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红外烟幕中固体消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光电对抗中的烟幕技术

光电对抗中的烟幕技术

光电对抗中的烟幕技术*许 波,时家明,汪家春,袁忠才(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37)[摘要]阐述了烟幕在光电对抗中的作用和干扰机理,介绍了对抗可见光、红外和激光的三种烟幕的典型组份,简介了烟幕器材,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烟幕;光电对抗[中图分类号]TJ 413 [文献标识码]A1 前 言烟幕通常由烟(固体微粒)和雾(液体微粒)组成,属于气溶胶体系,是光学不均匀介质,其分散介质是空气,而分散相是具有高分散度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如果分散相是液体,这种气溶胶就叫做雾;如果分散相是气体,这种气溶胶就叫做烟。

有时气溶胶可同时由烟和雾组成。

利用烟幕可以形成干扰屏障,可见光、红外辐射和激光在通过烟幕时被散射、吸收而衰减,从而达到遮蔽目标的作用。

烟幕可以显著削弱现代光电侦察设备和光电制导武器的效能,同时烟幕器材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实践证明,价值几百美元的烟幕剂,就可以使价值几千乃至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武器装备失去作用,因此,烟幕是一种高效费比的技术手段,也是光电对抗中最实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2 烟幕的干扰机理当光辐射通过烟幕时,由于光波波长、烟幕微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粗糙程度和光学性质的不同,烟幕微粒将对光线产生折射、反射、衍射和吸收。

综合的效果将使透过烟幕的光的强度比进入的光的强度要小。

散射和吸收是造成光衰减的基本原因。

根据烟幕对光能量衰减的机理不同,可将其分为散射型和吸收型[2]。

散射型烟幕是由无数个小灰体组成的悬浮微粒云,它们较长时间悬浮在空中,使光线向各个方向发生偏折。

烟幕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由烟幕微粒内部的折射、烟幕微粒表面的反射、衍射和其他原因造成的。

照射在烟幕任何一个微粒上的入射光被其向各个方向散射,该散射光又照射到邻近的微粒上,从这些微粒上被二次散射,继而发生第三次到多次散射,这样,烟幕的微粒不仅被最初的入射光照亮,又被其周围各微粒多次散射的光照射。

总的效果是使沿原入射方向上的来自目标的光辐射能量减少。

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发烟剂烟幕性能研究

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发烟剂烟幕性能研究
ga ht fdf rnl sr d sb t cso h mo eatn ainpo et t rp i o iee t i et u sa e ntes k t u t rp r a 3—5 m ,8— 1 m , n3 e f yn e n e o y 4 3 In
a d 8 mm r td e x e me tl .T e efcso e t ema e o p s in a d o i ain . i t fi — n ae su i e p f nal d i y h f t f h h r ld c m o io n xd t a l y o e t t o b i n
s o a h x a s l rp i fdf rn l n e e u s n e a in f a te e to h t n ain h w t t e e p n i e g a ht o i ee t i sr d s b t c s h s s i c n f c n t e at u t h t b e y t a g i f e o po e yo mo e t R a d MMW ; te atn ain efc f s o e c mp s in p e m' y e p n il rp r fs k o I n t h t u t f t o m k o o i o rp e b x a s e e o e t d b
t )cm on oecm si , nte aio e rprds oe o psi , h f c f xas l e o pu ds k o p io o s t eae k m oio teeeto pni e r m o tn h b s fh p m c tn f s e b
维普资讯

烟幕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烟幕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的光 学性质 的乘积求 加权 平均 值。通 常 , 要使 每 种 尺 寸粒 子 的实 测数 据 与分 布 函数 中 的一 种 相
拟 和 。对 于许 多类 型 的气 溶胶 云 ,其粒 径 分布 , () r用对数 正态 分布 函数来描 述是相 当好 的。 鉴 于 目前不 少烟 幕 采 用 金 属 粒 子 或镀 金 属
2 2 米 ( e 氏散射理 论 . Mi) 均匀 介质构成 的单 个球 形粒子吸 收 、 散射 和 消光截 面 , 以用米 氏散射 理论进 行分 析。所 以, 可 米 氏 散射 理 论 对 于平 面 电磁 渡照 射 下 的各 向 同 性均 匀 球 性 粒 子 散射 面 的精 确 计 算 具 有普 遍 意 义 。 由于 气 溶 胶 微粒 的粒 径 可 以与激 光 波长 相 比 .对 于同样粒径 的微 粒 ,球形 具有最简 单 的形 状 。所 以 ,按照米 氏散 射理论可 以求得 气溶胶 微 粒 的消光 系数 散 射系数 . 吸收系数 . 和 。米 氏散射理 论提 供 了复杂 但非 常通用 的解 .对 于吸 收和非 吸收球 形气 溶胶粒 子 .从分子 大小 的粒子 些 烟幕材 料 ,特别 是 由土壤 形成 的尘 埃及火 焰姻
摘要 烟幕是通 过在 空中施放 太量 气溶胶微 粒 以改堑电磁波介质传靳特性来 实施升光 电侦测、 跟瞄与制导武器 系统的 干扰 。本文详速 了烟幕 的干扰 原理 , 舟龆 了烟幕的施放= 和剥试技 术, 最后分析 了烟幕枝术的发展趋 势。


( 息产业部 电子第 5 究所 , 州 1 10 ) 信 3研 锦 200
里 星 ! 堕 丝
O ME I ORMA I N . , 0 2 NF T O No 1 2 0

