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子宫肌瘤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25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12.5mg/d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与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子宫肌瘤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可取得与大剂量米非司酮相当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子宫肌瘤;米非司酮;不良反应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在女性全身肿瘤中占比为20%左右[1],其中30~50岁女性为其好发人群,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

子宫肌瘤患者多数希望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疾病,而保守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制约其治疗效果充分实现的重要因素[3]。

我院在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时,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与子宫肌瘤相应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年龄为30~56岁,平均年龄为(35.
2.1±2.3)岁;其中单发子宫肌瘤93例,多发子宫肌瘤35例;壁间肌瘤31例,黏膜下肌瘤40例,浆膜下肌瘤22例,混合型肌瘤35例;患者主诉经量多、痛经、腹痛、月经不规则、贫血乏力及腹胀等;将治疗前6个月有激素等药物服用史、有药物过敏史、有心、肝、脑、肾严重疾病等患者排除。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观察组6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给予患者25mg/d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2w;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给予患者1
2.5mg/d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2w。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展开严密观察,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治疗完成后6个月展开随访,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进行测量,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
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与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与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治疗期间对照组2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13例,轻微潮热6例,食欲不振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1%;观察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3例,轻微潮热2例,食欲不振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可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

现阶段子宫肌瘤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雖可发挥彻底治疗的效果,然而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术后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为患者展开治疗,患者更易于接受,然而近年来药物不良反应成为了制约保守治疗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

已有临床研究[5]发现,子宫肌瘤发病与进展过程和患者卵巢孕激素水平之间有密切关联,当人体孕激素水平增高时,可对子宫肌瘤的生长过程发挥促进作用。

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和孕酮受体实现竞争性结合,促使孕酮受体结构发生改变,抑制转录酶活性,从而对肌瘤生长加以抑制。

与孕酮相比,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高出2~10倍左右,在长时间用药下可对患者卵泡发育予以有效抑制,促使排卵终止。

然而也有研究[6]发现,在治疗子宫肌瘤时,若所用米非司酮剂量较大,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大,这对于患者疾病治愈极为不利。

为提高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我院在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时,对照组给予25mg/d的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12.5mg/d的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

两组患者经14w治疗后,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远远小于治疗前,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大剂量米非司酮与小剂量米非司酮对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相当,且治疗效果均十分显著。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这说明大剂量米非司酮与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促使患者体内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的效果相当。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小剂量米非司酮更为安全,患者接受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可取得与大剂量米非司酮相当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路彩侠.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152-154.
[2]魏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195-196.
[3]陈玉杰.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83-184.
[4]李莹,罗红.消瘤汤内服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子宫肌瘤48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1):57-59.
[5]谢宁,李淑穗.米非司酮配伍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1):20-21.
[6]顾红媛.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17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1):6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