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α干扰素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河南宏力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20~55岁,平均35.3岁。所有患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HBsAg、HBeAg、HBcAb均阳性;(2)HBV-DNA阳性(PCR法):滴度≥1×105~1×109copies/ml;(3)血清ALT值在正常值的2~10倍之间;(4)胆红素低于34.2μmol/L;(5)排除HAV、HCV、HEV、HIV感染,非病毒性肝病,失代偿性肝病,合并糖尿病、肾病、严重高血压、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炎;(6)治疗前半年内及疗程中未曾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阿德福韦酯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α干扰素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得出结论:阿德福韦酯和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组。
本研究结果表明,α-2b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是两种抗病毒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在不同部位发挥抗病毒作用,可控制病毒血症,改善肝功能,近期及远期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在病毒耐药突变日益增多的今天尤显重要,联合抗病毒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的抗病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其疗程和剂量,联合抗病毒是否会引起新的HBV突变基因株以及停药后的复发等问题有待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3讨论
目前针对HBeAg(+)具有病毒高复制能力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α-2b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是迄今共认的抗病毒药物。应用单一的抗病毒药物,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病毒,而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疗效。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经放脂酶裂解为阿德福韦,再在体内细胞激酶作用下磷酸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二磷酸阿德福韦而发挥作用[2]。干扰素α-2b抗病毒作用机制主要在于两方面:(1)抗病毒活性,干扰素只能与同种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诱导合成2-5AS、磷酸二酯酶、蛋白激酶等数种抗病毒蛋白;(2)免疫调节活性,可作为淋巴因子调节免疫应答,增强细胞表面MHC-Ⅰ和-Ⅱ抗原的表达,调节IL-2、TNF-α等细胞受体的表达,激活巨噬细胞的抗原处理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单独应用干扰素或阿德福韦酯对于HBV-DNA基线量低者疗效好,HBV-DNA>108copies/ml者,疗效均差。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做统计处理,患者的疗效分析根据MIT原则,中途停药或脱落均按失效处理。
2结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在12周时呈显著差异,在以后各阶段差异无显著性,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在12周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第26,52周时差异均存在显著性,联合组的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3随访指标在开始时,两组同时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水林佳片等,联合组白细胞下降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和利血生片等口服,不用降酶药物,选择在疗程第12,26,52周进行疗效评估,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BV DNA(PCR法)定量。
1.4疗效标准ALT(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 DNA阴转。
2.2不良反应联合组81.40%的患者于治疗前3天出现感冒样症状,51.16%的患者有轻度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现象,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于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单用组中有1例失访。两组患者均有个别出现头晕、腹泻、肝功能恢复后仍觉乏力较明显等。未予停药,治疗至52周时检测血糖、心酶谱、血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茅益民,曾民德.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新药—阿德福韦酯[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61.
1.2研究方法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3例,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10mg/d及干扰素α-2b300wu,每日1次,1周后加量至500wu,每日1次,共2周后改为隔日肌注,疗程26周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至52周;单用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52周,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治疗前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较性。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河南宏力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20~55岁,平均35.3岁。所有患者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HBsAg、HBeAg、HBcAb均阳性;(2)HBV-DNA阳性(PCR法):滴度≥1×105~1×109copies/ml;(3)血清ALT值在正常值的2~10倍之间;(4)胆红素低于34.2μmol/L;(5)排除HAV、HCV、HEV、HIV感染,非病毒性肝病,失代偿性肝病,合并糖尿病、肾病、严重高血压、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炎;(6)治疗前半年内及疗程中未曾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阿德福韦酯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α干扰素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得出结论:阿德福韦酯和干扰素联合治疗HBeAg阳性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组。
本研究结果表明,α-2b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是两种抗病毒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在不同部位发挥抗病毒作用,可控制病毒血症,改善肝功能,近期及远期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在病毒耐药突变日益增多的今天尤显重要,联合抗病毒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的抗病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其疗程和剂量,联合抗病毒是否会引起新的HBV突变基因株以及停药后的复发等问题有待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3讨论
目前针对HBeAg(+)具有病毒高复制能力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α-2b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是迄今共认的抗病毒药物。应用单一的抗病毒药物,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病毒,而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疗效。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经放脂酶裂解为阿德福韦,再在体内细胞激酶作用下磷酸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二磷酸阿德福韦而发挥作用[2]。干扰素α-2b抗病毒作用机制主要在于两方面:(1)抗病毒活性,干扰素只能与同种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诱导合成2-5AS、磷酸二酯酶、蛋白激酶等数种抗病毒蛋白;(2)免疫调节活性,可作为淋巴因子调节免疫应答,增强细胞表面MHC-Ⅰ和-Ⅱ抗原的表达,调节IL-2、TNF-α等细胞受体的表达,激活巨噬细胞的抗原处理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单独应用干扰素或阿德福韦酯对于HBV-DNA基线量低者疗效好,HBV-DNA>108copies/ml者,疗效均差。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做统计处理,患者的疗效分析根据MIT原则,中途停药或脱落均按失效处理。
2结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在12周时呈显著差异,在以后各阶段差异无显著性,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在12周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第26,52周时差异均存在显著性,联合组的HBV DNA转阴率,HBeAg/抗HBe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3随访指标在开始时,两组同时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水林佳片等,联合组白细胞下降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和利血生片等口服,不用降酶药物,选择在疗程第12,26,52周进行疗效评估,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HBV DNA(PCR法)定量。
1.4疗效标准ALT(丙氨酸转氨酶)恢复正常,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 DNA阴转。
2.2不良反应联合组81.40%的患者于治疗前3天出现感冒样症状,51.16%的患者有轻度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现象,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于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无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单用组中有1例失访。两组患者均有个别出现头晕、腹泻、肝功能恢复后仍觉乏力较明显等。未予停药,治疗至52周时检测血糖、心酶谱、血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茅益民,曾民德.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新药—阿德福韦酯[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61.
1.2研究方法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3例,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口服10mg/d及干扰素α-2b300wu,每日1次,1周后加量至500wu,每日1次,共2周后改为隔日肌注,疗程26周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至52周;单用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疗程52周,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治疗前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