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学院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004一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 )
A.批判其错误观点
B.吸收其合理思想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4.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运动着物质的广延性
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5.规律是指( )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8.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9.感性认识包括( )
A.认识、感觉、思维
B.感觉、知觉、表象
C.实践、认识、再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2.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13.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
A.决定力量
B.前提条件
C.起点
D.根本点
14.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7.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18.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9.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序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20.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2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2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25.意识的本质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2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29.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有( )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E.科学管理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四季轮换,昼夜更替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3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32.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33.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4.简述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

本大题满分共36 分)
3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3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37.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CDBBA 6—10. CBBBC 11—16. ACBBD 17—20. CBDDB
二、多选
21. AD 22.ABD 23.ABC 24.ABD 25.CD
26.CDE 27.AEDE 28.ABD 29.ABC 30.ADE
三、简答题
3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分)
(2〉二者是相区别的。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

(2分)
(3〉二者是相联系的。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分)
32.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答:(1)意识能动性又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分)
(2)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第四L意识活动能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4分)
33.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1)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分)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其次,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面貌:再次,它的变革~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

(5分)
34.简述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 (1〉矛盾同一性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2分)
(2〉矛盾同一性使对立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引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2分)
(3)矛盾双方的内在统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

本大题满分共36分)
3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答:(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3分)
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3分)(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

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3分)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

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3分)
3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答: (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2分〉真
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分>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具有绝对性,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4分)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教条的教条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2分)
37.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分)
(2)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而又发展不平衡。

所以,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应该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与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

(3分)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正确的(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