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学习检测 (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从“学写故事”的实践中,小宣获得了灵感——用情境将诗文串联成故事,记背变得更加容易。
他怀揣着英雄梦,想去边塞成就一番事业,前路茫茫,但他充满了如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的凌云壮志。
边塞如何?大雪纷飞,坚冰能将红旗冻住,正如岑参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连长河、落日都那么苍凉悲壮,正如王维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荒凉的营垒、破败的关城令纳兰性德无限怅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他深信,战场需要他。
他的忧乐总是取决于天下人幸福与否,就像《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仰起头,他的耳畔仿佛传来了塞外的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含有乐器的古诗文)启程吧,逐梦路上,他将一往无前!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 (4)题。
(13分)“我是从她的女恩人,从那位虔诚慈善的太太那儿听说的。
她成了孤儿的时候,是这位太太收养了她,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来抚养。
这位不幸的姑娘竟以忘恩负义来报答她的善良和慷慨。
这种行为那么恶劣,那么可怕,那位出色的恩主终于不得不把她同自己幼小的孩子们分开,生怕她的坏样子会diàn污他们的纯洁。
她被送到这里来治疗,就像古时候犹太人把病人送往毕士大池jiǎo动的水里去一样。
所以教师们和学监,我请求你们不要让她周围成为一潭死水。
北京市西城区普通中学9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隆中对研究课课件 新人教版
险要的凭地借方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富裕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
思得明君。
昏庸懦弱
爱惜
占据
后代
将海,军总既揽帝英室雄之,胄思,贤信险若义要渴著的,于地若四方
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
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
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
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委屈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 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 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 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 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 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 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 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尊 去拜访他。”
才乃 颓 不估见 , 度计由。德奸拜是因量臣崩通见先屏 力窃衰溃“主人 ,命败、伸张遂, 欲,总”诣曰主信共伸亮:上大,“义蒙凡汉于尘窃的室三。天取命往孤下倾皇令,,帝 而智术浅短,遂因用此猖獗,至于 今 安日出。?然”志犹停未止已,君谓计将失败
关于《三国志》
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 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 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 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 高。《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 与《史记》、《汉书》、《后汉书》 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曹操:汉室丞相,挟天子而令诸侯
(200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207 年跨绍曰胜,州:尽则郡“者名自不微董而可卓众胜已通寡数来“,。,以不然曹豪”仅 操遂能克绍,以谋弱为划强者,非惟
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
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而不且可与争锋挟。持、控制
确实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 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 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 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 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 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 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 量。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一、选择题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横线处填写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
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qǐ)盼。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jiè)。
——选自余秋雨《夜雨诗意》A.hé祈tiě藉B.huò企tiē藉C.hé企tiě籍D.huò祈tiē籍【答案】B【解析】【详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拌和”:用棍子等在混合物中搅拌、和弄,使均匀。
读“bàn huò”,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藉”与“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祈盼”:恳切地盼望。
“企盼”:踮起脚后跟盼望,自然是殷切的希望。
这里用后者。
注意据义定形。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音乐的契.(qiè)合,委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事。
作曲家与演奏家从来都是独裁者,按他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与哲理。
B.在新的一年里,祝愿我们的祖国好:祝愿祖国更加繁荣茂盛,前进时脚步如滚滚奔腾不可阻遏.(è)的万里大潮……C.小米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待应聘接谈的时候,忐.(kǎn)忑不安,就用硬币占卦:徽面受聘,字面不聘。
三次都是抛的徽面。
小米心存一份饶幸和欣慰。
D.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统一测试试卷语文2024.4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班级进行了“古建文辉——语文中的中国古代建筑”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后计划举办专题展览。
下面是展览内容的初稿,请你进行审校、修改和补充。
展板一:汉字中的古建发展分)A.因为这里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的样子,所以“巍峨”一词中无错字。
B.因为这里表达“鲜明地展示”的意思,所以“张显”一词中有错字。
C.“穴”读作“xué”。
D.“剖”读作“pāo”。
2.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补全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B.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C.①汉字凝固了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②汉字的构造也会影响到建筑材料D.①中国建筑的原始形态被汉字凝固②建筑材料也会影响到汉字的构造篆文的“穴”字展板二:成语中的古建细节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美轮美奂B .包罗万象C .相得益彰D .棋逢对手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做出修改。
