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之康熙为什么要杀死鳌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历史之康熙为什么要杀死鳌拜
鳌拜作为中国清初权⾂,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之⼀。
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不是康熙皇帝杀的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康熙杀鳌拜
此前顺治留下来的经营班⼦,除鳌拜之外,另有正黄旗的索尼。
他是负责内务府的,主要是统领秘密警察,朝中的政治⽃争轻易插不上⼿,所以成了四朝不倒翁。
领导班⼦中第⼆位,是正⽩旗的苏克萨哈。
他以前曾犯过严重的政治路线错误,是多尔衮的⼼腹,后来多尔衮“反皇帝集团”被⼀举打掉,苏克萨哈与多尔衮划清界限,反⼽⼀击,重新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并进⼊了本届经营班⼦。
领导班⼦中排第三位的,是镶黄旗的遏必隆。
这是⼀个郁闷⼈,最不善于和同事们搞好关系,⽼是遭受排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顺治临终前提拔了他,他当然得竭诚效命。
领导班⼦中,鳌拜排在第四位。
但他却是皇太极家的元⽼,把他放在领导班⼦⾥,⽬的就是监视另三位领导,对此,鳌拜是⾮常清楚的。
这四个⽼头,曾经在顺治的灵前发誓,要齐⼼协⼒、同⾈共济、不计私怨、团结⼀致地辅佐⼩康熙,等发过誓之后,领导班⼦⾥的班长索尼就找了个没⼈地⽅躲了起来,谁也找不到他了。
⽼三遏必隆⼀瞧这架势,⽼⼤躲了,那我也把嘴巴拿⿇绳扎起来得了。
于是他在以后的领导班⼦会议上,除了举⼿⽀持之外,多余的⼀个字也不说。
另两位班⼦的成员,鳌拜和苏克萨哈,两⼈⼀看索尼和遏必隆都躲了,⼼⾥顿时发⽑,要知道他们两个以前可是⽣死仇敌啊。
当年鳌拜在议正王公⼤⾂会议上挥舞⼑⼦,他的对⼿就是苏克萨哈,这仇结得年头太久了……看明⽩了吧?⼩顺治只是郁闷,却⼀点也不傻,他故意将这两个⽣死对头拴在⼀个槽⼦上,能不引起乱⼦来吗?
鳌拜和苏克萨哈,都害怕因为⾃⼰的暴脾⽓,在班⼦⾥引发冲突,影响到班⼦的和谐与稳定。
于是鳌拜就和苏克萨哈商量说:“⽼哥,我现在越看你越不顺眼,真想⼀⼑宰了你……这样下去可怎么⾏啊,要不咱们想个办法,解决⼀下吧。
”
想个什么办法呢?联姻吧,你把⼥⼉给我⼉⼦,我把丫头送给你家⼩⼦,这⼀招,应该不会不管⽤吧?于是两家联姻,俩⽼头坐在⼀起喝喜酒……多美,这样多和谐。
喜酒喝了之后,乱⼦就来了。
史书上说,就在⼩康熙13岁那⼀年,由鳌拜主持,将20年前多尔衮的正⽩旗从皇太极家的正蓝旗⾥那⾥抢过去的地,再划拨过来。
这件事构成了鳌拜与苏克萨哈彻底决裂的因由,鳌拜这样做,实际上是有着充⾜理由的。
⼀来他是皇太极家⾥的⽼⼈,当年正蓝旗的地被多尔衮抢⾛,现在正蓝旗的兄弟们都眼巴巴地等着他主持公道呢,他要是不管这事,正蓝旗的兄弟们不乐意不说,孝庄皇太后和康熙也不乐意……养条狗还知道看家呢,养了你鳌拜,就任由皇族被⼈欺负,你连个屁也不敢放?
可以料想的到,在鳌拜的案头上,要求返还被多尔衮抢⾛⼟地的诉状,铁定是堆成了⼩⼭堆。
⽽且上访的⼈员,估计也少不了,这让鳌拜能不考虑这事吗?
