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课件26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司马迁对屈原倾注了无限的感情,他们的遭遇相 似,一个受到小人的排挤,被君主疏远;一个因为被 人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被捕下狱,遭受宫行。所以司 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包含着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而 他们的结局也是相似的,屈原以其不朽的《离骚》留 给后人,司马迁以《史记》而名垂青史,他们用不同 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屈原以投江自尽劝诫 后人,而司马迁以自己的忍辱负重,为后世留下了宝 贵的史料。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各自的目标, 令人叹服,同时也给我们以启迪。人,生活在世界上, 就应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哪怕付出艰苦的努力, 甚至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
❖ ——2002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面对 选择》
❖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 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你披发行吟、形容枯 槁,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就已经全无遮掩地宣泄 出你的任性和倔强。那“鸾鸟凤凰,日以 运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的愤懑,令你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 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你不管别人诧 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 的美丽幻境。
❖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 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 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 京城,你选择了汩罗河的波涛。于是你用生命 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 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经全无 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你不管别人诧 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 丽幻境。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做出的 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
我们应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
屈原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 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地去死,他是以死明 志。
①歌颂了他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 斗争精神。
②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 腐朽的切齿痛恨,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
③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①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极的。 ②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感
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 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 兮”(《离骚》)的孤独感。
屈原与端午节
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 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 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
他们,共同筑成了我们中华民
族的“精神长城”……
雪地又冰天,苦守
十九年;心存汉社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
稷,留胡节不辱!
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 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 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定语后置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
作文素材运用
❖ 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 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 身汩罗。那“鸾鸟凤凰,日以运兮”的无奈,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 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
❖ ——2002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 天,无愧于心》
1.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汲汲以求救国之路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 —— 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关心民生疾苦
屈原的出现,不仅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 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 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 所开创的新诗体——楚 辞,楚辞:“书楚语, 作楚声,记楚地,名楚 物,故可谓之楚辞.”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
印象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楚武王 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 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 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 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创作 了《离骚》、《天问》、《九歌》、《招魂》、《九章》 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 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江上的渔夫和 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 都纷 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 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 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 体免遭伤害。从此 ,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 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 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 样流传下来。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方正之不容也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状语后置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梁启超,如果生在中国,不读楚辞,不理解楚 辞,枉为中国人。
❖ 鲁迅曾赞《离骚》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风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 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 佻,行为放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与尊严……
从几个方面来叙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包括文学和Leabharlann 治两个方面 ①屈原楚辞诗体后继有人,继承了他的文学主
张,但“终莫敢直谏”,无人继承他的政治主张。 ②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生死相联系,写出了屈原
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凸 显屈原对于楚国的价值。
总
屈原:
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矢志不渝,以死明志, 忠诚不阿,忠君爱国,远见卓识,才华出众。
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 品是《离骚》,所以也 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 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 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 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 较自由,多用“兮”字 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 分和浪漫色彩. 《楚辞》
与《诗经》并称为“风、 骚” 。“风、骚”是中
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 的源头。
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是端午节? 青衣江米,屈居小品,今日家家五月 添正餐; 黄酒龙舟,原属中华,届时处处千帆 闹端午。
不仅仅是……
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精神 是文化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其实,中华民族从不缺少像屈原一 样有”存君兴(爱)国”之志的人。
屈原
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 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 你踽踽独行,悲切吟唱,满腔热血都在《离骚》 中绽放。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死亡 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 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 他不顾世俗的眼睛,跋山涉水,历经十余 年,独身一人遍访各地,最终演绎大作 《史记》,若世俗是黑夜,那他就是黑夜 中的萤火虫,虽然渺小,却给黑夜带来光 明,他超越了世俗的羁绊,释放了自己的 神圣。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的思想内容
❖这段对话揭示了屈原思想行为与社 会的尖锐对立,表现屈原与社会环境 的激烈冲突,充分展示了屈原人品的 高洁和人格的高尚,强调了他始终不 渝的心志和誓不妥协的抗争的精神.
生与死
❖ 有一种死,是懦弱,是糊涂; ❖ 有一种死,是勇敢,是清醒。 ❖ 有一种死,殉了自己的国家、信念、理想
上古时代的姓和氏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 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的,用来“别婚姻”。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 贱”。
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 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氏是“熊”。
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 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 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 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 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国号(如鲁、赵、秦)、 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 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
屈原为何选择“自沉”的解脱方式?
楚怀王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观原因, 他实在幽愤难解,所以自沉以求解脱。其次,屈原自沉也 有他主观上的原因。他太热爱楚国,所以他不能像孔子那 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他留恋生命, 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惟有死亡。死亡 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存的冷漠与藐视, 惟有“自沉”才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生存意 义的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