纳米TiN烟幕干扰激光和红外性能研究

纳米TiN烟幕干扰激光和红外性能研究

纳米TiN烟幕干扰激光和红外性能研究刘香翠;程翔;张良;郭建广;杜桂萍【摘要】在容积为20 m3的烟幕箱中,测试了30 g纳米TiN形成的烟幕对1.06μm激光、10.6μm激光、3~5 μm红外及8~12 μm红外的干扰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N烟幕对各波段红外辐射的遮蔽/干扰效果良好,质量消光系数均基本大于1 m2·g-1,与常规材料的烟幕性能比较表明,纳米TiN烟幕消光性能好,是一种能有效干扰1.06.μm,10.6μm激光测试系统及3~5 μm,8~12μm红外热像仪的新型烟幕材料.%In 20 m3 smoke chamber, the jamming effects of 30 g nanometer crystalline titanium nitride( nano-TiN) smoke are tested. Tests are done not only to 1.06 μm and 10.6 μm laser but also to 3 - 5 μm and 8 ~ 12 μm I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nano-TiN smoke exhibits excellent extinction ability to broadband IR radiation and the mass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are all above 1 m2 ? G -1. Compared with the smoke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HC,RP,oil,graphite,carbon black) ,nano-TiN smoke possesses better obscuration capability. Therefore,it is a new obscurant material which can effectively jam the broadband IR devices including 1.06 μm.10.6 μm,3 -5 μm and 8-12 μm.【期刊名称】《激光与红外》【年(卷),期】2011(041)008【总页数】5页(P920-924)【关键词】纳米TiN;烟幕;干扰;激光;红外;消光系数【作者】刘香翠;程翔;张良;郭建广;杜桂萍【作者单位】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防化研究院,北京102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929.2激光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系统,以其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而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红外热像仪用于遮蔽烟幕材料性能的测试研究

红外热像仪用于遮蔽烟幕材料性能的测试研究

第35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6年l o月V01.35Suppl啪朋t I n舾r ed锄d L∞盯En删ng O ct.2∞6红外热像仪用于遮蔽烟幕材料性能的测试研究汪家春1,时家明1,姚冰2,常怀东2(1.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安徽省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7;2-国营990厂,安徽合肥230037)摘要:红外遮蔽烟幕作为一种的高效价廉的光电对抗手段,.被广泛用于搜索跟踪以及制导的激光和红外成像系统的干扰,而遮蔽烟幕的干扰效能由烟幕材料的性能所决定,因此对烟幕材料性能的测试甚为重要。

本文讨论了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红外遮蔽烟幕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的相关技术。

J首先阐释了红外热像仪测试物体红外辐射的基本原理,其次讨论了在实验室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烟幕性能进行测试的原理,最后分析得到了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烟幕材料性能的计算表达式并得到了相关的结论.关键词:红外热像仪;遮蔽烟幕;性能;测试中图分类号:TN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06)增A-0211-05T bs t i ng s t udy on per f or m ance of s cr eeni ng s m okeus i ng t her m al i m age rW A N G J i a-c hun,SH I J i a-m i I l g,Y A O B i I l g,C H A N G H ua i-do ng(1.K c y L曲of I n仇r ed and L o w T e m pcrm眦Pl啪诅ofA nhui P∞V incc,H e fe i I惦t i t ut c of Elc c仃onic Engi懈fi ngH e fei230037,C h i l l a;2.N鲥on砌990Fact o吼H cf ci230037,C hina)A bs t r ac t:A s ane贰c t i ve锄d i l l e xpe ns i ve m ea ns of phot o-el e ct roni c count e眦easur e,ar t if i ci al i n姗d s cr e eni ng sm oke has been w i del y us ed t o r edu ce t he per f bn nance oft l l re a t e ni ng i n疗ar ed/l a Ser a i m i I l g,r ec onna i ss anceo r gui dance s yst em s.T he pe响唧ance of t he sm oke i s det em i I l edby t he per f b册狮ce of t he m at er i a l s com pos i l l g t hes m oke,s O“i s i m p or t ant t o t es t t he per f.om ance of t11e m at e ri al s.The r el e vant t echni q ue conc em i ng t he t es t iI l g of pe rf om a nc e of s cr e eni ng sm ok证g w弛t hem al i m ager is di scus sed i I l也i s paper.Fi r st l y'也e t e st证g pr i I l ci pl e of t es ti I l g obj ect ra di at i on byt hem al i m ager i s i nt roduce d.Se condl y,t l l e t heo哕of t e st i ngⅡl e ca pa b订i t y of s m oki I l g usi ng t l l ernl al i m ager i n l a b i s di scus sed.F i nal l y,m er el eV锄t concl usi ons锄d c al cul at ed expr ess i on of tl l e pe—-o珊a11ce of sc r eeni l l g sm oke ar e obt ai ned.K ey w or ds:Th盯m al妇ager;Screen堍锄oke;Pe m册锄ce;Tes t i ngO引言红外遮蔽烟幕作为一种高效廉价、易于研制的光电无源干扰手段,被广泛用来干扰侦察告警、搜索跟踪以投稿日期:200锄8.30作者简介:汪家春(1974.),男,四川富顺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光电对抗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212红外与激光工程:光电系统总体技术第35卷及制导的激光和红外成像系统【l'2l。

