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试题经典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化学离子反应试题经典1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NaHCO3、Al(OH)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项错误;
B.AgCl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项错误;
C.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项正确;
D. Na2CO3、CuSO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项错误;
答案选C。

2.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还原性:Fe2+>Br-),表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肯定错误的是()
A.2Fe2++Cl2=2Fe3++2Cl-
B.10Fe2++2Br-+6Cl2=10Fe3++Br2+12Cl-
C.2Br-+Cl2=Br2+2Cl-
D.2Fe2++4Br-+3Cl2=2Br2+2Fe3++6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还原性:Fe2+>Br-,则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时,氯气先与Fe2+反应,后与Br-反应。

【详解】
A.当通入少量的氯气时,氯气只与亚铁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A正确;
B.当溴化亚铁与氯气5:3反应时,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0Fe2++2Br-+6Cl2=10Fe3++Br2+12Cl-,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氯气先与亚铁离子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参与,故C错误;
D .当通入过量氯气时,氯气能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4Br -+3Cl 2=2Br 2+2Fe 3++6Cl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

3.某固体混合物X ,含有()243Al SO 、3FeCl 、23Na CO 和4CuSO 中的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①X 与水作用有气泡冒出,得到有色沉淀Y 和弱碱性溶液Z ;
②沉淀Y 与NaOH 溶液作用,无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X 中必定含有23Na CO ,不含()243Al SO
B .溶液Z 中溶质主要是钠盐,且必含3NaHCO
C .灼烧沉淀Y ,可能得到黑色物质
D .往溶液Z 中加入Cu 粉,若不溶解,说明X 中不含3Fe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某固体混合物X ,含有()243Al SO 、3FeCl 、23Na CO 和4CuSO 中的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①X 与水作用有气泡冒出,四种物质中能生成气体的只有23Na CO ,所以一定有23Na CO ,而几种物质中没有酸,可知推测因为发生双水解生成了二氧化碳,能与23Na CO 在溶液中双水解的有()243Al SO 、4CuSO 和3FeCl ;得到有色沉淀Y ,则Fe(OH)3、Cu(OH)2中至少有一种Al(OH)3不确定;弱碱性溶液Z ,说明溶液中不存在铝离子、铁离子和铜离子;
②沉淀Y 与NaOH 溶液作用,无变化说沉淀中没有Al(OH)3,则X 中一定没有
()243Al SO ,据此再结合选项分析。

【详解】
A. 根据分析可知混合物X 中必定含有23Na CO ,不含()243Al SO ,故A 正确;
B.溶液Z 显弱碱性,所以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只能是钠离子,碳酸钠的水解分两步:CO 32-+H 2O=HCO 3-+OH -;HCO 3-+ H 2O =H 2CO 3+OH -;由于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且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第二步水解,第一步水解有可能存在,即溶液中一定有碳酸氢根,所以溶液Z 中溶质主要是钠盐,且必含3NaHCO ,故B 正确;
C.沉淀Y 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铜,故灼烧可以得到黑色固体,故C 正确;
D.溶液Z 显弱碱性,一定不存在3FeCl ,故D 错误;
故答案为D 。

