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9.2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卷八)(含答案解析)05233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9.2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卷八)试卷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意义可能是( )
A.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B.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C.诱骗雄虫以取食
D.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
2. 下列描述的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动物的社群行为的是( )
A.东方蜜蜂面对天敌胡蜂攻击时,守卫蜂巢的工蜂会集结成团,围困胡蜂,其中心温度可达50℃以上,从而将胡蜂“热死”
B.养鸡场养散养的一群母鸡汇聚到一起觅食
C.繁殖期到来的时候,南极的企鹅在一起完成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
D.在玉米成熟的季节,成群的麻雀飞向玉米地去觅食
3. 马蜂受到了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

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4. 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①雄鸡报晓②鹦鹉学舌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⑤猴子行礼⑥孔雀开屏⑦狗钻火圈⑧蚯蚓走迷宫
A.①③④⑥
B.①②⑤⑦
C.②⑤⑦⑧
D.②④⑥⑧
5. 下列这些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的香草味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蚂蚁相互碰触角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6. 下列各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森林里的筑巢的鸟类
C.阿尔卑斯山中的一群狒狒
D.池塘里的一群青蛙
7. 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物特征的一项是( )
A.飞蛾扑火
B.惊弓之鸟
C.望梅止渴
D.孔雀开屏
8. 下列图中动物的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
蚯蚓走迷宫
B.
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C.
乌鸦喝水
D.
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
9. 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蜥蜴断尾求生 A.繁殖行为
②织布鸟筑巢 B.防御行为
③天鹅的按时迁徙 C.社群行为
④饿狗为食物而争斗D.攻击行为
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E.节律行为
⑥猎豹追捕一只羚羊F.觅食行为
10. 某研究小组为检验“动物血液中糖的多少取决于所吃糖的多少”猜想是否成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实验狗,连续饲喂几天后,血液中发现大量的糖分。

实验2:用大量的肉饲喂实验狗,连续饲喂几天后,血液中也发现大量糖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结果并不能证明猜想成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2说明动物血液中的糖还可由体内的非糖物质如________转化。

(3)研究小组进行进一步探究,用高浓度糖溶液饲喂实验狗,每隔30min测量狗血糖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请解释30min后血糖浓度逐渐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20min之后,给狗注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狗出现昏迷症状,原因是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脑组织细胞血糖供应减少,导致________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

11. 请你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资料一:同一种蚂蚁,如果把不同窝的放在一起,它们的触角一碰,就立刻咬杀起来;相反,把同窝蚂蚁放在一起,它们相遇以后不但不打不咬,还能互相喂食。

有趣的是,把正在咬杀斗争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相遇后,就安然无事地各自走开。

如果在一只蚂蚁身上洒些香料,它就不能回窝,同窝的蚂蚁将误认它是敌害而被驱赶出来。

资料二: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在迷宫(如图甲)出口处放一些小鼠喜爱的食物,将小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次数,并将记录结果绘图(如图乙)。

(1)资料一说明,同窝的蚂蚁之间通过________进行交流,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还有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资料一中蚂蚁对于同窝蚂蚁的识别这是一种________行为,由________因素决定;资料二中经过训练,小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是一种________行为,通过________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获得的行为。

(3)资料二中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行为的获得大致需要10天,如果将小鼠换为蚯蚓,则蚯蚓走迷宫获取食物行为的获得时间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0天。

12. 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

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结论更可靠,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办法)。

(3)若以小鸡为实验对象,则小鸡平均转错的次数较小鼠__________(填“多”或“少”),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20分)
13.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

________(判断对错)
14. 动物的社会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的各种联系行为.________(判断对错).
15. 家燕筑巢、孔雀开屏、袋鼠育幼这些动物的行为只受它们体内分泌的性激素调控。

________(判断对错)
16.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而学习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9.2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卷八)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C
【考点】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动物之间可以借助气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语言,据此答题。

