接受到第二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时间
t =Δt -t 1+t 2=0.45s-0.15s+0.1s=0.4s
则汽车的速度为
17m 0.4s
s v t =
==42.5m/s=153km/h 因为 v =153km/h >120km/h
所以汽车在此路段超速。
14.8×107108×109
解析:8×107 1.08×109
[1]因为1km =103m ,1min =60s ,所以
8-38
731010km 310m/s 1.810km/min 1min 60⨯⨯⨯==⨯
[2]因为1m/s =3.6km/h ,所以
889310m/s 310 3.6km/h 1.0810km/h ⨯⨯⨯⨯==
15.65
解析:6 5
[1]他在前 2h 的平均速度是
11110km ==5km/h 2h
s v t =
[2]他在后3h 的平均速度是 22218km ==6km/h 3h s v t =
[3]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2h 0.6h 3h=5.6h t =++
总路程为
1210km 18km=28km s s s =+=+
全程平均速度为
28km ==5km/h 5.6h
s v t = 16.A221cmB998s ﹣4℃【分析】(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2)停表的秒
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个小格里面小针指示的是分钟
解析:A 2.21cm B 99.8s ﹣4℃
【分析】
(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2)停表的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转动一个小格,里面小针指示的是分钟,外圈长针是秒针。
(3)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1][2][3]如图甲所示,刻度尺A 的分度值是0.1cm ;刻度尺B 的分度值是0.2cm .刻度尺A 的精确程度高,A 刻度尺左边与0刻度对齐,所以读数是2.21cm ;刻度尺B 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4]如图乙,停表的分针示数为1min ,并且分针指针更靠近2min ,所以秒针示数为39.8s ,故停表的示数是
1min+39.8s =99.8s
[5]如图丙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示数为﹣4℃。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常用测量工具的实验方法,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7.6
解析:6
小球先从A 点以5m/s 的初速度开始运动,由于分界线MN 左侧区域光滑,不计摩擦,小球从A 点到分界线MN 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右侧区域粗糙,其粗糙程度相同,小球从分界线MN 到B 点做减速运动;接着小球从B 点以5m/s 的初速度减速运动到分界线MN ,速度变为3m/s ,然后小球以3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A 点,故小球前后两次经过右侧区域的时间相同,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比从B 点运动到A 点少0.8s ,其实就是小球第一次通过左侧区域的时间比第二次通过左侧区域的时间少0.8s ,假设A 点到分界线MN 的距离为s ,根据公式s v t
=有 0.8s 3m/s 5m/s
s s -= 解得
6m s =
18.1运动
解析:1 运动
[1]1min 为60s ,则50min 合
5060s 3000s ⨯=
[2]每次步长均为0.5m ,则小明步行的路程
0.5m 60003000m s =⨯=
则步行的平均速度
3000m 1m/s 3000s
s v t === [3]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19.B319cm2775热胀冷缩383
解析:B 3.19cm 277.5 热胀冷缩 38.3
(1)[1][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则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 ,分度值为0.1cm 即1mm ,则木块的长度为
L =5.19cm-2.00cm=3.19cm
(2)[3]图乙中,秒表小表盘表示分钟,分度值为0.5min ,指针位于刻度值4min 与5min 之间且偏向于5min ;小表盘表示秒,分度值为0.1s ,示数为37.5s ,则秒表的读数是4min37.5s ,即277.5s 。
(3)[4][5]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分度值为0.1℃,液柱位于38℃以上第3小格处,则他的体温为38.3℃。
20.170
解析:1.70 275.0
(1)[1][2]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1mm ,物体的长度为
1.70cm 。
(2)[3]由图乙可知,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 ,在1s 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所以一份是0.1s ,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1s ,秒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指针在4min 和5min 之间,偏过中线,大盘指针的读数为35.0s ,停表的读数为
4min35.0s 275.0s =
三、解答题
21.(1)10m/s ;(2) 120s ;(3)88s
解:(1)该列车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 =s 1+s 2=160m +200m =360 m
该列车的速度
v =360m 0.013600s
s t =⨯=10m/s (2)该列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40m 的铁路桥行驶的路程
s ˊ=s 1+s 3=160m +1040m=1200 m
通过桥的时间
t ˊ=
1200m 10m/s s v '==120s (3)列车全部在桥上的路程
s ″=s 3-s 1=1040 m -160 m=880 m
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t ″=
880m 10m/s
s v ''==88s 答:(1)该列车的速度是10m/s ;
(2)若该列车以同样的速度完全通过一座长1040 m 的铁路桥,要120s ;
(3)在(2)问中,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88s 。
22.(1)20m/s ;(2)会撞上障碍物
解:(1)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 ,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 ,所以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 15m ==20m/s 0.75s
s v t = (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若司机酒后仍按原速行驶,则反应距离
''=20m /s 40.75s=60m s vt =⨯⨯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 才能停下,则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为
'60m+30m=90m s s s =+=滑总
因为前方80m 处有障碍物,所以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为20m/s ;
(2)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若司机酒后仍按原速行驶,则汽车会撞上障碍
物。
23.(1)54.4m ;(2)40.8m ;(3)14.17m/s ;(4)超速
解:(1)由图知,汽车第一次遇到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时,经过的时间为
t 1=0.16s 由s v t
=可得汽车此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11340m/s 0.16s 54.4m X v t ==⨯=声
(2)由图知,汽车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时,经过的时间为为0.12s ,由s v t
=可得汽车此时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22340m/s 0.12s 40.8m X v t ==⨯=声
(3)汽车遇到两次超声波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1254.4m 40.8m 13.6m X X X ∆=-=-=
汽车遇到两次超声波信号经过的时间
1.12s 0.16s 0.96s t ∆=-=
则被测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0.913.6m 14.17m/6s
s X v t ∆=
=≈∆ (4)若此路段限速为 50km/h 13.89m/s ≈
小于车的速度,所以被测汽车超速。
答:(1)超声波第一次遇到被测汽车时被测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X 1为54.4m ;
(2)超声波第二次遇到被测汽车时被测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X 2为40.8m ;
(3)被测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4.17m/s ;
(4)若此路段限速为50km/h ,该被测汽车超速。
24.(1)600s ;(2)7;(3)12600m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8:58-8:48=10min=600s t =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
4.2km=4200m s =
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
4200m =7m/s 600s
s v t == (3)若出租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半小时
20.5h=1800s t =
则通过的路程为
227m/s 1800s=12600m s vt ==⨯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600s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7m/s ;
(3)若出租车以这个速度匀速行驶半小时所通过的路程是12600m 。
25.(1)120m ;(2)4.8m s
(1) AB 段路程等于BC 段路程,即
114m s 30s 120m AB BC s s v t ===⨯=
(2)上、下坡所用的时间为
11AB s t v =,22
BC s t v =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1212
12
22224m s 6m s 4.8m s 4m s 6m s AB AB BC AB s s v v v s s t t v v v v ⨯⨯=====++++ 答:(1)坡长AB 为120m ;
(2)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8m s 。
26.(1)80km/h ;(2)40km ,4×104m
(1)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
(2)以这个速度行驶30min ,即0.5h ,由s v t
=得,汽车行驶路程 s =vt =80km/h×0.5h =40km =4×104m
答:(1)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80km/h ;(2)通过的路程是40km ,合4×104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