4.常温下,有c (H +)=0.1mol/L 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 +、Fe 3+、Fe 2+、I ﹣、Cl ﹣、CO 32﹣中的某几种,现取100mL 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氧化性Fe 3+>I 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Fe 3+、I ﹣、Cl ﹣三种离子一定存在
B .不能确定Na +和Cl ﹣是否存在,CO 32﹣一定不存在
C .Fe 3+与Fe 2+至少有一种
D .该溶液中c (Cl ﹣)≥0.3mol•L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溶液中已经含有0.1mol/L 的H +,所以与其不能大量共存的23CO -
一定不存在;由于加入适
量Cl 2的四氯化碳溶液后下层出现了紫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那么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 -;由于氧化性Fe 3+>I 2,所以I -会被Fe 3+氧化,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Fe 3+;根据I 2的质量为2.54g 可知,100mL 的原溶液含有I -0.02mol ,所以原溶液中(I )0.2mol/L c -=;对分液后的水层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有Fe 2+,那么1.60g 固体即Fe 2O 3,所以100mL 原溶液中,Fe 2+的量为0.02mol ,即原溶液中2(Fe )=0.2mol/L c +;由于第一步中加入的Cl 2会转变为Cl -,所以不能通过生成AgCl 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 -;通过上述分析,原溶液中(H )=0.1mol/L c +,(I )0.2mol/L c -=,2(Fe )=0.2mol/L c +,电荷并不守恒,所以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 -,由于上述检验过程并
未证明溶液中一定不含Na +,所以(Cl )0.3mol/L c -
≥;当(Cl )=0.3mol/L c -,溶液中不含Na +,当(Cl )0.3mol/L c ->,溶液中一定有Na +。

【详解】
A .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Fe 3+,A 项错误;
B .通过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23CO -
;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 -,且当(Cl )=0.3mol/L c -,溶液中不含Na +,当(Cl )0.3mol/L c ->,溶液中一定有Na +,B 项错误;
C .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含Fe 2+,不含Fe 3+,C 项错误;
D .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且(Cl )0.3mol/L c -≥,D 项正确;
答案选D 。

【点睛】
离子推断的问题,可以通过四个原则进行分析:肯定原则,指的是,由题干中给出的检验现象等信息判定某离子一定存在;互斥原则,指的是,在某离子一定存在的前提下,与之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一定不能存在于溶液中;进出原则,指的是,在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时,前面步骤加入的试剂是否会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电中性原则,指的是,若题干中有给出沉淀质量,气体体积等信息,那么要对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否符合电荷守恒进行验证。

5.向0.02mol·
L -1CuSO 4溶液中匀速滴加1mol·L -1氨水,先观察到有浅蓝色沉淀[Cu 2(OH)2SO 4]生成,后沉淀溶解,逐渐变为深蓝色溶液。

该实验过程体系的pH 和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Cu 2+):a 点=b 点
B .bc 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2-42+4222Cu +2OH +SO =Cu (OH)SO ↓
C .d 点时:()()+2-44c NH <2c SO
D .导电能力:()2+
+434NH >Cu NH ⎡⎤⎣⎦
【答案】D
【解析】
【分析】
c 到
d 溶液pH 突变,说明c 点沉淀达到最大值,a 到c 发生生成沉淀的反应:
2-2++32422442Cu +2NH H O+SO =Cu (OH)SO 2NH ↓+⋅,c 到e 发生沉淀溶解反应:224Cu (OH)SO +328NH H O ⋅=2()234Cu NH +⎡⎤⎣
⎦+8H 2O+SO 42-+2OH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a 到b 发生2-2++
32422442Cu +2NH H O+SO =Cu (OH)SO 2NH ↓+⋅,c(Cu 2+)减小,故c(Cu 2+):a 点>b 点,A 错误;
B .bc 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
2-2++32422442Cu +2NH H O+SO =Cu (OH)SO 2NH ↓+⋅、而不是
-2-42+4222Cu +2OH +SO =Cu (OH)SO ↓,B 错误; C .c 点沉淀达到最大值,此时溶质为(NH 4)2SO 4,c 到d ,pH 突变,但导电率几乎不变,故d 点,溶质为(NH 4)2SO 4和32NH H O ⋅,那么d 点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H 4+)+c(H +)=c(OH -)+2c(SO 42-),因此时pH >7,c(H +)<c(OH -),故c(NH 4+)>2c(SO 42-),C 错误;
D .b ’点之前释放NH 4+,导电能力增强,b ’之后释放()2+
34Cu NH ⎡⎤⎣⎦和OH -,导电能力降低,说明导电能力()2++
434NH >Cu NH ⎡⎤⎣⎦
,D 正确。