【解答】
萤火虫是一种在夜间能发光的动物,人们曾实验,在雌虫发光结束时,用人工发出2秒钟的闪光,雄虫也会被引诱过来。

另有一种萤火虫,雌虫能以准确的时间间隔,发出“亮一灭,亮一灭”的信号来,雄虫收到用灯语表达的“悄悄话”后,立刻发出“亮一灭,亮一灭”的灯语作为回答。

信息一经沟通,它们便飞到一起共度良宵,所以雌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是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但题干中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吸引那种萤火虫的雄性个体前来,雌的这样做了,雄的就把它认作为情伴并向它靠近。

雄的在结束其发光后,若用实验办法人工发出二秒钟的闪光,则雄的也能被引诱。

这种行为的意义可能是诱骗不同种异性以取食。

2.
【答案】
A
【考点】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1)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3)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A、东方蜜蜂结团,能更加有利于生存,属于社会行为,A正确;
B、养鸡场养散养的一群母鸡汇聚到一起觅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繁殖期到来的时候,南极的企鹅在一起完成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
D、成群的麻雀向麦田觅食麦穗,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D 错误。

3.
【答案】
B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
解: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故选:B。

4.
【答案】
C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①雄鸡报晓、③蜘蛛结网、④蜻蜓点水、⑥孔雀开屏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②鹦鹉学舌、⑤猴子行礼、⑦狗钻火圈、⑧蚯蚓走迷宫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
来的新的学习行为。

故选:C。

5.
【答案】
D
【考点】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

可以从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特点方面来解答。

【解答】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的香草味属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鸟的鸣叫是通过声音来交流,蚂蚁相互碰触角是通过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而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是为了躲避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

6.
【答案】
C
【考点】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该题中的鼠妇、鸟类、青蛙都是群居,但它们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

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7.
【答案】
D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
A、B、C都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B、C不符合题意;
D、孔雀开屏是求偶行为,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物特征,D符合题意。

8.
【答案】
B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解答】
解: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蚯蚓走迷宫、乌鸦喝水、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40分)
9.
【答案】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1)缺少对照组
(2)蛋白质
(3)体内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能量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激素调节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1.从题干提取信息,结合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对题干中的实验进行分析:实验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对照原则等。

2.从血糖平衡的角度分析胰岛素降血糖机理: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解答】
解:(1)实验1只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实验狗,没有对照组,实验结果并不能证明猜想成立。

(2)实验2结果可知,食物中的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进入体内后能通过生化反应转变为糖。

(3)①血糖浓度升高,促使胰岛细胞加速分泌胰岛素,促调节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②120min之后狗的血糖已恢复至正常值,此时若给狗注射胰岛素溶液,狗的血糖浓度将低于正常值,脑组织细胞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

11.
【答案】
气味,形体姿态,动作,声音
先天性,遗传,学习,环境因素
大于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1)使小鼠有较强的食欲
(2)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增加实验次数,或增加实验对象数目
(3)少,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4)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
【考点】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解:(1)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的原因是为了使小鼠有较强的食欲,使实验效果更好。

(2)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

为了使结论更可靠,我们可以增加实验次数,或增加实验对象数目。

(3)若以小鸡为实验对象,则小鸡平均转错的次数较小鼠要少,这说明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

因此以小白鼠为例,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
三、 判断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13.
【答案】

【考点】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
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

【解答】
解: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没有信息交流,动物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

故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14.
【答案】
【考点】
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解析】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解答】
解:在营群居生活的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如猩猩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社群行为是一种动物行为,指在外面能看到,对动物有一定的意义的行为,并不是指个体之间发生的所有的联系行为.
故答案为:15.
【答案】
【考点】
×
××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动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完成,分析解答。

【解答】
家燕筑巢、孔雀开屏、袋鼠育幼这些动物的行为都需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完成,故题干说法错误。

16.
【答案】
×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
解: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学习行为也与遗传物质有关,而不是无关,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