纳米碳纤维烟幕红外消光性能研究

纳米碳纤维烟幕红外消光性能研究

S u yo n r r d Ex i c i n Pe f r a c fCa b n Na o b r m o eS r e t d n I f a e tn t r o m n eo r o n f e sS o i k cen
WANG ng xi , LI Da — h , S Ho — a U iz i ONG — i o, ZHAIWe — a g Zib a ig n (e o dArieyEn ie rn si t, "nS a n i 0 2 , ia Sc n tlr gn e igI t ue Xi h n x 0 5 Chn ) l n t a 71 Absr c . Th nfa e x i c i n p ror n e o a bo a o be s u e s s k ntre e c ae i l ta t e i r r d e tn to e f ma c fc r n n n f r s d a mo e i e r n e m t ra s i f wa t d e t i m o e c a b r ssu i d wih n a s k h m e .An a o n f2 a b no b r t i e e tsz it b to m u to 0g c on na f e swi d f r n ie d si u i n r i h i l r n swa ns f ae n o a 2 m mok h mb rt e s r r ns s i n r t so fa e a e n m o e a ge si u i t d i t 0 s ec a e o m a u eta mi so ae fi r d l s ra d s k n r
王 红 霞 ,刘代 志 ,宋 子 彪 ,翟 为 刚

211181375_红外隐身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211181375_红外隐身防护材料研究进展

第44卷 第9期 包 装 工 程2023年5月PACKAGING ENGINEERING ·137·收稿日期:2023−04−21作者简介:许毅辉(1996—),男,本科。

红外隐身防护材料研究进展许毅辉,贾凌杰,贾贤补,陈尔余(武警士官学校,杭州 310000)摘要:目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先进的红外隐身防护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红外隐身材料的未来进行展望。

方法 从红外探测技术与红外隐身原理出发,着重介绍低发射率材料、控温材料、新型智能红外隐身材料以及协同复合材料等一系列有优异性能的材料。

结果 红外隐身可通过降低物体表面温度及降低物体表面辐射率来实现,依据这两方面原理研制的红外隐身防护材料具有良好的隐身效果。

结论 不同种类的红外隐身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已广泛运用于军事装备、织物等方面,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未来要针对不同应用环境要求进一步优化,以期满足现代化战争需求。

关键词:红外隐身;低发射率材料;控温材料;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B34;TN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23)09-0137-10 DOI :10.19554/ki.1001-3563.2023.09.017Research Progress of Infrared Stealth Protection MaterialsXU Yi-hui , JIA Ling-jie , JIA Xian-bu , CHEN Er-yu(NCO, Academy of PAP, Hangzhou 310000, China)ABSTRACT: The work aim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frared stealth protection materials in China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nd prosp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infrared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infrared stealth principle, a series of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such as low emissivity materials, temperature control mate-rials, cooperative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emerging materials, were introduced. Infrared stealth could be realized by re-ducing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of the object. The infrared stealth protection material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two aspects had good stealth effect. Different types of infrared stealth material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equipment, fabrics, and other field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future, further optimiz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warfare.KEY WORDS: infrared stealth; low emissivity material; temperature control material; composite material现代战争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随着探测技术与传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红外探测装置的精确度与分辨率也不断提高[1]。

纳米TiN烟幕干扰激光和红外性能研究

纳米TiN烟幕干扰激光和红外性能研究
激光 、 5 3~ 红 外及 8~ 2 l 红外 的干扰 性能 , 结果表 明, 纳米 TN 烟幕 对各 波段红外辐 射 的 i
遮蔽/ 干扰效果 良好 , 质量消光 系数均基本 大于 lI g 与常规 材 料 的烟 幕 性能 比较表 明, l l ・ ~, 纳
米 TN烟幕 消 光 性 能好 , 一 种 能 有 效 干 扰 i 0 m,0 6 m 激 光 测 试 系 统 及 3~5 m, i 是 .6 1.
武器 系统 已覆 盖 近 红 外 ( 1~3 m) 中红 外 ( 、 3~ 5 t 、 红外 ( m) 远 x 8~1 m) 段 , 2 波 为有 效 对抗 激 光 、
氮化 钛 ( i 是 一 种 新 型 多 功 能 金 属 陶瓷 材 TN)
料 , 有 高熔 点 、 具 高硬 度 、 磨 损 、 耐 耐腐 蚀 、 电和 导 导
2 , 0s以确保整个烟幕箱内的烟幕处于均匀状态 ; 同
时 , 集激 光 穿过 烟幕 后 的功率 衰减数 据 、 采 对施 放烟
用于本文实验研究 的纳米 TN样品, i 性能参数如 表1 所示 , 透射 电子 显微镜 照片 (E 如 图 1 T M) 所示 。 表 1 纳 米 TN 性 能参 数 i
a n w o sua t ae a w i a f c vl m tebo d a dI e i si ldn . 6 m,0 6 m, 5 n e b c rn t l hc cn e e t e j ra b n d vc cu ig 10 m r h i f i ya h R e n 1 , 3~ l
(uha C, P olg p i ,abnb c ) nn—i moepsessbtr bcrt ncpblyT e f eii sc sH R ,i r h ecro l k ,aoTNs k oss e e o sua o aait. hr o , ,a t a e t i i e r ts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Ab t a t I to u e t ep n i l o f t d i g n — ud d we p n g is ei tre e c f mo e sr e , h r c l o s r c : n r d c h r c e f n a e i p il ma ig g i e a o sa an tt n efr n e o k c e n t e p n i e f h s i p h mo e s r e b c r d ifae a it n l i t e e e to r d s k c e n o h nr e t e s k c e n o su e n rr d rdai n a d a a s h f c fifae mo e s r e n t e i f r d i gn y tms mo e o n y s n r a ma i g s s e .S k sr e c n lg ee c h u d f s d tr n t o fe a ai n o e e e to tree c , ep p rfc s g o e s k c e n t h o o y rs a h s o l rt e emi e ameh d o l t f h f c f n efr n e t a e o u i n t mo e e r i v u o t i h n h
通 信 论 坛
16 1 计 算 机 与 网 络 创 新 生 活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李 钊 董巍巍 李建军 程 文3
( 1第二炮兵驻石家庄地 区军事代表室 河北 石家庄 0 08 ) 501 ( 2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 山东 青 州 22 0) 6 50
( 3第二炮兵 工程 学院 陕西 西安 7 02 ) 10 5

