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语文《英英学古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静夜思》,读出韵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三课《英英学古诗》。

你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我们来一起回想一下好吗?
多媒体出示:小女孩( )学会了一首(),是李白写的《》。

她把这首诗背给了奶奶听,并且还告诉了奶奶这首《》的意思。

2.英英知道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它。

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细细的品一品,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二、学习《静夜思》
1.多媒体出示诗题,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思念”的意思,静夜思的意思就是说在宁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
想着什么)。

(3)外面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又圆又大)什么时候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这么大?(中秋)
(4)中秋节的月亮又圆又亮,同学们说说你们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5)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6)我们如果一个人在外可以打电话回家,可以上网和朋友聊天,可以看电视,等等。

可是在诗人李白生活的的那个年代是没有电话、没有电脑的。

中秋佳节,和朋友、亲人在一起说话聊天,吃月饼,共赏这明亮的月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李白却远离家乡,窗外的月色那么皎洁。

同学们想想看,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出示古诗内。


(1)一共几句话?(两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丛书中找出英英的答案。

①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②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2)英英怎么会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地上霜这里为什么加上的“疑是”这个词?
“疑是”这个词英英是怎么解释的?
(3)“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既然是“举头”,那位什么又要“低头”思故乡啊?
无心再看下去,不忍看月,睹月愈发思乡,怕承受不住,可见思乡之情之深沉。

(4)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诗人望月望得好好地,怎么突然思起乡来了?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指导朗读,读出意境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李白的心里面的想法,能够体会到他的感情的同时,同学们又有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王白、张
白、孔白……),
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①《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②“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③“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四、课外拓展
师简介李白: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除了文中的《静夜思》,你还知道哪些?
五、课堂总结
怎样才真正学会了一首诗?
(会背、知道作者、知道意思、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首思乡的古诗,按照四个标准自己学习。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的含义。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4.感受人性美,树立奉献就是快乐的人生观。

5.感受文章语言美。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读、思、悟、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句名言,(出示)知道这是谁的话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师)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课文中,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栽花赏花这件事的?我们先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的词句,并作记号。

2.指名读2、3两段。

3.交流找到的词句。

师:儿子是怎样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词句?
(1)学生读出句子,出示画线句子。

(2)齐读。

(3)在读这句话时,你会特别注意哪些词?
(4)学生自由谈,找出“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5)理解“顾不上”,插入“年纪小”“路途远”的内容。

师:此时,高尔基的儿子需要休息吗?请你联系课文想一想;当时他才多大呀?他顾不上休息,在忙着干什么?
小结:高尔基的儿子不远万里来探望父亲,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花。

4.春天到了,儿子栽的花全都开了。

你想欣赏那美丽的景象吗?读第4自然段。

看图,描述花儿的色、形,花儿美吗?怎么知道的?(姹紫嫣红)你还知道了什么?(花香)
三、学习6---9自然段。

傍晚,满天霞光,一片姹紫嫣红。

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万紫千红的鲜花,想着儿子可爱的形象,情不自禁地提笔给儿子写信。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信中他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封信,用心体会该耳机是怎样教育儿子的。

1.你从他的信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再发言,谈对信的理解。


2.交流、感悟。

(1)问: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请同学们读读第8自然段,想想这里“美好的东西”还是指鲜花吗?
(2)学生读想,交流。

师启发:这里是不是高尔基希望他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种鲜花?这里“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学生讲。

3.小结: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崇高的爱,他写信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读好这一封信,(练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感受。

2.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学生自己写话,再交流。

五、课堂总结
高尔基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你知道:——(相机板书)读名言,再次点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继续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赏花写信

栽花教子
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