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的文言文21篇◢学习资料
初中必读古文
![初中必读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35d4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2.png)
初中必读古文1. 《孟子·梁惠王上》七月者,以刑为事也。
久暴乱则民无司首,无司首则无所告辞。
故君子不居久暴乱之国,不幸而处久暴乱之国,则不尽守法以自求全;不幸而骗于小国,则危社稷。
是故君子言利害而不言荣辱,修身以俟之而不侵人,可保全者也。
初子与之游,未至于宫,女子往从。
宫正宝之,宝之,则宝妇人矣。
宝之而不望,谓之不虚,子之所谓也。
及宫正宝妇人而更其言,虚童之谓也。
虚童而秉刀节,吉至也。
而子又曰:“我闻之,君子固穷困者,未有闻夫填填的。
”此之谓也。
撰日记,不漏怠而言尽意,有蓄则寿。
闵人败于身而不己,不亦难乎!不畏死,而危百行,不亦难乎!非子之不信于童子女也,所以未尝行于彼有也。
名虽智而行已矣。
子之不为虚也,不可为长已矣。
名虽智而行已矣,亦可因可以考已矣。
虽然,不可以不弊。
诗云:綦之草七月兮,以兹?矢。
是时也,至贱而下世,几易其命。
钦哉,钦哉!君子有贰而不辞。
舜有天下而不言天下。
有道而后贱之。
诗不云乎:“於戏兮无竞?燕燕于彼中洲兮。
”此之谓也。
2. 《庄子·徐无功》庄子曰:“徐无功者,方将之矣。
”谓方将拱手而慈乎物者也。
凡人之所以灭则亡,所以亡则败。
夫水灭则亡,故水亡则败溺;火灭则亡,故火亡则败焚;人灭则亡,故人亡则败身。
方将者,所以存乎物也。
徐无功者,人之方将也。
楚王曰:“无我以为贵,无江河以为辽,无日月以为明,无高山大泽以为长。
”庄子曰:“人之所以贵者,非物之贵己也。
夫岂人贵物,将以为己贵哉?贵己之不丢于物,则几寿与?”故曰:“彼虚胜私,我私胜彼虚,岂有所往己来邪?”故曰:“人有朽树之心,而力不可及于天地之间,如斯而已矣。
”徐无功者,朽木也。
故曰:“徐无功者,人之方将也。
”庄子曰:“不彰其德,不显其能,养其至齐之邦域,保其刚阵之地。
”运归而止焉。
庄子曰:“运至其齐之邦域而止焉,则必行其存,存者必巨,巨者必炽。
是礼也。
”故曰:“吾里则存,吾童则巨存,吾泉则炽巨存。
”故谓庄王曰:“有虞氏之服锦衣紫裙者,嗣吾有虞氏之馀。
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7e8fb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a.png)
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中考必考文言文23篇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考必考的23篇文言文,供各位同学备考参考。
1.《孟子·滕文公下》:“君子不器。
”2.《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论语·子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诗经·小雅·采葛》:“匪车、匪马,顾自独兮;眙眜视察,敝予从者。
”5.《诗经·大雅·绵》:“有绵中马,名曰骍骊,好行苦服,佩玉芝兰,四足攫鲜。
”6.《诗经·大雅·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仁。
”7.《诗经·大雅·文王》:“文王既勤,有作此功。
”8.《诗经·大雅·荐禽》:“鸠兮鸠兮,何所述兮?淑人君子,其德如玉。
”9.《诗经·大雅·青蝇》:“企蛇陨者,乘燕以飞;至于海曲,邂逅货殖。
”10.《诗经·大雅·小明》:“小明日旦,驾驷东山,渐渐难以,终莫之闻。
”11.《诗经·齐民要术·蓍祥》:“奋若观火,有神灵,如此烝域,保我民贞。
”12.《诗经·卫风·木瓜》:“呱呱落木瓜,采之如何?实服其宜,美味自友。
”13.《诗经·卫风·氓》:“彼采芑之麦,于以剪之矣。
彼其之子,温言善之。
”14.《诗经·周颂·清庙》:“率时之阴,以蕴其阳。
”15.《诗经·魏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6.《史记·苏秦列传》:“通权达变,权变诡异。
”17.《史记·张良世家》:“天下大事,为细为。
”18.《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大乱,而无行方。
”19.《左传·僖公十二年》:“吾未尝见渊海也,独以为大。
初三要背的文言文
![初三要背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779b4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a.png)
初三文言文背诵篇目及解释一、《出师表》- 诸葛亮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董允之责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董允等,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第一段:先帝开创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困乏、物资短缺,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初中要背的古诗词文言文
![初中要背的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8ddd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9.png)
初中要背的古诗词文言文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时期,其中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背诵的一些古诗词和文言文:1.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7.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8. 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9.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0.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背诵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中考语文课标21古文原文和默写.docx
![中考语文课标21古文原文和默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bc5015ace2f0066f433224c.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之文言文24篇41. 《论语》十二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42、《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 《孟子》三则(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必背文言文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必背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58199f915f804d2a16c157.png)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初三必背文言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初三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我们考试的时候会有的,有一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就是学的越多感觉不会的越多,背的越多忘的越快,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同学。
很多时候死记硬背并不是的方法,需要找到正确的思路,灵活记忆。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以供大家参考!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左传曹刿论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富贵不能淫(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6894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2.png)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送东阳马生序》明代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初中全部文言文
![初中全部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41ae9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8.png)
初中全部文言文1.《论语十二章》1.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注释:1.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2.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恼怒。
4.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6.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7.信:诚信。
8.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9.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0.惑:迷惑,疑惑。
11.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12.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3.逾矩:越过法度。
1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5.殆:疑惑。
16.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17.堪:能忍受。
18.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19.好:喜爱,爱好。
20.乐:以…… 为快乐。
21.饭:吃。
22.疏食:粗粮。
初一必背文言文
![初一必背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b077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b.png)
初一必背文言文初一是中学阶段的起始年级,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能增进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一学生背诵的文言文经典篇章,它们各有特色,既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教育意义。
1. 《论语》节选《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初一学生可以选择背诵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2. 《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忧虑。
这篇文言文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学习文言文的佳作。
3.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初一学生背诵,以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4.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通过描述醉翁亭的景致和作者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适合初一学生背诵。
5.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世界。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寓意深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理解古代文人理想的重要途径。
6. 《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作品,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适合初一学生背诵,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7.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篇,通过对滕王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历史的感慨。
这篇文章语言华丽,气势磅礴,是学习文言文的典范。
背诵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初一学生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文言文篇章进行背诵,不断积累,逐步提高。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325c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9.png)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写作语言,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成绩和应对中考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初三中考必背的21篇文言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卜算子·咏梅》雪落下,严霜至,梅花却自笑且开。