在其位,谋其政。
那就给正蓝旗平反吧,鳌拜想。
没承想,这⼀平反,乐⼦可就⼤了。
正⽩旗的户部尚书苏纳海、汉军镶⽩旗的直⾪总督朱昌祚,以及汉军镶⽩旗的保定巡抚王登——这些⼈都属于多尔衮当年冤案的受益者,蓝旗被抢⾛了的地,都在他们家⾥呢——三个⼈合伙跳起来,坚决反对鳌拜平反冤假错案。
说明⽩了,⼀是维护他们⾃⼰的利益;⼆是防⽌拔出萝⼘带出泥,万⼀平反的政策⼀落实下来,⾃⼰迟早也是个吃不了兜着⾛。
鳌拜当时⼀瞧这哥⼉仨,顿时就乐了,“这可倒好,找还找不到你们⼏个呢,想当初多尔衮得势的时候,你们把我们皇太极⼀家都给欺负成啥样了……斩!”
史书上说,鳌拜公然“矫旨”,以藐视上命为由,将多尔衮时代的旧党⼀并肃清。
“矫旨”⼜是个啥意思呢?意思是说,这不是康熙的意思……可康熙刚刚13岁,还没有亲政,鳌拜是有处置权的,这⼜怎么说成“矫旨”了呢?
⼀定要说成“矫旨”。
不说成“矫旨”,到时候康熙有什么理由⼲掉鳌拜?
鳌拜就这样⼊套了。
说到底,错就错在他对于康熙⼀家,太过于忠诚,但凡他有⼀点⼼眼,也不会沦为康熙掌上的玩物。
但孝庄皇太后分明觉得这还不够,还要再给鳌拜上点⼉眼药。
……尝托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
上幸其笫,⼊其寝,御前侍卫和公托见其貌变⾊,乃急趋⾄榻前,揭席刃见。
上笑⽈:“⼑不离⾝乃满洲故俗,不⾜异也。
”因即返驾。
这⼀瓶眼药,是后世的史学家们必须要引⽤的,以此来证明鳌拜这厮不是个东西。
你看看他,皇帝去他家串门,这是给他多⼤的⾯⼦,可他都⼲了些什么呢?他居然在枕头下⾯藏起⼀把⼑来……鳌拜他想⼲啥?砍了⼩康熙吗?砍了之后呢?鳌拜⾃⼰当皇帝?他有这么缺⼼眼吗?
坦⽩地说,鳌拜这个⼈,最⼤的⽑病就是缺⼼眼。
早年多尔衮争夺皇位,皇太极养了多少家将,虽然⼤家都愤愤不平,可没见有谁公开站出来,都是在背后私下⾥嘀咕……偏偏鳌拜跟着多尔衮较劲,结果差⼀点⼉没让多尔衮宰了。
但凡鳌拜有⼀点点⼼眼,也不⾄于出这种头,站在⼈堆⾥跟⼤家⼀块嚷嚷多好?挑头站出来,让⼈家当⾸犯重点打击,这真是何苦来着……孝庄太后正是瞧准了他这⼀点,才将鳌拜这可怜的⽼员⼯当做⼀道家庭作业,布置给孙⼦来完成。
鳌拜的简介与评价
简介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出⾝⽠尔佳⽒,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开国五⼤⾂之⼀费英东之侄,⽣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之⼀。
以战功封公爵。
鳌拜前半⽣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勇⼠”,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的⽀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
鳌拜被⽣擒之后,⽼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个重要⼈物。
评价康熙诛鳌拜诏:“妄称顾命⼤⾂,窃弄威权。
”
乾隆四⼗五年谕⽈:“鳌拜当⽇⾃恃政柄在握,辄敢擅权骫法,邀结党⽻,残害⼤⾂,罪迹多端,难以枚举。
”
和硕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等,“鳌拜系国家⼤⾂、背负先帝重托。
任意横⾏。
欺君擅权。
⽂武各官、尽出门下。
”
清-徐珂:“鳌拜当国,势甚张,以帝幼,肆⾏⽆忌。
”
清-昭梿《啸亭杂录》:“国初鳌拜辅政时,凡⼀时威福,尽出其门。
”
《清史稿》:“四辅⾂当国时,改世祖之政,必举太祖、太宗以为辞。
然世祖罢明季三饷,四辅⾂时复徵练饷,并令并⼊地丁考成。
此⾮太祖、太宗旧制然也,则⼜将何辞?索尼忠於事主,始终⼀节,锡以美谥,诚⽆愧焉。
苏克萨哈见忌同列,遂致覆宗。
遏必隆党⽐求全,⼏及於祸。
鼇拜多戮⽆辜,功不掩罪。
圣祖不加诛殛,亦云幸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