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
案
单选题(共50题)
1、山水画皴法之一“披麻皴”技法的创始人是():
A.荆浩
B.董源
C.马远
D.巨然
【答案】 B
2、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者及久病患者,可单用的是
A.醋大黄
B.清宁片
C.酒大黄
D.大黄炭
E.熟大黄
【答案】 B
3、“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这是()的艺术思想。
A.苏轼
B.谢赫
C.董其昌
D.赵孟烦
【答案】 A
4、《教室壁报》的设计课拟让学生了解壁报版面设计的类型,不合
适的教学行为是()
A.视频播放壁报的设计过程
B.欣赏版面设计的不同样式
C.学生之间交流探讨
D.讲解壁报设计的版面知识
【答案】 A
5、石涛、()、髡残、弘仁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被称作“清四僧”。
A.郑板桥
B.任颐
C.吴历
D.朱耷
【答案】 D
6、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三年级美术
学习所属的学段是()。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答案】 D
7、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是()。
A.风格
B.形式
C.色调
D.门类
【答案】 A
8、吴门画家中,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
A.沈周
B.文徵明
C.唐寅
D.仇英
【答案】 D
9、明代吴门画派兴于(),成于文徵明。
B.沈周
C.仇英
D.吴宽
【答案】 B
10、以下不属于当代美术学科教育功能的一项是()。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
B.传递与交流美术文化的功能
C.教育陶冶人格的功能
D.社会宣传舆论的功能
【答案】 B
11、《记忆的永恒》是()画派的代表作品。
A.表现主义
B.抽象主义
C.立体主义
D.超现实主义
【答案】 D
12、中国画家中,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的是()。
A.刘海粟
C.林风眠
D.丰子恺
【答案】 B
13、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合理的是()。
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和教学功能
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答案】 B
14、既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
又曾担任西泠印社首位社长的艺术家是()。
A.吴昌硕
B.赵之谦
C.任伯年
D.虚谷
【答案】 A
15、学习美术课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
民族的人们创作的优秀绘画、雕塑作品,这体现了美术功能中的()
A.审美功能
B.愉悦功能
C.教育功能
D.认识功能
【答案】 D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是()。
A.圣彼得大教堂
B.巴黎圣母院
C.米兰大教堂
D.科隆大教堂
【答案】 A
17、金老师上《环保时钟设计》时,在调查、设计、制作后,让同学、老师或家长对作品写“评语小条”,进行展示评价。
这种评价属于()。
A.质性评价
B.相对评价
C.量化评价
D.绝对评价
【答案】 A
18、书籍设计属于()。
A.产品设计
B.视觉传达设计
C.环境空间设计
D.服装服饰设计
【答案】 B
19、佛罗伦萨洗礼堂铜门浮雕的设计者是()。
A.多纳泰罗
B.吉贝尔蒂
C.米开朗基罗
D.布鲁内莱斯基
【答案】 B
20、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B.学习方法大于学习方式
C.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的具体化
D.学习方法较之于学习方式更为上层
【答案】 A
21、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美术课程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模块总数目是( ) 。
A.5个
B.7个
C.9个
D.10个
【答案】 B
22、下列选项中,对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解运用不恰当的是()
A.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B.分组人数一般以3~5人为宜
C.应将学习能力比较接近的人组合在一起
D.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和信任
【答案】 C
23、“色域绘画”属于哪种艺术流派的表现形式()
A.极少主义
B.概念艺术
C.波普艺术
D.超写实主义
【答案】 A
24、判断化合物结晶纯度的标准之一的是
A.化合物的熔距在1~2℃
B.化合物的熔距在4~5℃
C.沸点一致
D.溶解度一致
E.灼烧后无残渣
【答案】 A
25、下列选项中.对一节课的教学设问不恰当的是()。
A.不宜过难
B.不宜过多
C.应具有针对性
D.不少于四次
【答案】 D
26、《斗拱——中国传统建筑瑰宝》—课“学业质量”分为三个水平(如下所示):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答案】 B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性质”的是( )
A.追求人文性
B.具有实践性
C.凸显视觉性
D.追求趣味性
【答案】 D
28、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 A
29、美术新课程的出发点是()。
A.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B.以教师的教学为本
C.以促进教学为本
D.以学科发展为本
【答案】 A
30、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答案】 B
3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质性评价的是()。
A.分数或等级
B.过程性成长记录
C.成就性成长记录
D.美术档案袋
【答案】 A
32、孟老师在《原始美术》鉴赏教学中,针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用相关的音乐、视频、角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美术文化的感悟。
这一教学行为的主要动机属于( )。
A.增强教学难度
B.创设教学情境
C.注重学生合作
D.运用网络资源
【答案】 B
33、《舟发西苔岛》是一幅“游乐画”,它是洛可可画家()创作成
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A.华托
B.维米尔
C.普桑
D.夏尔丹
【答案】 A
34、方老师在《视觉中的红屋顶》一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表现家乡
的老街建筑。
在评价环,教师展示学生作业,阅读学生作业说明卡;学生们对照作品展开自我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属于( )。