答案选D 。

【点睛】
找到起点、恰好完全反应的点以及分析每一段所发生的反应是解决本类题的关键。

6.某100mL 溶液可能含有 Na +、NH 4+、Fe 3+、CO 32-、SO 42-、Cl -
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 +,则 c (Cl -)<0.1mol•L ﹣1
B .原溶液可能存在 Cl - 和 Na +
C .原溶液中 c (CO 32-)是 0.01mol•L ﹣1
D .原溶液一定存在 CO 32-和SO 42-,一定不存在 Fe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加入BaCl 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 32-、SO 42-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 3+(Fe 3+和CO 32-会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共存),且沉淀2为BaSO 4,n(BaSO 4)=
-1m 2.33g ==0.01mol M 233g mol g ,m(BaCO 3)=4.30g-2.33g=1.97g ,则n(BaCO 3)= -1
m 1.97g ==0.01mol M 197g mol g 。

加入NaOH 溶液产生1.12L (标况)气体,则溶液中有NH 4+,NH 3有0.05mol ,即n(NH 4+)=0.05mol 。

CO 32-和SO 42-所带的负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1mol×2=0.04mol ,NH 4+所带正电荷的物质的量为0.05mol×1=0.05mol ,
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推断出溶液中一定有Cl -,且最少为0.01mol (因为无法判断是否有Na +,如果有Na +,需要多于的Cl -去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详解】
A. 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 +,则 c(Cl -)=
1n 0.01==0.1mol L V 0.1mol L
-g ,A 错误; B. 原溶液中一定有Cl -,可能有Na+,B 错误; C. 经计算,原溶液中,n(CO 32-)=0.01mol ,则c(CO 32-)=0.01mol÷0.1L=0.1mol •L ﹣1,C 错误;
D. 加入BaCl 2溶液之后,有沉淀生成,且加入过量盐酸之后,沉淀质量减少,则说明一定有CO 32-、SO 42-这两种离子,一定没有Fe 3+,D 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

【点睛】
溶液中的离子要保持电荷平衡,即正负电荷所带的电荷量相等,以保持溶液的电中性。

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5种离子中的几种:Na+、NH4+、Mg2+、Al3+、Cl-。

为确认该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20.0mL该溶液,加入32.5mL4.00mol•L-1NaOH溶液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

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3g。

再将滤液稀释至100mL,测得滤液中c(OH-)=0.2mol•L-1;②另取2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4.35g。

关于原溶液组成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Mg2+、Al3+、Cl-,不含有Na+、NH4+
B.一定含有Na+、Mg2+、Cl-,不含有NH4+、可能含有Al3+
C.c(Mg2+)为1.75mol•L-1,c(Na+)为1.50mol•L-1
D.c(Cl-)为5.00mol•L-1,c(Al3+)为1.00mol•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取20.0mL该溶液,加入32.5mL4.00mol•L-1NaOH溶液加热,有白色沉淀产生,可能含有Mg2+、Al3+中至少一种离子;无刺激气味气体生成,说明没有NH4+。

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3g。

n(NaOH)(总)=0.0325L×4.00mol/L=0.13mol,再将滤液稀释至100mL,测得滤液中c(OH-)=0.2mol•L-1,溶液显碱性,在碱过量时不可能存在Al(OH)3沉淀,所以沉淀2.03g为Mg(OH)2,n(Mg2+)=2.03g÷58g/mol=0.035mol;Mg2+消耗的OH-的物质的量是0.035mol×2=0.07mol,剩余的OH-的物质的量是0.1mL×0.2mol/l=0.02 mol;0.13mol-0.07mol-0.02mol=0.04mol>0,说明溶液中含有Al3+,发生反应:
Al3++4OH-=AlO2-+2H2O;n(Al3+)=0.01mol;②另取20.0mL该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14.35g。

含有Cl-,n(Cl-)=14.35g÷143.5g/mol=0.1mol;此时溶液中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是:2n(Mg2+)+3n(Al3+)=2×0.035mol+3×0.01mol=0.1mol,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是1×n(Cl-)=1×0.1mol=0.1mol,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c(Mg2+)=0.035mol÷0.02L=1.75mol/L;c(Al3+)=0.01mol÷0.02L=0.5mol/L,无NH4+、Na+,故答案选A。