烟幕凝聚粒子的消光特性研究

烟幕凝聚粒子的消光特性研究

具有 千 变万 化的结 构 . 反映 出的 消 光 特性 是 所 有形 态 的统 计 平 均 . 因此 有 必要 研 究 能 客 观反 映 实际 烟 幕凝 聚粒子 的消光 特性 数值 仿真 方法 。本 研究根 据
蒙 特 卡 洛 方 法 建 正凝 聚 体 一凝 聚 体 凝 聚 模 型 来 仿 真 烟 幕 原 始 粒 子 的 各 种 凝 聚 结 构 , 后 按 T 矩 阵 方 法 然
的作 用下 不可 避 免地 发 生 碰 撞 , 而 聚 集在 一 起 形 从
成 凝 聚 粒 子 。凝 聚 粒 子 的散 射 和 吸 收 特 性 对 于 烟 幕 的 消 光 机 理 、 型 烟 幕 技 术 等 研 究 具 有 一 重 要 的 新 分 意 义 以 往 对 凝 聚 粒 子 消 光 的 研 究 大 多 是 基 于瑞 利


、 方 向 的 位 移 △ 、 、 口 △ △ r 式 中, J 是与H: 同 样 定 义 的 基 于 B  ̄e 函 esl
数 的变换矩 阵元 素 。 聚 粒子 的消 光截 面 c 和散 凝 ( j 1 1 射 截面 ( 可 以 由 T 矩阵求 出 ’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2 3 期
20i 2年 5 月 )




Vo 】23 N0 2 M a 20 y 02
AC rA ARM AM ENTA RI 1
烟 幕 凝 聚 粒 子 的 消光 特 性 研 究
李毅 潘功 配 用遵 宁

计算 出它们 的消 光 系 数 和吸 收 系数 . 所 有 结 果取 对
统 计 平 均 以 仿 真 真 实 情 况 下 烟 幕 的 消 光 特 性 , 此 以 发 展 了 一 种 能 够 讨论 原 始 粒 子 半 径 与辐 射 波 长 相 当

固体与液体颗粒凝并对两相烟幕消光性能的影响

固体与液体颗粒凝并对两相烟幕消光性能的影响

Efe t o g l m e a i n o i u d a d s ld s h r s f c fa go r to f lq i n o i p e e
0 R x i c i n c r c e itc o wo- a e b c a n I e tn t0 ha a trsi ft ph s d o s ur nt
陈 宗胜
( 子 工 程 学 院 安 徽 省 红 外 与 低 温 等 离 子 体 重 点 实验 室 , 徽 合 肥 2 0 3 ) 电 安 3 0 7
摘 要 : 固液 两相 烟幕在 军事上 常 用来形成 从 可见 光到远 红 外 的宽波段 遮 蔽 , 用球 形粒 子 和 同 利 心微 球 的光散 射理 论模 型 ,计算 了柴 油和 水 两种 不 同液 体颗 粒 与石 墨颗 粒凝 并后 所 成 的 同心微球 的 质 量 消光 系数 , 结果表 明 , 当石墨 颗粒 与 柴油 颗 粒凝 并 时 , 包覆 在 石墨 表 面 的 柴油在 一 定 的 范 围 内有
助 于提 高石 墨 粒 子 的 消 光 性 能 , 过 此 范 围 后 , 造 成 石 墨 粒 子 消 光 性 能 的 下 降 ; 当 石 墨 颗 粒 与 水 超 会 而
颗 粒凝 并 时 , 包覆 的 水 会 使 石 墨 颗 粒 消 光 性 能 迅 速 下 降 。
关 键 词 : a b r 定 律 ; 同 心 微 球 ; 两 相 烟 幕 L m et 中 图 分 类 号 :N2 6 T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2 7 (0 70 — 8 6 0 10 — 2 620 )6 0 6 — 3
wrp d b tr a p y wa e . e
Ke r s y wo d :La b r a ; Co c nrc m ir ph r s Two- h s d o s u a t m e lw t n e t co s e i e ; p a e b c r n

InGaAs固体微光器件研究进展

InGaAs固体微光器件研究进展

n e w a d v a n c e me n t o f 3 2 0 X 2 5 6 I n Ga As a  ̄a y s wa s d e p i c 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s t u d y s h o we d b o t h ma t e r i a l g r o wt h a n d d e v i c e s f a b r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I n Ga As d e v i c e s we r e e a s y t o c o n t r o l a n d h a v e e x c e l l e n t
s t a bi l i t y , p r o vi di ng t e c h n i c a l s u pp o r t f o r r e a l i z i ng h i g h p e r f o m a r nc e a nd pr a c t i c a l de vi c e s .
a dv a nt a ge s s u c h a s wi d e r e s po ns e wa v e l e ng t h ,h i g h q u a n t u m e ic f i e nc y ,h i g h d e vi c e p e r f o r ma nc e ,
( N o r t h Ni g h t - V i s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G r o u p C O R P . L T D, K u n mi n g 6 5 0 0 2 3 , C h i n a )