(2分)展板三: 诗文中的古建形式A .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牧B .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杜甫C .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牧D .①生子当如孙仲谋 ②杜甫 6.为插图黄鹤楼拟写一副对联,补全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何时 ① ,看洲渚萋萋芳草今日白云仍在, 拂汉阳 ②A .①黄鹤飞来 ②历历晴川B .①黄鹤再来 ②历历晴川C .①黄鹤飞来 ②浩瀚烟波D .①黄鹤再来 ②浩瀚烟波7.展览的结语中需要解释主题“古建文辉”的意思,请你综合三块展板,补写内容。
西城区2024届初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5一、基础•运用(共14分)1.示例:学校开展劳动周活动/劳动周活动拉开帷幕评分标准:共2分。
学校劳动周1分,开展/拉开帷幕1分,字数不合要求扣1分。
2.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4.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5.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6.示例: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学校将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评分标准:共2分。
改出搭配不当1分,改出时态错误1分.7.示例:①种植盆栽后的美观②组装书架后的自豪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注意句式的一致,体现做完家务劳动后的效果或感受均可。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共4分)8.①答案:琴瑟友之②③示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④答案:其翼若垂天之云评分标准:共4分。
每空1分,②③两空需对举,有错不得分。
(二)(共5分)9.①答案:足②示例: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在困境中坚持就能看到希望③示例:(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留恋等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②③空意思对即可。
10.示例:“箫”“箫”是竹制的管乐器,诗中这句写社日将近,村人吹箫打鼓,热烈庆贺的情景,因此用“箫”字。
评分标准:共2分。
选择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
(三)(共8分)11.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2.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3.示例:①清荣峻茂②流连信宿,不觉忘返③山水的知己④自得/骄傲评分标准:共4分。
每空1分,③④空意思对即可。
三、名著阅读(5分)14.示例一:小语,向你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人公保尔一次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很快从低谷中走出来,以文学创作作为武器,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这是一本值得你读的好书,理想坚定的保尔一定能激励你。
示例二:小文,向你推荐《水浒传》。
西城区中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中学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B. 踌躇(chóu chú)C. 徜徉(cháng yáng) D. 恣意(zì yì)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
答案:C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
C. 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D.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
答案:C4-10题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孟浩然_的《春晓》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_苏轼_的《水调歌头》。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_《国风·郑风·子衿》_。
4-10题略。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4分)答案:作者描绘了月光、荷塘、青雾、叶子和花等景物。
2. 作者对月光的描写有哪些特点?(6分)答案:作者将月光比作流水,用“如流水一般”形容月光的柔和和流动感;又用“静静地泻”来表达月光的宁静;“薄薄的青雾”和“牛乳”“轻纱”等比喻,增加了月光的朦胧美。
3. 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10分)答案: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感受是宁静、朦胧而美好的。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解析版)
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模拟语文试卷2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默写。
(1)_____________,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中国古代仁人志士往往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你积累的古诗文中,能直接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本试卷中已出现的句子除外)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2.演讲稿第二部分:认识朝阳的发展。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朝阳区走过了65个年头。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朝阳区始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辽阔征程上奋力前行。
65年,从首都“菜篮子”“米袋子”,到五大工业区,再到一座功能全、经济强、流动性高、社会活力足的现代化城区,朝阳区以全国1/20000的土地创造了1/154的GDP,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创造多个第一。
65年,从农田里长出新城,在工业区里孕育繁华。
朝阳区的每一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时代潮流①(浩浩荡荡/震耳欲聋),唯弄潮儿能勇立潮头。
从无到有,由0到1,定格朝阳发展的照片中,不仅有越来越美的首都风景线,更有不断向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线。
数字最直观地体现了活力朝阳的发展速度。
凭借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亚运会、绿隔建设等一次次发展机遇,朝阳区GDP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7911.2亿元,增长超过250倍。
②(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蒸蒸日上的朝阳,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作为,是当之无愧最具活力“60后”。
通过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热火朝天干事业的激情,使这片热土始终保持高速发展。
(1) 你认为在语段①②处依次填写四字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震耳欲聋②日新月异B.①浩浩荡荡②日新月异C.①浩浩荡荡②瞬息万变D.①震耳欲聋②瞬息万变(2) 你发现画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修改。
西城区2024届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试卷语文2024.5一、基础•运用(共14分)校报将对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请你以校新闻社记者的身份,整理,修订,编辑专栏稿件。
专栏一:新闻快递有同学投稿了一则消息,你对新闻稿进行审查和编辑。
