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第三十九中学2020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市第三十九中学2020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水和无机盐对生物体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变时,生物的抗寒能力下降
B. 硼元素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故甘蔗地缺硼会严重影响其产量
C.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出现抽搐
D. 严重缺铁的人容易出现乳酸中毒
参考答案:
D
结合水多,抗寒能力强,A错误;甘蔗的杆主要用来食用,不开花,不影响其产量,B错误;钙离子含量过低,才会出现抽搐,C错误;缺铁,血红蛋白减少,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功能
【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相关知识。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

(2)无机盐的生物功能: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2. 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以合成ATP,而高尔基体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3.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镜下观察该结构,会出现清晰的亮—暗—亮的三层结构
B.若该结构是人体心肌细胞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
C.若该结构是突触前膜,可通过d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
B
4. 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菌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蓝藻没有细胞器,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原核生物中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
参考答案:
D
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类物质
B. 由赤霉菌产生且能引起水稻患恶苗病的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
C. 顶端优势的产生与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D. 乙烯利是一种促进果实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参考答案:
C
【分析】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详解】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有机物,而不是蛋白质,色氨酸是合成吲哚乙酸的原料,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吲哚乙酸,A错误;水稻恶苗病中的赤霉素不是其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B错误;顶端优势的产生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正确;乙烯利是一种能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的知识要点,把握各种激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答案:B
7.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有序连接构成了反射弧
B. Cl-流入细胞,可提高细胞兴奋性
C. 神经递质以主动运输方式释放
D. 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迅速、准确
参考答案:D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

【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肌肉或腺体不是神经元, A错误;
B、Na+流入细胞,可提高细胞的兴奋性,Cl-流入细胞,细胞更不容易兴奋性,B错误;
C、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C错误;
D、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D正确;
故选:D。

8. 同种家鼠,当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1︰1。

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

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

A.家鼠的这对性状中黄色对灰色显性
B.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体
C.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已死亡
D.家鼠皮毛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规律
参考答案:
D
9. 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参考答案:
A
10. 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孟德尔发现的问题(现象)是()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参考答案:
B
11. 以下各项中参与思维等神经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 B.反射弧 C.大脑皮层 D.语言中枢
参考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内容。

本题较简单,神经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12. 下列技术中,一般来说不属于细胞工程范围的是
A.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基因芯片的应用 D.细胞核移植参考答案:
C
13.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
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ks5u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加甲液后加乙液
B. 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加入双缩脲后即可产生紫色反应
C.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D.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参考答案:
C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再使用,A错误;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后加B液,B错误;
C、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正确;
D、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而用斐林试剂在水浴煮沸条件下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15. (05广东卷)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B.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D.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参考答案: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

三个实验中只有脂肪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只有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在水浴过程中观察试管中溶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同时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最好是现配现用。

16. 人类卵细胞和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C.次级精(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都可以是44+XX
D. 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
参考答案:
【知识点】E4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解析】A解析: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两相同,所以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A错;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正常是相同的,但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会使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B正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C正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D正确。

17. 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参考答案:
D
18. 关于蓝藻、水绵、酵母菌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都有选择透过性膜
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结构。

蓝藻为原核生物,水绵和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器,都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9. 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C.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形态学的上端
参考答案:
C
20.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2个染色体组
B.分裂后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是②④⑤
C.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
D.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参考答案:
B
21. 白斑银狐是灰色银狐中的一种变种,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人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银狐体色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B
22. 在上海世博E区,是以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为原型的“世博零碳馆”。

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不需要向大气排放CO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零碳馆”房顶植物吸收的CO2将参与暗反应合成有机物
B.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
C.有机物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质量比值为1:1
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参考答案:
C
分析:本题综合考察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的方程式.
(1)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2H2O4[H]+O2
b.ATP的生成:ADP+Pi ATP
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O2的还原:2C3(CH2O)+C5+H2O
(2)有氧呼吸的方程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的CO2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A正确;
B、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转移到C3化合物中,又转移到有机物中,然后通过呼吸作用转移到丙酮酸中,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转移到二氧化碳中,所以碳在叶肉细胞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丙酮酸→CO2,B正确;
C、如果进行有氧呼吸氧化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为1:1,但是如果氧化的是脂肪,则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比值不是1:1,C错误;
D、人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有氧呼吸产生的,D正确.
故选:C.
23. 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惟一氮源),以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种加入尿素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 A.选择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 D.半固体培养基
参考答案:
A
24.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获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
B. F2中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存在致死基因...
C. F2中红眼黄体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其后代中红眼黄体:黑眼黑体=8:1
D. F1与亲本中黑眼黑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
参考答案:
B
根据F2中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F1黑眼黄体为双杂合子,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是aaBB,A项正确;F2中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aabb表现为黑眼黑体,B项错误;F2中红眼黄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aaBb,雌雄个体自由交配,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3aB、
1/3ab,其后代中红眼黄体∶黑眼黑体=8∶1,C项正确;F1AaBb与亲本中黑眼黑体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有黑眼黄体、黑眼黑体2种,D项正确。

