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例谈文言文翻译试题的采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例谈文言文翻译试题的采分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中的翻译试题具有“高赋分值,多赋分点”的命题特点,同时在作答时要遵循采分点原则。

那么,同学们在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哪些采分点呢?现结合相关考题予以阐述。

采分点1: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如果含有一些活用性词语,在翻译时应注意正确判断它们的活用类型,准确体现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等等。

【真题示例】
①(2022年上海春季考卷)遂誓众喻以顺逆,闭城拒贼,潜疏以闻。

②(2022年浙江卷)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

【解析】①②句中加点字都为使动用法,分别意为“使……明白”、“使……受到伤害”。

【参考答案】①(傅良弼)于是激励将士,用叛逆与忠顺的道理使将士明白,关闭城门抵抗叛贼,并暗中上疏来让皇帝了解情况。

②知道有可以给予百姓恩惠(刑赏忠厚)的方法却不给予,这也是存心伤害百姓罢了。

采分点2:省略成分
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如果含有一些省略句,那么在翻译时应当注意将其补充完整,有时为了使译文通顺,也可以增加必要的关联词语,其中省略宾语及谓语的情况较多。

【真题示例】
①(2022年新高考II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②(2022年北京卷)岂顾不用哉?
【解析】①句“禹数与语”中“与”后省略宾语“之”。

②句中“不用”后面省略谓语。

【参考答案】①邓禹说:“吴汉可以。

我屡次与他交谈,他这个人勇猛而有智谋,各位将领中少有能赶得上的。

②难道反而不用(赏善罚恶)吗?
采分点3:通假现象
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如果含有一些通假字,在翻译时应注意其通假后的意义。

如课本中出现且容易被同学们忽略的通假字有:“趣”通“促”、“信”通“伸”、“盖”通“盍”、“乌”通“恶”,等等。

【真题示例】
①(2022年北京卷)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②(2022年全国甲卷)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解析】①句中“胡”通“何”;②句中“从”通“纵”。

【参考答案】①人主为什么不引用殷、周、秦的史实来考察上述言论呢?②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说:“是这里到那里,纵横总共是六里土地。


采分点4:固定结构
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如果含有固定格式的语句,在翻译时应注意套用其固定意思。

如“何……也”(为什么呢);“其……之谓也”(大概说的是……吧);“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非若……然”(不像……这样);“无乃……乎(欤)”(恐怕……吧),等等。

【真题示例】
①(2022年全国乙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②(2013年天津卷)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解析】①句中“奈……何”和②句中“无乃……欤”都是固定结构,按固定结构的句意套用即可。

【参考答案】①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
“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呢?”②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
采分点5: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不少词语从形式上看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但是词义迥异,这一类词语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真题示例】
①(2022年北京卷)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

②(2022年新高考II卷)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解析】①句中“审”是“慎重”之意,不能以今释古,译成“审查”;②句中“让”是“责备”之意,不能译成“谦让”。

【参考答案】①因为商汤王、周武王决定取舍很慎重,而秦王决定取舍不慎重。

②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地房产呢?”
采分点6:特殊虚词
文言文翻译中如含有特殊虚词,要能准确区分其作为副词的意义。

这类虚词有:表示推测语气(大概)、反问语气(难度)、祈使语气(千万)、假设连词(如果)、选择连
词(是……还是)等等。

特殊虚词中还要注意兼词的翻译,如“诸”意为“之于”(句中)或“之乎”(句末),“焉”意为“于之”,“叵”意为“不可”,“盍”意为“何不”等等,翻译时要准确判断。

【真题示例】
(2022年全国甲卷)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解析】句中“其”是副词,表祈使语气,意为请求。

【参考答案】楚王不听从,说:“我的计划已经妥当了,你还是闭口不要多说,就等待看我(得到割地)吧。


采分点7:调整语序
文言文翻译中如含有一些特殊倒装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在翻译时要注意将其调整为正常语序。

【真题示例】
①(2022年全国乙卷)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②(2022年新高考I卷)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解析】①句中“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是定语
后置;②句中“吾岁不熟二年”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

【参考答案】①现在我请求找到无人奉养的老弱之人,没有家室的丧妻丧夫之人按照等级供给他们生活用度。

②我们(燕国)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丰收了,现在又要远行几千里来救助魏国,那将会怎么样呢?
除了调整语序,在翻译相关语句时,有时还要注意语态,特别是被动语态,一般用“为……所(为所)”“为”“被”“见”“于”“见(受)……于”等构成被动句,另外还要注意无标志词被动句。

采分点8:特殊处理
文言文中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如有比喻等形象化的修辞手法及具有特殊内涵的文化常识,要做特殊处理,一般需要意译。

【真题示例】
①(2022年新高考I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②(2022年上海卷)命公为安抚,所至赈廪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

【解析】①句中“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此处引申为“屈服”。

②句中“牧羊”,指管
理人民与放牧羊群有类似之处,此处引申为管理百姓。

【参考答案】①(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魏国就会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家的半数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②朝廷命令韩公做百姓的工作,所到之处开仓救济贫困受灾百姓,免除各种工役劳作,选拔优秀的官吏来管理百姓。

同学们在解答文言文翻译试题时,要力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语病不出现,句意不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