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多的遗址”的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
2.下图是50年前发行的邮票,邮票中的古代器物属于( )
A.青铜器B.铁器C.陶器D.瓷器
3.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这位皇帝是()
A.北魏孝文帝B.辽太祖阿保机
C.西夏元昊D.金太祖阿骨打
4.下列对古代泉州有关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闽越族率先开发古代泉州
B.陈埭是唐朝时泉州地方官陈洪进发起围重的海埭
C.中原汉族南迁开发晋江流域
D.唐朝时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盛况
5.下列对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摩尼教的创始人
B.五代时期,这一宗教称为明教
C.这一宗教主张因果报应
D.它是世界仅存的摩尼雕像
6.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其中的三幅图片,请你给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标题()
A.治国有方的大国明君B.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7.夏雨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见图6),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A.开天辟地B.当家做主
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8.小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一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一会宁
D.上海—一瑞金—一武汉——吴起镇
9.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
该年是( )
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
10.大海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解放战争时期的资料,可供参考的是( )
A.《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B.《百团大战形势图》
C.《刘邓人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D.《朝鲜战争》纪录片
11.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詹天佑——京张铁路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海国图志》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12.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3.漫画“梅开三度”(见图)是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 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4.下列示意图(见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15.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国宴上,考虑到贵宾来自不同国家熬汤时特地选择了穆斯林清真食材。
这反映对下列宗教文化尊重的是( )
A.犹太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佛教
16.“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上爱迪生点亮了世界。
”材料中,瓦特“转动了世界”是指他()
A.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提出了相对论
C.改良了蒸汽机D.发明了内燃机
17.与“突发事件”、“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信息相关的是()
A.来克星顿枪声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D.德国闪击波兰
1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停滞
19.“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国民两极终。
”这句话描述的是()
A.美国的崛起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合D.苏联的兴替
20.观察下面的示意图(见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填入()
A.①凡尔赛会议②单极格局
B.①华盛顿会议②多极化趋势
C.①华盛顿会议②全球化趋势
D.①慕尼黑会议②多极化趋势
二、判断题
1.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建于北宋,横跨泉州、惠安之间的洛阳桥。
错误:。
(2分)
理由:;(2分)。
(2分)
2.余枫指着下图说,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了农民孙地刚入人民公社的故事。
错误:。
(2分)
理由:;(2分)。
(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战役加快了德国法西斯走向灭亡的步伐。
错误:。
(2分)
理由:;(2分)。
(2分)
三、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
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如下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并从政治、思想角度理解辛亥革命“并不是不结果实
的”。
结合图12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话的哪些变化?
思想:。
(1分)
理解:(2分)
变化:(1分)
材料三:(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原因:。
(1分)
意义:。
(2分)
材料四:日本投降后不久,……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回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
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
1949年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 ·沃尔夫《世界简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原因:(3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遭逢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
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193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远远高于1931年。
——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1)材料一对罗斯福新政持怎样的态度?文中的评价是否全面?为什么?(4分)
态度:(1分)
观点:(1分)
原因:(2分)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了经济上的联合……在以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复兴的重要原因。
原因:(2分)
材料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3)阅读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
根本目标:(2分)
(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各举1例,2分)
有利条件:(1分)
不利因素:(1分)
3.结合嫦娥三号的成功探月,九年级学生对世界历史进行了一系列探究,请你一起吧。
【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以什么思想为核心?启蒙运动的中心在什么国家?(2分)
思想:(1分)中心:(1分)
【革命风暴】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世界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见下表)
(2)请结合表中的内容,把表中缺失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1分)
②(1分)
③(1分)
【工业浪潮】时间轴(见下图)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系统、完整地记录某一领域的发展足迹和详细事迹。
(3)图中所示时间轴上A、B代表的“时代”名称分别是什么?请说说上面示意图主要揭示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分析推动这一过程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时代:A (1分)B (1分)
发展过程:(2分)
主要动力:(1分)
【理解升华】(4)通过上述探究。
请说说“思想解放”“革命风暴”、“工业浪潮”之间有什么联系?
联系:。
(2分)
4.人类文明交往生生不息,从地域性的交往走向全球性的交往,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展现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读图说史】丝绸之路(见下图)上,留下了许许多多中外名人的历史踪迹。
(1)读图,写出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唐朝与传播佛教有关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汉朝:(1分)唐朝:(1分)
【学以致用】
2007年12月,800多年前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出水。
(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南海一号”可以使用什么来确定航向?这一发明对近代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确定航向:(2分)
影响:(2分)
【联系乡土】
宋元时期,泉州是全国最大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l(见下图)。
(3)泉州出现图中所示的墓碑说明了什么问题?