8.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1的溶液:NH4+、Na+、Cl-、HCO3-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AlO2-、S2-、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D.pH=1的水溶液中:Al3+、NH4+、CH3COO-、Br-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该溶液可能为酸或碱溶液,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NH4+与碱反应,能大量共存,A错误;
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碱性条件下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Fe3+与SCN–和I–都能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pH=1的水溶液呈酸性,CH3COO-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B。

9.常温下,pH=1的某溶液A中含NH4+、K+、Na+、Fe3+、Al3+、Fe2+、CO32-、NO3-、Cl-、I-、SO42-中的4种,且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有上述离子中的NO3-、Al3+、SO42-、Cl-四种离子
B.实验消耗Cu 14.4 g,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 L
C.沉淀乙中一定有BaCO3,可能有BaSO4
D.一定没有Fe3+,但是无法确定是否含有I-
【答案】A
【解析】
【分析】
pH=1,说明溶液显强酸性,说明有H+,CO32-一定不存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NH4)2CO3溶液,Fe3+和CO32-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3+,但溶液乙中加入Cu和硫酸,产生气体丙,气体丙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气体丁,因此,丁为NO2,丙为:NO,说明原溶液中有NO3-,但是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因为Fe2+、I-具有还原性,因此不能大量存在,因此白色沉淀甲为Al(OH)3,原溶液中含有Al3+,根据溶液显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总物质的量浓度为3n(Al3+)+n(H+)=3×0.1+
0.1=0.4mol·L-1,而NO3-所带电荷数为0.1mol·L-1,又因为各离子浓度为0.1mol·L-1,因此原溶液中含有SO42-、C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pH=1,说明溶液显强酸性,说明有H+,CO32-一定不存在,
A.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NH4)2CO3溶液,Fe3+和CO32-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3+,但溶液乙中加入Cu和硫酸,产生气体丙,气体丙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气体丁,因此,丁为NO2,丙为:NO,说明原溶液中有NO3-,但是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因为Fe2+、I-具有还原性,因此不能大量存在,因此白色沉淀甲为
Al(OH)3,原溶液中含有Al3+,根据溶液显电中性,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总物质的量浓度为3n(Al3+)+n(H+)=3×0.1+0.1=0.4mol·L-1,而NO3-所带电荷数为0.1mol·L-1,又因为各离子浓度为0.1mol·L-1,因此原溶液中含有SO42-、Cl-,故A正确;
B.题目中没有说标准状况,因此无法计算气体体积,故B错误;
C.因为加的是过量的(NH4)2CO3,所以有Ba2++CO32-=BaCO3↓,根据A选项的分析,原溶液中有SO42-,因此也就有Ba2++SO42-=BaSO4↓,因此沉淀乙一定是BaCO3、BaSO4,故C错误;
D.根据A选项的分析,原溶液中一定没有I-,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0.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H+)与c(OH-)有如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Al3+、Na+、Cl-、N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Ba2+、NO3-、I-
C.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Fe3+、Na+、Cl-、SO42-
D.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K+、SO32-、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对应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为中性,Al3+只能存在酸性溶液,不能共存,错误;
B、b点对应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为酸性,此条件下NO3-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错误;
C、c点溶液为中性,Fe3+只能存在酸性溶液,不能共存,错误;
D、d点溶液为碱性,可以共存,正确。

