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017·东海模拟) 下列变化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干冰升华
B . 海水晒盐
C . 风力发电
D . 火箭发射
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受霉菌污染的黄豆只要连续煮半小时,就对人体无害了。

B . 灼烧头发和棉纱线会产生相同的气味
C . 烹调鱼时会产生多种氨基酸,因此味道鲜美
D . 人们只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和水就可以满足健康的需要。

3. (2分) (2017九下·江苏月考) 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
③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乳化功能;
④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⑤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烟;
⑥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⑥
C . ①③④⑦
D . ①②③④
4. (2分)(2014·河池)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
B . 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 . 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D .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5. (2分) (2016九下·临泽期中) 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6. (2分)(2012·铁岭) 食品安全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 . 用硫磺熏蒸银耳使之漂白
B . 使用地沟油烹炸食物
C . 用干冰冷藏食品
D . 用霉变花生压榨花生油
7. (2分)下列各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A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 . 锌、镁
C . 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D . 稀盐酸、稀硫酸
8.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 . 通常把pH<7的雨水称为酸雨
C .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D .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9. (2分) (2017九上·商水期中)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氧化性、可燃性
B . 密度、硬度
C . 颜色、状态
D . 熔点、沸点
10. (2分)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空气是混合物
B .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 插入燃烧匙时不能过慢,否则反应停止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上升水面要大于1/5
D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二、选择题组 (共1题;共4分)
11. (4分) (2016九上·青龙期中) 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2)若该溶液的密度为1g/mL,配置一瓶如图所示的溶液需要葡萄糖________ g.
三、简答题 (共2题;共7分)
12. (5分) (2019九下·海伦月考) 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 ,经“捕捉”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醇、纯碱等产品。

(1)尿素[CO(NH2)2]属于化学肥料中的________肥。

(2)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生产甲醇(CH3OH)。

①“捕捉”CO2: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

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用“捕捉”CO2生产甲醇,如微观图: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13. (2分)为了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对氯酸钾的分解起了催化作用,经查阅资料得知;氯酸钾的熔点为356℃,加热到400℃可观察到缓慢放出气泡.实验仪器如下;
(1)
验设计如下,请你补充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加热时间(分钟)实验现象
1.将二氧化锰单独放入试管中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10木条无变化
2.将氯酸钾单独放入试管中加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5木条复燃
3.将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1木条复燃(2)
该验方法称为________,第二步试验中,某同学选用装置乙加热,你认为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
(3)
写出第三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
(4)
“丙”中除导管外,另两个玻璃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丁”收集氧气,则导出气体的导管口是________ (填写编号“a”或“b”).
(5)
实验室制取氧气还可用双氧水作为原料,比较用氯酸钾为原料的制取方法,用双氧水作原料的方案突出的优点
是________ (填写选项编号)
A.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
B.通过分液漏斗加液,有利于连续操作
C.节约药品
D.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使制取更方便.
四、填空题 (共2题;共3分)
14. (1分) (2018九上·江宁月考) 能源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等。

(2) CO2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针对下列几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①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

②实验一:A,B同时加热片刻后,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③实验二: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④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密闭集气瓶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其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84%
15. (2分) (2019九上·昆明期中) 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表示了________种元素的微粒,其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原子的是________。

(2) B微粒的质子数为________,B是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或“稀有气体”),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形成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3) B,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图2):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I、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五、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5分)
16. (5分)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燃料之一,请回答问题:
(1)煤中含有碳元素、硫元素等,燃烧排放的________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________,产生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会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不稳定,继续被氧化成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危害是________(写一点),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前后硫元素
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
(2)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能减排非常重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________;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________.
六、流程题 (共1题;共5分)
17. (5分) (2018九下·东莞开学考) 下图是开启后的碳酸饮料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饮料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开启后可以闻到香味,请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该现象________。

(3)请选用一种方法探究饮料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并将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在下表中: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
七、实验题 (共4题;共8分)
18. (1分) (2018九上·盘龙期末)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实验与探究:
(1)如图,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把导管末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到导管口________。

(2)向试管中加入药品,固定装置。

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进行如图B的操作,现象为________,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___。

由此推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反思与交流: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
(4)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和一瓶等体积的呼
出的气体,分别向________。

19. (2分) (2015九上·临澧期末)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1)【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CO3.
(2)【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
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0. (2分)(2018·大兴模拟)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

实验中装置内的药品如下表所示:
注射器A B
实验1盐酸NaHCO3溶液澄清石灰水
实验2NaOH溶液CO2气体浸没于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放于有孔塑料片上)(1)实验1中打开K1,将过量盐酸注入A瓶中,观察到B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打开K2,关闭K1,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白磷燃烧,其实验操作为________;通过该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是________。

21. (3分)(2016·龙华模拟) 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
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的化学式是________.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 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向沉淀中加入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八、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
22. (3分) (2017九上·南通月考) (一)、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40℃即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且易与水反应生成磷酸)
(1)该实验中白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
(2)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mL.
(3)该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是:氮气________ (填难或易)溶于水,其化学性质(填“活泼”或“不活泼”).________
(4)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________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吸收五氧化二磷.
(5) (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6)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我觉得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7)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选择题组 (共1题;共4分)
11-1、
11-2、
三、简答题 (共2题;共7分)
12-1、
12-2、
12-3、
13-1、
13-2、
13-3、
13-4、
13-5、
四、填空题 (共2题;共3分)
14-1、
14-2、
14-3、
15、答案:略
五、科普阅读题 (共1题;共5分)
16-1、
16-2、
六、流程题 (共1题;共5分)
17-1、
17-2、
17-3、
七、实验题 (共4题;共8分)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20-1、
20-2、
21-1、
21-2、
21-3、
21-4、
21-5、
八、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 22-1、
22-2、
22-3、22-4、22-5、22-6、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