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2009.11
(本卷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门槛./栏槛.衡量./车载斗量.宿.敌/住了一宿.
B.薄.弱/单薄.供.应/献愁供.恨新鲜./屡见不鲜.
C.露.天/露.脸中间./挑拨离间.强.迫/差强.人意
D.中.流/中.肯当.时/独当.一面便.利/便.宜行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关于投资方面的书籍非常畅销,这种现象说明人类对于金钱似乎总是不满足或者是对目前生活感到不安全所致。
B.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2个百分点,国家必须实行切实的鼓励政策。
C.很显然,汉武帝对重要国策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西汉王朝国运的盛衰。
D.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3.根据提供的信息,概括说明什么是“创业板”。
(不超过50个字)(4分)
创业板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
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充,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
当然,回报可能也会大得多。
创业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8月31日上午10时,罗凤琴老太和孙子外出,大约10分钟后在司徒庙小区外中心路晕倒,20分钟后一位外地人开车经过时,看见孩子趴在老人身上哭泣,觉得非常可怜,就拨打了110,20分钟后120救护车将老太送到医院。
司徒庙小区外中心路人来车往,20分钟内竟没有一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事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说,不愿意帮忙的原因是怕被讹诈。
2006年,南京市民彭宇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
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老太送到医院。
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彭宇是“肇事者”,并将其告上法庭,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彭宇败诉,赔偿受害人的损失45876.6元。
如果你遇到此类事件,将如何处理?理由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 8题。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
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
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
已平河南,复失之。
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魏军盛,遂克滑台。
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
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自服乘舆,徐出外围。
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还进位司空,镇寿阳。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
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
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及至,上已间。
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
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八人并诛。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
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南史》卷十五列传五)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奉兄姊以和谨称.称:赞扬
B. 以降者妄,斩以徇.徇:示众
C. 全军而反.,雄名大振反:通“返”,撤回
D. 义康矫.诏召入祖道矫:假托,诈称
6.下边各句中,全都表现檀济道是朝廷“万里长城”的一项是(3分)
①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②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③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④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
⑤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⑥若道济在,岂至此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檀道济为武帝刘裕北伐作前锋,占领洛阳后拒绝了“杀降”建议,将俘虏全部释放,体现了他仁义的一面。
B.檀道济在收复河南的战事中,军资粮草用尽又遇上有人以此向魏军告密,危急中用计谋迷惑了敌人除掉了叛徒,体现了他机智的一面。
C.檀济道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军中的左右心腹都是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儿子们又多有才气,这些都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D.魏国人听说檀济道已经死去,都说吴国的那些小子们不再值得害怕了——从敌人心态的角度,侧面表现檀道济的军事才干。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3分)
