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3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3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第三首,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的景象。
诗歌通过作者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诗歌的意
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
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
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歌
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熟读诗歌。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看法。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
学生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短文。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板书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拓展环节,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
传递,更是情感的沟通和价值观的塑造。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不足:在导入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安史之
乱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这影响了他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导入环节加入更多历史资料的介绍,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
2.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有难度:在操练环节,我注意到学生对诗歌中
作者情感的把握有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操练环节加入更多情感引导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3.学生表达能力不足:在拓展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对国家
兴亡和人民疾苦的看法时显得有些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拓展环节加入更多引导性的提问,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同时提供一些表达的支架,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增加历史背景的资料展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我计划在导入环节加入更多历史资料的介绍,如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5.强化情感引导的讨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我计
划在操练环节加入更多情感引导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6.提供表达支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计划在拓展
环节提供一些表达的支架,如提供一些关键词或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同时,我会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在今后
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短文,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也可以
是对诗歌中某个场景或情感的分析。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可以是对于社会现
象的观察,也可以是对国家政策的思考。
4.作业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全面要求,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记忆和理解,
也有对诗歌情感的深入分析,同时还有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5.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部分,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更深入地理
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6.作业设计中的对社会现象和国家政策的关注,可以让学生将诗歌中的
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作业质量。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更多指导和点评,以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