A.终结性评价
B.量化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质性评价
【答案】 D
35、以27封信的方式,首先提出"美育”概念的著作和作者是( )。
A.《谈美》朱光潜
B.《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
C.《美学》黑格尔
D.《美育书简》席勒
【答案】 D
36、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开设()个模块的课程的
能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 C
37、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理念的
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注重创新精神
D.加强基本技法训练
【答案】 D
38、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中国花鸟画白描练习教学的重点是()。
A.学习意笔花鸟画技巧
B.了解白描花鸟画的审美情趣
C.学习中锋勾线笔法
D.了解白描花鸟的演变过程
【答案】 C
39、安格尔作品《大宫女》的艺术风格属于(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表现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 A
40、属于复色的是()。
A.红色
B.绿色
C.褐色
D.黄色
【答案】 C
41、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讲究“规则和有序”,体现人文的力量
B.主张“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
C.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D.讲究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答案】 A
42、《江山如此多娇》是关山月与()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画。
A.张大千
B.任伯年
C.傅抱石
D.潘天寿
【答案】 C
43、高中美术新课程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的方式,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A.选修制
B.走班制
C.班级教学
D.小班上课
【答案】 A
44、《最后的晚餐》运用了哪种透视原理?()
A.成角透视
B.焦点透视
C.散点透视
D.平行透视
【答案】 D
45、油画作品《农民的舞蹈》的作者是()。
A.梵·高
B.老彼得·勃鲁盖尔
C.博斯
D.米勒
【答案】 B
46、以27封信的方式,首先提出"美育”概念的著作和作者是( )。
A.《谈美》朱光潜
B.《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
C.《美学》黑格尔
D.《美育书简》席勒
【答案】 D
47、《开花的苹果树》的作者是(),属于()艺术。
A.康定斯基表现
B.蒙克意象
C.蒙德里安风格
D.达利古典
【答案】 C
48、《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是哪个时期的书法家?()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西汉
【答案】 C
49、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答案】 D
50、在雕塑课《人类的朋友——动物雕塑》中,胡老师现场制作了一个小猪雕塑,并讲解了制作过程中的要点,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演示法
B.示范法
C.比较法
D.讨论法
【答案】 B
大题(共10题)
一、案例:曹老师准备上颜真卿《祭侄文稿》临摹练习课,但学校里临摹用的桌子和字帖不够用。
于是,他示范临摹给全体学生看,然后分别选了男女各一位同学代表,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问题:对曹老师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评析(14)分,并谈谈如何在条件大缺的情况下开展美术教学(6分)。
【答案】第一:判断曹老师教学活动的优缺点;第二:将题目涉及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第三: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二、在《灯具制作》一课的结课环节,小林同学拿出自己制作的灯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介绍。
大家看了他的作品一致表示看不出来是灯具。
小林竭力解释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见大家依然质疑,十分气恼,欲将其毁掉。
张老师见状,连忙举起小林的作品说:“我看还不错”。
但是小林的作品还是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问题: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评价的建议,从优点、问题、建议三方面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答案】第一:依据课程标准评价建议。
第二:从优点、问题、建
议三方面对该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三、在《描绘心中的彩虹桥》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彭老师发现一位
学生的作品比较“另类”:作业本上画了一条黑黑的线,其他部位涂
满了黄色。
按照画面效果,彭老师本来想给差评,又想到可能有其
他原因,就问了一下这位同学。
这位同学说,老师,现在哪还有什
么彩虹,我们整天处在雾霾之中,大气污染,环境污染,一片黑色。
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整个世界处于黄色
之中。
听完之后,师生都陷入了沉思之中,然后老师和同学均发表
了自己的意见。
老师最终给这位同学的作品打为优,并提出了一些
改进的建议,放入该学生的学习档案之中,作为成长记录。
依据美
术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对彭老师上述行为的优点做出评述。
【答案】(1)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应该注
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
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
性和综合性。
彭老师能够注重学生在作品中渗透的情感和价值观,
给这位同学的作业打了优,说明其能够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鼓励采用学
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彭老师让这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其他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这说明他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评价建议。
