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艺术心得(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艺术心得(8篇)
感受艺术心得篇1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
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
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
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
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
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
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
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
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
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
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
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
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
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
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
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
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
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感受艺术心得篇2
为期十天的美术写生实习在风景如画的丽水缙云县仙都境内悄然展开,安然度过,完美结束。
八月三十号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合,上车,出发,向着我们的目的地驶去。
当时心里在大喊着丽水我们我们来了!经过四个半小时的舟车劳顿,我们终于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到达了我们这次写生实习的基地—丽水缙云,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世外桃源,一个风景如仙境的地方……
缙云建县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仙都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缙云县城五云镇山环水绕,建筑风格奇特,有“石头城”之美称。
仙都景色美在自然,青山绿水,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她有桂林之秀,又有华山、黄山之奇险,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更有黄帝炼丹仙都鼎湖峰,丹成乘龙升天故事,自古神州传遍。
到了缙云我们事先订好的住宿的地方后,自行选择了室友,选择了房间,放好行李,安顿好后,就下楼准备享用为我们准备好的地道农家菜。
不知道是因为太饿了反而饿过头了还是因为对农家菜期望太高,而现实又是残酷的,总之那一桌的菜让我很失望,一点胃口都没有。
我不禁为以后的日子开始担心了,不会以后都是这样的菜吧,那对我来说还真是个减肥的大好机会了。
吃好饭,稍微休息了一下后,我们就结伴出去探险,说的更确切一点是出去踩点,看住宿附近或者风景区附近有哪些地方比较适合做为写生的素材的。
预先找好了点那就不用背着重重的画袋到处走找地方画画了。
我们发现住宿附近是个村庄,那里有不少的旧房子挺适合我们来画的,也比较简单。
离住宿旅馆的不远处就是著名的仙都景区了,那的风景真的是很美,用世外桃源来形容应该也不会太过分的,那里有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的鼎湖峰,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顶部面积为710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468平方米。
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
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铸鼎炼丹,然后跨赤龙升天而去的地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
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
这个风景区也是个不错的画画点,当然是指对于那些画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来说,对于我这种刚学画没多久的人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
为这里风景漂亮意味着绿色多,要在一幅画里同时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绿代表的不同的景物是蛮难的,要在几幅画里表现有点相似但又不同的几个景点那就更难了。
有可能虽然选了不同地方的景,但画出来的结果是相似的;也有可能虽然画完了一幅画,但完全没画出风景的精髓……要在这个选择写生的素材对我来说是需要勇气的。
在附近逛了一圈之后,大概知道了附近的情况,哪些地方比较适合用来写生,心里也有了个底。
因为是第一天到那里,老师也没要求我们要画画,所以逛完之后就回旅馆休息了,等着吃晚饭,祈祷晚上的饭菜能比中午的好吃点。
吃过晚饭之后,我们就被老师集合在一起,交代了这次写生的要求、规范和写生时该注意的事项。
这次写生的要求是一天一张水彩画,一张钢笔速写,说轻松其实也挺轻松的,上午一张,下午一张,但如果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画,那也是不轻松的,半天要画张好画其实也是挺困难的。
第二天开始我们就出去写生了。
我们起了个大早,说实话,平时上学的时候还不一定起那么早呢,但因为我们也是第一次大家集体出去写生,都觉得挺好奇的,挺新鲜的,而且怕时间晚了太阳越来越猛,在大太阳底下画画还是件挺痛苦的事情的,所以大家就有了早起的动力。
吃过简单的白粥配小菜后,我们就背着画袋结伴出发了。
到了早选好的地点后,找了块能坐又有荫的地方就席地而坐了,放下画袋,用手比了个方框来取景,然后专心的在那画。
那个地方不算大,所以大家的选择就会经常不谋而合,所以经常经常会在某个巷角看到某个熟悉的身影,当眼神交汇的时候会相视而笑,或者走在一起讨论一下画画的心得,探讨一下彼此的画法,有什么好的地方鉴戒一下,使自己的绘画水平有所提高。
通过这次的写生,我收获还挺多的。
首先在画画前选景是件挺关键的事。
不能选择太简单的景,那样画完的一幅画会显得很空,表达的内容太少,没有可以回味的东西;也不能选择太难、太复杂的景,因为毕竟我现在的画画水平有限,太难的景不能很好的用画笔和颜料或者钢笔表现出来,这可能会闹画虎不成反成犬的笑话,俗话说的好有多大的头就该戴多大的帽,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在选景的时候我会尽量选择一些
平时画的比较多的一类素材,这样也比较有把握,不会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去画,我选的景大多既有房屋又有植物,这样即使有些地方没画好也可以用别的来弥补,比较容易出效果。
如果单画一幢建筑的话,既要表现出建筑的立体存在感,又要描绘建筑的细部特征,这要求挺高的。
如果单画一座山或者一片树林,肉眼望去一片绿色,但又不能一幅画单用一种绿色,虽然看上去只是一片绿色,但其实这中间的绿色还是有分很多种的,要准确的判断出这景中有哪几种绿色,然后还要准确地调出所需要的绿色,用不同的绿色来表现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同种景物在不同地点所显现出来的景象,这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这种水平,至少我就还不行。
选景是个外在的重点,内在的重点才真的是重点,写生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绘画水平喽。
经过这次的写生实习,我严重地发现自己的绘画水平的低,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低,觉得自己画的画就像是小学生画的,可能现在的小学生画的比我还要好也不一定呢!看着周围同学画的画,真的是挺受打击的,看着他们的画觉得都画的好漂亮,好有内容,再看看自己的画,都不敢拿出去了,觉得挺自卑的,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认真的画画,虽然可能赶不上别人,但至少要比现在要有进步,这样我也就满足了。
其实除了选景和绘画水平之外,画画时的心态也是挺重要的。