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首先,研究人员采用新的材料和工艺,不断提高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性能。

传统的中红外激光器材料主要包括Cr:ZnSe、Fe:ZnSe和Cr:ZnS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新型的中红外激光材料,如Cr:ZnGeP2、Cr:ZnS和Er:YAG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宽的工作波长范围和更高的光学吸收效率,能够实现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高的效率。

其次,研究人员不断改进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激光谐振腔结构。

传统的中红外固体激光器采用传统的谐振腔结构,如折镜腔或半球腔。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谐振腔结构,如V型腔、多模腔和外腔等。

这些新结构能够实现更高的激光输出功率和更窄的谐振腔模式宽度,提高激光器的性能。

同时,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新的中红外固体激光器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探索了利用光纤激光二级器件来增强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功率和效率。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谐振腔中的损耗,并提高激光器的转换效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利用外界的电场、热梯度等来调控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性能,进一步拓宽了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应用范围。

最后,研究人员还在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中红外固体激光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如目标标定、红外成像和激光雷达等。

此外,中红外固体激光器还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如皮肤治疗和眼科手术等。

此外,中红外固体激光器还被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气体检测等领域。

综上所述,中红外固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非常迅猛,不断取得重要突破。

新材料和工艺、改进的谐振腔结构、新技术的引入以及广泛的应用前景都使中红外固体激光器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领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中红外固体激光器在各个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红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红外激光具有在空气中较好的透过性、高单光子能量、易于锁模、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计量、遥感等领域。

尤其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中红外激光是最常用的光源之一。

目前,红外激光器主要有CO2激光、半导体激光和全固态激光等几种类型,其中全固态激光器因其通电功率小、占用空间小、热效应小、激光质量好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应对军事需求和民用领域的需求,中红外全固态激光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目前激光学界的热点之一。

因此,探究中红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1、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中红外激光的激发机制和能级结构,全固态激光器的基础物理原理、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研究;2、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材料研究:针对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关键材料的选择与优化进行研究,如钛宝石、YAG等晶体材料,以及不同掺杂元素对激光器性能的影响等;3、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制备与优化工艺研究:重点研究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生长、制备工艺和工艺表征技术,探究光学薄膜和光学元件的加工技术和表面平整度的提高等;4、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性能测试与分析:通过合理的测试方案,检测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波长、谱线宽度等光学性质,并分析其对具体应用领域的适应性和优化方案;5、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的应用研究:通过与相关领域的合作,对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器在医疗、通信、遥感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深入探究其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可行性;三、研究意义:1、深入掌握中红外全固态激光关键技术,提升国家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和创新力;2、拓展激光器应用领域,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3、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光电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四、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模拟,共同深入探究中红外全固态激光的制备、性能优化以及应用研究等关键技术,同时也将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消光材料研究进展

消光材料研究进展

消光材料研究进展
赖登旺;刘丽;吴昊;操吴言;成浩;李玉华;熊玉兵;杨军
【期刊名称】《包装学报》
【年(卷),期】2024(16)2
【摘要】消光材料是一种具有削弱光线作用的材料。

由于消光材料具有优异的消光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需要表面呈现哑光效果的场景中。

通过对消光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类介绍,详细地对无机消光材料、有机消光材料和生物消光材料进行综述。

对于生物消光材料侧重于考察可见光消光和红外消光两个方面的性能。

生物消光材料因其环保无污染的特性,并且在可见光和红外消光方面具有优势,将会主导绿色消光材料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12页(P87-98)
【作者】赖登旺;刘丽;吴昊;操吴言;成浩;李玉华;熊玉兵;杨军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3;TB34
【相关文献】
1.化学气相渗透碳/碳复合材料热解碳光性特征--热解碳十字消光机理探讨
2.抗红外烟幕中固体消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3.片状碳-金属复合材料的红外消光特性研究
4.
一种环保型水性聚氨酯消光材料的制备5.空间高吸收率消杂光涂层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远红外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远红外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

远红外固体激光器研究进展温雅;吴春婷;袁泽锐;龚亮宇;金光勇【摘要】8~12μm波段是大气的一个窗口,被定义为长波红外波段.该波段激光对雾、烟尘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在激光光电对抗、激光遥感、医疗、环境监测及光通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调研了常用的8~12μm非线性频率变换晶体,以及基于非线性频率变换晶体的远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能实现8~12μm波段激光输出的非线性晶体及激光系统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在8~12μm波段获得的最大输出能量为毫焦量级,最大功率为瓦量级.国内该技术与国外有着不小的差距,主要受制于高重频、高功率脉冲1~3μm泵浦源技术不成熟及高性能非线性晶体材料研制基础薄弱,我国在长波远红外固体激光器领域研究进展缓慢,因此研制大尺寸、高质量远红外激光晶体及输出波长更长的远红外高功率激光器已经成为激光器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期刊名称】《中国光学》【年(卷),期】2018(011)006【总页数】12页(P889-900)【关键词】8~12μm;远红外;非线性晶体;光参量振荡器;固体激光器【作者】温雅;吴春婷;袁泽锐;龚亮宇;金光勇【作者单位】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四川省新材料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00;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47;TN2491 引言8~12 μm波段是大气的一个窗口,属于长波远红外范围,是常温条件下黑体或灰体辐射的峰值波长[1-2],是HgCdTe或GaAs/AlGaAs量子阱等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波长对应范围,对雾、烟尘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也是一些有毒气体和生物战剂分子的基频吸收带[3-4]。