②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4分)
③“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
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5)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6)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五、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 — 14题。
运河魂(节选)刘文起
“饥饿的眼睛贪婪地吞吃海景,只为一只美味的帆。
”我在吟诵沃尔科特诗句的同时,看到了运河上的帆。
帆是河的理想,船是河的语言。
我看到了许多许多的船在叙说。
那是在嘉兴船文化博物馆里。
从只坐一人的木桶方舟到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艨艟大船,从绍兴脚划乌篷到西洋现代动力的犁海巨舰。
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一只古老而又特别的船上:牛拉船。
一头水牛在浅水的河沟里拉着串在一起的三条小船。
有牛拉的船吗?前所未见的景象。
有牛,何必用船呢?有船,何必用牛呢?我就想,那该是没有河的年代,船的梦只被牛背驮着。
有河的年代又怎么样呢?我看到船的聚会,舟的山垒。
那是嘉兴的网船会。
书载:“八月十三日为刘王诞期,远近赴会者扁舟巨舰不下四五千艘。
自王江泾长虹桥至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鳞……”那是京杭运河上的一次大堵航。
“1992年12月14日,运河嘉兴杨家浜航段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引发了运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堵航。
两天时间,北起江苏平望,西至浙江杭州,数十公里的航道上,二万多艘船被困其中,船与船首尾相接,严丝合缝……”
这是何等壮观的风景,这是何等惊人的场面!船太多了,河驮不起那么重的梦。
然而,我在热烈和闹猛中分明看到一只悄然远去的船,一只穿越千年时空从大运河驶向天边的小舟。
陆游的小舟。
公元1170年5月至10月间,陆游从山阴赴任夔州通判,由运河入长江,历时160多天,一路写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旅游散文《入蜀记》。
《入蜀记》载,陆游在大运河上的行程为40多天。
《入蜀记》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把这160多天的水上行程写成了一段光照千秋的诗人之旅、文化之旅、华彩之旅,从此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散文风格。
多少年后,修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们啧啧称誉,说作者“叙述颇于雅洁,而于考订古迹,尤所留意……非他家行记徒流连风景记载琐屑者比也。
”《入蜀记》让人们知道什么叫美文经典,什么叫大家巨构。
直到现在,人们还可在火爆一时的所谓“文化散文”里,读出从宋朝大运河里流来的一脉精魂。
我揣摸陆游当年的情怀。
经历过“铁马秋风”,经历过“热血柔肠”,诗人陆游经历了仕途的大起大落后,怀着“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的满腹牢骚登舟赴任。
然而,一见水流滔滔的千年古运河,便烦愁顿消、躁热全无了。
只觉得“凉爽如秋”、“月如昼,极凉。
”于是,诗人的情趣、诗人的眼光就变成一篇篇锦绣文章,随小舟驶过,在江南洒下点点鳞光、一路浮金跃银了。
这是船写在河上的诗篇,这是河唱在船上的骊歌。
陆游让我们知道,河是歌唱着向前的,尽管也曾承载过忧伤和苦难。
河没有退路,船永远前行。
自古以来,有多少陆游这样的运河游子,在漫长的行程中,历经多少次运河的过坝过闸,完成多少次人生的过关过隘,达到多少次精神的蜕变和升华呢?
我看到了船文化博物馆里一个拉船过坝的模型,又由这个模型看到杭州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一艘壁立如帆的船,在许多人和许多牛的推拉奋力中艰难过坝。
雕像下刻三个大字:运河魂。
陆游和他的舟楫们,远去了。
幸好还有运河奔流,不舍昼夜;还有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以及雕像下还刻的三个大字:运河魂!
11.运河的两次大堵航有什么共同特点?联系下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1)饥饿的眼睛贪婪地吞吃海景,只为一只美味的帆。
(2)然而,我在热烈和闹猛中分明看到一只悄然远去的船,一只穿越千年时空从大运河驶向天边的小舟。
13.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写到“牛拉船”,各有什么深刻含意?(5分)
14.结合全文,说说文中“运河魂”三个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精神内涵。
(6分)
六、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 17题。
“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是中国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痛苦经历的总结。
中国并不是自觉自愿地加入现代化的行列,而是被迫踏上现代化的征程。
首先是因为“挨打”,反复的“挨打”,打掉了中国人天生的优越感,创造了中国人的落后感和自卑感,也创造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
西方人掀起的现代化浪潮,是一个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均进行毁灭性破坏的浪潮。
它创造某种普遍性的标准,将进步、发展、富强、文明、先进、发达纳入一个单一的评价体系中来。
它创造了“文明的”侵略性和侵略性的文明体系。
它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扩张主义的商业贸易强行推广到全世界,人类于是进入一个全球时代,多元并存的文化生态景观开始走向凋零。
