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区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保护的对象划分 (1)综合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2)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 (3)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 (4)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区 (5)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 (6)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名称虽然可以由人们根 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去命名,但一般可实 际3名制,即保护区所在省、县名+保护区 所在地名+保护区类型名3者组成。如果是 跨县又比较闻名的地区,可采用保护区所 在省+具体地名+保护区类型名3者组成。 如吉林长白山温带森林保护区等。
(8)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
(9)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
(10)坡度级
坡向: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
西北8个方位。坡位:分脊、上、中、下、谷5个 坡位。 (11)出材率等级 在用材林中的近、成、过熟林,如出材率等 级相差1级,可划出小班。
小班面积的大小,因划分条件和经营 条件而异,但小班最小面积,天然林在北 方一般为2ha,人工林0.lha,南方经营条 件好的林区可小些。
常见的区划种类有以下三种: 1、行政区划 2、自然区划 3、经济区划
二、森林区划与行政区划的关系 森林区划的目的之一是便于经营管理,在 这一点上与行政区划是相同的,所以,为了更 好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森林区划的界线应和 县、乡行政区划相一致。 三、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的关系 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合理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手 段。区别在于,区划的范围及侧重点不同。森 林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 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长期进行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提高森林经营利 用水平。林业区划的主要目的是为调整林业产 业布局,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
(1)概念: 在林场的范围内按着不同的地 形条件把林场划分为许多具有固定界限, 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的工作叫林班区划。 (2)林班区划的作用 ①便于识别方向; ②便于测量统计森林蓄积量; ③便于开展护林防火、林政管理; ④便于开展经营利用活动
(3)区划方式(有三种方式)
(1)人工区划法 (artificial d i v i s i o n method) 人工区划法 是以方形或矩形 进行的人工区划 ,林班的形状呈 较为规整的图形 。林班线需用人 工伐开。
优点: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大小基本一致,在
平原及丘陵地区有利于调查统计和开展各种经 营活动。
缺点:在起伏较大的山区,如用人工区划,会
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而林班线起不 到对经营管理有利的作用。
适用条件:平坦地区及丘陵地带的林区及部分
人工林区。
自然区划法 是以林场内的自 然界线及永久性 标志,如河流、 沟谷、山脊、分 水岭及道路等作 为林班线划分林 班的方法。自然 区划的林班,多 为两山夹一沟, 如面积过大时, 可以一个坡面作 一个林班。林区 中永久性的道路。
经营类型是以统一的经营目的和统一的林学 技术体系组成的小班集合体,在森林经营水平较 高的林场,如人工林丰产林区、科研实验区、大 型水库周围的护岸林、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树种林 分等,有时需要以小班为单位,分别单独设计经 营利用措施。 瑞士的毕奥莱1880年根据检查法而提出。 小
1、概念
经营类型——在林种区内,根据 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 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经营类 型或叫作业级。
2、经营类型的组织,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树种的不同
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 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2)立地质量的不同 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不同, 表现在地位级、地位指数(级)不同时,小班(林分) 的自然生产力则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优势树种 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 例时,根据经营要求及经营条件,可以组织不同 的经营类型。 (3)森林起源的不同 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相同,则林木的 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不 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 (4)经营目的不同 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2、森林区划的目的
(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 和质量; (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 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
分场 (1) 林业局 林场 分场 (2) 国营林场 (3) 县 乡 营林区 村
林班
小班
营林区 林班 小班
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 林业区划侧重分析研究林业生产地域 性的条件和规律,综合论证不同地区林业 生产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是从宏观来研究 安排林业生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 长时间内起作用。
一、林业区划的概念 以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旗)为总体,在区域间,区别差异、 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 各具特点的“林区”。 二、林业区划的作用及意义 三、中国林业区划系统
(一)林种区的划分 1、概念:
林业局、林场内的森林资源,由于它们在国民 经济中的作用不同,经营方向亦不相同,这反映在 不同的林种上。因此,有必要根据各 林种所占的地 区范围 ,划出不同的经营单位,这种经营单位称为 林种区。 林种区就是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 地域 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 的一些林 地与非林地的经营单位。林种区的界线一般以林班 线作为境界线,这样便于经营管理。
在有林地内林分间的郁闭度相差0.2以上时,可 划出小班。 林型不同,可划出小班,立地条件类型,主要 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确定,如类型不同,可划出 小班。 相差一级,可划分小班。 坡度级分6级,相差一级时划分出小班。 I级为 0º 一5º(平); Ⅱ级为6º一15º(缓); Ⅲ级为16º 一25º(斜); Ⅳ级为26º一35º(陡); V级为36º一45º (急); VI级为46º以上(险)。