如果是在一个好的心态下来画画的话,这样画出的画质量要比较高。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或者一个好心情的话,即使是再适合画画的景,即使绘画水平再高,也画不出一幅好的作品。
所以我觉得画画还是要在自己有心情的时候画比较好,有数量,有速度,更有质量。
被逼迫着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经过这次的写生,我还学会了要忽略周围的干扰。
因为我们住宿的附近是个小村庄,那里有不少的老房子,也有不少的废墟,我们平时也画了蛮多的老房子的,所以我们就自己把这个村庄选为我们写生的重要基地喽。
在村庄里画画,身边不免会走过村庄里的村民,来来往往,当看到我们拿着画板或者画本在那里画画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见怪不怪的从身边走过,不看你一眼;有安静的站在你身边看你画画的人;当然也有和你聊几句,对你充满好奇的人;但他们都不会像在景区画画时遇到的游客那样唧唧喳喳地指指点点
的,他们是那么的淳朴。
不管是旁边指点的,还是安静地看你画画的,我们都得学会去忽略他们看你的眼光,不能觉得不自然,不然绝对画不好画。
不管自己画的好坏都要有自信去面对别人的眼光,不管是评判的眼光还是好奇的眼光。
经过这次写生还让我明白了不同的老师评画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其实这点也挺让我为难的,老师评画的标准不同,我们应该按谁的标准呢如果不同的老师提出的缺点是不同的那到还好,那可以都改,如果一个老师提出的缺点却是另一个老师提出的优点,那么我们做学生该怎么办呢该听谁的经过大二一学期的水彩画课,我已经慢慢地形成了我自己的一种画法,这种画法虽不是很好,但也得到了美术老师的认可,也让我觉得一年的美术课没白上,多少还是有点成果的,但这次的写生老师却否定了这种画法,觉得这种画法是太小心的表现,表现不出效果,教了我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画法,这让我有点迷茫了,我该不该坚持原来的画法,还是该听写生老师的建议这是这次写生留给我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思考。
我想通过以后的美术学习再来决定吧。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出去画画,有时画的多,有时画的少,然后吃饭休息,或者偶尔有兴致了出去玩一下,就这样不知不觉十天就这么过去了,到了我们该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刚觉得和这里有了熟悉的感觉之后我们就得离开了,还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通过这次的写生实习我学到了不少知识,收获了很多,真的挺感谢有这么一次外地写生的机会的,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感受艺术心得篇3
今天中午老师们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在幼儿园多功能厅集体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每个班留有一名老师值班奥)。
在学习中,老师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学习。
在两个小时的学习中,老师们认真的研读了指南的内容,细致的分析了各阶段幼儿的发展现状,仔细认真的书写了学习笔记。
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
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
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
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
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
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
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
晨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
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
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
的指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
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感受艺术心得篇4
见习对于实践来说是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星期的间隙时间,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程序,以及听指导老师的课吸取经验。
由于一中课程特殊安排,间隙的这个星期艺术课程是美术鉴赏,对于本专业音乐鉴赏不能进行听课学习,所以就先进入了备课阶段,根据课本安排,我先写出自己的建安以及课间,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纠正,分析课程安排。
于是我去听一中老师以及实践老师的课,各课听完之后,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差距,正职老师对于课堂整体掌控有度,教学内容相对丰富,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整体串联有度,而实践老师缺乏实际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控不够,课堂也就相对不够活跃,只是串联间内容欠缺丰富,亟待提高。
实践老师不断地对课程进行调整,对于课程中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进行不断地改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见习的一个星期里,班主任工作相对较多,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学生,账务部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一个度。
指导老师在各方面工作都十分关照,刚新接触36班的学生,对他们的青黄一点都不了解,班主任首先让我了解班规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外时间里多与学生接触,增进与学生的感情。
之后关于班上的一些事,班主任就会开始放心让我去做,让我自己去与学生接触,转正自己的角色。
在见习期间,渐渐地从工作心态上转正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以及实践队员的相互配合交流下,在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技能上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指导老师以及实践队员的努力下,个方面工作都会完成得更好。
感受艺术心得篇5
如期的,这次我们的美术写生实习被安排在皖南,一个风景很优美,同时又很有灵性的地方。
其实早就想去这个地方,那个粉墙黛瓦的世外桃源。
所以这次有这个机会让我如此接近的去感受这种延续了几百年的文化氛围,我感到十分高兴。
我们先是去了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已800余年。
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后来听村子里的人介绍,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实宏村并不是很大,黟县更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城,能够在全国的那么多的古村落中享此荣耀,真的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难怪李白曾经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这也是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民风人情淳厚。
整个村子风景的确优美!当我们从南湖上的小桥走过,脚底跨过一片碧绿的荷叶,水中微荡的倒影;当我们走过南湖书院,仿佛还能听见里面的朗朗书声;当我们漫步在班驳的小巷,听着沟渠里潺潺的流水声,那些渐渐暗下去的色彩依稀可见当初的繁华;当我们来到月沼,池边洗衣的妇女,嬉戏的小孩,摇蒲扇的老人,像一幅历史的黑白照片,虽然已经过去很久。
宏村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牛形村”。
因为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村中半月形的“月沼”称为“牛胃”;一条四百余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