在“落后”这个词里,隐藏着许多现代性的观念前提。
第一个,它假定人类的文化总体上处于一个动态的格局,相反,如果诸种文化只是静态的分布,则说不上先进与落后;第二个前提,它假定诸文化处在一个单向的运动过程中,相反,如果各自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则不能有意义地谈论先进与落后。
落后与先进来自田径赛场上,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跑,于是有的先进有的落后,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使大家都在跑也说不出谁先进谁落后。
由“落后”一词所带出的文明普遍单向线性发展观,是对文化生态观的反动。
在文化生态观看来,评价一个文明不是通过标定它处在所谓的人类普遍历史发展轨道上的什么位置,而是依据它自身内在的活力,它处在自身生命周期的什么位置。
因为每一种文明都像一棵树那样,有自己生长盛衰的历史,有自己生命的光彩和特色。
对待文化生态景观的原则应该是,相互景仰、欣赏和容忍。
怀特海说得好,人们希望他的邻居足够的相似以便相互理解,足够的不同以便相互羡慕和欣赏。
这是人类发自本原的心声,是文化生态得以维护的根据。
抛开现实的、功利的考虑不论,中华传统文明被迫中断而加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并不是一件真值得我们欢呼的事情,而应该看成文化生态上的一个大悲剧。
它同世界各地其他许许多多土著人以及土著文化的灭绝一样,是现代性制造的严重的文化生态灾难。
生态学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只有多样的文化才有可能造就繁荣而多样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的局面,使人类和平而安宁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今天,当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民,全部加入这个本质上富于侵略性的现代化行列里来时,世界安有宁日乎?(节选自吴国盛《落后就要挨打?》)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踏上现代化的征程,是一个被迫而为的痛苦历程。
B.在“落后”这个词里,隐藏着许多现代性的观念前提;可以说,这个词的提出跟随着先进的文化观念。
C.作者用树来比喻每一种文明,是为了说明各种文明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和特点,支持自己提出的评价一个文明的真正标准。
D.作者认为中华传统文明被迫中断并加入现代化的世界潮流,是和文化生态观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二节提出的“‘文明的’侵略性”的具体表现和后果。
(6分)17.结合全文内容,说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释“落后”一词内涵的。
(6分)
七、作文(70分)
18.“对镜”一词,口语说法就是“照镜子”。
请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加试题
(本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至其神妙之境又须于无意中忽然遇之非可力探然非功力之深终身必不遇此境也古体伯昂尤有魔气就其才所近,可先读阮亭所选古诗内昌黎诗读之,然后上溯子美,下及子瞻,庶不至如游骑之无归也。
(节选自姚鼐《与伯昂从侄孙一首》)
20.“子美”、“子瞻”分别是哪两位古代诗人的字?(2分)
21.姚鼐在这段文字中告诉他的叔伯侄孙,学诗须注重什么?(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宝玉“水葬”落花与黛玉“土葬”落花,都表现出二人追求和维护不被污染的“童心”,但也进一步看到了二人性格的差异。
B.《边城》描绘了一幅颇具古风的桃源四季图,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表现出沈从文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性格。
C.《药》中有明暗两条线索,《阿Q正传》则截取人物生活场景的几个横断面表现人物性格:《呐喊》作品的结构多样化特色十分鲜明。
D.《炉中煤》把祖国比为“我年青的女郎”、“我心爱的人儿”;把眷恋“女郎”的“我”比为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其比喻在当时可谓想像奇特,独树一帜。
E.《哈姆莱特》对王后乔特鲁德的描写较少,但她的存在丰富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得充满男性刚强气味的《哈姆莱特》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23.简答题(10分)
⑴《三国演义》一书中对曹操的“奸”作了重点刻画,试举例分析。
(6分)
⑵《家》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走向的?(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柳堡的故事》、《红楼梦》、《西游记》、《青青河边草》……在这些知名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扬州的身影。
扬州发展影视产业不需要像其他城市那样去投入巨资建设影视基地,扬州有着众多的盐商古宅、旅游景点等,都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影视作品的拍摄要求,扬州本身就
是一个天然摄影棚。
扬州有着千年历史,文化资源特别丰厚,能够拍摄电影电视的题材很多。
像扬州的盐商,就是一部写不完的题材,此外,鉴真、扬州八怪、杜十娘、隋炀帝、史可法、朱自清、四大徽班进京等历史题材都可以搬上荧屏,而现代的古城保护、高仁林、红马甲等也是较好的创作题材。
以美食、沐浴为代表的“三把刀”文化,以漆器、玉雕、剪纸等为基础的精湛技艺,以扬剧、清曲、木偶等为内容的文艺表演等,也极大地拓宽了影视作品的选材范畴。
扬州不仅有专业的电视机构从事影视拍摄,还有业余的机构自筹资金,自编、自导、自拍电影。
