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与日本》练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与日本》
【典型例题】
[例1]《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跣足。

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1—4题。

1. 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 11—12月
B. 3—4月
C. 5—6月
D. 7—8月
2. 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3. 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 巴勒斯坦地区
B. 阿拉伯半岛
C. 南亚
D. 中亚
4. 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 传染扩散
B. 迁移扩散
C. 刺激扩散
D. 等级扩散
答案:1. A 2. B 3. C 4. B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知“真腊”位于中南半岛,古代航海的动力主要风力,由温州到“真腊”的航海方向由北向南,航行要借助偏北风,所以冬季较佳;真腊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由③看出,信教者“削发穿黄”,判断为佛教。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

佛教的传播以迁移扩散为主,因当时交通不便,而传播距离又较长。

[例2] 读东亚地区图,回答:
(1)将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为国;②西侧为国、东侧为国;③为国④为海;⑤为洋。

(2)从A到B,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由向递减。

东亚东部受风影响,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获得较多的,自古是著名的区。

(3)东亚西部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较远气候,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在一般地图上识别方向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亚地区受夏季风(来自海洋)的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逐渐减少;由于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东亚东部地区自古就是著名的农业区,向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较远,气候干燥,草原广阔,畜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1)蒙古韩国日本朝鲜日本太平
(2)东南西北季风(夏季风)降水农业区
(3)海洋干燥畜牧业
【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东亚东部地区有()
A. 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优良港湾
B. 众多优良港湾和高原
C. 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三角洲
D. 多群岛、内海、岛屿
2. 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是()
A. 欧洲东部和北亚
B. 北非
C. 东亚东部
D. 东亚西部
3. 关于东亚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季风气候显著
B.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注入太平洋
C. 沿海和内陆经济差异不明显
D. 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
4. 关于东南亚华人和华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B. 祖籍多属中国的福建和台湾
C. 华人占马来西亚居民一半以上
D. 大部分仍保留有中国国籍
5.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主要农事活动的特点是()
A. 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B. 农作物在春季播种,夏季、秋季收获
C. 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
D. 农作物在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季收获
6. 下表中反映的日本经济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占重要地位
B. 工业水平较低
C. 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D.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7. 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B. 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 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D. 矿产资源缺乏
8. 东南亚城市中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A. 雅加达
B. 河内
C. 新加坡
D. 曼谷
二. 综合题:
9.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国家:①____②____
岛屿:③____
海洋:④____
(2)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___沿岸的狭长地带。

(3)下列关于日本资源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较丰富
B. 矿产资源丰富,能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
C. 矿产贫乏,石油要从西亚和中国输入
D. 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输入
(4)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 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
B. 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大
C. 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 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5)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能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______。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 C
3. C
4. A
5. C
6. D
7. D
8. C
二. 综合题:
9.(1)中国韩国九州太平洋
(2)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
(3)B (4) D
(5)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大陆架地区,饵料丰富
日本专题复习
1.读“日本四大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Array简述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

(高考考题一般都
是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上来出题,设计这题是
为了让学生落实日本的地理位置)
2.读下面左图和右图“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左图中A、B、C三地与图10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对比左图中A地与C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A地所属岛屿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根据气候特征的相似性,同样具有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国家还有北美洲的,南美洲的
3、下图为阪神地震烈度分布图,分析回答:
(1)地震从成因上讲影响最大的是____
__地震。

它是地球内部_______
力作用使岩层错位和断裂的能量释放方式。

日本地震频繁的原因是_________
__。

(2)阪神地震烈度七级集中分布在___
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3)当地震发生时,房间里的人应采取的
正当防护措施是____________
___。

(4)日本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以上这些题目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资料分析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分析自然特征的方法。

4、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位于
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
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

该机构
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
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
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 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w w w k s 5 u c o m
5.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分析可知: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

(2)日本工业生产所需原料和燃料主要从等大
洲进口,其中石油主要从 (地区)进口,油轮必须经过
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海峡。

(3)日本经济发达,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的一面,为什么?
6.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为何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