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0月语文试题分类精选:诗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A.首二句点出诗人所在的洛阳北邙山的自然环境,侧面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B.三四句中,“重坎”源自《易经》卦象,喻险阻重重,写出了诗人的处境。
C.七八句中,诗人常常担心众人的毁坏将至,北山的春林也会变得枯黄。
A.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入山寻访隐者韦九。“仙源”“无尘”极写其隐居之处的清幽。
B.颔联紧承上文,描述寻访途中所见所闻:修竹林中仅能通马,行至花间才见人家。
C.颈联具体描写韦九居处的环境:四面云山环绕,环境优美;几户烟火人家相邻,生活过得自由自在。
D.诗歌虽没有直接写到隐者韦九其人,但通过其居处的描写,读者自可想见其为人。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语文试题分类精选:
诗歌
辽宁省凤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隐者韦九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旁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15.下列对这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正面描写离别场景,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忘记了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离别忘情中清醒,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对榻凉”中的“凉”字,暗示了兄弟难再见的悲凉。
16.试分析尾联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异同之处。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16.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5.下面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娴媚动人的姿态。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B.“鹏北海,凤朝阳”,比喻廓之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C.本词的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豪放大胆。“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意境开阔。
D.本词写于作者送人参加科考时,故既有哀婉不舍的离情,也有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
16.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加以分析。
C.颈联触景生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D.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经过他的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由于善用典故,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上片写景有特色: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 增加了动态美。
D.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照应。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16.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达奚舍人
孟郊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辽宁省辽东南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16.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A.首二句点出诗人所在的洛阳北邙山的自然环境,侧面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B.三四句中,“重坎”源自《易经》卦象,喻险阻重重,写出了诗人的处境。
C.七八句中,诗人常常担心众人的毁坏将至,北山的春林也会变得枯黄。
A.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入山寻访隐者韦九。“仙源”“无尘”极写其隐居之处的清幽。
B.颔联紧承上文,描述寻访途中所见所闻:修竹林中仅能通马,行至花间才见人家。
C.颈联具体描写韦九居处的环境:四面云山环绕,环境优美;几户烟火人家相邻,生活过得自由自在。
D.诗歌虽没有直接写到隐者韦九其人,但通过其居处的描写,读者自可想见其为人。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语文试题分类精选:
诗歌
辽宁省凤城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隐者韦九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旁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15.下列对这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正面描写离别场景,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忘记了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自然界动物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离别忘情中清醒,掀起感情的波澜。
B.颔联诗人借典故抒发了自己抱负落空的苦闷,转而寄希望于将来某个雨夜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畅享天伦之乐。“对榻凉”中的“凉”字,暗示了兄弟难再见的悲凉。
16.试分析尾联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异同之处。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16.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①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③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大临万里相送,二人分别时,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③脊令:鸟名,即鹡鸰。
15.下面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春未老,风细柳斜斜”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娴媚动人的姿态。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C.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做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B.“鹏北海,凤朝阳”,比喻廓之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C.本词的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豪放大胆。“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意境开阔。
D.本词写于作者送人参加科考时,故既有哀婉不舍的离情,也有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
16.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加以分析。
C.颈联触景生情,“急雪”与“惊风”凸显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诗人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D.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经过他的锻炼熔铸,显得浑成无迹。由于善用典故,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上片写景有特色: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 增加了动态美。
D.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照应。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16.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达奚舍人
孟郊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