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川木通与木通及预知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川木通与木通及预知子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

又名:淮通、小木通、白木通、油木通、淮木通。

原植物小木通又名土木通、大木通、山木通、蓑衣藤、皮翁铁线莲,分布于陕西、甘肃、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云南;绣球藤又名大木通、大淮通、山木通、广木通、花木通、油木通、柴木通、淮木通、山铁线莲、四喜牡丹、白花木通、金钱木通、白花绣球藤,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本品药材性状:呈长圆柱形,略扭曲,长50~100cm,直径2~3.5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有叶痕及侧枝痕。

残存皮部易撕裂。

质坚硬,不易折断。

切片厚0.2~0.4c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

气无,味淡。

绣球藤与小木通的主要区别是表面灰黑色或灰黄色,横切面木部灰白色,粗者中心常变黑,鲜时切者切面上少数粘附灰黑色胶质物。

除烦,通经下乳。

中医临床用于淋症,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利尿作用。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 的干燥藤茎。

原植物木通又名腊瓜、八月瓜、八月炸、冷饭包、野香蕉、五叶木通,广布于北起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东至东南沿海各省,西达四川;三叶木通又名八月札、八月炸,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及长江流域各省;白木通又名八月炸、地海参、八月瓜藤、三叶木通,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北至山西、陕西、河南,西南至云南。

本品药材性状: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70cm,直径0.5~2cm。

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

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

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微涩。

除烦,通经下乳。

中医临床用于淋症,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利尿,抑菌作用。

预知子:为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又名:八月札。

本品药材性状:呈肾形或长椭圆形,稍弯曲,长3~9cm,直径1.5~3.5cm。

表面黄棕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深皱纹,顶端钝圆,基部有果梗痕。

质硬,破开后,果瓤淡黄色或黄棕色;种子多数,扁长卵形,黄棕色或紫褐色,具光泽,有条状纹理。

气微香,味苦。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胆、胃、膀胱经。

功能:舒肝理气,活血止痛,利尿。

中医临床用于脘胁胀痛,痛经经闭,痰核痞块,小便不利。

木通根:为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根,用于小便淋痛,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乳汁不通。

木通为常用中药,其同名异物品甚多。

2003年以前全国大多数地区主要用关木通,主产东北,以藤细者为佳,但自从被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后即被停止使用。

其次,有些地区除用关木通外,尚用川木通,其品种极为复杂,均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其中以《中国药典》收载的小木通和绣球藤为川木通之代表种。

《植物名实图考》载:“绣球藤生云南。

巨蔓逾丈,一枝三叶。

叶似榆而深齿。

叶际抽葶,开花如丝,长寸许,纠结成球,色黄绿。

”按其文字对照附图,与现今毛
茛科植物绣球藤吻合。

又谓“小木通产湖口县山中。

茎叶深绿,长蔓枭娜。

每枝三叶,叶似马兜铃而细。

”与现今小木通形态一致。

淮通又称淮木通,四川淮通可以宝兴马兜铃为代表,亦以藤茎入药。

此外,据有些地区反映,还有用木通科及防己科植物的藤茎作木通应用的,多未见药材样品。

但均应注意与中国药典收载的正品川木通相区别。

据谢宗万先生本草考证认为,木通科木通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起先被称为“通草”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

《药性论》首先称之为木通。

唐《新修本草》注云:“此物(通草)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穰白,食之甘美。

”其为木通科五叶木通(木通)。

《本草图经》又载一种“三叶相对”的通草,并附有“兴元府通草”图,为3出复叶,可能即为三叶木通。

《唐本草》以前方剂中的通草实即木通科木通,直到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才首改“通草”为木通。

尔后,宋、明代,通草、木通有同物异名现象,即木通科木通多数以木通为正名,少数称通草。

直到清代,通常均以之作正品木通使用。

到了现代,却变得无声无息,或竟改变药名,成了“海风藤”的混乱品种,而药店实际配方所用木通,则被其它品种取而代之。

木通科木通A. quinata有古本草长期使用的历史,又有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其具有利尿的效能,应给予重视。

