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州市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数3,﹣3,
13,13-中,最小的数为( ) A .﹣3 B .13 C .1
3- D .3
2.将连续的奇数1、3、5、7、…、,按一定规律排成如表:
图中的T 字框框住了四个数字,若将T 字框上下左右移动,按同样的方式可框住另外的四个数, 若将T 字框上下左右移动,则框住的四个数的和不可能得到的数是( )
A .22
B .70
C .182
D .206
3.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若要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则分配几人生产螺栓?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他工人生产螺母,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121826x x =-
B .()181226x x =-
C .()2181226x x ⨯=-
D .()2121826x x ⨯=-
4.如图,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点O ,40BOD ∠=︒ ,若过点O 作OE AB ⊥,则COE ∠的度数为( )
A .50︒
B .130︒
C .50︒或90︒
D .50︒或130︒
5.直线3l 与12,l l 相交得如图所示的5个角,其中互为对顶角的是( )
A .3∠和5∠
B .3∠和4∠
C .1∠和5∠
D .1∠和4∠
6.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2﹣12,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
是( )
A .22
B .22﹣1
C .22+1
D .1
7.如图,已知直线//a b ,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连结AB .点D 是直线,a b 之间的一个动点,作//CD AB 交直线b 于点C,连结AD .若70ABC ︒∠=,则下列选项中D ∠不可能取到的度数为()
A .60°
B .80°
C .150°
D .170°
8.已知:有公共端点的四条射线OA ,OB ,OC ,OD ,若点()1P O ,2P ,3
P ⋯,如图所示排列,根据这个规律,点2014P 落在( )
A .射线OA 上
B .射线OB 上
C .射线OC 上
D .射线OD 上 9.3的倒数是( )
A .3
B .3-
C .13
D .1
3
- 10.单项式﹣6ab 的系数与次数分别为( )
A .6,1
B .﹣6,1
C .6,2
D .﹣6,2
1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12
B .2(1)-与1
C .2与-2
D .-1与21-
12.正方形ABCD 的轨道上有两个点甲与乙,开始时甲在A 处,乙在C 处,它们沿着正方形轨道顺时针同时出发,甲的速度为每秒1 cm ,乙的速度为每秒5 cm ,已知正方形轨道ABCD 的边长为2 cm ,则乙在第2 020次追上甲时的位置在( )
A .A
B 上
B .B
C 上 C .C
D 上 D .AD 上
二、填空题
13.在数轴上,若A 点表示数﹣1,点B 表示数2,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14.如图,是七(2)班全体学生的体有测试情况扇形统计图.若达到优秀的有25人,则不合格的学生有____人.
15.如图,若12l l //,1x ∠=︒,则2∠=______.
16.已知A ,B ,C 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点O 为AB 的中点,AC 2BC =,若
OC 6=,则线段AB 的长为______.
17.小马在解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232
a x x -=时,误将- 2x 看成了+2x ,得到的解为x =6,请你帮小马算一算,方程正确的解为x =_____.
18.如图,某海域有三个小岛A,B,O,在小岛O 处观测到小岛A 在它北偏东61°的方向上,观测到小岛B 在它南偏东38°的方向上,则∠AOB 的度数是__________°.
1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着某些棱剪开后展成的一个平面图形,若这个正方体的每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的和都相等,则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的数字的总和为________.
20.当x= 时,多项式3(2-x )和2(3+x )的值相等.
21.下列命题:①若∠1=∠2,∠2=∠3,则∠1=∠3;②若|a|=|b|,则a=b ;③内错角相等;④对顶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22.若关于x 的方程2x +a ﹣4=0的解是x =﹣2,则a =____.
23.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约为118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千米.
24.如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根据这些规律,则第2013个图案中是由______个基础图形组成.
三、解答题
25.当x 取何值时,式子
13x -的值比x+12
的值大﹣1? 26.解下列方程(组) (1)23521x y x y +=⎧⎨-=-⎩
(2)231x x
=- 27.如图,//AB CD ,60A ∠=︒,C E ∠=∠,求E ∠.
