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作文写法开头、结尾、过渡-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作文的开头、结尾、过渡
【精准突破】
常见的作文开头方式
(1)开门见山法、直接点题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明与题目有关的人、事、物,揭示主题的方法。
那么我们怎样来点题呢?
①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
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们有些同学在点了题后,又扯到不相干的话题上去了,这样不但未达到点题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成为废话。
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②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
例如:
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
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转眼间,毕业在即,我却忘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忘不了我们那次不很成熟却很成功的“合作”。
——《成功的合作》
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
——(《成长的脚印》)
(2)开头要用好修辞
运用修辞是使开头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
最常用的是比喻、排比和引用。
在此,我们作简单的介绍。
①用比喻,增强开头的形象性。
“日子一叶一叶地从生命之树飘落,不经意间,才蓦然发现岁月已给它套上了 16 圈年轮。
”“生命只在年轮上转了十五圈,生活已告诉了我很多、很多……”
“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就像在沙滩上走过一样,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
”
②用排比,增强开头的气势。
“我爱桥,爱那结构独特、历史悠久的赵州桥;爱那犹如彩虹、气势磅礴的南京长江大桥;可是我更爱那一座座家乡的立交桥。
它们是我心中的一支支交响乐。
(《立交桥,我心中的交响乐》)”
(3)用引用,增加开头的情韵。
“杨万里写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苏轼写过‘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的雨中西
湖,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雪中的西湖更有特殊的魅力。
”(《雪中西湖》)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婉转的歌声又萦绕在耳旁,再一次唤起了我对小草的无限崇敬之情。
(《小草》)
(4)开头要创设情境
开头通过描绘环境、抒写感情来渲染气氛、设定情境,可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为全文创设出一种情境美。
“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
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我冒了严寒,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色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
——《故乡》(5)开头要巧设悬念
设问置疑这种开头的方法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可以增加文章的曲折性,显现出文章的结构美。
示例:“镜子里出现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孩,最显眼的是那张充满喜悦、纯真的笑脸。
为什么女孩现在会笑得那么灿烂、动人呢?”——《铲平心中的那座“山”》
例句在一个特写镜头后有意提出问题,这样以直接提问开启下文,都能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引导读者急切地读下去。
结尾的写作技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如《云南的歌会》的结尾:“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是这样。
”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能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
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背影》中的结尾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即呼应了课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睛式”。
如《珍珠鸟》的结尾:“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又如《我的第一本书》的结尾是“人不能忘本”。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如《谈生命》的结尾:“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又如《雪》的结尾:“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过渡段落的写作技法
(1)句子过渡法
用衔接两个语段的句子进行过渡的写作方法。
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层次与段落之间、
前后相衔接的意思之间皆应有内在的联系,用一句话来体现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这种过渡的方式。
例如:读郦道元的《三峡》,甚感“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雄奇,又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对三峡胜景更是神往了。
真想一睹你美丽的仙姿啊。
夏日,当我终于依在“江渝五号”轮的船栏边,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目送白帝城依依离去,心在楼台亭阁间徘徊,人却闪进了一道窄窄的石缝里。
