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循环管理:运用血管活性药使血压控制在低于基础 值的10%以下,但不低于基础值的30%
► 脑保护:术后第一个24h 内用冰帽维持头部低温, 并用镇静、镇痛药降低脑代谢。在颈动脉吻合口开 放后72h内,严密观察瞳孔和意识状态,定时运用 激素和脱水药
► 术后抗凝治疗:术后第1 天起,用肝素微量泵持续 静注,以后改用华法林治疗
► 围术期所用药物均用微量泵静注或稀释后缓慢静注,避免血 压波动。
► 颈动脉开放前(脑缺血期),提高脑灌注压,避免低血压,维 持PaCO2在正常高限,同时运用血管扩张药使脑血管扩张, 增加脑供血;
► 颈动脉缓慢开放,应抬高头部,适当降低血压,并利用轻度 呼吸性碱中毒使PaCO2在低限,使增加的脑血流量有所下降, 缓冲高灌的不良反应
►该类患者对镇静、止痛药敏感.术前用药宜减 量,麻醉中镇静、止痛药也应小剂量间断给 予,以免引起血压的剧烈波动。
监测
►连续监测ECG、鼻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 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左股动脉有创压、 足趾无创血氧饱和度(SP岛)、间断测定动脉 血气、睦穿置管测脑脊液压力。
►美英报道了全麻加硬膜外麻醉1例。全麻加双 侧颈丛1例,均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全麻药的用 量,并减轻了在胸部及颈部皮肤切口时的应 激反应,维持了血压的相对稳定。
► 放后,使血压维持比正常时略高水平,适当补液合并使用多巴胺. ⑦开 放后,以肝素,鱼精蛋白为1∶1.5的比例,静脉推注鱼精蛋白以中和肝 素,防止渗血及出血倾向. ⑧注意术中心电图、心率的变化.
► t呼吸管理:手术前期PETCO2维持在5.3 ~ 6.0 kPa, 至颈内动脉
► 吻合口开放时,重新调整通气参数使PETCO2维持在 3.3 ~ 4.0 kPa,直至术后。循环管理:左颈内动脉 吻合口开放前,维持血压不低于或稍高于原基础值。 左颈内动脉吻合口开放后,可维持血压低于基础值 15%的水平,但不得低于30%。予小剂量多巴胺 1 ~ 3Pg(/ kg·min)维持血压稳定,并维持尿量在 1 mI(/ kg·1)。@脑保护:应用低温麻醉和尼卡地 平、利多卡因、激素等药物来加强脑保护。@升主 动脉侧壁钳夹前全身肝素化,血管
► 术后继续进行头部降温,行机械辅助呼吸以降低氧 耗,并提高吸入氧浓度;避免应激、躁动等引起代 谢率的急聚增加和血管吻合口的破裂。
药物
► 咪唑安定对心血管和脑血流影响轻微; ► 芬太尼对循环功能干扰少,不增加颅内压,既能维
持平稳的麻醉又有脑保护作用; ► 异丙酚可使脑氧代谢降低,且麻醉时脑血管对CO2
的反应性仍然存在,同时异丙酚可抑制兴奋性氨基 酸- 甘氨酸等有害物质的释放。 ► 颈动脉吻合口开放时静注硫喷妥钠,可使脑血管阻 力增加,脑血流减少,颅内压下降,而且硫喷妥钠 麻醉时脑氧耗量可减少52%,脑代谢和需能量亦降 低,能提供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术后管理
► 呼吸管理:术后持续机械辅助呼吸,渡过脑水肿高 峰期后再拔除气管导管
►TA患者病程中出现高血压、视网膜病、主动 脉瓣反流、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可作为预 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其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较 高
►头臂千型大动脉炎由于右头臂干、左锁骨下 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狭窄或阻塞,往往存在 严重的脑缺血及下肢严重的高血压,围手术 期管理的关键在于将血压维持在适当的水平, 既要最大限度保证脑供血。又要防止外周阻 力过高而致心脏泵衰竭。
►大动脉炎的临床分型:根据血管病变部位, 按Lupi-Herrea分类法分为4型:
►(1)头臂动脉型: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2)胸腹主动脉型:累及降主动脉或腹腔动脉 ►(3)广泛型:兼具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 ►(4)肺动脉型