28.解方程(1)3x-1=3-x, (2)3y 23y 123
+--= 2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是数轴上在A 左侧的一点,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1,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
(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 ,当点P 运动到AB 中点时,它所表示的数是 ;
(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求点P 与Q 运动多少秒时重合?
(3)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拉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求:
①当点P 运动多少秒时,点P 追上点Q ?
②当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时,求此时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30.甲乙两站相距450km ,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km ,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km.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那么两车行驶多少小时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多少小时快车追上慢车?
(3)快车先开30min ,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四、压轴题
31.综合试一试
(1)下列整数可写成三个非0整数的立方和:45=_____;2=______.
(2)对于有理数a ,b ,规定一种运算:2a b a ab ⊗=-.如2121121⊗=-⨯=-,则计算()()532-⊗⊗-=⎡⎤⎣⎦______.
(3)a 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1a
-称为a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112=--,1-的差倒数是()11112
=--.已知12a =,2a 是1a 的差倒数,3a 是2a 的差倒数,4a 是3a 的差倒数,……,以此类推,122500a a a ++⋅⋅⋅+=______.
(4)10位裁判给一位运动员打分,每个人给的分数都是整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为该运动员的得分.若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精确到十分位,该运动员得9.4分,如果精确到百分位,该运动员得分应当是_____分.
(5)在数1.2.3...2019前添加“+”,“-”并依次计算,所得结果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______
(6)早上8点钟,甲、乙、丙三人从东往西直行,乙在甲前400米,丙在乙前400米,甲、乙、丙三人速度分别为120米/分钟、100米/分钟、90米/分钟,问:______分钟后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32.已知: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 点作射线OC ,使∠AOC :∠BOC =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一边OM 在射线OB 上,另一边ON 在直线AB 的下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 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度;
(2)继续将图2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时,时间t的值为(直接写结果).33.如图,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1)若AC=4cm,求DE的长;
(2)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3)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α,过点O画射线OC,使∠AOB:∠BOC=3:1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探究∠DOE与∠AOB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3>13>13
->﹣3, ∴在数3,﹣3,
13,13-中,最小的数为﹣3.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设T 字框第一行中间数为x ,则其余三数分别为2x -,2x +,10x +,
根据其相邻数字之间都是奇数,进而得出x 的个位数只能是3或5或7,然后把T 字框中的数字相加把x 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设T 字框第一行中间数为x ,则其余三数分别为2x -,2x +,10x +
2x -,x ,2x +这三个数在同一行
∴x 的个位数只能是3或5或7
∴T 字框中四个数字之和为()()()2210410x x x x x +-++++=+
A .令41022x += 解得3x =,符合要求;
B .令41070x += 解得15x =,符合要求;
C .令410182x +=解得43x =,符合要求;
D .令410206x +=解得49x =,因为47, 49, 51不在同一行,所以不符合要求.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列代数式,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把题意理解透彻以及找出其规律即可.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则(26-x )名生产螺母,根据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可得出方程.
【详解】
解:设分配x 名工人生产螺栓,则(26-x )名生产螺母,
∵要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按1:2配套,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
∴可得2×12x=18(26-x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抽象一元一次方程,要保证配套,则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生产的螺栓数量的2倍,所以列方程的时候,应是螺栓数量的2倍=螺母数量.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分两种情况过点O 作OE AB ⊥,利用垂直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选项.
【详解】
解:过点O 作OE AB ⊥,如图:
由40BOD ∠=︒可知40AOC ∠=︒,
从而由垂直定义求得COE ∠=90°-40°或90°+40°,即有COE ∠的度数为50︒或13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直定义以及对顶角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A.3∠和5∠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是对顶角,符合题意,
B.3∠和4∠两边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
C.1∠和5∠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
D.1∠和4∠没有公共顶点,不是对顶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
对顶角;熟练掌握对顶角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解:∵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1和2,
∴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2﹣1)=1;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掌握数轴上点的特点,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求出答案.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延长CD交直线a于E.由∠ADC=∠AED+∠DAE,判断出∠ADC>7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
解:延长CD交直线a于E.
