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XXX: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他们的行为惯有很大的可塑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塑造他们的行为惯。

良好的行为惯是学生认知、合作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

为了确立养成教育内容,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主要依据,经过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10种道德行为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活动开展目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惯的养成对学生的一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我组织开展良好行为惯养成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活动内容:
1.热爱祖国,关心时事,了解国内外大事。

2.自觉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尊敬国旗、国徽,唱国歌声音洪亮。

3.热爱班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爱护公物,热心为集体服务。

4.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5.尊敬师长,有礼貌。

见老师能主动问好;对家长称呼“您”;不顶撞老师和家长。

6.使用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等已成学生口头语。

7.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骂街,不打逗,不欺负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

四、教育计划
一)研究惯:
1、课前要尽量早点进教室,摆放好研究用品,静静的坐
在座位上等待上课。

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堂上积极表现,大胆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是
一种很好的研究惯。

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乐观,还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在一年级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行为惯是非常重要的。

小孩子不仅具有形象思维,而且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

如果他们处在一个处处都有良好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班级可以被视为学生研究和成长的“土壤”。

比赛机制是一种操作养成教育的好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渴望比别的同学做得更好,因此通过一带一、以几带几、以点带面的比赛机制,可以很快产生教育效果。

此外,比赛机制也有利于教育者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并有利于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

从细节处入手,抓住行为惯教育的方方面面,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惯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成败。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容易忘记,也容易忽视细节,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会从细节处抓行为惯教育,并且要反复抓,真正做到落
实。

在平时的研究生活中,多进行观察,多走动一下,多进行总结。

例如,当有的学生看到别人扔在地上的一张纸时捡起来,而有人当作没有看见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个细节,表扬那个捡起纸的学生,以达到养成讲卫生惯的教育目的。

在教室和走廊上多走动,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在中午辅导时间进行总结。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优点,也要树立典型,大力赞扬,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表现不是很优秀的孩子。

在培养行为惯方面,榜样法也非常重要。

XXX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

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

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惯具有特殊的作用。

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

他们可塑性强,因此,给他们树立正面的榜样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为了激励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我们可以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来引导他们遵守纪律。

我们需要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树立典型,这样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
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惯。

同时,榜样也有矫正作用,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学生经常对照检查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此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人曾经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惯的收获;你播下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这个比喻非常奇妙,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美妙的命运收获,我们必须在他们的心田上播下种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需要播下行为惯的种子,并且勤于浇灌,踏实地走好养成良好惯的第一步,开好养成教育的第一朵花!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从更深的层次面上认识到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的核心作用。

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直接制约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为了逐步规范一年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其自理
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本养成教育计划。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年级新生德育工作的重点。

通过系列有效的常规养成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丰富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板块:礼仪常规、卫生惯、自我保护意识、交往能力、研究惯和安全常识。

在礼仪常规板块中,我们将重点让学生懂得上学穿戴要整洁,上课要有序,不打闹、不讲话,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挥下朗读或背书。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上下课时要起立向老师致敬问好,迟到时要先向老师报告并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教室,懂礼貌,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并使用礼貌用语。

XXX: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指导思想:
XXX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养成好惯。

”在小学低
年级阶段,培养好惯尤为重要。

好惯能够让学生更自觉、更有效地研究,适应学校生活,更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我们将以惯培养为目标。

养成教育内容:
1.日常行为惯的培养;
2.研究惯的培养,包括:
1) 上课惯的培养,如倾听惯、思考惯、表达惯;
2) 作业惯的培养,如仔细审题惯、认真做作业、及时改
正的惯;
3) 阅读惯的培养,如喜欢读书的惯、阅读积累的惯;
4) 研究卫生的惯培养,如用眼卫生惯、合理安排时间惯。

XXX: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学校对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起着核心作用。

为了规范一年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其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制定了本计划。

目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也是一年级新生德育工作的重点。

通过有效的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具体内容: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养成教育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 礼仪常规:
1.自入学起,学生应懂得上学穿戴要整洁;
2.上课时,学生应有序地进入教室,不打闹、不讲话,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挥下朗读或背书;
3.上下课时,学生应起立向老师致敬问好,站立正直、声音自然洪亮、整齐;
4.迟到时,学生应在教室门口先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脚步轻捷,入座时不要发生较大响声,并立即集中精神听课;
5.学生应懂得礼貌,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会用“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6.课间如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课堂,学生须向老师请假,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 研究常规:
1、学生应该养成准备好课前所需物品的好惯,每天自觉整理好。

2、班主任应该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育学生“我爱国旗”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升旗时态度要认真严肃,列队要整齐,唱国歌时声音要响亮整齐。

3、老师上课时应向学生强调读书写字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具摆放、坐姿、握姿、写姿、读书和发言。

学生应该按照这些要求来做,以养成好惯。

4、学生应该认真听课,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并交给老师批改。

如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

5、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应该利用晨会和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学会专心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纪律常规:
班主任应该结合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

学生应该按照规范要求做到每天按时上
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

集队时要做到快、静、齐,行进中不打闹。

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不准推挤别人,不扶肩搭背。

课间活动不追赶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做危险、剧烈的动作。

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破坏花草树木。

卫生常规:
各班设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让学生学会打扫卫生。

学生值日时不许家长代劳,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学生应该不乱涂墙壁,不乱丢乱吐。

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常剪指甲。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惜课本、文具。

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举行有益活动,如“我
能行”、“小鬼当家”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比研究、比纪律、比
能力”的活动。

同时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

列队做操:
要求学生学会听体育口令,班干部报数。

培养从小锻炼身体的意识,齐步走、向右、向左转等基本常识。

养成做操认真、动作规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惯。

具体内容包括快速准确到达指定地点、按音乐完成整套动作、做操动作正确、规范、到位,整体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