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资源的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桑资源的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
摘要对我国果桑资源状况、果桑资源研究进展、培育应用的果桑新品种、桑果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果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果桑;资源现状;研究开发;新品种;综合利用
桑树的原产地为我国[1],其栽培历史悠久,在大自然内分布非常广泛,野生的桑树资源非常丰富。
果桑是指以产桑果为目的果用桑树。
桑果即桑葚,是一种具有多种营养物质的水果,其味道甜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已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2]。
随着果桑新品种的不断选育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果桑产业发展迅速,使得果桑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本文试就我国果桑资源状况、果桑新品种介绍、果桑资源研究利用概况、桑果的开发利用等相关领域的情况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1 我国果桑资源现状
20世纪50年代,收集到的果桑地方品种达400份以上,目前全国已收集保存有近3 000份桑树种质资源,其中果桑种质资源(品种)超过70份[1],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山东、江苏、广东、河北等省区。
各种果桑的品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如雅安3号、绿枢子、江米果桑等的品种口感非常好;紫城2号、琼46、长青皮等品种的产量非常高;打洛1号、琼46等品种的抗病性非常强;有些品种的药用价值非常高。
因此,应具体视果桑资源的应用来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栽植[3]。
2 果桑资源研究进展
2.1 果桑资源研究利用概况
日本学者田中真[4]对桑葚的生产及利用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品种的选择、最佳的收获方式、果汁的酸甜度以及果品的加工利用等内容。
随后,国内对桑葚资源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河南省鉴定出多个果桑品种,如大白鹅、枣红椹子等[5];山东省鉴定出8个桑葚品种,如大白椹、绿根子、珍珠白、大马牙、小点红等[6]。
吴添金[7]对果桑品系的性状比较与采后变化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产量高、颜色好、对菌核病抗性强的品系72C-02[7]。
陕西发掘出了陕桑761、陕桑408等适于陕西及黄河流域栽植的果叶兼用品种[8]。
云南的长果桑和广东桑具有很高的果用桑开发价值[9]。
2.2 桑果营养成分的研究
以草莓为对照,测定江米果桑、东光大白等5个品种桑果的营养成分,结果得出桑果总糖含量比草莓高1倍,既可鲜食,亦可加工成饮料[10]。
不同成熟程
度桑果理化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桑果含糖量随熟度加深而增加,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以一之濑为高[11]。
22倍体新疆药桑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33%和17.55%,Vc含量极高,16种氨基酸齐全,含量又较高,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5,符合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参考蛋白模式[12]。
胡隆基等[13]对桑椹红色素的提取、毒理及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该色素对光、热稳定性良好,实际无毒、适用于糖果、清凉饮料、配制酒、果冻、果味冰糕等食品的着色。
另外,在桑果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4-17]。
2.3 桑果药用及营养价值研究
研究表明,桑果含有Lys、Glu、His等16种氨基酸,含有V■、V■、V■、V■、V■、VC、VE等多种维生素及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还含有铁、钙等矿物元素及胡萝卜素、纤维素、果胶等[2]。
桑果作为药品,性味甘、酸、凉,具有滋补肝肾、养血祛风、安神养心、延缓衰老的功效。
主治耳聋、目昏、须发早白、神经衰弱、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痛、失眠健忘、身体虚弱等症状[2]。
新疆药桑在维吾尔医药中早为应用,对低血糖、心肌炎、抗衰老、促进消化及呼吸作用、消炎止痛和治疗营养不良症等均有作用[12]。