(3)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等质性评价方法。
彭老师把该学生的作品放入学习档案之中,作为成长记录,这说明彭老师能够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这种质性的评价方法,符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评价建议。
四、在《剪纸》一课的评价环节,陈老师将全班同学的剪纸作品展示出来,采用网络授票的方式,选出10幅最优秀的作业。
有同学反映:“不公平,有人用拉票软件.....”可是,陈老师觉得应该鼓励学生,把选出的10幅作业都归为优秀。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建议,从优点、问题、建议三个方面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
五、在上《我形我秀——自画像创作》一课时,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先让学生欣赏了伦勃朗的自画像代表作,重点介绍了艺术家坎坷的人生,再让学生讨论“他人眼中的自己”的主题。
讨论后,学生们都很兴奋,直接开始自画像创作。
可是王老师看到学生的作业后,觉得效果不理想,感到似乎刚才的讨论也没有发挥作
用,缺少了点什么……问题:依据美术新课程的理念,指出案例中王
老师教学的优点和问题(10分),并提出改进建议(10分)。
【答案】优点:(1)新课标中强调美术课程要体现愉悦性,要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材料中王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都很兴奋,正
是由于王老师重视了这一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愉快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营造有利
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注重创新精神。
材料中王老师让
学生进行以“他人眼中的自己”为主题的讨论,形式和主题都很新颖,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
(3)探索
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
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材料中王老师为了使课堂轻松愉悦、更
好地实现教学效果,运用了欣赏法、讨论法,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
水平。
缺点:(1)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标应该是“掌
握人物特点,能用绘画的形式正确表现有特点的自画像”。
而在材料中,王老师前半段都在欣赏和讲解画家生平,更偏向欣赏课的类型。
后半段只是让学生讨论“他人眼中的自己”,没有引导学生从面部、
身体特征上有方向地去讨论,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完
成教学目标。
(2)课标中指出要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材
料中王老师只展示了伦勃朗的自画像,仅仅从一幅作品中,不能够
全面地分析自画像的创作要求,因此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3)创作
课要注重示范性。
教师要给学生直观具体的指导,要讲解创作自画
像的各个要素,不能变成欣赏课,偏离了课型。
改进建议:(1)教
师要明确创作课的教学流程:导入——描述、分析——示范、讲解——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2)教师要注意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解人物的五官和身体特征,以及绘画的注意事项。
(3)教师要进行示范,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示范性。
(4)教学过程中设置的各个环节要有引导性和针对性,有目标地展开。
六、曹老师准备上颜真卿《祭侄文稿》临摹练习课,但学校里临摹用的桌子和字帖不够用。
于是,他示范临摹给全体学生看,然后分别选了男女各一位同学代表,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问题:对曹老师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行评析(14分),并谈一谈如何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开展美术教学(6分)。
【答案】优点:(1)美术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师的示范性。
曹老师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授课方式,进行示范临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
(2)课标中提出美术学习活动一般注重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曹老师让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巩固学习效果。
缺点:(1)课标中指出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曹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让学生进行临摹练为。
这样做,一方面把临摹练习课上成了欣赏课;另一方面没有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临摹《祭侄文稿》。
(2)课标强调,美术课要注重激发
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临摹练习课也需要适当讲解一点知识,使学生领略到颜真卿书法的美。
曹老师没有进行适当的讲解,只是自己示范临摹给学生看,然
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领悟不到书法学习的要点,体
会自然也就不那么专业。
如何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开展美术教学:(1)在进入课堂之前,要尽可能地挖掘教学资源,尽最大努力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完成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资源的情况,灵活调整教
学策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享受到教学资源。
(2)在
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和安抚学生情绪与状态,避免学生因为教学资
源的不足出现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分配好自
我示范讲解与学生操作实践的时间比例,以便学生充分地享受有限
的教学资源。