∵a∥b,
∴∠AED=∠DCF,
∵AB∥CD,
∴∠DCF=∠ABC=70°,
∴∠AED=70°
∵∠ADC=∠AED+∠DAE,
∴∠ADC>7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可以发现点的变化规律,从而可以得到点2014P 落在哪条射线上.
【详解】
解:由图可得,
1P 到5P 顺时针,5P 到9P 逆时针,
()2014182515-÷=⋯,
∴点2014P 落在OA 上,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9.C
解析:C
【解析】
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知.
解:3的倒数是.
主要考查倒数的定义,要求熟练掌握.需要注意的是:
倒数的性质:负数的倒数还是负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0没有倒数.
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是1,我们就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确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解:单项式﹣6ab 的系数与次数分别为﹣6,2.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单项式,正确把握单项式的次数与系数确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 2的相反数是-2,所以2与12
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B. 2(1)=1-,1的相反数是-1,所以2(1)-与1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C. 2与-2互为相反数,符合题意;
D. 211=--,所以-1与21-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判断与乘方计算,熟记相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四个循环为一次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
解:设乙走x 秒第一次追上甲.
根据题意,得
5x-x=4
解得x=1.
∴乙走1秒第一次追上甲,则乙在第1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AB 上;
设乙再走y 秒第二次追上甲.
根据题意,得5y-y=8,解得y=2.
∴乙再走2秒第二次追上甲,则乙在第2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BC 上;
同理:∴乙再走2秒第三次次追上甲,则乙在第3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CD 上;
∴乙再走2秒第四次追上甲,则乙在第4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DA 上;
乙在第5次追上甲时的位置又回到AB 上;
∴2020÷4=505
∴乙在第2020次追上甲时的位置是AD 上.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寻找规律确定位置.
二、填空题
13.3
【解析】
试题分析: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即可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2﹣(﹣1)=3.
故答案为3
考点:数轴.
解析:3
【解析】
试题分析: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即可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解:2﹣(﹣1)=3.
故答案为3
考点:数轴.
14.5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
∴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
∴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0%-40%)=5(人),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熟知扇形统计图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15.(180﹣x)°.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180°﹣∠1,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l1∥l2,∠1=x°,
∴∠2=180°﹣∠1=180°﹣x°=(180﹣x)°.

解析:(180﹣x)°.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180°﹣∠1,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l 1∥l 2,∠1=x °,
∴∠2=180°﹣∠1=180°﹣x °=(180﹣x )°.
故答案为(180﹣x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6.4或36
【解析】
【分析】
分点C 在线段AB 上,若点C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讨论,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和差关系可求AB 的长.
【详解】
解:,
设,,
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
点O 为AB 的中点,
解析:4或36
【解析】
【分析】
分点C 在线段AB 上,若点C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讨论,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和差关系可求AB 的长.
【详解】
解:
AC 2BC =,
∴设BC x =,AC 2x =,
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AB AC BC 3x =+=,
点O 为AB 的中点,
3AO BO x 2∴==,x CO BO BC 6x 12AB 312362
∴=-==∴=∴=⨯= 若点C 在点B 右侧,则AB BC x ==,
点O 为AB 的中点,
x AO BO 2∴==,3CO OB BC x 6x 4AB 42∴=+==∴=∴=
故答案为4或36
【点睛】
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17.3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得出a的值,再代入原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详解】
∵方程的解为x=6,
∴3a+12=36,解得a=8,
∴原方程可化为24-2x=6x,解得x=3.
故答案为3
解析:3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得出a的值,再代入原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详解】
∵方程32
3
2
a x
x
+
=的解为x=6,
∴3a+12=36,解得a=8,
∴原方程可化为24-2x=6x,解得x=3.
