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不分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不分版本
限时综合训练二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分)
游大慧寺记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
询之,皆阉人之葬地也。
阉人既葬于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
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
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
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
其石皆自吴
之震泽舟载而舆致
..焉。
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
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②为文,立石祠门之外。
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
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侍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假设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
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
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那么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
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那么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那么
..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选自清代大櫆《海峰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①浮屠:僧人。
②李东阳:明朝诗人,官至吏部尚书。
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名:命名
B.寺后积土成阜.阜:小山
C.下视平地殆.数仞殆:大概
D.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
..焉舆致:车载而至
答案 A
解析名:名望。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
远近 B.⎩⎪⎨⎪⎧ 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夫晋,何厌之.
有 C.⎩⎪⎨⎪⎧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 那么..其归且将无所不至风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翼也无力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连词,那么。
A 项介词,引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向/介词,被。
B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 项连词,假设/连词,表顺承。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大慧寺位于宛平香山的畏吾村,被本地人称为“大佛寺〞,是明正德年间皇帝催促司礼太监张雄建造的。
B .大慧寺的西面,有许多墓冢,高大雄伟,石人石兽侍立在坟前,大都是司礼太监张雄族亲的坟墓。
C .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通过明大学士李东阳为太监所挟撰写碑文一事,来讥讽官场上的患得患失,阿附权势。
D .文章后两段,作者分析了朝中贵人与宦寺之间互相依附的关系,指出为人臣者低声下气的原因,笔力遒劲。
答案 A
解析 原文只是说“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并未提及“皇帝催促〞。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
(3分)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答案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在佛寺之中立了道家的神祠,借此来保存(他们的)寺庙。
(2)假设(他们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而是属于)自己得来的,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参考译文
我旅居京城没事的时候,期间跟随友人在靠近京城之外的地方游玩,而京城的四周,处处有佛寺,宏伟壮丽,奇特非凡的(佛寺)数不过来。
问了问,(这里)都是宦官的安葬之地。
宦官埋葬在这里之后,另外在墓地旁边建立了大的寺庙,让僧人住在里面,作为他们葬地的守墓之人。
然后墓内又一定要请朝中的显贵之人,(一般是)闻名于当世的三公和辅相以上的朝中大臣写碑文,然后刻在石碑上来记下这些文章。
从西直门出来经过高粱桥,往西北再走三里左右,那里是宛平香山的畏吾村,有一座寺庙叫大慧寺。
从很远的地方看,高出松树和桧树的树梢,它的中堂有座大佛,高五丈多,本地人也称呼它为“大佛寺〞,是明武宗正德年间,司礼太监张雄建造的。
寺庙后面土坡积成了小山,山石堆成了山,山又高又陡,(从山上)往下看平地大概有好几仞(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那些石头都是从吴县的震泽用船运后用车载送到这里的。
山石凹陷空明,登上石头的裂缝处而远望,看得见外面,外面却看不到里面。
大慧寺的左边建了佑圣观,在土山的高平之处建了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写了碑文,(并且)立石碑在真武祠的外面。
当时,皇帝明世宗正崇尚道术,宦官害怕他们的寺庙有一天被破坏成为道院。
所以在佛寺之中立了道家的神祠,借此来保存(他们的)寺庙。
大慧寺的西面,有许多坟墓,石人石兽,雄伟地侍立在坟前,大都是司礼太监张雄家族亲人的坟墓。
那些让朝中显贵之人写碑文,本来像挟持他们不得不写的形势;而那些显贵之人,也是低声下气,接受这样的事实又不敢不写。
天下没有不了解他却可以要挟他让(他)一定这样做的情形,追究它的根源,一定是出于朝中的显贵之人和宦官有故交。
那些朝中的显贵之人因为与宦官有旧交,那么那些之所以成为显贵之人,未必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
假设(他们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而是属于)自己得来的,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而那些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却又与宦官非常交好,只是担忧宦官转嫁祸福于他们,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患得患失吧。
作为人臣如果患得患失,那么他们的归向将没有什么不能做。
再说假使忧虑得到就果真可以得到,忧虑失去就果真可以不失去,我也安心(我)所得到的却让他们不忧虑?于是患得患失,而得失的衡量,最终又不可以靠自我来操纵;我自己能够成功,又何必与那些宦官亲近呢?这就是我屡次读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的原因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禅月集序
[唐]吴融
夫诗之作,善善那么颂美之,恶恶那么风刺之。
苟不能本此二道,虽甚美,犹土木偶不主于气血,何所尚哉?自《风》《雅》之道息,为五、七字诗者,皆率拘.以句度属对焉。
既有
所拘,那么演情叙事不尽矣。
且歌与诗,其道一也,然诗之所拘悉无之,足得放意取非常语、非常意,意又尽,那么为善矣。
国朝能为歌为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
盖气骨高举,不失颂美风刺之道焉。
厥后,白乐天讽谏五十篇,亦一时之奇逸极言。
昔张为作《诗图》五层,以.
白氏为广阔教化主,不错矣。
至于李长吉以降,皆以刻削峭拔飞动文彩为第一流,有下笔不在洞房蛾眉神仙诡怪之间,那么掷之不顾。
迩.来相敩学者,靡曼浸淫,困.
不知变。
呜呼!亦风俗使然也。
然君子萌一意,出一言,亦当有益于.