除此而外,扬城还聚集了一大批动漫制作设计人员,这些都为扬州“放大”影视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从结构分析看,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古筝制造等传统文化产业占较大的比重,媒体传播、影视制作、出版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不足。
扬州影视创作缺少好的剧本,影视拍摄制作缺少一支高端人才队伍,市场策划开拓缺少有效手段。
24.根据材料,扬州丰富的影视题材大致可分为哪三类?(3分)
25.从材料看,扬州发展影视产业有哪些优势?(6分)
26.结合材料,请你为发展扬州影视产业提几点建议。
(6分)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高三语文试题一、四部分答题纸
2009.11
一、(共计15分)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共计8分)
10.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期中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
2.C
3.创业板是为扶持具有高成长性的(1分)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1分)高回报高风险的(1分)二板证券市场(1分)。
4.一必须观点鲜明,二要言之成理,三要注意表达有条理。
提示:要有爱心,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确保自身的利益不要受到损害,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保留一定的证据。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A(被人赞扬)
6、B(檀济道正因为④⑤两项被朝廷及权贵疑忌)
7、D(“吴”不是指吴国,借代“南方”或“南朝宋”)
⑴檀道济说:“讨伐有罪的人,抚慰受苦的人,正是今天我要做的事情啊!”(“伐罪”、“吊”、“正在今日”各1分)
⑵当时有投降魏军的人把道济营中粮食已用完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敌人,士兵们在这样的情况
下忧愁恐惧,没有谁存有必胜的意志。
(定语后置、“俱”、“罄”、“莫”、“固志”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⑶“建立高出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忌讳的事。
今天朝廷无事召你,祸患大概要到了。
”(“高世之勋”、“相召”、“其”各1分)
参考译文:
檀道济,是高平金乡人氏,世代居住在京口。
道济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他在家守丧尽到了孝子应尽的礼节,侍候兄姐凭和睦恭谨被人称道。
宋武帝刘裕起义军讨逆之时,道济与其兄檀韶祗跟从武帝平定京城,一起参与武帝的建武将军职事,多次升职做了太尉参军,被封为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被任命为先锋,他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望风归降,于是道济大军直接进入了洛阳城。
有人对道济进言说他所俘虏的战俘,应全部杀掉,将(屠杀的场面)当成京城的奇观。
但檀道济说:“讨伐有罪的人,抚慰受苦的人,正是今天我要做的事情啊!”就把俘虏都释放让他们离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前来投奔他的人不计其数。
长安被平定之后,道济被任命为琅邪内史。
文帝元嘉八年,到彦之在魏地反叛。
已经平定的河南,又落入敌手。
道济总督征讨大军的各路军事要务向北夺取土地,转战到济上这个地方。
魏军势力很大,于是攻克了滑台。
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数都战胜。
大军到达历城时,因为军需给养用完不得不收兵回来。
当时有投降魏军的人把道济营中粮食已用完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敌人,士兵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忧愁恐惧,没有谁存有必胜的意志。
道济就在夜里大声报着统计米数的竹筹数字量沙子,用所剩下的少量的米覆盖在沙子上面。
等到天亮之后,魏军探子将看到的事情回报,于是魏军以为道济军中粮草辎重绰绰有余,所以不敢再追赶。
(魏军)认为投降的人欺骗了他们,就把那个投降者斩首示众了。
当时道济兵少将寡,军中很多人非常害怕,于是道济命令军士们都穿上甲胄,自身穿上战袍乘着车,缓缓地驰出外面的包围圈。
魏军怕有埋伏,不敢追赶,于是道济与军士们安然撤退。
檀道济虽然没有能平定河南,(但能)使全部军队安整地撤回,因此威名大振,魏军深深忌惮道济,很想杀了道济来祭祀鬼神。
道济归国后被加封为司空,并被派去镇守寿阳城。
檀道济在武帝朝屡立战功,威名很重。
左右的心腹之人都是与道济一同身经百战的生死至交,道济的儿子们又很有才学,朝廷就对道济生出疑忌畏惧之心。
文帝多年卧病,很多次病危,领军刘湛贪图执掌朝政,疑虑道济持异议;加上彭城王刘义康担心文帝有朝一日忽然驾崩,那样的话檀道济就没有人可控制得了了。
元嘉十二年,文帝病重,正好魏军南犯,朝廷召檀道济入朝。
他的妻子向氏说:“建立高出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忌讳的事。
今天朝廷无事召你,祸患大概要到了。
”等道济到了宫中,文帝的疾病已稍愈。
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将道济放回寿阳,下了渚洲船只还未出发,有像鹪鹩的鸟儿聚集在船上悲鸣。
适逢文帝疾病发作,刘义康假传圣旨召道济回宫祭路神,抓住他交给廷尉审讯论罪,连同八个儿子一并处死。
道济被抓捕时,异常愤怒,眼里好像要冒出火来。
片刻间饮了一斛酒,于是摘下头巾扔到地上,说:“竟然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魏人听说道济被处死这件事之后,都说:“檀道济已经死了,南方剩下的那群小子,不足为惧了啊!”从此频繁的侵扰南方。
颇有饮马长江的心志。
元嘉二十七年的时候,魏军兵至瓜步,文帝登上石头城遥望敌军,忧心忡忡,不由感叹道:“倘若道济还在这里,这些魏军怎么敢到这里来啊!”
三、古诗鉴赏(10分)
9.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