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27T05:28:29.68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月第16期作者:张旭明[导读] 地质灾害的形成会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自身安全
张旭明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610051摘要:地质灾害的形成会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自身安全,同时也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之前,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是有必要的,并应通过治理措施消除地灾隐患。
矿山地质工程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发挥重要价值,本文就重点围绕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构成的威胁性相对较大,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将造成巨大财产的损失,因此,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十分有必要。
矿山地质工程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 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点概述地质灾害分为不同的角度与标准范围,就成因而论,主要是因为自然变异所致的地质灾害,由于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称之为人为地质灾害。
就地质的变化速度相对而言,可将其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两种。
前者的灾害现象为崩塌、滑坡、地质塌陷、地裂缝;后者灾害现象是以水土流失等为主,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所发生的区域内,对该区域的地理或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可将地质灾害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区地质的自然灾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这几类:(1)地质变化。
是由地质的强烈变化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并伴随着地面的裂缝和变形,使各类的工程施工遭到损坏,使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使用,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设施中断,造成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导致周围的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2)崩塌、滑坡等灾害。
导致这一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相应矿山地质矿体发生位移,而导致直接威胁该区域产生明显的作用力;同时,引发这类地质灾害还可与疏松、不紧密的矿层结构有着密切联系。
(3)地面沉降。
称之为地面下沉或者地陷。
在矿山工程经济的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地层的松散层固结压缩,这就会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下降运动,也称为地面沉降或地陷。
自然因素包括构造沉降、地质变化、气候变化、地应力变化和地质自然固结。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开采固体矿产、岩溶塌陷、软土地区与矿山工程建设有关的固结沉降等。
(4)地裂缝。
裂缝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进性灾害。
分为两类:第一种为内动力所形成的地质构造裂缝,例如,地质裂缝、基地断裂活动变化以及隐伏裂隙开启裂缝等;第二种为非地质构造型,主要形式为外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裂缝,例如松散矿体潜蚀地裂缝黄土湿陷地裂缝、膨胀土胀缩地裂缝、滑坡地裂缝等。
没有合理规划地下水是导致这类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承压水过度抽汲引起的裂缝两侧地面不均匀沉降进一步加剧了裂缝的活动。
2 水工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1)研究区域范围偏小
现阶段,国内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期间,对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却缺少重视,尤其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然而,编制水工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而且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然而,目前国内在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研究区域范围偏小的问题,致使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及精准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2)评估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现阶段,国内监督部门在监管水工环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方面明显存在着监管不力的现象,例如,未做到严格审核编制材料、治理施工的监管标准存在诸多漏洞、对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管缺乏统一的执行准则、未做到严格监管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水工环地质灾害防范、治理工作以及风险性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缺乏足够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大部分民众均未真正意识到水工环地质灾害给国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危害。
所以,在勘测水工环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未做到仔细排查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各个风险因素,如此一来,根据勘测结果所编制的人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必定会存在诸多不实,这样便无法将水工环的具体地质状况真实地体现出来,同时也会对后期水工环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方案的编制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3 地质灾害防治中水工环地质的应用策略(1)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人为的矿山地质工程引起的诱发地质变化,往往造成严重的灾害。
工程地质在建设场地安全性评价,包括发矿层断裂,地质场地破坏效应等,其次通过地质灾害小范围区域划,对场地进行适应性分区和危险地段、不利地段的确定以及地基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工环地质在灾害调查和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震害调查,由于强烈地质变化作用,东河口滑坡、大光包滑坡、陈家坝滑坡等,都是由于断层上盘高陡突出山体在强烈地质变化力作用下失稳而产生高速远程滑坡。
(2)在崩塌、滑坡防治中的应用崩塌、滑坡等灾害给地质环境和矿山工程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经济损失。
对发生的崩滑流及其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遥感解译为先导,地质环境调查为核心和灾害点测绘为主要手段,并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和山地工程验证为补充,查明工作区的崩滑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例如,利用瞬变电磁法可以判断围岩的性质,根据剖面测量结果可推断出不良地质体赋存位置及规模等。
(3)在地面塌陷治理中的应用
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变化及地质层上升、欠固结土层自然固结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流体、开采固体矿产等。
目前,国内外防治地面沉降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建立和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加强对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的监测。
开发新的替代水源,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地下水开发布局,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回灌区人工回灌;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实行有计划的开采和目标管理。
(4)在矿层裂缝治理中的应用
矿层裂缝治理中,应科学合理的规划地下水的开发,避免出现过度矿产资源开采的现象,同时也为了避免矿层裂缝的发生或降低地面裂缝发生的强度。
在矿山工程规划中尽量避免出现矿层裂缝,在容易出现矿层裂缝的地区进行施工时,进行详细的地质环境调查,以确定矿层裂缝的准确位置和矿层裂缝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综上,地质灾害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制约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能够帮助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东. 水工环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浅析[J]. 世界有色金属,2019(9):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