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熟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81
【解析】
【分析】
根据方位角的表示可知,∠AOB=180°-61°-38°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OA表示北偏东61°方向的一条射线,OB表示南偏东38°方向的一条射线,
解析:81
【解析】
【分析】
根据方位角的表示可知,∠AOB=180°-61°-38°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OA表示北偏东61°方向的一条射线,OB表示南偏东38°方向的一条射线,
∴∠AOB=180°-61°-38°=81°,
故答案为:8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及其计算,掌握方位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9.3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展开图,求出x 和A 的值,然后计算数字综合即可解决.
【详解】
解:∵正方体的每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的和都相等

∴x=2,A=14
∴数字总和为:9+3+6+6+
解析:3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展开图,求出x 和A 的值,然后计算数字综合即可解决.
【详解】
解:∵正方体的每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的和都相等 ∴
()934322
x x x A +=++=+- ∴x=2,A=14
∴数字总和为:9+3+6+6+14-2=36,
故答案为36.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能够找到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面
20.【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2-x )=2(3+x )
去括号得:6-3x=6+2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
化系数为1得:x=0.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2-x )=2(3+x )
去括号得:6-3x=6+2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0,
化系数为1得:x=0.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21.①④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性质,对顶角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
【详解】
①若∠1=∠2,∠2=∠3,则∠1=∠3,真命题,符合题意;
②令a=1,b=-1,此
解析:①④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性质,对顶角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得.
【详解】
①若∠1=∠2,∠2=∠3,则∠1=∠3,真命题,符合题意;
②令a=1,b=-1,此时|a|=|b|,而a≠b,故②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③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③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④对顶角相等,真命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④.
【点睛】
本题考查了真假命题,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8
【解析】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2x+a﹣4=0求解即可.
【详解】
把x=﹣2代入方程2x+a﹣4=0,得2×(﹣2)+a﹣4=0,解得:a=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
解析:8
【解析】
【分析】
把x=﹣2代入方程2x+a﹣4=0求解即可.
【详解】
把x=﹣2代入方程2x+a﹣4=0,得2×(﹣2)+a﹣4=0,解得:a=8.
故答案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x=﹣2代入方程2x+a﹣4=0求解.23.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
解析: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解:118000=1.18×105,
故答案为1.18×105.
24.6040
【解析】
【分析】
根据前3个图,得出基础图形的个数规律,写出第n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代入2013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第1个图案中有1+3=4个基础图案,
第2个图案中有1
解析:6040
【解析】
【分析】
根据前3个图,得出基础图形的个数规律,写出第n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代入2013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第1个图案中有1+3=4个基础图案,
第2个图案中有1+3+3=7个基础图案,
第3个图案中有1+3+3+3=10个基础图案,
……
第n个图案中有1+3+3+3+…3=(1+3n)个基础图案,
当n=2013时,1+3n=1+3×2013=6040,
故答案为:6040.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规律问题,由前3个图案得出规律,写出第n 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5.2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根据题意得: x 11x 132-⎛⎫-+=- ⎪⎝
⎭ ,即 x 11x 132---=- , 去分母得到:2(x ﹣1)﹣6x ﹣3=﹣6,
去括号得:2x ﹣2﹣6x ﹣3=﹣6,
移项合并得:﹣4x =﹣1,
解得:x=0.25 ,
则x=0.25时,
13x -的值比12
x + 的值大﹣1.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26.(1)11
x y =⎧⎨=⎩;(2)3x =. 【解析】
【分析】
(1)方程组利用代入消元法求出解即可;
(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详解】
解: (1) 23521x y x y +=⎧⎨-=-⎩
①②, 由②得,21x y =-③,
将③代入①得,2(21)35y y -+=,
解得1y =,
将1y =代入③得,1x =,
11x y =⎧∴⎨=⎩
; (2)去分母得233x x =-,
解得:3x =,
经检验: 3x =是原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为3x =.
【点睛】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分式方程,熟练掌握方程或方程组的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7.30°.
【解析】
【分析】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DOE =6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E 的度数.
【详解】
解:∵AB ∥CD ,∠A =60°,
∴∠DOE =∠A =60°,
又∵∠C =∠E ,∠DOE =∠C+∠E ,
∴∠E =
12
∠DOE =3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8.(1)x=1;(2)y=
611
. 【解析】
【分析】
(1)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得;
(2)依次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计算可得.
