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自动控制原理PID 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
E(s) Ki
M(s)
提高系统的型别, 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
- C(s) s
的提高(准确性),但积分控制使系 统增加一个开环极点, 产生90°的相角
I控制器
滞后, 对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2、 在校正设计中, 通常不宜采用单一
的积分控制器。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3、D ( Derivative )控制器
25
30
Time (sec)
结论: 本图为PID参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4、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控制器
R(s)
-
E(s)
K
p
(1
1 Tis
s)
C(s)
M(s)
特点:
1、 增加了一个开环极点,提高了 系统的型别,提高稳态性能;
1.6
t=3
1.4
t=6
1.2
1
t=14
t=21 t=28
0.8
Step Response
t=3
t=6 t=14 t=14 t=28
0.6
0.4
0.2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Time (sec)
结论: 随着积分时间的减小,积分控制作用增强,闭环系统的
稳定性变差。
详见附件:探究PID控制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XQ
)
K
p (1
) TiS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R(s)
-
E(s)
K
p
(1
1 Ti s
)
M (s)
C(s)
PI控制器
复习:PI环节
特点:
1、KP系数实现阶跃性增加,Ti积 分是缓慢变化。 2、KP越大,比例控制作用变大, 但振荡。 3、Ti越小,积分作用增强,消除 余差作用增强,但稳定性降低。
频域 P 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器
N (s)
C(s) G(s)
(b) 前馈校正(对扰动的补偿)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知识点三:校正——校正的方法
(4) 复合校正: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组 成有机整体。
R(s) + E(s) -
N(s)
Gn (s)
Gr (s)
+-
R(s)
E(s)
C(s)
G1(s)
G2 (s)
-
C(s)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1、P (Proportional )控制器 特点:
1、比例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放大器。 2、比例控制器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
3、在串联校正中, 加大控制器增益Kp ,提高系统的控制
精度(稳态误差↓), 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相位裕 量↓), 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 因此,在系统校正设计中, 很少单独使用比例控制规律。
优点 缺点
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 例地复现输入信号的变化。 偏差存在。
成比例放大的不仅有输入信号, 还有偏差信号。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1、P (Proportional )控制器
y(t) K pe(t)
Y(S ) G(S ) E(S ) K p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r(t)
e(t)
m(t)
2、KP越大,比例控制作用变大,但振荡。
3、Ti越小,积分作用增强,消除余差作用增强,但延迟作用增强,稳定性降低。
4、Td越大,微分作用越强,减小系统反应时间,但过大会振荡。
Amplitude
Step Response 1.6
1.4
1.2
有PID
1
0.8
0.6
无PID
0.4
0.2
0
0
5
10
15
20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2、I (Integral)控制器
y(t) 1
Ti
Kp
t
e(t )dt
0
Y(S) 1
G(S)
E(S) TiS
Ti积分时间
R(s)
-
E(s) Ki s
C(s)
I控制器
M (s)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示意图
复习:比例环节
Ti=1的simulink模型图
Ti=1/2的simulink模型图
控制器 原系统
设计出满足这个控制 规律的控制器
控制对象
原系统
校正装置
校正系统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定格到第一章
知识点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定格到第二、 三、五章
知识点二:性能指标(时域、频域)
1. 时域指标
➢ 稳态指标
“准”
稳态误差ess ➢动态指标
“快”
“稳”
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中频段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 较宽的频带,这一要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 态性能; 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较少噪声的影响。
上升时间tr 、调节时间ts 、峰值时间tp、超调量σ% 、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定格到第二、 三、五章
知识点二:性能指标(时域、频域)
2. 频域指标
“快”
“稳”
➢ 开环频域指标,包括截止频率ωc、 相位裕度γ和 幅值裕度h。
➢ 闭环频域指标,包括闭环谐振峰值Mr、 谐振频 率ωr和带宽频率ωb。
前溃校正装置分两种情况:
其一,接在系统给定值之后及主反馈作用点之前的前向
通道上,如图 (a);
R(s) Gc (s)
E(s)
C(s)
G(s)
H (s)
(a) 前馈校正(对给定值处理)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知识点三:校正——校正的方法
其二,接在系统可测扰动作用点与误差测量点之间,如图(b) 。
Gc (s)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传递函数
系统建立 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 +
动态结构图
频率特性 差分方程
系统
控制系统的 性能分析
控制系统的 误差分析
稳、快、准
时域分析 根轨迹分析法
改善系统整 体性能
频域分析
系统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结构
自动控制系统 的概念、分类
建立数学模型
分析该模型 (时域、频域)
系统的设计和 校正
特点:
1、PI控制使系统的型别加 Ⅰ度,稳态误差减小,准 确性提高; 2、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 积分时间常数,Ti越大, 积分作用越弱; 3、同时使相角裕量减小, 系统的稳定程度下降。
PI控制器伯德图
L(ω)/dB
-20dB/dec
0
1
τ Φ(ω)
1
20lgK
ω
0
ω
例:设比例-积分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 试分析PI控制器对系 统稳态性能的改善作用。
φ0(ω)
φ (ω)
γ
γ'
ω
相例频控特制性器曲. 线不变 -180
G穿0越(s)频曲率线↑如,图相位裕量↓,稳态误差↓。