2.你对消息中带拼音的字形与加点字的字音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形容的是“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所以写作“换然一新”。
B.因为形容的是“有条理有秩序的样子”,所以写作“井然有序”。
C因为表示“参加”的意思,所以“参与”中的“与”读作“yù”。
D.因为表示“升高”的意思,所以“高涨”中的“涨”读作“zhǎng”。
3.你修改完善文段,认为在横线处应当填入的成语是(2分)A.①水深火热②各司其职B.①水深火热②各行其是C.①热火朝天②各司其职D.①热火朝天②各行其是专栏二:人物专访同学采访了学校劳动老师。
你对采访记录进行整理和完善。
A.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B.①劳动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②劳动周课程有哪些特点C.①劳动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②劳动周将开展哪些活动D.①劳动周活动的目的是什么②劳动周课程有哪些特点5.在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逗号【乙】逗号B.【甲】逗号【乙】问号C. 【甲】分号【乙】问号D.【甲】分号【乙】逗号专栏三:招募倡议根据计划,学校将安排周末去社区做志愿服务,校团委要发布招募启事,你负责校对工作。
6.你发现画线句表达欠妥,作出修改。
(2分)7.校团委发起倡议,鼓励同学们积极承担家庭劳动,根据下面的家务清单,你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8.名著复习课上,同学们在讨论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
书中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其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复沓,同学们想到了《诗经》中的句子“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___①___。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北京西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第1页(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2023.1 一、基础·运用(共13分)班级开展“探访北京地铁”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结成了历史、艺术、文学等小组参加本次活动,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1.历史小组撰写了研究报告的“北京地铁溯源”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共4分)1965年7月1日,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工建设,其线路沿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guàn ( )穿北京市区,设有从苹果园到北京站共17座车站,全长23.6公里。
该工程于1969年10月建成通车,1971年1月15日开始试运营,被称为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1981年9月15日,一期工程正式对外运营。
此后,该线路沿长安街部分自南礼士路站逐步向东延伸,最终于2000年6月28日开通至四惠东站,成为了今天的地铁1号线。
北京第二条地铁始建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 字形,这就是北京地铁二期工程。
1987年12月28日,该工程和原地铁一期的长椿街至北京站区间重组成环线,即今天的地铁2号线。
北京地铁一期和二期工程从 ① 、 ② 、 ③ 到车辆制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都是我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独立完成的。
此后,北京市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相继修建了多条地铁线路。
而今,北京地铁已走过50余年的发展历程,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未来,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呈现出高速度增长、高密度聚集、高强度使用的特点,将更为快jié( )方便地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促进首都的绿色低碳发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西城区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神采奕奕津津有味精神焕发B. 欣欣向荣鸡犬升天比比皆是C. 恍然大悟一触即发随遇而安D. 毕恭毕敬画龙点睛欣欣向荣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在书中提到:“李白的《静夜思》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B. “你怎么了?”他关切地问道。
C. 这本书是关于历史的,里面有大量的史实和传说。
D. 她微笑着说:“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你的。
”3.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同的一组是()A. 沸腾沸扬煎熬煎饼B. 奔跑奔流奔腾奔向C. 奋进奋斗奋发奋跃D. 愤怒愤慨愤怒愤然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的环境也越来越美好。
C. 我很喜欢看科幻小说,因为它们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D.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
5. 下列句子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百读不厌。
B. 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还乐于助人。
C. 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不用再担心了。
D. 他虽然学习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太理想。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的一组是()()()()7. 下列词语中,同音字的一组是()()()()8. 下列词语中,形声字的一组是()()()()9. 下列词语中,多音字的一组是()()()()10. 下列词语中,易错字的一组是()()()()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培优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A.玉帛.(bó) 未孚.(fú) 旗靡.(mí) 阳夏.人(jiǎ)B.窥.镜(kuī) 昳.丽(yì) 期.年(qī) 社稷.(jì)C.崩殂.(cú) 行.阵(háng) 臧否.(pǐ) 篝.火(ɡōu)D.饮.归客(yǐn) 进谏.(jiàn) 舂.谷(chōng) 鞭笞.(chī)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
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
A.荡涤湮没吹散掩埋B.掩埋吹散湮没荡涤C.湮没荡涤掩埋吹散D.吹散掩埋荡涤湮没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书籍是最有耐心......的时刻,它都..,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
在任何艰难困苦不会抛弃你。
”②英国作家史美尔斯的述评,也是一种阅读价值解读。
③数字时代,电子书、有声书方兴未艾,阅读方式在人们的不断创新中更加多样....。
④只要人类依然抱有探究世界的渴望.....、存有寻求心灵慰藉的需要,阅读的价值就在那里。
⑤鼓励人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涵养文化、培育文明的一种努力,这种做法怎能不是人类社会不向前发展的动力?A.“耐心”“多样”是形容词,“任何”是代词,“艰难困苦”是并列短语,“探究世界的渴望”是动宾短语。
B.第②句“英国作家史美尔斯的述评,也是一种阅读价值解读”。
这个句子中,“英国作家史美尔斯”作主语,“解读”作宾语。
C.“只要人类依然抱有探究世界的渴望、存有寻求心灵慰藉的需要,阅读的价值就在那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150分150分钟)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②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③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⑤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⑥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4分)①《曹刿论战》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彼竭我盈”。