HC基新型抗红外发烟剂研究

HC基新型抗红外发烟剂研究

幕的抗红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在远红外波段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烟火技术;烟幕;HC;发烟剂;气溶胶;消光系数;红外光谱
中图分类号:TJ53 + 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HC(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是目前很多国 家装备的主要发烟剂种类之一,如美国 ABC-M5 发烟 罐、M226 发烟榴弹,俄罗斯 CX-15 发烟弹、英国 HCF 发烟榴弹、德国弗斯特 76 mm 发烟榴弹等均将 HC 作 为主要成分。大量实验表明,该发烟剂形成的烟幕能 够对可见光产生显著的遮蔽作用,总遮蔽能力可以达 到 429. 7 m2 ·kg - 1[1],但对中远红外的遮蔽、干扰作 用非常有限[2],尤其是在远红外波段平均质量消光系 数小于 0. 1 m2 ·g - 1 。为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烟幕 研究人员曾不断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各种型号的 HC 发烟剂,但它们都是以氧化锌和卤素给予体作为 主要成分。表 1 为两种有代表性的 HC 发烟剂配方。
外光源,将黑体辐射炉温度升至 40 ℃ 。对应的另一端 安装热像仪和红外光谱仪。
(2)按比例配制 10 g 发烟剂置于中型烟幕试验 柜中,接好点火用导线。
(3)用事先选择的干净透明膜密封烟幕柜窗口。 (4)记录烟幕柜内温、湿度。 (5)采集本底红外透过光谱和目标的热像图。 (6)启动点火装置进行发烟,等发烟剂完全燃烧 后连续低速搅拌 1 min,之后由试验人员同步采集烟幕 浓度和红外透过光谱。必要时采集烟幕遮蔽红外目标 的热像图。 (7)试验完成后排空烟幕试验柜。 重复(2)~(7)步,对所研究的系列 HC 抗红外发 烟剂形成的烟幕进行测试评价。 2. 3 试验结果 利用热成像仪对烟幕遮蔽景象进行全程监控的结 果表明,当 烟 幕 浓 度 较 低 时,红 外 目 标 的 热 像 十 分 清 楚,随着发烟过程的完成和光路上烟幕浓度的不断增 加,热像与背景逐渐融合,从而表明所研究的配方具有 抗红外作用。图 2、图 3 是在施放烟幕( HC06 号发烟 剂)前和施放烟幕后 1 min 时对黑体(40 ℃ )拍摄的红 外热像图片。

烟幕消光的数值模拟

烟幕消光的数值模拟

烟幕消光的数值模拟
钟志农
【期刊名称】《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本文以高斯扩散模型为烟幕扩散模型,应用Mie散射理论,考虑烟幕的多次散射和前向散射,对烟幕的消光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编制了软件。

【总页数】6页(P14-19)
【作者】钟志农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204教研室;国防科技大学204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72
【相关文献】
1.抗红外烟幕中固体消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J], 霸书红;陈永进;沙育林;蒋大千;王树涛
2.烟幕消光性能数值计算方法发展现状 [J], 于照亮; 张彤; 刘清海; 彭文联; 代晓东
3.对红外烟幕消光性能的分析 [J], 张超峰
4.矩量法计算烟幕粒子的红外消光特性 [J], 刘清海;蒋云;彭文联;张彤;代晓东
5.太空飞行器烟幕干扰遮蔽消光特性研究 [J], 张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红外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烟幕粒子质量消光系数

基于红外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烟幕粒子质量消光系数

基于红外定量分析方法检测烟幕粒子质量消光系数
任慧;康飞宇;崔庆忠;沈万慈
【期刊名称】《含能材料》
【年(卷),期】2005(013)002
【摘要】烟幕粒子的质量消光系数是表征其遮蔽能力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运用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仪检测微粒红外吸光度,该技术基于红外定量分析原理,无需使用烟箱装置,在实验室内即可完成对新型气溶胶粒子消光性能的快速测试和评估.将一定质量的粉末样品均匀地分散在某种有机溶剂中,制作成悬浊液,运用红外光谱仪扫描后得出相应的吸收谱图.通过分析、计算求出粒子在测试波段的质量消光系数,所得结果与烟箱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从而证实上述测试方法准确、可靠,测试成本较低,可用于新型烟幕材料衰减性能的初步鉴定、评判,是传统测试技术的辅助和补充.【总页数】4页(P106-109)
【作者】任慧;康飞宇;崔庆忠;沈万慈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灾害预防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深圳,518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5;TN972+.44
【相关文献】
1.基于粒子系统和Vega的红外烟幕仿真 [J], 何友金;谭伟;吕原
2.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红外小目标检测跟踪 [J], 王继平;孙华燕;章喜
3.基于边缘化粒子滤波的红外小目标检测跟踪 [J], 温奇;秦思娴;马建文
4.基于二维熵和粒子群优化的红外检测与跟踪 [J], 张冬妍;李佳佳;宋现铭
5.基于形态学与遗传粒子滤波器的红外小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 [J], 王玲玲;辛云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4霸书红,陈永进,沙育林,蒋大千,王树涛文章编号:1006-9941(2018)04-0364-09抗红外烟幕中固体消光材料的研究进展霸书红,陈永进,沙育林,蒋大千,王树涛(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59)摘7:开发高效环保型抗红外烟幕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为此,世界各国积极致力于发展低毒固体红外消光材料,现已报道的有金属类、新型碳材料类和抗红外复合材料。