船家说,船已驶入瞿塘峡。
作者用“真想一睹你美丽的仙姿啊”一句,把读郦道元的《三峡》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的感受与自己乘“江渝五号”轮畅游三峡的事联系起来。
句子过渡不仅可以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还可以使前后形成对比或转换记叙内容。
我们应该根据写作的需要,写好这一过渡句,使之像桥梁和纽带一样,将文章各部分连起来,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标题过渡法
在文章总题目之下,对文章各部分再冠以一个小题目的过渡方法。
这种方法常常可以省去好多过渡性的语言,并能收到结构清晰之效。
它适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如中考作文《同桌》一文中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第一段以“喜”为小标题,写出了双方为找到了好朋友而高兴;第二段以“怒”为小标题,写同桌因为“我”数学测验时偷看他的答案而“怒”;第三段以“哀”为小标题,写同桌很小失去了父亲,现在又失去了母亲,命运对他是在太不公平了;第四段以“乐”为小标题,写同桌加入了共青团,大家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小作者运用小标题,把文章四个部分巧妙地串联起来,每个小标题只用一个字,标题语言简洁明了,概括力强,同时四个字书写也在正中,收到了醒目的效果。
运用小标题过渡,要注意拟题的趣味性。
如一个小作者在写一家四口人时,用了四个小标题:
①半个维也纳,②轴心国,③野魔王国,④莎士比亚城堡。
“爸爸”爱唱歌,便以“半个维也纳”冠之;“妈妈”在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她的国度叫“轴心国”;“妹妹”爱好武术,便称她的天地为“野魔王国”;“我”爱好文学,于是“我”的王国便成了“莎士比亚城堡”。
小作者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拟题,拟得形象贴切。
(3)段落过渡法
在层次与层次之间以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使前后两个层次自然衔接起来的写作方法。
段落过渡往往是因为文章前后内容变化比较大,为了将前后相邻两段的内容联系起来,往往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
“他以他毕生精力建立着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为了和平,为了他心中的希望。
当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的友谊之桥即将竣工时,他却与世长辞了。
“斯诺,作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他具备了真正的人格;作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他具备了诚实的品德;而他作为一位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时当之无愧的。
而今,他的理想和希望正在逐步得到实现——不仅仅是他的,还属于白求恩、柯隶华,还属于许许多多的人。
“他们为之奋斗的是世界的和平、人世间的有爱、普天之下皆兄弟。
”
前一段作者叙述了斯诺为了和平、为了他心中的希望、为了中美人民的友谊现出了毕生的精力。
中间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用议论性的语言对斯诺先生的人格和品德作了高度评价。
后一段,话题一转,写到今天。
斯诺的理想和希望、斯诺为之奋斗的目标——世界的和平、人间的友爱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中间这一过渡段使上段与下段两个层次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
(4)对比过渡法
文章在由此人此事述说到另一人另一事的时候,利用他们或似或异、或同或反的特点,采用相互比较的方式衔接的过渡方法。
因为有的文章仅说一人一事,但更多的文章常常说及较多的人物、较多的事情。
这些人物和事情之间,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情况极为相似,有的情况明显不同,有的情况完全相反,有的情况同中有异或是异中有同。
先看对极为相似的人、事作相互比较的过渡。
如《科学家与春蚕》一文,开头首先述说居里夫人以春蚕自居之事,接着热情歌颂居里夫人细心、耐心和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高贵品格,第三部分则宕开一笔,转入了对当今我国老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工作者的赞美。
按理说,我国的老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工作者,跟居里夫人的国籍不同,成就贡献、声誉影响也大有差异,是很难相提并论的,作者何以能笔锋陡转,一下子由对居里夫人的讴歌转入对我国的老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工作者的赞美呢?这就不能不归功于文中一段过渡文字的作用:今天,在祖国科学家的春天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东风的吹拂下,我们也涌现了许多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春蚕。
这一段文字就是用相互比较法来过渡的。
“我们也涌现了许多像居里夫人那样的春蚕”,这一句就是一个比较。
在这一比较之中,作者准确而精当地抓住了我国老科学家、中青年科学工作者跟居里夫人同为科学家,同具春蚕那样的高贵品格的相似之处。
既然两者在这些方面如此相似,那又为什么不能对他们同加赞颂呢?因此,有了这样的过渡,上下文的衔接也就显得严丝合缝、浑然天成了。
接着看对明显不同的人、事作相互比较的过渡。
如《眼睛与仿生学》,循着由一般到特
殊、由简单到复杂的述说顺序,先说人和蛙、鹰等动物的一般眼睛,然后谈蜻蜓、象鼻虫、
蜜蜂、苍蝇等动物的别具一格的眼睛——复眼。
两者虽同为眼睛,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
作者在那行文的转换之处,就用了这样的语句来过渡:跟人和上述各种动物的眼睛不同,另
一类动物的眼睛别具一格。
这里也是用的相互比较的过渡法,只是它是从前后两者有明显区
别这一角度着眼进行比较的,意在强调两者的“不同”,突出后者的“别具一格”,从而自然
地引出下文对复眼的述说。
【巩固练习】
按照要求,补充文章开头、过渡、结尾部分。
特别的一朵花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题记