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森林区划只是做 了地域上的划分,由于经营目的和自然条件在局 部仍有差别,不能满足森林经营利用上的需要, 因而有必要根据森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以及经营利用措施的要求,将小班(林分或林 地)分别组织成一些单位,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体 系、措施(作业法),以便因地制宜,分别对待。 这样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集约度,简化经营措施 和减轻工作量。 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就是按不同的经营单位 编制的,即在林场内按林种区,在林种区内按经 营类型组织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几个基本概念 林区风景区区划的意义与对象 林业风景区区划的目的与要求 林区风景区区划系统 林区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林区风景区区划原则与方法
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 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 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 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 的场所。
3 实验区 缓冲区的周围最好还要划出相当面 积的保护区,主要用作发展本地特有的 生物资源和适当发展有利于保护区的农 林牧产业。 必要时在保护区内可划出若干开放 旅游的区域,但必须从缓冲区和实验区 内划出,严禁开发核心区。
1、根据保护区的性质划分
(1)科研保护区 (2)国家公园 (3)管理的保护区 (4)资源管理保护区 (5)自然古迹保护区 (6)文化景观保护区 (7)历史或考古保护区
2、特点:
(1)林种:我国《森林法》中规定的5类林种, 就是划分林种区的主要依据。 (2)经营强度(强度):对于同一林种,由于 经营目的或经营强度不同,也可以划分不同的 林种区。如防护林可根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分为 水土保持林种区、水源涵养林种区等。 (3)开发运输条件:交通方便、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的地区可划分一个林种区,交通不便、 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划分一个林种区等。
2
自然保护区具体地点的选定 凡是要选定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应 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工作, 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 及范围、采取的具体措施等。
1 核心区 是保护区的核心,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 存最好的地方。是保护对象最为典型、最集中的地 区。这个区域严格禁止任何采伐和狩猎等活动,最 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能够自然地生长和发展下 去,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 监测环境的场所。 2 缓冲区 一般位于核心区周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 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的地段。 主要作用有2个,其一是对核心区起保护、缓冲作用, 其二是用于某些试验性和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研究。
2、林场的区划
林业局的面积还是很大,实际经营管理 时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再划分为林场,其区 划应以全面经营和“以场定居,以场轮伐”, 森林永续经营原则。林场的面积一般在南方 1万hm2以下,在北方则一般为1万—2万hm2。 3、营林区的区划 在林场内,为了合理地进行森林经营 利用活动,开展多种经营及考虑生产生活的 方便,根据有效经营活动的范围将林场再区 划为若干个营林区。
①农地
包括耕地、轮休地。 ②牧地 包括割草地、放牧地。 ③水域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 ④ 未利用地 包括雪山、沼泽地、悬崖、 沟塑、岩石裸露地等。 ⑤ 其他 包括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 通用地、输电线路、采石场、贮木场、军 事用地等。
(7)郁闭度(疏密度)
(一)概念: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
林班内划出不同的林分地段(林地或非林地 等),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 (subcompartment)。
小班是林场内最基本的经营单位,也是 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和资源管理最基本 的单位。
A、林业用地
①有林地 天然林:郁闭度0.4及其以上; 人工林:郁闭度0.4及其以上的人工起源的林地。 ②疏林地 郁闭度0.3以下的森林。 ③未成林造林地 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株数41%,尚未郁闭, 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 ④灌木林地 覆盖度大于40%的灌木林地。 ⑤苗圃地⑥无林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宜地荒山、荒地
(三)林班的面积要求
林班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营水平和经 营强度。 等级 林班面积(ha) 人工 自然 Ⅰ 50 50-100 Ⅱ 100 100-200 Ⅲ 200 100-200 注:同一林场,林班面积的变动幅度不超过 标准面积±50%,特种用途林面积可小于50ha。
(一)内业设计 1、利用地形图进行区划设计 2、利用航片区划 (二)现地落实 伐开林班线、埋设标桩、编号、命名
优点 :可不伐开林班线,节省工作量,在
山区,便于经营活动。
缺点: 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走向不同,不
利于调查统计及识别方向。
适用条件: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
优点: 克服了人工区划法和自然区划法的不 足,面积虽然不相等但可以调到大致相同; 缺点:组织实施时技术要求较高; 适用条件: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1
2 3 5 6 7 4
8
一
森林区划的目的与意义
1、森林区划的意义 林业生产具有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分 布不均及种类繁多等特点,在这广大的地域内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各有差异。为了 方便经营管理,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及环境因 子的不同对森林资源必须进行区划。林业生产 的还有一个特点是经营周期的长期性,实现森 林永续利用其实质是把森林资源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秩序化。其最基础的工作是从森林区划开 始的。
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森林区划只是做了地域上的划分由于经营目的和自然条件在局部仍有差别不能满足森林经营利用上的需要因而有必要根据森林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的以及经营利用措施的要求将小班林分或林地分别组织成一些单位形成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措施作业法以便因地制宜分别对待
第一节
区划概述
一、区划的概念与种类 区划——是对地域差异性和相同性的 综合分类。区划的区域具有以下特点: 1 内部条件、特征具有相似性; 2 具有密切的区域内在联系性; 3 各区域都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 4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林班
小班
1、林业局的区划 (1)企业类型:主要是根据林权和经营重点划分的,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 (2)森林资源情况:主要是指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 量,表现在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量上。林业 局的经营面积一般以15万—30万hm2为宜。南方 林区森林资源分散可小一些。 (3)自然地形、地势:以山系、水系及永久性的标 志作为林业局的境界,便于经营利用活动。 (4)行政区划:林业局的区划应与行政区划相一致, 有利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