11.某溶液可能含有Na+、Ag+、Al3+、S2-、CO32-、SO32-、NO3-等离子中的数种。

向此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浅黄色沉淀和气体出现,此溶液的焰色为黄色。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下列关于原溶液中离子成份的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S2-、SO32-、Na+B.可能只有Na+、S2-、CO32-
C.一定没有Ag+、Al3+D.不可能只有Na+、S2-、NO3-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浅黄色沉淀和气体出现,SO32-、S2-或者NO3-、S2-在加入盐酸后可以生成沉淀硫;出现气体可能是S2-、CO32-、SO32-离子结合氢离子生成硫化氢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溶液的焰色为黄色,则含有Na+;推断一定不含银离子,若含有银离子,则S2-、CO32-、SO32-离子都不能存在,依据离子共存判断Al3+一定不存在,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Na+、S2-离子,S2-、CO32-、SO32-、NO3-离子可能含有;
A.此溶液中一定有Na+、S2-,而SO32-可能有,故A错误;
B.若只有Na+、S2-、CO32-,则向此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浅黄色沉淀出现,故B错误;
C.上述分析判断可知,此溶液中一定没有Ag+、Al3+,故C正确;
D.上述分析判断可知,此溶液中可能有S2-、NO3-,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S2-和Ag+生成Ag2S不共存,S2-和Al3+发生双水解反应不共存。

12.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

①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SO42-和NO3-
B.在滴加NaOH溶液物质的量为0.5~0.7mol时,发生离子反应为Al3++4OH-=AlO2-+
2H2O
C.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D.n(H+)∶n(NH4+)∶n(Mg2+)=2∶4∶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知,①溶液中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氢气,则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则没有碳酸根和硝酸根离子,根据电中性原则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②加入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含铁离子;当溶液中含氢离子、铵根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时,加入氢氧化钠,先与氢离子反应,再与镁、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再与铵根离子反应得到一水合氨,再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详解】
A、溶液中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氢气,则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则一定不含CO32-和NO3-,根据电中性原则知,一定含有SO42-,故A错误;
B、根据题给图像知,在滴加NaOH溶液物质的量为0.5至0.7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NH4++OH-=NH3·H2O,故B错误;
C、根据题给图像知,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含NH4+、H+、Mg2+、Al3+,故C错误;
D、根据题给图像分析,氢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氢氧化钠为0.5至0.7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NH4++OH-=NH3·H2O,所以铵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氢氧化钠为0.7至0.8mol时,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所以Al3+的物质的量是0.1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0.1mol
×3)÷2=0.05mol,n(H+)∶n(NH4+)∶n(Mg2+) =2∶4∶1,故D正确。

13.某碳酸钠样品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五种杂质中的三种。

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称取4.7g 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部分溶解。

②向①中所得悬浊液中加入100mL1 mol/LHCl,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此过程中共产生
0.04 mol气体。

③向②中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与稀硝酸,得到15.8g白色沉淀,
由此可知杂质中()
A.一定含NaCl,一定不含CuSO4B.可能含CaO、NaOH
C.一定含CaCO3,可能含NaOH D.可能含CaO而不含CaCO3
【答案】AC
【解析】
【分析】
向①中所得悬浊液中加入100mL1 mol/LHCl,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可知样品中不含CuSO4,此过程中共产生0.04 mol气体,即CO2,由CO32-+2H+=CO2+H2O可知反应中消耗
n(HCl)=2n(CO2)=0.08mol,则HCl有剩余,CO32-完全反应;称取4.7g 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部分溶解,可知样品中含有CaCO3、CaCO3和CaO、CaO三种情况其中一种,向②中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与稀硝酸,得到15.8g白色沉淀,即AgCl,
n(AgCl)=
15.8g
143.5g/mol
>0.1mol,则原样品中一定有NaCl且质量为(
15.8g
143.5g/mol
-
0.1mol)×58.5g/mol 0.59g,则原样品中其它成分总质量为4.7g-0.59g=4.11g,若不含
CaCO3,则碳元素物质的量<
4.11g
106g/mol
,不符合题意,故原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由于
原样品只有三种杂质,则CaO和NaOH只含其中一种。