②《过零丁洋》中,作者以反问语气表明自己不怕牺牲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谁无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bèi出的民族。
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今天,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
让我们名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bó力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英雄bèi(辈)出磅bó(礴) 崇.尚(chóng)(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名记”,正确写法是“铭记”。
(2分)(3)“历久弥新”中“弥”的意思是(C)(2分)A.满;遍B.填满;遮掩C.更加D.久;远(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2分)难道我们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吗?(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一个情节是(C)(2分)A.三顾茅庐B.三入死囚牢C.三打祝家庄D.三碗不过冈(2)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信仰的不一致而苦恼着。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参考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2023.1一、基础·运用(共13分)1.(1)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2)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2.(1)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2)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答案:雨果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3.(1)示例:改为“查阅了大量文史书刊,遍访车站周边景观”。
评分标准:共2分。
将“遍赏车站周边景观”和“查阅了大量文史书刊”前后换位1分,将“遍赏”改为“遍访”1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2)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一)(共6分)4.答案:出淤泥而不染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5.答案:静影沉璧评分标准:1分。
有错不得分。
6.答案:①归雁洛阳边②我寄愁心与明月③但愿人长久④千里共婵娟评分标准:共4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二)(共6分)7. 示例:①拔剑四顾②希望施展才华(或“得到重用”)之愿评分标准:共2分。
每空1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第1页(共4页)8.示例:王安石的诗句用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挡视线的哲理,启发人们用远见卓识战胜困扰;李白的诗句用有才之人终能长风破浪的激情,激发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标准:共4分。
理解诗句2分,按哲理和激情分别分析其面对困难的积极进取态度2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三)(共7分)9.答案:D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0.答案:甲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11.示例:①(惟吾)德馨②与民同乐③房子不能挡风遮雨,周围市井之声嘈杂纷乱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
有其他答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三、名著阅读(5分)12.示例一:我会比较《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共性与个性。
鲁智深与李逵都疾恶如仇、脾气火爆,如拳打镇关西和真假李逵。
西城区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学习检测
西城区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学习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曹刿.(ɡuì)雎.鸠(jū)朝.服衣冠(zhāo)蒹葭.(jiā)B.昳.丽(yì)寤寐.(mèi)登轼.(shì)而望穷匮.(kuì)C.窥.镜(kuī)雍.(yōnɡ)南又何间.(jiān)焉箕畚.(běn)D.期.年(jī)窈窕.(tiǎo)小信未孚.(fú)始龀.(chèn)2.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句子中的“于”与“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D.苛政猛于虎也。
4.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朝服.(穿戴)衣冠B.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焉.(哪里)置土石C.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惩.(苦于)山北之塞D.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室.(家)而谋曰5.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讽”即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的意思。
文章告诉人们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的道理。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西城区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西城区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在初三语文的复习阶段,们做好语文模拟试卷的练习很重要,会让你的初三语文考试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根底?运用(共22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共10分)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局部,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音gào,“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yán)接续数千年。
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方式、文化气氛、价值追求,(乙)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丙)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①。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恒念物力维艰”的节省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