黄文武等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的化学成分,从其木质藤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9个木脂素成分,分别鉴定为:armandiside、liriodendrin、(+)pinoresinol 4,4’-Ο-bis-β-D-glucopyranoside、(+)-pinoresinol-4’-Ο-β-D-glucopyranoside、(+)-syringe-resinol-4’-Ο-β-D-glucopyranoside、(+)-lariciresinol-4,4’-Ο-bis-β-D-glucopyranoside、(+)-lariciresinol-4-Ο-β-D-glucopyranoside、(+)-lariciresinol-4’-Ο-β-D-glucopyranoside、salvadoraside。

川木通绣球藤叶含以齐墩果酸为苷元的绣球藤皂苷A、B及无羁萜、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八醇。

绣球藤含有以常春藤皂苷元为苷元的六糖皂苷(CMA)及三糖皂苷(CMB)。

木通科木通含白桦脂醇、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木通皂苷Sta、Stb、Stc、Std、Ste、Stf、Stg1、Stg2、Sth、Stj、Stk;另含豆甾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肌醇、葡萄糖、鼠李糖、蔗糖及钾盐。

花中含有矢车菊素-3-木糖基-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对香豆酰基-木糖基-葡萄糖苷等。

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毛茛科和马兜铃科3科植物,1963年版中国药典同时收录了木通科木通、毛茛科川木通和马兜铃科关木
通。

以后各版药典则将木通科木通删去,仅收录了川木通和关木通。

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未见毒性记载。

近代则主要为马兜铃科关木通,屡见毒性报道,成为当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如日本、英国、加拿大均有涉及关木通的肾毒性报告,最近美国FDA提醒公众注意的肾毒性单味药及成药中,关木通及其复方首当其冲,国际上要求禁用的呼声很高。

国家药监局也于2003年4月1日发文,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

2005年版《中国药典》已将关木通删去,增加了木通科木通。

马兜铃科关木通含马兜铃酸(AA)和马兜铃酰胺,毒性大,利尿作用有待确证,杀菌力较差;木通科木通不含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安全无毒,且有利尿作用。

因此临床用木通科木通比用马兜铃科关木通安全。

崔晓红等报道,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全世界约有200种,(也有文献报道约有600种),我国约有40余种。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可分为A、B两类,A类源自马兜铃科植物,B类植物是因中药药名相似而掺杂有相应的A类植物。

在我国常用的中药材有: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己、粉防己、关木通、寻骨风及朱砂莲等。

关木通肾损害的临床表现:马红梅等报道了34例,其中国内21例,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初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继则颜面及全身浮肿,尿少或无尿,双肾区有叩击痛;严
重可见神昏、嗜睡。

生化检查出现再障贫血,血尿素氮升高。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高血钾,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最终导致肾衰。

国外13例来自日本和英国的患者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李锋也报道了关木通中毒症状:剂量在60~100g时,主要表现为头昏、呕吐、腰痛、全身乏困等症状,多在服后4~24小时出现;病情逐渐发展,出现水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剂量在120~200g时,以上症状在服药一小时即出现。

在患者肝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用量仅25g,即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且未能恢复。

对于新生儿来说,木通中毒导致的肾脏损害更为严重。

为了避免AA引起的毒性反应,必须慎用马兜铃属植物和含有该成分的复方制剂,如必须使用也应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超量或长期服用,如发现中毒,应立即停药,并应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

从国外有关含AA中草药引起中毒的救治结果看,大多无效,或预后不良。

国植等报道,1999年英国《刺血针》杂志报道了2名妇女因服含关木通的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晚期肾衰竭事件。

我国早在1964年《江苏中医》就已报道了关木通导致急性肾衰竭事件,并在此后时有发生。

马红梅等报道,利用炮附子对关木通减毒。

关木通性味苦寒,误用易伤阳气,阻碍气化,临床出现一系列阳虚阴盛征象;附子性味辛甘大热,功善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热除湿,主治一切阳虚阴盛之
症。

选用附子救治预防误用关木通所致的中毒病症,深合其苦寒伤阳,阻碍气化,阳衰阴盛之病机。

目前认为关木通主要毒性成分是马兜铃酸和(或)马兜铃内酰胺(ALI),关木通、炮附子(6:1)共煎后AAI、AAII和ALI的含量分别比关木通单煎降低了35%、32%和37%,故炮附子可制约关木通的毒性。