本文介绍了固态气溶胶粒子红外消光特性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上述三类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气溶胶粒子的消光特性仿真研究、纳米新型碳材料和金属薄膜复合材料仍是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积极关注和探索纳米红外吸波材料、单向吸波材料和金属化生物体红外吸波材料,这些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红外烟幕消光材料。

附参考文献63篇。

关键词:烟幕;固态气溶胶粒子;红外消光材料;环保中图分类号:T j55; T j530.3文献标志码:A D O I:1 0.11943/j.iss n.1 006-9941.201 8.04.01 31引言烟幕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044年的《 总要》中,,了形成烟 的烟球[1]。

抗红外烟幕作为高效 、 的光抗一,可广泛 红外 、搜索i 的激光和红外成 [2], 发展成为:卞的红外 有效 [3]。

抗红外烟幕一般烟幕 上 一些红外活性物f得[4_5],按照形成方式,分为热烟幕、冷烟幕和组合烟幕三类[6],其中组合烟幕是前两种形式的组合。

目前 烟幕中常用抗红外材料主要是金属及其合金粉、有机 卤化物、红磷、氧化锌、高氯酸钾、磷酸铵、碳酸镁、氯丁 橡胶及碳氟化合物等碳粒源物质,由于这些材料含有 多种有机物,其燃烧产物 类有毒害作用,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7],因此,开发无毒、无刺激、无腐 蚀的环保型抗红外烟幕成为该领域近年研究的热 .一。

目前世界各国积极致力于发展低毒红外消光材料 (其毒性 以接受范围之内),同时研究红磷替代物,以期获得安全、环境友好型的烟幕剂&9]。

本文重 固态气溶胶粒子的红外消光特性、低毒固体抗红收稿日期:2017-10-27;修回日期:2017-12-26基金项目:开放基金(4771004k f s04)作者简介:霸书红(1970-),男,博士,副教授,从事新型含能材料及光电对抗效应研究。

e-m a il:s h u h o n g b a@163.c o m 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固体红外消光材料的发展趋势展 开 的分析和探讨,为环保型抗红外烟幕的深人研究 际 奠定 。

2固态气溶胶粒子的红外消光特性抗红外烟幕是指由许多固态和液态的微粒悬浮于 大气中,形成一种具有特定运动规律的气溶胶体系。

其中气溶胶粒子通过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共同作 ,实现对红外辐射的消光目的,所以也称为红外消光 粒子。

国内关于气溶胶粒子抑制红外辐射的研究始于 20世纪90年代初[1°],并 的烟 有了实际应用。

于紫外和 光 ,红外 ^电的,气溶胶粒子对红外 的作,特 大气中长时径小于10 —m的粒子。

气溶胶粒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截面、散射截面、消光截面、不对称因子及散射相函数等光学特征量是研究气溶胶中红外辐射 特性的 参数,也是抗红外烟幕 和光学特性研究的 。

为了简起见,一 气溶胶粒子视为 、粒子[1],其 散射符合M ie散射规律。

气溶胶粒子的实际形状多为 体,因此,研究 :体粒子的红外光学特性更具实际 。

:等[12] 粒子 散射 ,散偶极子近似不同形状、不同成分气溶胶粒子的光学特性进了计算,得到了吸收截面、散射截面、消光截面、不对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V ol.26,N o.4,2018 (364-372)含能材料www. e nergetic-materials, o rg. c n抗红外烟幕中固体消光材料的研究进展365称因子随波长变化的数值。

结果显示,气溶胶粒子的 光学特性 于气溶胶粒子的形状、折射率等 t自特性的参量。

等[13].了由64' 始微粒凝聚而成的四种取向气溶胶凝聚粒子,计算了1.06 激光人射时上述粒子的单次散射反射率和不对称因子随人射 ,得出了不同 参数下的气溶胶凝聚粒子散射特点。

刘黎平等[4]用扩展边界条特 机 的气溶胶粒子的衰减、吸收截面、相函数、不对称因子、单次散射反射 等辐射参量进行了 ,研究了形状因子及粒子表面 这些参量的 。

,随机 的粒子形状对相函数、衰减截面产 大的 ,{T及收截面、不对称因子 小, 粒子代替:形 粒子进行辐射参数 一定 。

抗红外烟幕气溶胶粒子的形状多种多样,粒度分 布随时间的 大,对红外辐射的消光特性有很大差别。

王红霞等[5]以等效粒径为0.1 ^m的石墨为 ,利用M ie散射理论和离散偶极子近,计算了三种形状粒子对近红外 人射辐射 散射的消光参量,得出了透过烟幕中粒子形状、粒子数密、人射 烟幕 有关,粒子形状 ,过 小。

Y u r k i等[16]以和 的石墨粒子为研究 ,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了随机 的和 烟幕粒子的 散射参量,于蒙特 型,计算了 粒子透过率,分析 了含不同形状气溶胶粒子的烟幕透过 粒子数 、烟幕 、人射角的相关性。

类成新等[1]基于 -目型,对由 始微粒成的烟幕气溶胶 粒子进 ,并 散极子近 研究其消光特性。

得出气溶胶 粒子的消光特性受原始微粒数量以及粒径的 ,气溶胶粒子的 烟幕的消光性能;始微粒的数目一定时,存在使烟幕消光性能达到最大的原始微粒粒径。

李丽芳等[18]M ie散射 :并讨论了三种气溶胶粒子近红外 的消光、散 射、吸收效率因子 参数的 红外消光系数半径和 的,得出在粒子半径和人射:相近时红外消光系数达到最大,并且粒子半径对红外消光、散射、吸收系数的比人射 。