当然,家训并非②,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开展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的根底上,,,,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开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1)从文意及字义解释来看,上文画波浪线词语中“yán”字的字形和加点字“载”的注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延(意义为“延长”) 载(zǎi,意义为“记载”)B. 延(意义为“延长”) 载(zài,意义为“装载”)C. 沿(意义为“顺着”) 载(zài,意义为“装载”)D. 沿(意义为“顺着”) 载(zǎi,意义为“记载”)(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标准千篇一律B. 标准一成不变C. 典范一成不变D. 典范千篇一律(3)在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那么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一粥一饭,当思;,恒念物力维艰。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模拟测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2021.5一、基础·运用(共14分)1.(1)答案:D(2)答案:C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2.(1)答案示例:这里是指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自身而形成的基本素养。
评分标准:2分。
传统文化,1分;基本素养,1分。
意思对即可。
(2)答案:A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答案:B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3.(1)答案:c评分标准:1分。
选错不得分。
(2)答案:老舍(舒庆春)评分标准:1分。
选错不得分。
(3)答案示例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而遭通缉后写的作品。
本书封面中鲁迅的半张面孔刚毅,目光深远,显现了他对社会冷峻地思考与批判,暗合了本书的内涵。
答案示例二:《骆驼祥子》取材于朋友所讲的车夫经历。
老舍出身于北平的贫民家庭,对底层劳动者有深入了解。
本书封面中的城楼带有北平特色,下面车夫的剪影也是底层人生活的写照。
评分标准:2分。
写作背景或作家特点1分,封面特点1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共5分)4.答案:①山岛辣峙②造化钟神秀③乱花渐欲迷人眼④不畏浮云遮望眼⑤自缘身在最高层评分标准:共5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二)(共5分)5.答案要点:①中原地区(金兵占领的地区)②不尽长江滚滚流③少年英雄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
6.答案示例: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及报国无门的愤慨,感情激昂,气魄宏大,有英雄气概;刘禹锡的诗在哲理中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沉郁中显现了豁达的胸怀。
评分标准:共2分。
分别分析出情感特点各1分。
(三)(共8分)7.答案:C 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8.答案:乙评分标准:2分。
选错不得分。
9.答案示例:启示一: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不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能有所收获;启示二:学习重在积累,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启示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好的做法积极借鉴,不好的做法引以为戒。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年级抽样测试(二)初中语文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年级抽样测试(二)初中语文语文试卷第I卷积存与运用〔共24分〕一、选择题〔共8分,每题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隔阂.( hé) 提.防〔dī 〕倔.强( juè) 谆.谆教诲(zūn)B.突击..(xí) 着.落〔zhuó〕呜咽.(yè) 断壁残垣.( yuán)C.坎坷〔kē〕拮据.〔jū〕瞥见( piē) 牵强.附会(qiáng )D.贮.藏(chǔ) 剔.透〔tī〕逮.捕(dǎi) 一碧万顷.(qĭng)2.以下选项中有两个错不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跋山涉水变幻莫测举一返三完璧归赵B.坚决不疑相辅相承心悦诚服脍灸人口C.万籁俱寂抑扬顿挫茅塞顿开鸦雀无声D.谈笑风声郑重其事一愁莫展破釜沉舟3.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于他提出的观点,与会者都随声附和....、一致认同并交口赞扬,认为他的观点切中了要害。
B.恐惧分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9·11事件〞,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愤慨。
C.和各位专家在一起,我简直确实是滥竽充数....,让大伙儿见笑了。
D.她精打细算....到了抠门的程度,恨不得一分钞票掰成两半儿花。
4.以下各组作品的作者是同一朝代....的一项为哪一项〔〕A .«曹刿论战»«桃花源记»«过零丁洋»B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C .«陋室铭»«使至塞上»«钞票塘湖春行»D .«行路难»«石壕吏»«记承天寺夜游»二、简答题〔共8分〕5.背诵、默写〔共5分〕①,往来无白丁。
西城区初三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初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咫尺(zhǐ)箴言(zhēn)缄默(jiān)拈轻怕重(niān)B. 恣意(zì)蹒跚(pán)缄默(jiān)拈轻怕重(niān)C. 咫尺(zhǐ)箴言(zhēn)缄默(jiān)拈轻怕重(niān)D. 恣意(zì)蹒跚(pán)缄默(jiān)拈轻怕重(niān)答案:C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固执己见,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C.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D.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独行其是,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这次活动,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C.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D.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
B. 尽管他很努力,但是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
C. 即使他很努力,但是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
D. 哪怕他很努力,但是他的成绩还是不理想。
答案:B7. 下列句子中,主谓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B.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西城区初三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初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蹊跷(qī qiāo)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D.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
D.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有主见。
3.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C.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4.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毫不退缩。
C. 他总是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比别人强。
D. 他做事总是敷衍了事,不认真。
5. 下列关于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
B.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
C.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实行。
D.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写出《论语》中孔子关于“学”与“思”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2. 请写出《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自己忠诚的名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