关木通和炮附子在一定的配伍比例范围内,可相互减毒。

孙萍等采用LC-MS对木通、川木通和关木通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木通科木通与毛茛科川木通含有较多的相似成分,相似性较大;关木通与前两者差别很大,相似成分较少。

可用于这三种木通的鉴别。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女萎(毛茛科),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台湾,茎、叶用于霍乱下痢,筋骨痛;浙江有称其为花木通,湖南称木通、山木通,安徽称白木通,云南称川木通、木通草、苏木通;(2)钝齿铁线莲,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茎用于湿热癃闭,水肿,淋证,妇女血气不和,少乳,闭经;江西、湖北、广西称其为山木通,云南称大木通;(3)粗齿铁线莲,又名大木通、山木通、线木通、大齿铁线莲;茎与小木通的主要区别是粗大,直径一般为 1.2~3.5cm,最粗可达4.5cm。

表面有6个粗大的纵棱和6个纵槽,每个纵棱有多个细纵棱,
每个槽中有2个细纵棱,粗皮呈长片状层层纵向撕裂脱落,横切面皮部有6处内陷,木部导管孔较大,鲜时切的横切面上常粘附有灰黑色或灰黄色胶质物;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宁夏、安徽、浙江、湖南,茎用于瘀血疼痛;本品在湖北、四川、浙江、宁夏作木通药用,四川万县地区将节膨大不突出,髓心不黑者称“金钱木通”,供出口;(4)短尾铁线莲,又名山木通,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四川,茎用于五淋,淋症,腹中胀满;四川称其为小木通,陕西称石通;(5)毛木通,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全株用于扁桃体炎,跌打损伤;(6)浙江山木通,分布于浙江;(7)威灵仙,分布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贵州称其为黑木通;(8)金毛铁线莲,又名山棉花、风藤草、野木通、金毛木通、金丝木通、黄花大淮通,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河北、湖北、湖南、浙江,根或茎(风藤草)用于肾炎水肿,小便淋痛,跌打损伤,骨痛,经闭;(9)合柄铁线莲,分布于西南,根用于哮喘;贵州兴义称其为小木通,云南丽江称木通、白木通、盘盘木通,昆明称大木通,维西称木通;(10)丝铁线莲,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全草用于头痛,目赤肿痛,高血压症,四肢麻木,失眠;广东称其为甘木通;(11)山木通,
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云南,根(山木通)用于风湿关节痛,吐泻,疟疾,乳痈,牙疳;茎通窍,利水;湖南、四川称其为木通,云南、广东称小木通,贵州称大木通;(12)铁线莲,又名山木通,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根及全草用于小便不利,腹胀,便秘,外用于关节肿痛,虫、蛇咬伤;(13)小蓑衣藤,又名小木通,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藤茎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筋骨痛,利水;云南称其为小花木通;(14)金佛铁线莲,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广西,根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湖北称其为绿木通,广西称木通、藤通、小木通、木通藤;(15)单叶铁线莲,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四川、贵州、云南,根、叶用于胃痛,腹痛,跌打损伤,驱蛔,小儿高烧,外用于痄腮;四川南川作木通药用;(16)细木通,分布于云南,称其为小木通,根用于疟疾,麻风病;(17)毛蕊铁线莲,又名小木通、过山龙、丝瓜花,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全草用于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腹胀,无名肿毒;广西称其为木通,四川称川木通;(18)锈毛铁线莲,又名齿叶铁线莲,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全株用于风湿骨痛,毒蛇咬伤,目赤肿痛,小便淋痛;广东、四川称其为木通,云南称小木通,四川部分
地区作木通药用;(19)菝葜叶铁线莲,又名辣木通、大见血飞、滑叶木通,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全草(金丝木通)用于风湿骨痛,水肿;广东作木通代用品,称其为“紫木通”;(20)长瓣铁线莲,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茎利尿通淋;四川作川木通药用;(21)毛柱铁线莲,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藤叶用于风寒感冒,胃痛,风湿麻木,经闭;广东、广西、四川称其为木通,广西容县、北流称土木通,乐业称木通藤;其变种沙叶铁线莲,广东惠阳称其为三叶木通;(22)大花绣球藤,又名红花大淮通,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西藏,功效与绣球藤相同;湖北称其为红木通,不少地区亦同作川木通药用;(23)东方铁线莲,分布于新疆中部和西北部,茎称新疆木通,功能清热利水,通经活络;新疆地方标准收载;(24)钝萼铁线莲,又名云南小木通、疏齿铁线莲;与木通的主要区别是,表面黑褐色至灰褐色,有6个粗纵棱,每个粗纵棱有多个细棱,粗皮表面有横裂纹,呈丝状或长条状层层脱落,横切面皮部有6处内馅,木部淡黄色或橙黄色,呈明显的菊花样,外缘有6个齿轮样的齿,鲜时切面上少数粘附有灰黑色或灰黄色胶质物;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藤茎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健胃消食,清肝明目;湖北称其为绿