陈[19]基于Mie :和T-矩阵法, 了真空中粒子的红外消光特性, 材料 体积一定时,微粒形状越趋于针状、片状,表面特 、程 程度愈大,红外消光能力愈强;当人射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辐射波长一定时,干扰材料的复折射率实部和虚部愈大,红外消光性能愈好。

程文等[2〇]利用半解析蒙特卡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当 光子在红外烟幕 同的距离时,光子与红外烟幕气溶胶粒子的碰撞次数越多, 数 大,随着消光系数的增大和 距离的增加,多次散射的 1会增大,最终使红外辐射能量损耗剧烈,很难 提取出目标的有效信息,从而成为噪声并达到遮蔽目标的作用。

高太长等[21]将气溶胶粒子视为 粒子,并用T矩阵理论对近红外波段的气溶胶粒子进行散射 ,得出其形状因子是不可忽视的元素,进行气溶胶粒子前向体散射计算时, 粒子近似成 粒子 的小,后 大,折射率和数 :的不同,即粒子性质的不同对散射相函数 大。

由此 ,气溶胶粒子对红外辐射的参数化是一 复杂的问题,如何 合实际 的模型和仿真 ,仍是抗红外烟幕研究的 研究 。

3低毒固体抗红外材料的研究现状无论是热烟幕还是冷烟幕,选择和制备低毒固体消光材料 现抗红外烟幕高效和环保的基本要求,目前烟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3.1金属类抗红外材料赖晓霞等[22]研究了纳米级和微米级铁原子团簇对近红外激光(波长1.06 ^m)和中红外激光(波长10.6 p m)的吸收特性,得出纳米级铁原子团簇材料的 红外吸收性能不仅优于微米级铁微粒,而且优于 ^和炭黑。

刘香翠等[23]研究得出纳米银粉(平均粒径为35n m)对双波长红外激光系统、红外热像仪均具有显著的,在20 m3的烟幕箱中喷撒30g纳米银粉,对近红外和远红外激光的质量消光系数分别为1.33m2 •g—1和1.474 m2 •g—1,沉降 速度为3.031\10-3阳.5-1;对工作波段8~14卜1^的红外热像仪,随着银粉的喷撒,红外透过率下降非常 迅速,直至靶标图像被完全遮蔽,连续遮蔽时间可达十 几分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宽 烟幕 材料。

尹喜风等[24]以被国外 装备烟幕 弹主装药的铜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铜粉粒度、铜含量、添加剂及配 组成和配比等因素对铜粉烟幕红外消光性能的影响 (表1)。

由表1得出铜含量越高,红外消光性 好,铜粉粒度接近 的二分之一时红外消光性能最。

白林等[25]指出了 不同 时铜粉烟幕粒子含能材料201 8年第26卷第4期(364-372)366霸书红,陈永进,沙育林,蒋大千,王树涛直径的分布范围,计算分析得出当铜粉烟幕粒子的直径 的0.64倍时,效果最好,且铜粉烟幕红外遮蔽效果不仅优于红磷烟幕,而且遮蔽持续时间更长。

国生等t26研究了红光铜粉、青红光铜粉和青光铜粉对红外与10.6 p m激光的衰减能力,得出微米铜粉对红外与10.6 激光均具有明显的衰减效果,其中青光铜粉对红外光的质量消光系数最大,浓度为2.0g•cm_3的光铜粉完全遮蔽红外热像仪,是一种较好的抗红外 光 材料。

涛等[27]研究表明铜粉发烟 3~5^m中红外波段有良好的消光性能。

在20 m3烟箱 20 g铜粉发烟剂,有效遮蔽时间在3m in以上,相同质量浓度的烟幕在外场红外有效干扰时间在30 s以上。

为了 铜粉易烧结问题及提高铜粉的分散性,阳世清等[2] 纳米Ti〇2、Si〇2和A l2〇3包覆铜粉,并加人高氮 合物为产气剂,实现了烟幕 爆拋后边燃烧边分散铜粉。

金属作为抗红外材料具有 热性能好、粒径小、耐腐蚀、无磁性、表面光洁、流动性强、在红外 具有较强的吸收、散射 射 等特点,用作抗红外烟幕材料在红外波段有着独特的消光性能。

目前金属类抗红外材料的研究大部分 铜粉的改性和 ,对于其他金属的报道 ,这 金属材料的高 、高成本和形状难以 有关。

表1纳米铜粉对红外辐射的质量消光系数[24]T a ble 1T h e m a s s e x t i n c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o f n a n o-C u p o w d e rt o i n f r a r e d r a d i a t i o n[24]particle sizes/pm mass extinctioncoefficients/m2•g_1settlingvelocity^50^903-5pm8-2pm/mm •s-4.5710.45 1.7387 1.7894 1.107.7919.8 1.3552 1.3673 2.9410.6426.800.91340.9637 3.343.2新型碳材料基抗红外材料近 ,碳材料基抗红外烟幕研究较多,包括石墨、纳米 、炭黑、碳 、 、 、以■炭黑的复合粒子等。

等[29]采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 D A)〕了片 粒子对红外辐射的消光性能,得出片径3~4^m的片石粒子(厚度为直径的1/10)对中远红外的消光性能较好,且散射^大于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