【详解】
解:()13x x 31+=+, 4x 4=,
x 1=;
()()()233y 2623y +-=-,
9y 6662y +-=-,
9y 2y 666+=-+,
11y 6=,
6y 11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逐渐向x=a 的形式转化.
29.(1)-5,0.5;(2)点P 与Q 运动2.2秒时重合;(3)①当点P 运动11秒时,点P 追上点Q ;②当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时,此时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3或﹣51.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5-,由点P 运动到AB 中点得出点P 对应的数是1(56)0.52
⨯-+=即可; (2)设点P 与Q 运动t 秒时重合,点P 对应的数为63t -,点Q 对应的数为52t -+,得出方程6352t t -=-+,解方程即可;
(3)①运动t 秒时,点P 对应的数为63t -,点Q 对应的数为52t --,由题意得出方程6352t t -=--,解方程即可;
②由题意得出|63(52)|8t t ----=,解得3t =或19t =,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6,点B 是数轴上在A 左侧的一点,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1,
∴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6115-=-,
点P 运动到AB 中点,
∴点P 对应的数是:1
(56)0.52⨯-+=,
故答案为:5-,0.5;
(2)设点P 与Q 运动t 秒时重合,点P 对应的数为:63t -,点Q 对应的数为:52t -+, 6352t t ∴-=-+,
解得: 2.2t =,
∴点P 与Q 运动2.2秒时重合;
(3)①运动t 秒时,点P 对应的数为:63t -,点Q 对应的数为:52t --,
点P 追上点Q ,
6352t t ∴-=--,
解得:11t =,
∴当点P 运动11秒时,点P 追上点Q ; ②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63(52)|8t t ∴----=,
解得:3t =或19t =,
当3t =时,点P 对应的数为:63693t -=-=-,
当19t =时,点P 对应的数为:6365751t -=-=-,
∴当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时,此时点P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为3-或51-.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与两点间的距离及数轴,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30.(1)两车行驶3小时相遇;(2)行驶22.5小时快车追上慢车;(3)慢车行驶16360小时两车相遇.
【解析】
【分析】
(1)设两车行驶t 1小时相遇,根据相遇时两车行驶路程之和为450km 建立方程求解; (2)设t 2小时快车追上慢车,快车比慢车多行驶450km 建立方程求解;
(3)设慢车行驶t 3小时两车相遇,根据两车行驶路程之和为450km 建立方程求解.
【详解】
解:(1)设两车行驶t 1小时相遇,依题意得
65t 1+85t 1=450
解得:t 1=3
因此,那么两车行驶3小时相遇.
(2)设t 2小时快车追上慢车,依题意得 85t 2-65t 2=450
解得:t 2=22.5
因此,行驶22.5小时快车追上慢车
(3)设慢车行驶t 3小时两车相遇,依题意得
30分钟=0.5小时
85×0.5+85t 3+65t 3=450
解得:t 3=16360
因此,慢车行驶
16360小时两车相遇.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四、压轴题
31.(1)23+(-3)3+43,73+(-5)3+(-6)3;(2)100;(3)
25032;(4)9.38;(5)0;(6)24或40
【解析】
【分析】
(1)把45分解为2、-3、4三个整数的立方和,2分解为7、-5、-6三个整数的立方和即
可的答案;(2)按照新运算法则,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即可得答案;(3)根据差倒数的定义计算出前几项的值,得出规律,计算即可得答案;(4)根据精确到十分位得
9.4分可知平均分在9.35到9.44之间,可求出总分的取值范围,根据裁判打分是整数即可求出8个裁判给出的总分,再计算出平均分,精确到百分位即可;(5)由1+2-3=0,连续4个自然数通过加减运算可得0,列式计算即可得答案;(6)根据题意得要使甲和乙、甲和丙的距离相等就可以得出甲在乙、丙之间,设x 分钟后甲和乙、甲和丙的距离相等,就有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400=丙走的路程+800-甲走的路程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就可以得出结论.当乙追上丙时,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求出乙追上丙的时间即可.综上即可的答案.