木通、线木通、兴山称柴木通,云南红河称小木通、木通藤、细木通、小木通藤;(25)须蕊铁线莲,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藤茎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四川作川木通药用;(26)西南铁线莲,又名假须蕊铁线莲,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藤茎(西藏花木通)用于水肿,小便涩痛,淋证,口舌生疮,久痢脱肛,乳汁不足;(27)曲柄铁线莲,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全株用于风湿骨痛,痛风;湖北称其为小叶木通;(28)莓叶铁线莲,又名红叶铁线莲,分布于广西、云南,根或全草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小便涩痛,淋证,便血,口腔溃疡,胎盘不下;云南红河州称其为毛木通、花木通、细木通;(29)西伯利亚铁线莲,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茎枝称花木通、天山木通、新疆木通,功能清心火,泄湿热,通血脉,临床用于尿道炎,小便不利,急性膀胱炎,尿血,尿道涩痛;(30)甘青铁线莲,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藤茎用于消化不良,痞块食积,腹泻;四川作川木通药用;(31)杯柄铁线莲,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藤茎消炎,清热,通经;四川称其为大木通、金钱木通;(32)柱果铁线连,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根、叶利尿,祛瘀,驱风除湿,舒筋活络,镇痛;陕西称其为岩木通,贵州称藤茎为黑木通;(33)云南铁线莲,分布
于四川、云南,茎用于小便短赤;云南曲靖称其为辣木通,个别地区称山木通、三叶木通、大花木通及大叶木通;
(34)清水木通(木通科),分布于台湾;(35)长序木通,分布于台湾;(36)多叶木通,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陕西;(37)钝叶木通,分布于广东;(38)绿花木通,分布于江苏;(39)鹰爪枫,又名八月札、八月瓜、牛千斤,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根用于风湿筋骨痛;茎藤作木通药用;果实作预知子药用;(40)紫花牛姆瓜,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福建、湖北、广东,果实、茎藤用于胃痛,风湿痛,跌打损伤;本品在四川作八月札、木通入药;(41)牛姆瓜,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茎藤、果实功效同木通;(42)五风藤,分布于西南,茎藤用于小便淋痛,脚气浮肿,乳汁不通,胃痛,风湿痛,跌打损伤;云南称其为大木通、八月札、八月瓜;功效相同的有狭叶牛姆瓜,分布于四川西昌;(43)小花五风藤,云南有称其为八月瓜、大木通;(44)串果藤,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为我国特有属,茎藤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陕西以本种作木通药用;(45)西南野木瓜,分布于广西、贵州,根用于风湿痛,劳伤咳嗽,肾虚腰痛,痢疾;广西称其为九叶木通,贵州称六月瓜;(46)野木瓜,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
贵州、云南,根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痈肿,水肿,小便淋痛,月经不调;四川称其为五叶木通,贵州以其根与白木通混用;
(47)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又名木通、淮通、马木通、苦木通、东北木通,分布于东北及山西、甘肃、陕西;本品药材性状: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1~2m,直径1~6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棕褐色残余粗皮的斑点,节部稍膨大,有1枝痕,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色或淡黄色,皮部薄,木部宽广,有多层整齐环状排列的导管,射线放射状,髓部不明显,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微,味苦;本品味苦,性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功能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利尿,抗肿瘤,增强免疫作用,对平滑肌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等。