推论: (2分)
【归纳总结】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4)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
教训:(2分)
福建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多的遗址”的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着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会使用弓箭。
因此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2.下图是50年前发行的邮票,邮票中的古代器物属于( )
A.青铜器B.铁器C.陶器D.瓷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青铜文化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同一时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它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代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作,所以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3.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这位皇帝
是()
A.北魏孝文帝B.辽太祖阿保机
C.西夏元昊D.金太祖阿骨打
【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又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故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4.下列对古代泉州有关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闽越族率先开发古代泉州
B.陈埭是唐朝时泉州地方官陈洪进发起围重的海埭
C.中原汉族南迁开发晋江流域
D.唐朝时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盛况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泉州地方史有关知识的识记。
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方第一
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齐名于世。
出现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所以此题选D。
【考点】泉州地方史
5.下列对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摩尼教的创始人
B.五代时期,这一宗教称为明教
C.这一宗教主张因果报应
D.它是世界仅存的摩尼雕像
【解析】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在唐代传入中国,成为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
因为这个教宣传通过斗争,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所以在中国五代时期又叫“明教”。
入教的人要吃素食,断荤酒,人们就称之为“食菜事魔教”。
由于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同教的人都称“一家”,提倡大家聚财帮助贫穷教友,因此得到贫苦农民的
信仰。
所以C错误,故选C。
【考点】泉州地方史
6.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策划一个历史图片展,下面是其中的三幅图片,请你给这组图片选择一个标题()
A.治国有方的大国明君B.忠心卫国的爱国将领
C.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D.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
【答案】C
【解析】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尊为民族英雄,永远载入史册。
郑成功16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乾隆帝妥善
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他们的共同点是抗击外来侵略,故选C。
【考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七
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7.夏雨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见图6),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A.开天辟地B.当家做主
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伟大转折,是因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因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8.小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一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一会宁
D.上海—一瑞金—一武汉——吴起镇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
红军长征路线:1934.10,党中央、中央红军八万人,从
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
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9.下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
该年是( )
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0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所以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是公元1938年,因此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0.大海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解放战争时期的资料,可供参考的是( )
A.《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B.《百团大战形势图》
C.《刘邓人军挺进大别山形势图》
D.《朝鲜战争》纪录片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关知识的记忆。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战略性进攻的序幕。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都和抗日战争有关,朝鲜战争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事,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11.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詹天佑——京张铁路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海国图志》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答案】C
【解析】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C.林则徐——《海国图志》搭配不正确,其他三项都正确,故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魏源
12.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苏联斯大林实行的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13.漫画“梅开三度”(见图)是对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的形象表达,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 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一
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
据题文要求选出正确的的选项,A.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外交成就不能体现美国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
一和C.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说法错误,不符合历史。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的说法正确,因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才会取得这些外交成就,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
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4.下列示意图(见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四个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 “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
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5.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国宴上,考虑到贵宾来自不同国家熬汤时特地选择了穆斯林清真食材。
这反映对下列宗
教文化尊重的是( )
A.犹太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佛教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
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的教徒称穆斯林,故此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
16.“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上爱迪生点亮了世界。
”材料中,瓦特“转
动了世界”是指他()
A.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提出了相对论
C.改良了蒸汽机D.发明了内燃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明很多,其中生产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故此题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17.与“突发事件”、“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信息相关的是()
A.来克星顿枪声B.萨拉热窝事件
C.凡尔登战役D.德国闪击波兰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识记。
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1914
年6月发生在萨拉热窝的枪击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
大战。
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1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停滞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准确识记。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错误,因
为表1显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错误,因为表1显示的是欧共体,欧盟还未成立。
D.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停滞错误,因为表1显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是正确的,因
为表1显示美国经济负增长。
此题应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的发展
19.“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国民两极终。
”这句话描述的是()
A.美国的崛起B.印度的重建
C.德国的分合D.苏联的兴替
【答案】D
【解析】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
政府—人民委员会。
新生的苏俄退出一战。
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也标志着两极格局
的终结,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
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0.观察下面的示意图(见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填入()
A.①凡尔赛会议②单极格局
B.①华盛顿会议②多极化趋势
C.①华盛顿会议②全球化趋势
D.①慕尼黑会议②多极化趋势
【答案】B
【解析】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九国
公约》,通过这两个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及其三项内容,决定了
战后世界格局。
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因此主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美苏冷战结束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
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二、判断题
1.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建于北宋,横跨泉州、惠安之间的洛阳桥。
错误:。
(2分)
理由:;(2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