总之,桑椹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的花青素甙和白藜芦醇,符合现代保健的需要[18-23]。
3 已培育并开始应用的果桑新品种
近年来,有关科研单位选育出了果形大、产果量高、口感好的果桑专用品种,这些新品种一进入市场,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现将几个主要的新品种简介如下。
3.1 8632杂交品种
8632杂交品种树姿开张,枝条粗而直,下垂枝少,叶片较大,花芽率极高,单芽果数4~5个。
果实紫黑色,长简形,纵径4.5~5.0 cm,横径1.8~2.2 cm,单果重6~8 g,最大果重15 g,果味酸甜爽口,清香怡人。
5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期20 d左右,产桑果7.5~37.5 t/hm2、桑叶24 t/hm2左右。
该品种抗旱、耐寒、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是较理想的果叶两用品种。
3.2 红果1号
红果1号树形直立紧凑,枝条粗长,节间较密,叶片大,花芽率高,单芽果7~10个,多集中于冬芽;果实圆筒形,紫黑色,纵径2.5 cm,横径1.3 cm,单果重2.5 g左右,果汁多,果味酸甜。
5月上中旬开始成熟,成熟期持续20~30 d,产桑果7.5~30.0 t/hm2、桑叶22.5 t/hm2左右。
该品种适应性强,是高产型果叶兼用及加工用品种。
3.3 大十
大十为三倍体品种,由浙江省台州市临海蚕桑站选育成功。
树姿开张,枝条细直,叶较大,花芽率高,单芽果数5~6个。
果实紫黑色,纵径3.0~3.5 cm,横径1.2~1.5 cm,单果重3~5 g。
果汁丰富,果味酸甜清爽。
5月上中旬成熟,成熟期30 d以上,产桑果15.0~22.5 t/hm2、桑叶22.5 t/hm2左右。
抗病性较强,抗旱耐寒性较差,果叶兼用。
3.4 白玉王
白玉王树枝开张,枝条细直,叶较小,花芽率高,果实乳白色,长筒形,纵径3.5~4 cm,横径1.5 cm左右,单果重4~5 g,最大10 g,果肉汁多,甜味浓,含糖量高。
5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期30 d左右。
产桑果15 t/hm2左右、桑叶22.5 t/hm2左右。
该品种适应性强,抗旱耐寒,是一个大果型叶果兼用品种。
3.5 四季果桑
四季果桑系最新品种,果色紫黑,平均单果重7 g。
四季桑果在4个季度都可以成熟,分4批,即清明期间、夏季、中秋期间、春节期间。
四季果桑为桑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喜光喜温,冬季能耐-25 ℃左右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性强,几乎不用喷农药,不需配授粉品种,栽培技术简单,管理方便,挂果率很高,定植当年产量可达15.0~22.5 t/hm2,第2年进入丰产,三年生树结果50 kg/株以上。
3.6 特长果桑
特长果桑果长10~14 cm,最长可达到18 cm,果肉糖度可达18%,高的达22%,浓甜无酸,富含V A、V■、V■、VC及铁、钙、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幼苗叶长18~25 cm,叶宽卵圆形或卵形。
特长果桑在南方全年均可挂果,人工条件翌年可产6~7批果。
果色紫红,呈粉红时便可采摘,适当修剪,15 d 后可再次开花结果。
盛产期每年产果100 kg/株左右。
3.7 苏葚72号
苏葚72号表现为产果量高、抗菌核病(白果病)、耐寒,2008年通过了江苏省蚕学会组织的审核鉴定。
树势强健,生长旺盛,枝条直立,节间密,树皮棕黄色,冬芽红褐色、长三角形,芽体大,副芽少,叶长18.6 cm、叶幅14.4 cm。
桑葚长条形,大而多,呈紫褐色。
开花期3月中下旬,成熟期5月中下旬,果长4.1 cm、横径2.0 cm,平均单果重4.8 g,最大8.1 g。
成熟的桑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1%,VC含量为9.96 mg/100 g,pH值4.7,口感酸甜,出汁率76.7%[3]。
3.8 苗栗1号
苗栗1号易栽培管理,产量高,品质较优,果实总抗氧化能力极高(桑椹为本土水果中最高者),亦为极具前瞻性之机能性果品。
为台湾第1个取得品种权及通过命名之桑椹品种。
树形展开,叶互生,椭圆形,叶缘钝锯齿,叶基浅湾形,
新叶淡绿,叶柄淡绿,枝条新梢为淡绿色,成熟为褐色至灰褐色,节间长中等;花性为雌株。
果实性状:果形椭圆形,果长中等,果宽长,果柄长度中等;成熟果实紫黑,单粒果重高(约5.5 g),可滴定酸高(约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3.9 穗果2号
穗果2号是从广东桑自然杂交后代实生桑中筛选出的挂果多、果型大的优良单株经培育和品比试验后选育而来。
其经济性状好,坐果率90.2%,平均单芽坐果数6粒/芽,果长径4.1~5.8 cm,果横径1.4~2.0 cm,果形长圆筒形,单果重4.0~11.0 g,盛熟期平均单果重8.0 g,二年生植株米条产果量1 097.10 g。
鲜榨果汁糖度9.0%~15.0%,酸度1.69~3.90 g/L。
糖酸比3.08~5.30,pH值4.5~5.4,色素含量OD538吸光值为120~270,出汁率70%~78%。
3.10 椹莓098
椹莓098是2002年从我国台湾省引进的46C019专用果桑品种嫁接后选出的优系单株,是一个果个大、丰产、抗性强,既可以采果、采叶,又可以观赏,既可以生食又可以加工的优良品种。