25.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参考答案:
C
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26. (02上海卷)基因型为 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A.4︰1 B.3︰1 C.2︰
1 D.1︰1
参考答案:
答案:C
27. 为研究酶的催化效率,进行了相关试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1和3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曲线1和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增加酶浓度后m值将变大
D.该实验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参考答案:C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慢,到达化学平衡所需时间长,加酶组和无催化剂组相对比,能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同加入无机催化剂相对比,加入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到达化学平衡所需时间最短,这能证明酶的高效性.
【解答】解:A、加酶后的反应速率比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酶真着催化作用,A正确;
B、加酶后的反应速率比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
C、增加酶浓度后,m值不变,C错误;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有无,催化剂的种类,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实验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的催化作用以及酶的高效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
28. 如右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参考答案:
C
29. 松属(Pinus)植物的小孢子叶相当于被子植物的
A.心皮 B.雄蕊 C.花药 D.花粉囊
参考答案:
B
30.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由于侵染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
B.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
C.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32P含量增高
参考答案:
A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根据题意A 不正确
31. 某种植物的株高由多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就越高。

现将最高和最矮的2个极
端类型作为亲本杂交,F2表现型的预期分布与下列哪一曲线最接近()参考答案:
A
32. 下列选项中,脂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①参与生物膜构成②调节代谢③携带遗传信息④储存能量⑤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①②B.③⑤C.②⑤D.②③
参考答案:
B
【考点】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②性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而性激素属于脂质,②正确;
③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不是脂质,③错误;
④脂肪是一种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属于脂质,④正确.
⑤细胞代谢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脂质,⑤错误.
所以①②④属于脂质的生物学功能,③⑤不是.
故选:B.
33. 下列有关氨基酸、多肽链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只有CHON四种元素B.遇双缩脲试剂都显紫色
C.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D.通常都含有羧基
参考答案:
D
34. 将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内,置于自然光下培养,假设玻璃小室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一昼夜测得玻璃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在6~18时之间光合作用速率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
B.图中只有C点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才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C.在C点时若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D.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
参考答案:
A

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AB段的转折点之前,呼吸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AB段的转折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速率减慢;BD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而且大于呼吸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DE段,由于温度高,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FG段,光线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6时和18时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速率相等的时刻,因此植物在6~18时之间光合作用速率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A正确;
B、图中只有B点和F点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才等于细胞呼吸速率,C点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
呼吸速率,B错误;
C、在C点时若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则消耗的C5减少,
故短时间内C5化合物增多、C3化合物减少,C错误;
D、与0时相比,24时小室内CO2浓度下降,在此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吸作用
释放的CO2,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应增加,D错误.
故选:A.

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
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
能力.
35.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形态和分布、花生子叶细胞
内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共同点是
A.实验过程中都有颜色变化
B.都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C. 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 温度对实验都无影响
参考答案:
C
3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
B.在最适温度、pH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C.酶适宜于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最高活性
D.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
参考答案:
A
37.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
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
B
【知识点】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解析: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以细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A
正确。

神经元中的基
因和其它体细胞中的一样,B错误。

由题目可知,囊泡运输相关的特定蛋白质能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故能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8. 某人染色体组成为44+XYY,该病人可能是由于亲代产生配子时,什么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所致
A.次级精母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
参考答案:
A
39.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
B
40. 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

表现正常的4号与一位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血友病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
的概率是
A.3/16
B.3/8
C.3/4
D.1/4
参考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家蚕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即为A0,a0 (如图),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而精子和受精卵可育。

家蚕正常体壁(B)对体壁透明(b)为显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请回答:
(1)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A0,a0的染色体在变异类型上属于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雌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W染色体的数量是__________条。

如果发现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出错一次,则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3)如果仅在Z染色体上出现隐性致死基因,这种变异对雌、雄性别比例的影响是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

(4)基因型为A0a的雌雄蚕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家蚕杂交,得到F1, F1将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中有斑纹正常体壁雌性个体占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基因自由组合 (2). 染色体(结构)变异 (3). 0或2 (4). ZZ (5). 下降 (6). 家蚕在含有一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下,雌性(ZW)死亡,而雄性(ZZ)家蚕不会死亡 (7). 有斑纹:无斑纹=1:1 (8). A0aZ b W (9). A0aZ B Z B (10). 1/8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家蚕斑纹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可育,但是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和受精卵是可育的;控制家蚕体壁的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0、a0的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ZW相互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W 的数目为0或1个;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W的数目可能是0或2个;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雄蚕生殖腺中一个处在该时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ZZ,即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结果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ZZ 。

(3)根据题意分析,假设d为隐性致死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由于家蚕在含有一个致病基因的情况下,雌性(ZW)死亡,而雄性(ZZ)家蚕不会死亡,所以雌、雄性别比例将下降。

(4)由于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所以基因型为A0a
的蚕中,雌性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