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 同步检测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同步检测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

这份骄傲和自信,深深镌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流淌在我们文化的血脉中。

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

2.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如图),以汉字“冬”为
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
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
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的不懈努
力和美好追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③要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就要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不忘本来,拒绝外来,面向未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点,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启示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对外来文化不能盲目抵制。

3.《理解中国》丛书通过梳理及介绍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总结出来,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真正讲好了中国故事。

《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成功发布()
①彰显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
②说明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理解中国》丛书在英国的成功发布,彰显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质,说明了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①②正确,可当选;③错误,世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无优劣之分;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4.习近平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回信中强调,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
A. 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B. 坚持以我为主,摒弃外来文化
C. 加速中外文化交融,消除中外文化差异
D. 促进中华文化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
【答案】D
【解析】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内容,说明了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促进中华文化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不能全面继承,要辩证性继承;B说法错误,对外来文化不能盲目摒弃,要交流互鉴;C说法错误,中外文化差异并不能消除。

5.今年疫情期间,全国2000余家博物馆开启了“云展览”模式,吸引了超过50
亿人次观览。

借助5G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举()
①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②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吸收
③让穿越千年的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④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博物馆开启“云展览”模式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穿越千年的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故①③正确;②错误,对传统文化的要批判地吸收;④错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

6.成龙,中国香港地区乃至亚洲、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著名演员,无论出席国内的还是国际上的一些较为隆重的公共场合,他总是身着唐装。

当有人间及他为何总以唐装形象出现时,成龙说:“唐装代表中国的文化,我想要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

“成龙的话语启示我们()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
②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消着民族文化的血脉
③作为中国人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题文中的成龙身着唐装出席国际隆重的场合,说明了他是中外文化友好往来的使者。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史诗,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消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作为中国人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选项不符合实际,排除。

7.近年来,在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中注入并融合了传统文化,用新的方式激起了观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这()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化
③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题干中《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节目,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①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最有魅力”的说法过于绝对,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性。

8.随着中小学校书法课的开设,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书画少年,他们从丹青翰墨中领略中华传统艺术,在书香中浸润华夏悠久文明。

这表明()
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必定会永远绵延发展下去
B. 复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
C. 我们应该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
D. 书法艺术基因已经融入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血脉
【答案】C
【解析】中国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题干中中小学开设书法课,说明了我们应该传承好中华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必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自信;B说法错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是复古;D说法错误,“融入全体中国人”的说法过于绝对。

9.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

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成功申遗有利于()
①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②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③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太极拳申遗成功有利于我们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弘
扬了太极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促进人们修身养性,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并展现其独特魅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③错误,不符合实际。

10.自央视点名批评“大胃王吃播”浪费粮食以来,举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运动。

各大餐饮协会、高校、中小学等都发起了“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号召。

这是因为()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环保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④粮食问题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之所以发起“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号召,是因为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一号召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故①②说法正确;③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最大”的说法过于绝对。

11.“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赋予了今天的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③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④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

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赋予了今天的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说明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②④正确;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①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2. 武汉市各中小学校正在积极开展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小小百家讲坛”、“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等,开展这些活动()
①有助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文化
③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A. ①④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武汉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不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13.某校九年级班长王小虎,4年如一日,在校园里坚持帮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几乎不能站立的同学洗漱,从宿舍背着他去教室上课,用一个人的双腿,走出两个人的上学路。

王小虎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践行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A.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
B.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 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D. 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王小虎坚持帮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几乎不能站立的同学洗漱等行为,体现了他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因此C符合题意;A材料没体现忧国忧民;B材料表述的主旨是助人为乐,没有涉及到他自强不息;D材料表述的主旨没有涉及到。

1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对此,下列评论你不赞同的是()
A. 中华传统美德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
B.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在宜传,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
C.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D.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答案】B
【解析】宣传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在践行,我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故B错误;A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5.中国芭蕾舞不断吸收各种流派的特点,并从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元素,注入芭蕾这一外来艺术中,涌现出《红色娘子军》《黄河》《敦煌》等一批优秀的中国芭蕾作品,向世界黄河讲述中国故事,被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说明()
①不同特质文化在交融中激发活力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文化趋于单一
③中华文化已经是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吸收世界各种流派的特点,并从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元素的《红色娘子军》《黄河》《敦煌》等一批优秀的中国芭蕾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并进一步说明不同特质文化在交融中激发活力,所以选项①④的观点是正确的,符合题意;选项②③的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文化趋于多样化,不是单一;中华文化已经是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

二、非选择题
16.看完《国家宝藏》第二季后,观众纷纷在朋友圈发表感言。

感言1:品李白草书《上阳台帖》,欣赏中国书法的道劲有力;看样式雷建筑烫样,了解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赏金瓯永固杯,感叹稀世珍宝的精湛工艺……节目的魅力需要每个人静静地用心去体会,真正融入你内心深处的是那些中华文化与历史的代代传承,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不朽。

感言2:节目让我热血澎湃,瞬间泪目,激发了我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此生不悔入华夏,誓当文化传承人!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感言1的理解。

(2)阅读感言2,说说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1)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课、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③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好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④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的,墙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感言1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结合教材知识,可从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组织答案、(2)本题考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结合教材知识,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等方面作答即可。

17.5分钟、5次热搜、108万讨论量、20.4亿播放量、25亿阅读量、各大投票榜第一……谁也没想到,来自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会从各大卫视的混战中突出重围,成为最大的黑马。

主创团队坦言,《唐宫夜宴》的创作原型来源于唐三彩中的舞乐俑;而“博物馆奇妙夜”般的创作形式,则借鉴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及电影《玩具总动员》。

后期的工作人员运用5G+AR的技术完成了视觉特效上的处理。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将出土的文物作为贯穿整个节目的彩蛋,向观众展现了河南数千年来的文化底蕴:静静躺在陈列柜里的,有春秋的“莲鹤方壶”、商代的“妇好鸮(xiao)尊”、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这些文物都属于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作为背景出现的《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千里江山图》等知名画作,则让人意犹未尽。

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的成功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至少两个方面)
【答案】①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②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
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相互交流中丰富发展。

【解析】本题以典型材料为背景,涉及到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依据所学和题意解答。

18.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增强文化自信的理由何在?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我们要如何增强文化自信、铸造民族之魂?
【答案】(1)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复兴。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解析】(1)此题考查增强文化自信的理由,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2)此题考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知识,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等角度回答。

19.材料一在习近平的书架上,摆放着一幅他拉着母亲的手陪母亲散步的照片,这是一幅温馨而幸福的画面。

生活中,习近平非常孝敬父母,一有时间就会回家陪父母吃饭、散步、聊天。

孝敬父母,习近平一直是我们的榜样。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对学生进行孝亲敬长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围绕这个主题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2)请你向大家介绍你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

(3)习近平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请你谈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

(4)请就如何传承中华孝文化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答案】(1)主题班会、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辩论赛、手抄报评比、图片展览等。

(2)如:善良、节俭、友好、爱国、自立、坚强、勇敢等。

(3)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蔗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③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生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①做中华孝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如思想上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学习上努力上进,让父母高兴。

②向周围的人宣传孝文化。

勇于指正并批评不孝的行为。

【解析】第(1)问考查主题活动的形式。

只要是围绕“孝亲敬长”传统美德教育主题的活动形式都可以,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

第(2)问考查良好家风的内涵,回答出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即可,如善良、诚信、勤劳等。

第(3)问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即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和作用。

这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第(4)问考查青少年如何传承孝文化。

学生从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回答出具体的做法和措施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