【题记起点题作用,富有文采,让人眼前一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运用排比,加强语气。
运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
我还记得老师你拿着这朵花站在我对面的那天,那天的太阳是雨后的面庞,而我的脸上是
下雨后的痕迹。
那是一场失败的三模,我哭得不知所措去找你。
那时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我
很茫然,像一只受了伤的小兽,在青春的迷宫中跌跌撞撞。
你拿出那朵花。
那是一朵金黄的雏菊,在美丽的季节中展开了最简单的美丽。
那一朵一朵
的花瓣上,还沾有早晨顽皮的露水,不肯离去。
它是那么的柔软,像个刚出生的婴儿,乖乖的
躺在怀抱中,轻然入睡。
金黄的细纹印在你的脸上,好似授予你的光辉的勋章,在太阳下闪闪
发光。
你轻轻地安抚着我,替我擦着眼泪。
“孩子,不怕,我还在呢。
你看这朵花,去年的冬天
它也遍体鳞伤,但是你看,它现在多漂亮啊,不回想那时的它,我都忘了它当时的模样。
”你
轻轻地抚摸着它,笑着对我说。
“你就像当时的它一样,身处在自己的冬天当中,但是亲爱的
孩子,你忘了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过渡,为结尾议论、抒情作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议论抒情)
【点评】
淡淡的离别的忧伤,浓浓的感恩的情怀,在字里行间静静地流淌。
这是一朵在美丽的季节中
展开了最简单美丽的金黄的雏菊,也许现在外形并不独特,但因为去年的冬天它也曾遍体鳞
伤,与“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于是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第二人称的使用,让情感抒发更为
直接,更为浓郁。
答案示例:
开头:一不小心看见了你,一不小心遇见了你,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你。
老师,我什么时
候还能小心地看看你?当年你拿着那朵特别的花,给了我一段特别的回忆。
过渡:你把这朵花轻轻地放入我的手里,说:“姑娘,这朵花送你了。
切记,要好好地待
它。
老师相信,你的春天不远了。
”
结尾: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哭着把这朵花捧回家的。
我一直把它放在家中最美丽的花
瓶里,放置在阳光底下。
它脸上的细纹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最美丽的光芒。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不远了。
现在坐在中考考场的我,想着老师你的眼神,和
你送我的那朵最特别的花,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我相信,属于我的春天终于就要来了。
老师,
我会小心地回忆你,在我奔向春天的路上……
【强化提升】
美丽的插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开篇点题)
今天是中考第一天,坐在公交车上奔赴考场时,不经意间听到了两个男生提到了准考证,
我当时心里就狠狠一抖,因为我发现自己犯了个天大的错误,我忘了带准考证,前一天晚上做
准备时,唯独落下了这最重要的东西。
不敢再耽搁,我支吾着向父亲讲清了这件事,父亲皱紧
了眉头,问我:“要不回家拿?还来得及。
”我摇了摇头,万一回来时堵车就糟了。
“老师那
里好像有复印件。
”我低声说道。
“那就赶紧给老师打电话。
”父亲从兜里掏出了手机。
我怀
揣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手心里紧张出了汗,等待老师严厉的训斥,因为准考
证是再三强调过的事。
当我说明一切后老师并没有想象中的责怪,而是轻声细语地安慰我,并
说她会帮我想办法。
在老师的安抚下,我躁动的心平静了不少。
下了车,还没走几步,老师又
打了电话过来:“喂,小晶啊,我还没出发去考场呢,要不你告诉我你家在哪,我去给你拿一
下吧。
”那一刻,我的心就像浸在温水中,被一股暖流包围。
因家中无人,老师只好放弃这个
办法。
她后来又说让我去找我们学校的校长,开证明,已经帮我联系过了。
我连连道谢,老师
却只是对我说平复心态,好好考。
父亲一路陪着我,未曾说过一句责怪的话,这让我心里很愧
疚。
到了考场,找到校长开了证明,我的心才终于踏实。
此刻,我正在奋笔疾书,这个中考前的小插曲已经过去,但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
因
为从这段插曲中,我再一次学会感恩,感恩我的老师,没有因为我带来的麻烦呵斥我,而是安
慰我;感恩我的父亲,一路都默默陪着我,陪着我焦急再心安,不曾抱怨过。
感恩他们的每一
句安抚,感恩他们的不曾责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首尾呼应,点明主旨)
【点评】
忘带准考证,是中考过程中一件真实的小事,而小作者却从这件小事中懂得了感恩,使之成为美丽的插曲。
这是一篇朴素淡雅的考场作文。
小作者没有使用华美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地运用煽情的表现手法,只是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动,读来却引人入胜。
其原因就在于,作者非常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梳理出叙述的脉络,删繁就简,重心突出,看似不经意的讲述,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叙事功底,这对于一个中考考生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参考答案】
开头: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之时,但我们却可以将这些都看成一段段美丽的插曲,因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
结尾:人生是一场戏,戏中会有插曲,但无论哪一段,都可以使我们收获很多,而这一段,将会是我岁月的剪辑中最美的一段插曲!
【总结优化】
一、作文开头结尾口诀
开头结尾有五法,一条一条都有效。
开门见山点题式,题目主题见分晓。
烘托气氛抒情式,写景开头定格调。
设问置疑方法好,扣人心弦求根底。
引用名言警句法,吸引读者突中心。
巧用修辞好方法,引人入胜添气氛。
二、过渡段落的写作技法
(1)句子过渡法(2)标题过渡
(3)总分总过渡法(4)相似过渡法
(5)议论过渡法(6)对比过渡法
三、写作文章开头、过渡、结尾,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写作两呼应:与题目相结合;与文章主题相呼应;
(2)掌握三个步骤:定中心+定结构+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