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及地质灾害区域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及地质灾害区域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支持,对地球整体或部分表层空间
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借助现代智能分析技术,以此得出结
果对人类活动进行科学指导的技术系统。
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环境因素
的分析,以及借助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设备可视化辅助运维方法,结
合环境气候以及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配电网的影响,讨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风险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方法,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气候预测
1.气候预测
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尤其是在近30年中,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愈加明显,使得86%以上的重大自然
灾害、人类接近60%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及90%以上的保险损失,都是源
于气象灾害及其此生灾害。
据相关统计,我国由于气象灾害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
失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的比例高达70%。
如果无法对这些气候异常现象做出预测,
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将无法有效控制气候灾害所带来的后果。
在电力事
业发展中,诸多环节都会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做好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准确分
析跨季度的温度、降水和由此带来的气象灾害,能够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提
升电网配置运行的可靠性。
在目前气候预测运行体系中,国际上主要是采用发展大型数值模式和建立统
计模型两种形式进行,前者的代表国家有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后者则广泛应用
于其他国家。
我国是典型的东亚季风区气候,在气候运行中,受到多方面天气因
子的影响,仅依靠数值模式或者统计模型进行短期气候预测,无法对实际情况进
行更加准确的模拟,因子与预报量关系的稳定性无法有效保障,所得出的预测信
息准确度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形洗下,气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建立起一套动力
模式和统计模型相结合的预测系统。
这一系统所包括的基本体系包括ENSO预测
系统、大气环流模式、海-气耦合模式、统计模型和动力-统计模型。
其中ENSO预测系统是全球气候年际变化的主要外强迫因子,是跨极度预测所需要关注的首要
信号。
通过大样本集合预报系统,能够提前一年预测ENSO事件的形成、发展和
衰亡;能够利用数值模式对气温、降水进行预测,在专家会审后给出预测意见,
供相关部门参考。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这方面的数据信息所起到的指导作用不断
增加,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起到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
2.地质灾害
从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主要地质灾害区比较集中,主要位于
秦岭以南地区,并以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地质灾害种类较多,在发生自
然灾害现象时,不仅会出现天气方面的基本变化,还会伴随地震、泥石流、滑坡
的严重自然灾害。
在对这些地区的灾害现象调查时,将其地质灾害进行划分,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区(Ⅱ),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Ⅲ)及地质灾害不易发区(Ⅳ),并对区内的电力设施进行排查,分析总结区
内电力设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以及原因,并针对其进行电网建立的多方面改进:加强电缆质量以及支撑电缆的物体材质。
其他的地区则需要进行其他分析,
因为不是地质灾害集中区域,所以不需要对其进行地质灾害集中区域的保护措施,但也应相应的进行改进与保护。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设备可视化辅助运维方法,依托地理信息系统可
视化渲染技术,对配网配电设备的空间位置、电气连接关系、设备健康程度、重
要性评估、管控级别进行多维度的图形可视化展示,结合卫星定位技术对电网运
维人员巡视任务过程中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仿真,再叠加污区分布图、雷电分布图、山火分布图、覆冰分布图、鸟害分布图、树木生长趋势影响图,为配电网运
维分析决策、现场作业管控提供辅助支撑手段,从而形成更科学、合理的差异化
运维计划,确保配电网薄弱环节及关键设备的运行维护,避免资源的浪费,有效
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减少故障停运时间与停运损失,提升用户供电可靠性。
3.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配电网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力设备分
布是将实际地理位置的重要背景,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空间位置,通
过更加有效的方式体现出其实际效果。
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配电网实际的工
作情况,使用人员通过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可以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所以将地理
信息系统应用到配电网自动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情
况来讲,在应用中还需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方式,使其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发挥
更好的效果,下面就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性的阐述与分析。
首先需要进行功能模块
技术的拓展,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性的划分,找到不同子系统与模块之
间的差异,通过针对性的开发工作,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而且
还可以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
其次是强化信息数据的共享效果,通过
利用分布式的数据库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的实现数
据储存等效果,而且可以降低网络通讯费用问题的实际影响,借助相关方式不断
为自动化系统中网络化管理数据基础。
最后是提升网络化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进行交流。
通过持续性进行网络化管理
工作,借助互联网实现远距离的信息收集与控制等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配电管
理工作的简单性与透明性。
4.结束语
电网的安全需要由很多个方面去考虑,不仅是气候问题、气候所引起的地质
灾害、还有电网处理过程中电缆的质量、材质,送电线路的规划,配电所、变电
所的建筑要求、维护要求等等,都是在建立电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辅助方法,更加快捷有效的进行电网的线路规划以及建筑
地点和保护,也是很可取的。
参考文献:
[1]彭京备,布和朝鲁,郑飞等.2019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
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张俊,易怀兵,周懋文.基于地质灾害分区评价的楚雄电网灾害影响分析,云南
楚雄675000,云南昆明650000,云南昆明650051.
[3]专利发明人:杨麒峰,周正炼,赵静,张学华.申请人:昆明能讯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瑞丽供电局.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设备可
视化辅助运维方法, 650000.
[4]雍辉,李瑞敏.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
公司芜湖县供电公司,安徽芜湖,2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