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直不阿的高柔活了90岁熬死了曹操四代子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直不阿的高柔活了90岁熬死了曹操四代子孙
本文导读:与这些风云人物比起来,高柔真可谓是笑傲江湖。
因为他活了整整九十岁,几乎跨越了整个魏国,而且高官厚禄享之不尽,不管谁上台,都很器重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柔是怎样演绎自己人生传奇的呢?
首先要说一说高柔的家世。
高柔不是贫寒百姓,贫寒百姓在那个年代是绝对不可能长寿的,就是在今天生活没有保障的人也很难享受长寿的待遇。
高柔出身名门,他是陈留(河南开封杞县)人。
陈留高氏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
高柔的堂哥叫高干(真是人如其名)。
而高干,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那是袁绍的外甥。
“我舅是袁绍”,这句话的能量丝毫不亚于“我爸是李刚”。
跟袁绍有亲戚,有利也有弊。
袁绍是很牛逼,可是后来到底还是被曹操打败了。
高柔作为袁绍的亲党,竟然被曹操录用,当上了菅县县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高柔是一个难得的专业人才。
他是搞法律的,会断案子。
他的堂哥高干也投降了曹操,可是后来又叛乱了。
曹操本想趁此株连高柔,任命他为刺奸令史。
这是一个专门得罪人的活。
但是,高柔干的很好,兢兢业业,将所有的案子审理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监狱里一个滞留犯人都没有。
有一天夜里,曹操去检
查工作,竟发现高柔还在办公室里,抱着文书睡着了。
经打听,曹操才知道,高柔经常这样,不是碰巧被他撞见。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生死。
高柔如此敬业,如此能干,如果你是曹操,你会舍得杀他吗?人才可不像韭菜割了还生,头砍掉就不可能再长出来了。
曹操决定重用高柔,不久任命他为丞相理曹掾。
当时有个叫宋金的士兵从合肥战场逃跑了。
士兵逃跑,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是一种严重违纪行为,必须被处死。
有人甚至说除恶务尽,不但要处死宋金,还要杀了他的家人。
这事大吗?不大。
小吗?也不小。
所谓的政府公务,不就是这些琐碎的小事吗?朝廷官员就是要处理这些事务。
高柔认为,重刑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助长士兵开溜,不如宽待他们,实行怀柔政策,以让他们悔过。
曹操觉得这样做更有利于招揽人心,就同意了。
曹操为了控制百官,设置了专门告密揭发的校事一职。
高柔反对,他说这样势必搞得人心惶惶,极其不利于团结和谐。
曹操没有听从,后来果然酿成大错,才杀掉校事官以悔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就要问了,曹操何以重用高柔呢?高柔有什么贡献吗?当然有了。
领导需要的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人才,高柔能够正确而又公正地处理这些事务,这就是为领导分忧啊。
也让领导更加有威信。
等到曹丕时代,高柔就成为一名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了。
他被任命为廷尉,专门负责刑罚。
在这个职位上,高柔秉公执法,量刑定罪,一干就是二十三年,无可替代。
何以无可替代呢?因为高柔刚直不阿,坚持按着法律程序办事,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曹丕这个人,小肚鸡肠,报复心理特别重。
他曾经特别记恨一个官员,等当上了皇帝,就想杀掉这个官员。
高柔坚决不服从,他说领导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处罚下属,不能践踏法律。
曹丕丧失了理智,你不服从,我换人去做,最终越过高柔杀掉了那名官员。
高柔虽然没有最终阻挡曹丕随意杀人,但它毕竟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到了魏明帝曹睿时代,有一个官员私自在禁苑里打猎。
禁苑,那是皇帝专属的地方,普通官员进去就是死罪。
曹睿就想将那名官员处死。
高柔接手案子后,问曹睿是谁告发的。
曹睿说,你甭管谁告发的,现在证据确凿,必须处死这个官员。
高柔不同意,他说必须告发人当面对证,才能定罪。
曹睿无奈,就说出了告发者,原来这个告发者是皇帝的耳目,专门打小报告的。
高柔经过审理,将两人都给予了处罚。
作为一个优秀法律工作者,仅仅维护法律尊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专业精神。
高柔就像唐代的狄仁杰、宋代的宋慈,审理案子,不放过一个细节,不冤枉一个好人。
有个叫解弘的小吏在给父亲服了一百日丧后,正好赶上朝廷有军事行动。
他服丧期满,责无旁贷要参加这个行动。
但是,解弘却向上级打报告说,身体不适,请求告假。
曹睿不准,认为解弘怕死,有意逃避,要拷打解弘。
高柔接手案子后,经过仔细审理,发现解弘身体确实有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带病的人岂能参加军事行动?那会误事的,就请求曹睿赦免了解弘。
还有一个叫窦礼的士兵,外出久久不归。
军中都认为这家伙开溜了,士兵开溜就是犯罪。
军队领导一方面对窦礼进行通缉追捕,一方面逮捕了他的家人。
窦礼的妻子不服,就鸣冤告状。
这个案子貌似很明白,大家都不予搭理。
案子一直闹到高柔那里,高柔经过仔细审理,发现窦礼不是开溜,而是被战友杀死了。
这是一桩冤案。
案情大白,窦礼的家人被释放,凶手也落网。
这就是高柔,一个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获得了曹魏五位最高领导人的器重。
他的廷尉一职,无人可以替代,无人可以撼动。
高柔这个人,不但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还有另外一项“专业”,那就是眼光和政治头脑。
他能审时度势,预见未来,准确地判断事情的发展方向。
当初在陈留老家的时候,曹操不是当上了兖州刺史吗?那个时候的曹操才刚开始创业,基础并不稳定。
兖州的很多官员并不鸟他。
高柔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认为战争一触即
发,而陈留乃四战之地,战火一烧,难免会殃及池鱼。
于是,他劝乡亲们赶紧离开陈留,以避战祸。
大家当然不会听他的,有病吧你,过得好好的干嘛要离开。
后来,兖州的官员果然反叛曹操,战火烧至陈留,那些没有撤离的乡亲们死伤无数。
高柔却因为提前撤离陈留而幸免于难。
准确的眼光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生死。
在曹魏后期的政治斗争中,高柔非常坚决地支持司马懿夺权。
他认为曹魏政权已经走进了坟墓,跟着司马懿才有前途。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任朝廷司徒的高柔以暂代大将军的身份控制了曹爽的军营,这一步非常关键,他成功地帮助司马懿上位。
司马懿后来称赞高柔说,你真是汉代的周勃再生。
因为有这份功劳,高柔成为司马氏的死党和红人,后来又当上了太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263年,高柔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享年九十岁。
和那个时代的人相比,他非常够本了。
不但活的有长度,还相当有质量。
两年后,晋朝建立。
高柔的子孙当然也就成为新朝的既得利益者。
在那个风云激荡忽生忽死的乱世里,高柔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传奇。
他熬过了曹魏五个国家领导人,见证了曹魏的兴建,并几乎亲手将它送进坟墓。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
客,眼看他楼塌了。
而高柔却潇洒地活着,越活越好,越活越开心,舒卷风云,笑傲江湖。
高柔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还是在纷纭变幻的官场。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你首先要有自己的专业技术,这是立身之本。
其次,还要敬业,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管领导是谁,都离不开你。
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需要你。
因为你的专业让你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