►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症状和体征是TA 的主要表现,不同部位的血管受累可导致不 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 (4)脑保护:麻醉后即用冰帽降温,使鼻咽温度维持在 32℃~34℃,颈动脉重建后给予激素、甘露醇、速尿等以降 低颅内压
诱导
►平稳的麻醉是循环稳定和脑保护的基础
►此类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极易发生低血压而加 重脑缺血、缺氧
►应注意平稳诱导
围术期的循环管理
► S1arma 等报道50% ~ 60%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存在继发 性高血压,多为轻至中度,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对麻醉性 镇静、镇痛药敏感性增加
►女性,47岁,体重58kg,以头痛,头晕,周 身乏力8年,左上肢麻木5年,左下肢麻木8月。
►头臂干型大动脉炎是以颈动脉、无名动脉、 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阻塞为主要病变的一种 非特异性疾病,临床上可见明显的头面上肢 及脑部缺血症状。手术治疗采用升主动脉一 左、右肱(腋)动脉一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架桥 以解除上肢缺血,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 存质量。
►Rama—rmthall等认为,由于病变血管本身存 在着缩短,气管插管时如头位过渡后仰,可 能会造成颈动脉血流进一步下降,应在麻醉 插管中保持自然仰卧位,枕下稍垫高,以免 对脑供血造成影响。
术中管理
► (1)呼吸管理:颈动脉重建前根据血气结果调整,PaCO2在正 常高限,重建后使PaCO2在正常低限
► 切心包,暴露主动脉弓,纵切颈部双侧皮肤,暴露 双侧颈总动脉至上端,建立主动脉弓至右颈总
► 狭窄上端的动脉临时通道,以供脑部血流. 侧夹主 动脉弓,阻断右颈总动脉狭窄上端,用(膨体)聚 四氟乙烯( Gor-Tex)人工血管吻合,15min完成. 拔除监时通路,开放右颈总动脉. 再阻断左颈总动 脉上端由Gor-Tex管侧切口与左颈总动脉狭窄上端吻 合,16min完成. 吻合后的双侧颈总动脉人工旁路血 管搏动良好,关胸.
► 术后应充分镇静、镇痛,避免因疼痛、不适等使血压增高而 脑过度灌注
► 适时运用白蛋白、甘露醇、速尿等脱水以达到脑保 护作至代谢性酸中毒,应注意及时纠正。
► 避免高血糖症,因为高血糖对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 损害作用,尤其是在缺血、缺氧情况下更为严重。
► ①患者双侧颈总动脉狭窄且有明显地脑缺氧症状,围术期易发生低血 压,加重脑缺血. 术后易发生苏醒延迟、不醒及脑水肿,因此术中需维 持较高水平的血压,以保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 ②术前镇静止痛药应酌 减,术中头部冰帽降温,备多巴胺及硝普钠以维持血压平稳,视情况补 血补液. ③阻断右颈总动脉,建立临时通道前,静注0.5mg*kg-1肝素抗 凝. ④在吻合主动脉上端时,为防止大动脉出血,静脉缓滴硝普钠 0.3μg*kg-1*min-1,维持血压约12/8kPa. 密切观察上下肢血氧饱和度差 异,瞳孔的改变. ⑤术中避免人为压迫颈动脉窦,防止血压骤降和心跳 骤停,阻断时间尽可能缩短. ⑥阻断前及开
► (2)循环管理:在切皮、锯胸骨、探查锁骨下动脉、腋动脉、 颈动脉时,予加深麻醉。适当补液、输血,使血压在基础值 10%内。颈动脉重建后控制性降压,使血压下降基础值30% 左右. 适度血液稀释,HCT在30%.
► (3)应用激素、维生素C、尼莫地平、利多卡因等,以减少毛 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管功能,维持完整的血脑屏障,保 护神经细胞,避免术中高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