经冬藏后气如温,万千蕊丝竞含苞。
千山蜀道撑巴蜀,九坛碧水那般深。
纵然千年白雪下,照样能灿烂如霞。
2.《长恨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劝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子四书汉所传。
若老子,仁者乡。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5cd6096c281e53a5902ff2d.png)
七年级上1、《论语》六则《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卫灵公》)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中学生必背文言文
![中学生必背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fa310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0.png)
中学生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中学生来说,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下面为中学生们整理了一些必背的文言文。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这十则语录涵盖了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韵味无穷。
作者刘禹锡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7年级文言文必背
![7年级文言文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275447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8.png)
7年级文言文必背一、七年级人教版文言文必背篇目-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重点字词解释-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 未若:不如,不及。
-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重点字词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初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
![初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f35be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08.png)
初中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背诵大量的文言文和古诗词,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锻炼了他们的记忆能力。
以下是初中必背的一些文言文及古诗词,这些作品涵盖了从先秦到唐宋的各个时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论语》十则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诗经》选篇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21篇◢学习资料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21篇◢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7b0f85700abb68a982fbf6.png)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21篇◢◣初中必背的现代诗3首◢
1、《论语》十六则
2、曹刿论战《左传》
3、鱼我所欲也《孟子》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教学相长《礼记》
6、伯牙善鼓琴《列子》
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8、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9、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10、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11、三峡(作者:郦道元)
12、马说(作者:韩愈)
word可编辑
13、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14、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
15、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16、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17、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18、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19、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
20、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
21、河中石兽(作者:纪昀)1、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毛泽东)
2、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毛泽东)
3、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word可编辑。
初中全部三年需要背诵古文汇总
![初中全部三年需要背诵古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c9b95fef12d2af90342e650.png)
初中三年背诵古文汇总之迟辟智美创作古文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成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2、《世说新语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年夜笑乐.即公年夜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失落臂.4、《山海经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饮年夜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5、《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北,故水潦尘埃归焉.6、《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打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绚丽.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年夜惊,问所历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其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8、《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报答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工具.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3、《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年夜寒,砚冰坚,手指不成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门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年夜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4、《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整齐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成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成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5、《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年夜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成,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涛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6、《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动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分歧,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竭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鹤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7、《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天时,天时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天时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未几也,委而去之,是天时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8、《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年夜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泰也.19、《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成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成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意天良.20、《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年夜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年夜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处所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
![初三中考必背文言文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26869a9ec3d5bbfd0a747a.png)
《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陋室铭作者: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诸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渊明独爱菊。
自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河中石兽【作者】纪昀【朝代】清代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21篇◢◣初中必背的现代诗3首◢
1、《论语》十六则
2、曹刿论战《左传》
3、鱼我所欲也《孟子》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教学相长《礼记》
6、伯牙善鼓琴《列子》
7、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8、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9、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10、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11、三峡(作者:郦道元)
12、马说(作者:韩愈)
word可编辑
13、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14、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
15、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16、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17、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18、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19、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
20、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
21、河中石兽(作者:纪昀)1、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毛泽东)
2、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毛泽东)
3、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word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