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甘肃静宁苹果常津公司-常继锋个人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继锋:“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
他,是省、市劳动模范;是“全省农村优秀人才”;是省12运会的火炬手。
他,是静宁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因为他帮助果农把果子销出了国门,发了家致了富,当地人称他是个“活财神”;因为是家中排行老五,当地老百姓叫他“常老五”。
他就是现任静宁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常继锋。
艰苦创业,大胆创新造就果乡繁荣
今年44岁的常继锋,出身于静宁南部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别无选择的他在家务农。
1987年,他幸运地谋得了一份在当地供电所当电工的工作,日子也算过得安稳。
凭着静宁县底地理优势,静宁苹果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四川、新疆、广东等各地的果商纷至沓来,他所在的广爷川沸腾了。
面对苹果产量逐年迅速增加,对于走家串户职业的他,对农民的卖果难都非常了解。
由于当时信息闭塞,看到有好多好的苹果买不出去只得便宜买掉,有些客商的他却故意压价,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默默地思索着…。
1997年,他毅然告别了工作10年的农电站,开始了果品购销经营。
创业之初的他,没资金、没市场,向亲戚朋友、银行借贷,东挪西凑了8万块钱,满怀希望的第一车苹果卖到广东却赔了5000块钱,但他没有退缩,凭着敏锐的经济头脑和对静宁苹果优良品质的信心,继续在商海里摸爬滚打。
在陷入当前的绝境里,他没有跨倒,他思索着为什么山东、陕西这些苹果大省怎么销售那么好,于是2003年,他自费前往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发现冷库储存的苹果比一般苹果每斤能增值0.5元。
还避免了收获季节因苹果的积压,平稳卖果价格,又能延长销售时间,提高了销售价格。
回来后,他四处借款贷款,投资200万元,在治平乡建成了静宁周边地区第一家贮量能力达1500吨的恒温气调库,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初次尝试成功了.
初次成功的他,没有没有把自己定位在当前的自己的满足中,他清楚地看到,
静宁苹果的蓬勃发展,只靠国内市场,严重限制了静宁苹果过产业的发展,他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
2005年,他考察和联系,和深圳的一个老板合资,于2005年 10月注册成立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办理了出口经营权和出口的相关证件,当年就和泰国签订了1500吨供销合同,2006年出口创汇88万美元,实现静宁苹果出口零的突破。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产品已销往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连续四年苹果出口量位列全省第一,2008年特供奥运会鲜苹果10吨,成为甘肃省唯一一家进入奥运会特供水果的企业。
公司荣获多次省市县的表彰奖励,2007年被授予“全国苹果经营优秀企业”。
2008年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取信于民,信誉至上赢取生意真经
“诚则信,信则赢”,常继锋在当地果农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而这都是他靠自己的行动和为老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换来的。
凭着多年的诚信和公平的交易,生意也有赔有赚,但他有个信条:赔多少也不能少农民的。
1999年苹果市场普遍不景气,加上不懂市场行情,苹果低价滞销,全县苹果销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收购企业纷纷倒闭,拖欠果农资金现象一度引发果农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自己土窖收了20多万斤富士,赔了20多万元,但他信守承诺,再次东挪西借,收购苹果的钱一分不少亲自送到了果农手中。
他一直觉得:“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老百姓把辛辛苦苦种下的果子卖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生意没做好那是我没本事”。
在他看来基本的做人原则,却无形之间让他在果农和邻里乡亲中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
当地都流传一个很好的口碑:“常老五有没有现钱,我爱卖,不害怕”。
人们也都称呼起了“常老板”,但对当时的情况这个数目要有多大压力,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对于那一年的收购生意他现在还记忆深刻,是我没想到我那次的举动会让我在果农中赢得那么高的信任,那是我到获得的最大的一笔财富。
”
好信誉也为他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财富。
“啥时候市场价格出来了就按出来的价格算账,你啥时拿到钱了啥时给我钱。
”治平乡雷沟村果农胡彤到现在还记得当年他说这话时的情景。
2000年他苹果收购到中期时,因为当时市场行情不好,苹果价格起伏不定,收购商普遍停止收购等待市场行情,依照他原来收
购的价钱,自己感觉已经赔钱了,但果农认为他信誉好,自愿把自家的苹果卖给他,支持他继续存库。
有了果农的信任和支持,他当年的收购生意扭亏增盈,充足的货源使得苹果行情好转后他充足的货源为他赢得了一张张大订单。
第二年,当地农户全部将苹果卖给了他。
现在,静宁苹果打出品牌了,大量外地客商每年苹果采摘季节涌入静宁争抢货源,苹果收购、储藏竞争激烈,但他与果农建立的长期信任感丝毫没有受到冲击,他的果品公司苹果库存量仍然是最大的,部分果农主动约他订货。
“现在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果农生活好了,不急着用钱,给他钱他说先存你那儿吧,我啥时候要你给我就行了。
”
“生意人最大的经就是信誉。
”他在自己13年的果品经销中,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这句话。
富而思众,无私奉献共享致富成果
“静宁的果品产业靠某一个人是做不强、做不大的”。
几年来,通过调查他发现苹果的他出资聘请专家举办各类免费培训班10期,着力解决果园的认证,他经常带领职工深入果园,讲解和引导果农按体系要求操作,使我们的苹果质量达到更多国家的要求,国外订单逐年增加。
在公司的带动下,每年收购价格大幅提高,也使果农得到了实惠。
公司现有出口认证果园21个,2.4万亩,覆盖农户4.5万户,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示范基地3000亩。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果品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他每年都紧跟市场变化,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贮藏、营销基地果农所产果品1万多吨。
不仅带动了公司周边1.2万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辐射带动全县果品生产企业向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方向迈进。
果品从业人员也大幅增加,从果园到进库再到销售,企业年用工达1200多人,年支付职工工资达210万元,带动包装、运输行业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1400人,创收330万元,实现了果农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局面。
饮水思源,大爱之心彰显华丽人生
常继锋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艰苦环境中长大,家乡淳朴的民风和乡亲们勤劳坚韧的性格对他的影响很大。
他说,是家乡的苹果给了他事业奋斗的目
标,是乡亲的信任给了个人的成功,是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成就了公司的成长。
在他经商办企业的历程中,遇到过不少好人帮忙,令他终生难忘。
所以当他富起来时,他主动承担起了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
只要是碰见哪个村有公益文化事业,他都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这点钱帮不了他们什么,但只要看着乡亲们高兴、快乐的生活,他的心里也舒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为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他都没有落在后面。
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在创业历程中吃过很大的亏,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
但当看到家乡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的原因难以继续学业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遭遇,竭尽能力给予帮助。
在平凉信息工程学校读书的化晶晶,因为家中困难上不起大学,他听到后通过县工会为化晶晶无偿提供上大学期间学费。
现在,经他资助的三名学生,全部考入了大学,并将在他的支持下完成大学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