事,矧极思属词,得不动关于教化? 沙门贯休,本江南人,幼得苦空理,落发于东阳金华山,机神颖秀,雅善歌诗。
晚岁止于荆门龙兴寺。
余谪官南行因造其室每谭论未尝不了于理性自旦而往日入忘归邈然浩然使我不知放逐之戚。
此外商榷二雅,酬唱循环,越三日不相往来,恨疏矣。
如此者凡期有半。
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然其旨归,必合于道。
太白、白乐天既殁,可嗣其.
美者,非上人而谁? 丙辰,余蒙恩诏归,与上人别,袖出歌诗草一本,曰《西岳集》,以为赆.
矣。
切虑将来作者,或未深知,故题序于卷之.
首。
时己未岁嘉平月之三日。
(有删改) 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皆率拘.
以句度属对焉 拘:拘束 B .迩.
来相敩学者迩:近 C .困.
不知变困:穷困,苦难 D .以为赆.
矣赆:临别礼物 答案 C
解析 困:陷在无法摆脱的环境中。
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以.白氏为广阔教化主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 亦当有益于.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 可嗣其.美者其.
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D.⎩⎪⎨⎪⎧ 故题序于卷之.首古之.学者必有师
答案 D
解析 A 项介词,把/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
B 项介词,对/介词,比。
C 项
代词,他们的/代词,那。
D项均为助词,的。
8.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本文标举诗教,主张美刺,认为如果不能以美刺为根本,那么所写的诗即使文辞优美,也是不值得推崇的。
B.本文特别推重“歌〞,认为歌比诗更自由,既能尽意,又能运用非同一般的文辞,表现非同一般的新意。
C.文章高度赞扬了李白、白居易的诗作,但认为贯休的作品多以理胜出,又能有新意,水平远远超越了二人。
D.文中不仅阐述了作者在诗文创作方面的主张,而且讲述了其与贯休的交往过程,表达了对贯休的赞颂之情。
答案 C
解析“水平远远超越了二人〞错,原文只是说贯休继承了李白、白居易的优点。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
(3分)
余谪官南行因造其室每谭论未尝不了于理性自旦而往日入忘归邈然浩然使我不知放逐之戚
答案余谪官南行/因造其室/每谭论/未尝不了于理性/自旦而往/日入忘归/邈然浩然/使我不知放逐之戚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夫诗之作,善善那么颂美之,恶恶那么风刺之。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外商榷二雅,酬唱循环,越三日不相往来,恨疏矣。
如此者凡期有半。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的创作,喜爱好的就歌颂赞美它,厌恶差的就揭露挖苦它。
(2)除此之外还商讨《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一遍又一遍地酬答唱和,如果超过三天不互相往来,就会遗憾关系疏远了。
像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共一年半。
参考译文
诗的创作,喜爱好的就歌颂赞美它,厌恶差的就揭露挖苦它。
假设不能按照这两种方法。
即使文辞优美,也像泥土或木头做的玩偶一样没有生机和活力,有什么可推崇的呢?自从(崇尚)《风》《雅》的风气消失后,写五言诗、七言诗的人,全都拘束于句读、对仗(等规矩)。
既然有了拘束,就不能完全抒发感情表达事情。
况且歌与诗,它们的内在规律是一样的,可是(写歌的时候)像写诗那样的拘束都没有了,完全可以任意选取不一般的语言、(表达)不一般的意思,意思全部表达出来,就是好的作品了。
本朝能写歌写诗的人不少,只有李白是第一。
大概是因为他的诗风格骨力卓越,不失歌颂赞美与揭露挖苦之职。
其后,白居易的五十首讽谏诗,也是一段时间里奇特超俗的作品。
以前张为作《诗图》(把诗人分为)五层,以白居易为广阔教化主,是很好的(选择)。
到了李贺以后,都把文笔深刻峻拔、语言飘逸华美的诗歌当作第一流,如果落笔不在洞房峨眉神仙诡怪上面,就会弃掷不顾。
近来相教学的人,文风柔弱互相濡染,深陷于此不知变通。
唉,这也是风气造成的啊。
然而君子萌生一个想法,说出一句话,都应该对事情有好处,况且是缜密思考后写下的文章,怎么能不常常与教化相关呢?
僧人贯休,本来是江南人,年少时就接触佛教,明白“苦〞“空〞之理,在东阳金华山落发,机灵敏捷、聪明秀异,平素擅长歌诗。
晚年在荆门龙兴寺落脚。
我被贬官后南行,趁机前往他的住处拜访,每次谈论都在理性上十清楚了,我(都是)早上去,黄昏忘了回。
(谈论的内容)高远浩大,让我忘却了被放逐的悲伤。
除此之外还商讨《诗经》中的《大雅》《小雅》,一遍又一遍地酬答唱和,如果超过三天不互相往来,就会遗憾关系疏远了。
像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共一年半。
贯休的作品,多数以理胜出,又能有新意,那些话常常来自景物混沌自然之时,可是文章的主旨,一定会符合道。
李白、白居易逝世后,能够继承他们优点的人,不是贯休还能有谁?
丙辰年,我蒙受皇恩被召回京,(才)与贯休分别,(贯休)从衣袖里拿出一本歌诗草稿,叫《西岳集》,把它作为临别礼物。
非常忧虑以后的作者,或许不能深深明白(其中的微妙),所以在诗集的开头题写序言。
时间是己未年嘉平月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