关木通有效成分不清,马兜铃酸含量与经验鉴定优劣不完全一致,关木通水浸出物含量与直径大小无关,直径超过6cm,含量并不低,同样符合色泽越黄含量越高的关系,水浸出物含量与产地关系也不明显;关木通含马兜铃酸A、B、D及青木香酸、马兜铃苷、马兜铃酸D甲醚、木兰花碱、β-谷甾醇及右旋异双环大牻牛儿烯醛、常春藤皂苷元等;(48)大叶马兜铃,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健脾利湿;曾作木通药用,销全国并有出口;(49)宝兴马兜
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藤茎(淮木通)用于热淋涩痛,水肿,阴痒症,风湿关节痛;西藏称其为关木通。

(50)山梅花(虎耳草科),又名毛叶木通,分布于云南,为其特有药用植物,茎、叶用于小便淋痛,黄疸型肝炎,膀胱炎;(51)对叶豆(豆科),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遍及热带地区;云南称其为非洲木通;(52)小叶三点金草,分布于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浙江、海南,全草(碎米柴)用于泌尿系结石,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小儿疳积,痈疽发背,痔疮,漆疮;云南称其为小木通;(53)刺木通,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根、叶、果实用于头痛,痢疾,种子祛风除湿,驱虫;(54)幌伞枫(五加科),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根、树皮用于感冒,中暑头痛,痈疖肿毒,骨折,烧、烫伤,扭挫伤,蛇咬伤;广西个别地区混称其为大木通;(55)白背鹅掌柴,分布于贵州、云南,根、茎、树皮、叶称大泡通,功能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通便,根、茎用于牙痛,胃痛,腹痛,便秘,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云南称其为大木通;(56)通脱木,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为我国特有属,茎髓(通草)用于水肿,小便淋痛,尿急,乳汁较少或不下;湖南称其为大木通;(57)苦绳(萝藦科),分布于陕西、甘肃、
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全株用于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虚咳,胃痛,风湿痛,痈疮疖肿;云南称其为小木通;(58)南山藤,又名土木通、木通藤,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台湾,全株用于感冒,咳嗽痰喘,妊娠呕吐,食道癌,胃癌,疟疾;广西南宁称其为山木通、土木通或木通藤,南宁和百色地区有作木通使用的情况,广东、海南亦混称其为木通;(59)假木通,原植物名木通黑蔓藤,分布于广东、广西,叶(假木通)用于产后血虚,乳汁不足,月经不调,痛经,根强筋壮骨;广西有称其为假土木通;(60)云南鸡血藤(木兰科),分布于云南,藤用于气血虚弱,月经不调,胞宫寒冷,带下病,遗精;四川绵阳称其为血通或混称淮通;(61)冷饭团,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根、茎藤(吹风散)用于风湿痛,骨折,痛经,胃痛;四川绵阳称其为血通或混称淮通;(62)小花五味子,分布于贵州、云南,全株用于风湿腰痛,胃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云南称其为血木通;(63)球果藤(防己科),分布于贵州、云南,根用于风湿痛,劳伤,水肿;贵州遵义混称其为淮通;(64)木防己,分布于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根用于风湿痛,神经痛,咽喉痛,水肿,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四川发现以其混充淮通;(65)青藤,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根、茎藤(青风藤)用于风
湿关节痛,劳损,神经痛,水肿,泄泻,腹痛及毒蛇咬伤;贵州有以其为淮通,安徽有称青木通;(66)毛青藤,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广东、贵州;陕西西安称其藤茎为木通、土木通,河南称通条;(67)三裂蛇葡萄(葡萄科),又名赤木通,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根皮用于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68)七叶崖爬藤,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根、藤用于小便涩痛,淋证,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疮疖肿毒;四川西昌地区以其藤茎为血木通;(69)华北葡萄,又名毛叶葡萄,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根、全株祛风湿,消肿毒;四川西昌以其藤茎混充淮通;(70)大叶白纸扇(茜草科),分布于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茎、叶用于感冒,小儿高热,小便不利,痢疾,无名肿毒;广西个别地区混称其为木通;(71)鸡失藤,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全草用于黄疸,积食饱胀,经闭,痢疾,胃气痛,风湿疼痛,泄泻,肺痨咯血,顿咳,消化不良,小儿疳积,气虚浮肿;陕西部分地区以其藤茎混称木通;(72)软枣猕猴桃(猕猴桃科),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云南;东北地区有以其藤茎混称木通;朝鲜和日本也以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