KP<1:对系统性能有着相反的影响。
结论: 随着Kp值的增加,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但系统的超
调量也随之增加,调节时间也随之增长,当Kp增大到一定 值,系统不稳定。
详见附件:探究PID控制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XQ
Ti=1的波形图
Ti=1/2的波形图
特点: Ti=1的波形图
Ti=1/2的波形图
1、只要有偏差信号存在,若系统有积分环节,就会有输出, 则一直处于动态过程,系统就不会稳定。 2、Ti越大,积分作用变弱,Ti越小,积分作用变强。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2、I (Integral)控制器
特点:
1、串联校正时, 采用积分控制器可以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4、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控制器
y(t )
K
p
e(t )
1 Ti
t 0
e(t )dt
Td
de(t )
dt
微分方程
G(S )
特点:
Y(S E(S
) )
K
p (1
1 TiS
TdS)
传递函数
1、KP系数实现阶跃性增加,Ti积分是缓慢变化,Td微分加速系统变化。
P 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器
TTis3 Tis2 KKpTis KKp 0
其中, 参数T, Ti, K, Kp都是正数。 由劳斯判据可知, 要想使闭环系统稳定,Ti·KKpTi
>TTi·KKp,所以可调整PI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Ti , 使之大于被控对象的时间常数T,保证闭环系统的稳 定性。
G (s)
(a) 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方式 (b) 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知识点三:校正——校正的方法
校正装置自身有 无放大能力
无源校正装置
自身无放大能力,通常由RC网络组成。
有源校正装置
常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共同组成。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知识点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知识点二: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时域、频域) 知识点三:校正——校正的方法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设计过程
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一般步骤:
根据任务要求, 选定控制对象
性能指标要求,确定 系统的控制规律
系统校正
Kp
- c(t)
示意图
P控制器
1、P (Proportional )控制器
L(ω)/dB
传递函数为:
40
Gc (s) = Kp 实K施P>P1控: 制律。
20 0
-20
1
L(ω)
Lc(ω)
ωc ω’c
3
ω
L0(ω)
相应G0的(s控)幅制频器特称作
Φ(ω) 0
φc(ω)
P控性制曲器线,上又移叫比 -90
y(t) =
Td
de(t) dt
Td微分时间
Y(s) G(s) = E(s) = TdS
注意:微分控制器是理想状态,不可单独使用。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3、P I(Proportional Integral)控制器
y(t )
K pe(t)
Kp Ti
t
e(t )dt
0
Y(S )
1
G(S
)
E(S
实际 系统
物理 模型
数学 模型
方法(系统组成 分析、设计)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导读
为什么要介绍本章?
初步设计出的系统一般来说是不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一 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在已有系统中加入一些参数和结构可以 调整的装置,来改善系统特性。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完全可以 的,因为加入了校正装置就改变了系统的传递函数,也就改 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比例
积分
微分
还记得比例环节、 积分环节、微分环 节的传递函数吗?
复习:比例环节 P (Proportional )环节
y(t) K pe(t)
Y(S ) G(S ) E(S ) K p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比例系数KP=2的simulink模型图
复习:比例环节
实验二、典型环 节simulink仿真
知识点五:频率响应的校正
在频域内进行系统校正设计的基本 思路是:通过所加校正装置,改变系统 开环频率特性的形状。
?
在频域内如何表征 系统的性能指标?
知识点五:频率响应的校正
开环频率特性
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
闭环系统时间响应
稳态性能 动态性能 复杂性和噪声抑制性能
知识点五:频率响应的校正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R(s) +
E(s) -
Kp(1
+
1 Ti s
)
K
C(s)
s(Ts 1)
解: 接入PI控制器后,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K p (Ti s 1) Ti s2(Ts 1)
系统由原来的Ⅰ型系统提高到了Ⅱ型系统。若系统的输入
信号为单位斜坡函数, 则无PI控制器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1/K; 接入PI控制器后, 稳态误差为零。表明Ⅰ型系统采用PI控制器后, 可以消除系统对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 控制精度大为改善。 采用PI控制器后,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提供了两个负实零点,动态性
PID控制器
能比PI更具优越性;
3、通常,使积分发生在低频段,以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
4、使微分部分发生在高频段,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因此,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 广泛使用PID控制器。
知识点四:校正的控制规律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 )控制器
其一部分构成局部反馈回路, 并在局部反馈回路内设置校正装
置,这种校正方式称为反馈校正或并联校正。
R(s)
E(s)
Gc((ss))
R(s)
E(s)
C(s)
Go (s)
C(s)
Go (s)
Gc (s)
H (s)
H (s)
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知识点三:校正——校正的方法
(3) 前馈校正:又称顺馈校正,是在系统主反馈回路之外采 用的校正方式。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知识点三:校正——校正的方法
校正装置在系统 中的连接方式
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 前馈校正 复合校正
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知识点三:校正——校正的方法
(1) 串联校正:一般接在系统误差测量点之后和放大器之前, 串联接于系统前向通道之中。
(2) 反馈校正:从系统原有部分引出反馈信号, 与原有部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