【详解】
(1)45=23+(-3)3+43,2=73+(-5)3+(-6)3,
故答案为23+(-3)3+43,73+(-5)3+(-6)3
(2)∵2a b a ab ⊗=-,
∴()()532-⊗⊗-=⎡⎤⎣⎦(-5)⊗[32-3×(-2)]
=(-5)⊗15
=(-5)2-(-5)×15
=100.
(3)∵a 1=2,
∴a 2=
1112=--, a 3=11(1)--=12
, 412112
a ==-
a 5=-1
…… ∴从a 1开始,每3个数一循环,
∵2500÷3=833……1,
∴a 2500=a 1=2,
∴122500a a a ++⋅⋅⋅+=833×(2-1+12)+2=25032
. (4)∵10个裁判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
∴平均分为中间8个分数的平均分,
∵平均分精确到十分位的为9.4,
∴平均分在9.35至9.44之间,
9.35×8=74.8,9.44×8=75.52,
∴8个裁判所给的总分在74.8至75.52之间,
∵打分都是整数,
∴总分也是整数,
∴总分为75,
∴平均分为75÷8=9.375,
∴精确到百分位是9.38.
故答案为9.38
(5)2019÷4=504……3,
∵1+2-3=0,4-5-6+7=0,8-9-10+11=0,……
∴(1+2-3)+(4-5-6+7)+……+(2016-2017-2018+2019)=0
∴所得结果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0,
故答案为0
(6)设x分钟后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乙在甲前400米,丙在乙前400米,速度分别为120米/分钟、100米/分钟、90米/分钟,
∴120x-400-100x=90x+800-120x
解得:x=24.
∵当乙追上丙时,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400÷(100-90)=40(分钟)
∴24分钟或40分钟时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24或40.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类的变化规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近似数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32.(1)90°;(2)30°;(3)12秒或48秒.
【解析】
【分析】
(1)依据图形可知旋转角=∠NOB,从而可得到问题的答案;
(2)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依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到∠NOC=60°-
∠AON,∠AOM=90°-∠AON,然后求得∠AOM与∠NOC的差即可;
(3)可分为当OM为∠BOC的平分线和当OM的反向延长为∠BOC的平分线两种情况,然后再求得旋转的角度,最后,依据旋转的时间=旋转的角度÷旋转的速度求解即可.
【详解】
(1)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角=∠NOB=90°.
故答案为:90°
(2)∠AOM﹣∠NOC=30°.
理由:∵∠AOC:∠BOC=1:2,∠AOC+∠BOC=180°,
∴∠AOC=60°.
∴∠NOC=60°﹣∠AON.
∵∠NOM=90°,
∴∠AOM=90°﹣∠AON,
∴∠AOM ﹣∠NOC =(90°﹣∠AON )﹣(60°﹣∠AON )=30°.
(3)如图1所示:当OM 为∠BOC 的平分线时,
∵OM 为∠BOC 的平分线,
∴∠BOM =∠BOC =60°,
∴t =60°÷5°=12秒.
如图2所示:当OM 的反向延长为∠BOC 的平分线时,
∵ON 为为∠BOC 的平分线,
∴∠BON =60°. ∴旋转的角度=60°+180°=240°.
∴t =240°÷5°=48秒.
故答案为:12秒或48秒.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旋转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计算,求得三角板旋转的角度是解题的关键.
33.(1)DE=6;(2) DE=
2a ,理由见解析;(3)∠DOE=12∠AOB ,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C=4cm ,AB=12cm ,即可推出BC=8cm ,然后根据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即可推出AD=DC=2cm ,BE=EC=4cm ,即可推出DE 的长度,
(2)设AC=acm ,然后通过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即可推出DE=
12(AC+BC )=12AB=2
a cm ,即可推出结论, (3)分两种情况,OC 在∠AOB 内部和外部结果都是∠DOE=
12∠AOB 试题解析:
(1))∵AB=12cm ,
∴AC=4cm ,
∴BC=8c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