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巴中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8九上·辽阳期末) 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氧化碳有难闻的气味
B . 一氧化碳会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 . 一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D . 一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
2. (2分)生活中最常见的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是()
A . NaOH
B . NaCl
C . Na2CO3
D . NaHCO3
3. (2分)(2017·玄武模拟)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B . 乙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D . 甲处发生的反应中,二氧化碳作氧化剂
4. (2分) (2018九上·安岳期末) 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制得纳米纸,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又制得一种新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这种新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 二氧化钛(TiO2)中钛元素化合价为+2
C . 萘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萘胺是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5. (2分) (2017九上·东台期中) 用铁锅炒菜可适当地给人体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 . 原子
B . 单质
C . 元素
D . 分子
6. (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
B . 粮食酿酒
C . 工业炼铁
D . 火箭点火
7. (2分)(2018·海南模拟) 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与图中的“1”直接相关的是()
A . 元素的化学性质
B . 质子数
C . 电子总数
D . 电子层数
8. (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结果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他们更换药品后重新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们选用的试剂是()
A . 稀盐酸和镁条
B . 碳酸钠和稀硫酸
C . 稀盐酸和铜粉
D . 碳酸钠和氯化钙
9. (2分)下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原理符合实验目的,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制取少量的硫酸铜:Cu(NO3)2 + Na2SO4═══ CuSO4 + 2NaNO3
B . 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 H2O
C . 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Cu +2 AgCl═══ CuCl2 + 2 Ag
D .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K2SO4 + BaCl2═══ 2KCl+ BaSO4↓
10. (2分) (2017九下·大石桥期中)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 . 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 .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1. (2分) (2018九上·镇赉期末) 实验室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 烧杯
B . 集气瓶
C . 胶塞
D . 酒精灯
12. (2分) (2016九上·蔚县期中) 冬季,人们在燃烧煤取暖时,应竭力避免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煤气中毒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煤气中毒的是()
A . 在室内放一盆清水
B . 煤火炉要安装密闭的烟囱
C . 尽量使煤完全燃烧
D . 加强室内通风,确保室内氧气
13. (2分)(2016·百色) 关于生活中的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厨房清洁剂除水垢
B . 喝完汽水打嗝是因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C .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 人被蚊虫叮咬后常抹牙膏、肥皂水
14. (2分) (2017九上·渭滨期末)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 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 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 化学反应中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
15. (2分)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 氢气和氮气
B . 氢气和空气
C . 氢气和二氧化碳
D . 氢气和氦气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9分)
16. (7分) (2017九上·海淀期中) 实验小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集气瓶的容积为350mL,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

(1)装置连接好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 mL,说明实验成功。

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为________。

(4)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 实验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弹簧夹
B .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 . 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 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17. (6分)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
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 色.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________ ,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
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凝,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NaCl和HCl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________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C.带出实验室.
18. (3分)(2014·绵阳) 炭火烧烤是许多同学喜爱的食物,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烧的高温来烤熟食物,木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吃“烧烤”,容易发生的危险是________.如果在红热的木炭上撒一些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9. (7分)(2017·北京) 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1)Ⅰ.不稳定性
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16g KMnO4产生O2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________.
(3)Ⅱ.腐蚀性
【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表
KMnO4溶液浓度0.002%0.01%0.1%1%
鸡皮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全部变为棕色全部变为黑色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编号①②③④实验
25mL0.1%KMnO4溶液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
硫酸25mL蒸馏水+10滴浓
硫酸
25mL1%KMnO4溶液+10滴浓
硫酸
铜片
质量/g 实


0.540.540.540.54
18



0.540.520.540.43
【解释与结论】
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5)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填编号).(6)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________.
20. (6分) (2016九上·广州月考)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________,它们是(填“可”或“不可”)________再生的能源.煤燃烧时排放的________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危害的一个措施是________.
(2)
目前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高能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三、探究题 (共1题;共11分)
21. (11分)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假设】钠能在CO2中燃烧,不能用CO2来灭火.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干燥、纯净的CO2的集气瓶中,钠在CO2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
(1)
【结论】钠着火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CO2来灭火.
同学们接着对钠在CO2中燃烧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2)
【查阅资料】
①Na在CO2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
②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③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同学们对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 ②________、C ③Na2O、Na2CO3、C ④NaOH、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 (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
(3)
【验证猜想】
【结论】猜想________ (填序号)正确.
(4)
【交流与反思】
①在步骤(2)中BaCl2溶液要加入至过量,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 .
②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 试剂进行检验(填选项).
A.稀盐酸B.无色酚酞C.氯化铁溶液.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9分)
16-1、
16-2、
16-3、
16-4、
17-1、17-2、
18-1、19-1、19-2、19-3、19-4、19-5、19-6、
20-1、20-2、
三、探究题 (共1题;共11分) 21-1、
21-2、
21-3、
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