【详解】
向①中所得悬浊液中加入100mL1 mol/LHCl,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可知样品中不含CuSO4,此过程中共产生0.04 mol气体,即CO2,由CO32-+2H+=CO2+H2O可知反应中消耗
n(HCl)=2n(CO2)=0.08mol,则HCl有剩余,CO32-完全反应;称取4.7g 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部分溶解,可知样品中含有CaCO3、CaCO3和CaO、CaO三种情况其中一种,向②中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与稀硝酸,得到15.8g白色沉淀,即AgCl,
n(AgCl)=
15.8g
143.5g/mol
>0.1mol,则原样品中一定有NaCl且质量为(
15.8g
143.5g/mol
-
0.1mol)×58.5g/mol≈0.59g,则原样品中其它成分总质量为4.7g-0.59g=4.11g,若不含CaCO3
则碳元素物质的量<
4.11g
106g/mol
,不符合题意,故原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由于原样品只
有三种杂质,则CaO和NaOH只含其中一种;
A.由分析可知,原样品中一定含NaCl,一定不含CuSO4,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原样品中不可能同时含CaO、NaOH,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原样品中一定含CaCO3,可能含NaOH,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原样品中可能含CaO,一定含有CaCO3,故D错误;
故答案选AC。

【点睛】
注意本题要理清题目中所给信息,要定性判断,更要通过计算得到原样品中所含的杂质种类,此为本题易错点。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将过量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Ca2++HCO3-+OH- →CaCO3↓+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2Fe(OH)3 + 6H++ 2Iˉ →2Fe2+ + I2 + 6H2O
C.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SO42ˉ离子沉淀完全Al3+ + 2SO42ˉ + 2Ba2++ 4OHˉ →AlO2ˉ + 2BaSO4↓+ 2H2O
D.4mol·L-1的NaAlO2溶液和7mol·L-1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4AlO2-+ 7H+ + H2O→
3Al(OH)3↓+ Al3+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CaCO3↓+2H2O+CO32−,故A错误;
B.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水,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
2Fe2++I2+6H2O,故B正确;
C.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SO42−离子沉淀完全,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和一水合氨,离子方程式为Al3++NH4++2SO42−+2Ba2++4OH−=Al(OH)3↓+NH3⋅H2O+2BaSO4↓+2H2O,故C错误;
D.4mol•L−1的NaAlO2溶液和7mol•L−1的HCl等体积混合,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铝,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离子方程式为4AlO2−+7H++H2O=3Al(OH)3↓+Al3+,故D正确;
故答案选:BD。

【点睛】
本题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分析解答,注意B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中生成物的量为易错点。

15.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Fe2++SO42-+Ba2++2OH-=BaSO4↓+Fe(OH)2↓
B.NH4++Fe3++ 2SO42-+ 2Ba2++ 4OH-=2BaSO4↓+ Fe(OH)3↓+ NH3·H2O
C.2Fe3++ 3SO42-+ 3Ba2++6OH-=3BaSO4↓+ 2Fe(OH)3↓
D.3NH4++ Fe3++3SO42-+ 3Ba2++ 6OH-=3BaSO4↓+Fe(OH)3↓+3NH3·H2O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在复盐NH4Fe(SO4)2中Fe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选项A中铁元素的离子是Fe2+,元素存在形式的化合价不符合事实,A错误;
B.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由于在盐中n(NH4+):n(Fe3+): n(SO42-)=1:1:2,当1mol复盐完全反应时需要2mol 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NH4++Fe3++2SO42-+ 2Ba2++ 4OH-=2BaSO4↓+ Fe(OH)3↓↓+NH3•H2O,B正确;
C.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加入的OH-先与Fe3+发生反应,该复盐可表示为(NH4)2SO4∙Fe2(SO4)3,当Ba(OH)2溶液少量时,以Ba(OH)2溶液为标准书写离子方程式,反应产生BaSO4和Fe(OH)3,离子方程式是2Fe3++3SO42-+3Ba2++ 6OH-=
3BaSO4↓+2Fe(OH)3↓,C正确;
D.当加入溶液中含有3mol Ba(OH)2时,Ba(OH)2溶液过量,反应的n(Fe3+):n(SO42-)=1:2,题目给出的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反应事实,D错误。

答案选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