其果实经济性状为:果实为圆筒形,平均长度在3.2 cm左右,其粗1.4~2.4 cm,果个大,平均单果重4.8 g,最大果重10.5 g,聚合果发育紧密,果实在幼果期为青绿色,且布满白丝(花丝),花后白丝逐渐脱掉,果实逐渐变红至鲜红色。
第3个膨大期,聚合果突起膨胀,颜色由红色变为紫红色到紫黑色,像珍珠一样,果面光泽性强,光亮美观,十分诱人。
3.11 椹莓068
椹莓068是从原果桑实生苗中选出的大叶大果品种,抗旱、抗寒力极强,抗病性较好,产量较高,是果叶兼用的优良品种。
2007年通过专家鉴定。
果实经济性状:该品种果个特大,长扁圆形,果实平均长4.12 cm,宽2.02 cm,平均单果重4.6 g,最大果重14.8 g,最大果长达6.5 cm、宽2.84 cm,是目前果桑系列品种中最大的品种之一。
果实成熟后紫红色,底色粉红色,汁液多,聚合果皮较薄,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4%,出汁率72%左右,中生中熟,成熟期在5月中旬至6月初结束。
3.12 SG01
SG01是苏州大学选育的一个叶果两用新品。
以大十作为对照品种,从栽植当年的生长发育情况来看,果桑新品种SG01的枝叶生长比较旺盛,桑叶产量具有明显的丰产优势,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又比较适合于丝茧育生产的叶质要求。
3.13 国森优选2号
国森优选2号从引进杂交桑中单株选优,经过嫁接固定选育而成,是一个优
良的果叶兼用型品种。
果实重5 g以上,最大果重12 g,扁平形,紫黑色,糖酸比适度,适合加工;6月初开始成熟,成熟期30 d。
产桑果22.5~30.0 t/hm2、桑叶15 t/hm2左右。
树形直立姿直立,适合矮化密植栽培;抗寒抗旱性能较强。
3.14 格鲁诱2号
格鲁诱2号种源为格鲁桑系,经引进诱变选育而成,可作果叶兼用桑。
果实重3 g左右,长筒形,紫黑色,果汁鲜艳,果味酸甜;5月中旬开始成熟,熟期1个月左右。
产桑果15.0~22.5 t/hm2、桑叶22.5 t/hm2左右。
树形直立,可作矮化密植栽培;适应性强,抗病性较好,耐寒耐旱,适宜在西部地区推广。
4 桑果的开发利用
桑果的开发利用包括桑果食品、桑果药食兼用保健品的开发2个方面。
4.1 桑果食品的开发
目前,成功开发的桑果食品包括桑果罐头、桑椹汁饮料、桑堪膏、桑椹保健饮料、桑堪酒、桑果饮料等[24-34]。
其中桑果汁饮料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新型饮料,与其他饮料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不含人工色素和防腐剂,非常符合现今人们对饮料的需求。
桑果汁饮料作为一种健康、优质、天然的饮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硒及黄酮类物质,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
桑椹酒是指将桑葚进行发酵酿制成的果酒,该种酒不仅具有酒的香味和品位,还保留了桑葚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具有香甜可口、色泽诱人等特点。
此外,因其中含有高于普通干红红葡萄酒2倍的白黎芦醇还具有软化血管、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宣城市金大庄园生产的“遥山”牌低度桑椹酒畅销杭州市场,经济效益可观,发展潜力可观。
果酱在大部分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中起的作用非常大,很多家庭的生活都离不开果酱。
因此,生产果酱有非常大的出口潜力。
随着国内西餐厅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果酱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桑葚果酱的生产成本较小,但是其市场价格却很高,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桑椹粉是将新解的桑葚干燥后磨成粉状,是一种天然的无污染的果粉,其不仅具有桑葚的口味,还可以应用于保健品及各种食品的生产中,如功能性食品、婴幼儿食品、各种膨化食品、中老年食品、固体饮料、糖果、糕点、果酱、方便食品及制药原料等。
桑椹中花青素含量很高,且非常稳定,故其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色素鲜果。
4.2 桑果药食兼用保健品的开发研究
利用桑葚做成的药食兼用保健品已在我国应用很久。
如:可以将熟桑葚及蜂
蜜混合制成膏状,可以治疗少年白发、病后身体虚弱、肠干舌燥、神经衰弱等症状,具有补气、益血、滋肝肝等功效[19]。
将桑堪、肉从蓉、黑芝麻及炒枳壳等4种物质放置水中进行煎煮,对妇女产后便秘的治疗非常有效[23]。
将桑堪、女贞子、旱莲草等放置黄酒中浸泡,待其药效慢慢渗入酒中,饮此酒对肝肾血气不足所导致的头晕、身上酸痛等症状的治疗功效甚大[24-26]。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素有“东方神树”、“中华圣桑”美誉的果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及综合利用,以开发出人们更加喜欢的食品、保健品等。
6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桑树品种志[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2.