”3. 请写出《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
”4. 请写出《滕王阁序》中王勃描绘滕王阁美景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城区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学习检测(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曹刿.(ɡuì)雎.鸠(jū)朝.服衣冠(zhāo)蒹葭.(jiā)B.昳.丽(yì)寤寐.(mèi)登轼.(shì)而望穷匮.(kuì)C.窥.镜(kuī)雍.(yōnɡ)南又何间.(jiān)焉箕畚.(běn)D.期.年(jī)窈窕.(tiǎo)小信未孚.(fú)始龀.(chèn)2.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句子中的“于”与“战于长勺”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D.苛政猛于虎也。
4.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朝服.(穿戴)衣冠B.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焉.(哪里)置土石C.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惩.(苦于)山北之塞D.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室.(家)而谋曰5.说法有错的一项是()(2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讽”即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的意思。
文章告诉人们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的道理。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
它通过叙述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传说是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叙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
6.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5小题作答,每小题1分)(5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
(《诗经·雎鸠》)(2)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3)宁为百夫长,________。
(杨炯《从军行》)(4)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5)举杯邀明月,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6)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7)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8)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7.下面是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
参考提示,为语段的前两个空白处各补写一个句子,并在第三个空白处用一句概括性的话为这段文字作结。
要求补写的三个句子合乎文意,与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3分)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
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假如________(1)?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________(2)?综上所论,不难看出________(3)。
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鹊宋襄公——子鱼鲁庄公——曹刿齐威王——邹忌唐太宗——魏征8.综合性学习。
(6分)日前,教育部选出十佳校园BBS。
它们分别是:天津大学《天大求实BBS》,南开大学《我爱南开BBS》,大连理工大学《碧海青天BBS》,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小百合BBS》,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站》,武汉大学《珞珈山水BBS》,华中科技大学《白云黄鹤BBS站》,华南理工大学《华南木棉BBS》,西安交通大学《思源兵马俑BBS》。
(1)请认真分析这些论坛名称,说说它们都有那些特点。
请分条列出,文字须简约。
(2分)(2)请选择一个论坛的名称,推知一下它有哪些意蕴。
(2分)(3)现代网络社会,我们很想拥有自己的论坛。
请为自己的论坛设计一个名称,并说说自己的创意。
(2分)二、阅读与理解(36分)(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1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照)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10.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B.暮寝而思之.C.臣之.妾畏臣D.何陋之.有11.将下面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两文,完成文后问题。
(24分)【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③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④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⑤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⑥,不禽⑦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⑨敌之人,隘⑩而不列,天赞⑾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⑿,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⒀!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⒁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⒂可也”。
[注]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
②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城县西。
③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④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⑤门官:国君的卫士。
⑥重(chónɡ):再次。
⑦禽:通“擒”。
⑧二毛:头发斑白,指代老人。
⑨勍(qínɡ)敌:强敌。
⑩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⑾赞:助。
⑿胡耇(ɡǒu):很老的人。
⒀何有于二毛:即“于二毛有何(爱)”。
⒁服:(对敌人)屈服。
⒂儳(chán):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楚人未既济.。
④宋师败绩..。
⑤公伤股.,门官歼焉。
⑥不禽.二毛。
⑦不鼓.不成列。
⑧犹有惧.焉!14.句中的“而”字与“隘而不列”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再而衰B.而形貌昳丽C.暮寝而思之D.而山不加增15.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曹刿论战》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曹刿论战》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1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3)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4)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17.[甲]文中曹刿不顾乡人的阻拦而去面见鲁庄公,表现了什么精神?鲁庄公尽管轻率寡谋,但他身上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分)18.[乙]文记叙的这场作战中,导致宋军惨败的原因有哪些?宋襄公所恪守的“仁义”包含哪些内容?(3分)19.读了[甲]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分)20.比较《曹刿论战》和《子鱼论战》,你可以从中看出《左传》记叙战争的特点有哪些?(至少两点)(3分)三、写作(4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