(3)课程结束之后,应该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弥补教学
资源不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充分利
用乡土资源。
如利用当地的美术馆、书法教室等,从传统工艺、民
间美术等方面吸取营养等。
七、《画布上的抽象》一课,小明同学只用记号笔随意画了一个黑点,江老师问:"这个点想表达什么呢?”小明说:”我不会画画,”江老师说:“哦,它也表示了你的某种观念或情绪。
”在班上展览时,江老
师特地选了浅色的画框把小明的"点”装裱好,并写上题目《我的第
一个点》,后来小明画了许多由点构成的抽象的画,渐渐成为校园里的抽象画明星。
问题:请分析上述案例中,江老师教学行为中的优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案例中江老师教学行为优点很多。
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因材
施教原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
教育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案例中的江老师,并没有
因小明说不会画画而放弃他,相反根据小明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
教学。
教学建议中指出: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
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
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中的
江老师,选了浅色框来装裱小明的画,写上题目,帮助小明学会学习,热爱学习。
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
目标,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
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同时,通过评价
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案例中的
江老师,帮助小明树立了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后来小明渐渐成为了
抽象画明星,江老师促进了小明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
八、第1课五角星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1)设计1课时的教学方案,写出一篇规范的教学简案;(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
和作业要求;(5)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6)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
做出设计说明。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首先分析题目要求,明确
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呈现的六条要求的具体内容。
通过读教材,确定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课。
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
重难点,活动建议是开展课堂创作活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规定了要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至少要提问三个课堂问题以及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九、在初中美术课《闽南民居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中,余老师对教
学环节做如下安排:先从闽南文化的介绍导入(约8分钟),然后引
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闽南民居的建筑特点,请学生表演闽南民谣《一
只乌仔》(6分钟),接着播放闽南民俗文化短片并组织问题讨论“如
何促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展”(5分钟),最后布置了闽南民居宣
传品的设计制作的作业(1分钟)。
教学在学生自行完成作业中结束(20分钟)。
问题:请指出上面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存在问题:①教学重点把握不准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闽南民居宣传品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而余老师却重点在讲授闽南的
文化与民俗。
②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环节缺失。
导入过长,新课
教学中介绍闽南的风俗过于冗长,以至于使本节课宣传品设计的方
法与要素的重点知识未讲授。
③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未得到体现。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闽南民居的特点,掌握宣传品设计
制作的方法,余老师在教学中并未落实教学目标。
④教材内容把握
不准确。
并未抓住本节课的重点。
⑤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余老师
虽然选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
选择教学方法时并未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出发。
改进建议:
余老师应该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是宣传品的
设计与制作,在教学中应该用较多的时间来讲授宣传品设计与制作
的方法与技巧,缩短导入的时间。
并且播放闽南民谣与播放闽南民
俗文化短片的环节并未体现本节课的重点,故可以作为课后拓展来
引导学生观赏。
调整教学的环节。
留出学生展示评价的环节,便于
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与改正的方向。
一十、以《人物素描》为教学题目设计1课时教学简案。
要求:(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三个课堂提问。
(4)对教案中的主要环
节作出设计说明。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首先分析题干内容,课程
内容是人物素描,确定教学设计围绕的重点知识,活动建议是开展
体验活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其次分析要求,要求课时
完整,恰当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合理设计教学,以及要出现三
个提问,环节上要有设计说明。
考生要按要求、分步骤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