[2] 张彦昌,赵德英,程慧.果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山西果树,2009(1):41.
[3] 林元吉.桑蚕茧丝副产物综合利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1-193.
[4] 田中真.桑的综合利用:桑堪的生产和利用[J].日本蚕丝新闻,1988(9):14.
[5] 刘长青.河北省果桑品种资源调查初报[J].河北林学院学报,1986(1):119-121.
[6] 攀孔章.山东的果桑资源[J].作物品种资源,1988(3):13-14.
[7] 吴添金.果桑品系之性状比较与采果分析[J].蚕蜂年报,1992(6):33.
[8] 王淑侠,韩明斋.推荐几个果用桑品种[J].陕西蚕业,1994(4):35.
[9] 储一宁.云南果用桑资源与开发[J].云南蚕桑通讯,1995(3):28.
[10] 杨德栓.桑果开发利用的可行性研究[J].蚕桑通报,1991,22(1):58-60.
[11] 高桥英二.桑果品种及不同熟度的理化成分的变化[J].群马农业研究,1992(9):59-64.
[12] 宋大可.新疆药桑果汁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的探讨[J].蚕桑通报,1994,25(4):34-37.
[13] 胡隆基.天然色素桑椹红的提取、毒理及应用研究[C]//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会议论文集.大连:[出版者不详],2000:159.
[14] 刘增城.介绍果桑产期调节技术[J].蚕蜂业专讯,1995(11):3-4.
[15] 林进财.桑果产期调节[J].蚕蜂业专讯,1996(16):5.
[16] 郭希才.果桑栽培技术[J].蚕桑通报,1995,26(3):60.
[17] 叶正梅.果叶两用桑栽培技术[J].蚕丝科技,1998(2):10.
[18]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68.
[19] 吴家境.中华药膳大宝典[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359.
[20] 刘利,潘一乐,郭继科.果桑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C].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会议论文集,大连:[出版者不详],2000.
[21] 刘利,潘一乐.果桑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1,2(2):61-65.
[22] 范仲先.果桑新品种3款[J].新农村,2011(3):20.
[23] 郭晓明.产后便秘的饮食疗法:桑椹从蓉汤[J].中国食品,1989(2):10.
[24] 雷明,吴国兴.华夏中医古方偏方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8-49.
[25] 操红缨.桑椹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8):624-626.
[26] 赵忠平,周全珍,潘志法,等.果桑资源产业化研究现状与设想[J].江苏蚕业,2012,34(3):44-48.
[27] 彭扯祯,陈炳华.几种桑果饮料的制作[J].广东蚕丝通讯,1986(2):50.
[28] 唐本琏,武玉壁.紫桑椹及白桑椹——新型软饮料研制成功[J].食品研究与开发,1987(4):7.
[29] 吴婧婧,梁贵秋,陆春霞,等.果桑及桑椹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319-320.
[30] 田中真.桑椹酒的加工[J].蚕丝科学与技术,1990,20(1):35-37.
[31] 董玉新.桑果酒的研制[J].食品科学,1997(5):61-62.
[32] 张艳丽,邵则夏,陆斌,等.桑椹酒食用药用价值与加工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5(4):30-31.
[33] 姚玉静,龚慧雯,王尔茂.果醋的保健功能[J].饮料工业,2009,12(9):1-2.
[34] 张利,李芃,曾里,等.低糖桑椹果脯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9,34(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