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敬爱的老师,回顾6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血汗);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huǐhuì)。

是您,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_____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_____粉笔的灰尘_____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_____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痴情;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qīn qīng)而富于创造的心。

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花)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chìzhì)热的心跳。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答案。

您的______(心血和汗水血汗)教诲______(huǐhuì)
年轻______(qīn qīng)(火花)______一样炽______(chì zhì)热(2)给文中横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日夜操劳______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______粉笔的灰尘______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______
(3)读文中划线的部分,你想到了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文中的句式,将文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写具体,至少写2句。

(5)“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课内阅读。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话。

这句话在段中的作用是______
A.承上启下B.概括和总述C.归纳和总结
(2)“诱人”的意思是______。

选段中具体描写奶酪诱人的句子是______。

(3)从最后一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蚂蚁们有()。

(多项选择)
3.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句子搭配起来。

(只填序号)
A.像沙发
B.像新月
C.像独木舟
D.像田沟里的水蛇
①小艇长二三十英尺,又窄又深,______。

②船头和船舶向上翘起,______。

③船舱里的皮垫子,软软的,______。

④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______。

(3)请模仿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你熟悉的一种事物,突出它的特点。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妈妈变小了
月底放假回家,妈在大门口迎我,咧开嘴冲着我笑。

等我放下背包,妈站得直直地跟我比个子。

中午,我炒着菜,妈在一旁烧柴火。

吃完饭,我在洗碗,妈站在一旁看着。

今儿赶集,我说:“妈,赶集去。

”妈说:“不去,太远了,不想走。

”我说:“走,给你买衣服去。

”妈赶紧换下拖鞋出来了。

我给妈买了件小米黄格子衬衣,她一个劲地问我:“好看吗?”我说:“好看。

”回到家,妈说有点累了。

我蹲下来帮妈捶着腿,揉着肩。

看着墙上相册里的那张妈和我一岁时的合影,简直判若两人,现在眼中的妈变得是这么瘦,个子更显得矮了。

大清早,我发现妈已在菜地里浇菜了。

那大扁担挑着的两桶水,怎么看也不和她瘦小的身子相配。

我跑过去,抢了过来,说:“妈,我挑,你浇。


妈摘了一篮子青椒,笑呵呵地对我说:“看,你最爱吃的。


早饭过后,妈把被子拿出去晒,踮着脚往绳子上搭。

二叔家捕鱼,妈拉着我叫我一起去看。

我冷不丁发现,她已穿上那件刚买的衬衣。

中午吃饭时,我把鱼皮抢过来对妈说:“妈,现在我喜欢吃鱼皮了,您多吃点肉。


吃完饭,我该走了。

妈目送我走远,我回头望去,妈显得更加瘦小了。

这时,我的眼泪忍不住蹿了出来,原来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1)找出本文的中心段落。

(2)请你说说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3)“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大”和“小”的?
5.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孤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袅”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和“清香袅袅(ABCC)”一词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2)“张望”的本义是______,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了______ (3)“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中“这样的道理”是指______。

(4)联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云在蓝天高高地俯视着河流,问:“你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要是走一条直线,那水流得多快。


“不可能呀!”河流说,“你想,地势高低不平,我想走直也不行!就算在平原,盐碱成分不同的土壤,对流水冲击的承受力也不同,我还是走不直。

再说,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也使我的水流冲向右岸——当然,南半球则相反。


“你是自然形成的。

要是人工开凿的——譬如大运河,流水就直啦!”
“运河里的水也是弯弯曲曲地向前流的。

你想,水流总有偏移,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就总会冲向岸的一边。

当它撞向石岸,又会折向岸的另一边。

而且那大运河,单看一段像是直的,整个一看就发现它是弯的啦。

即使看起来笔直的铁路,也是这样。


“这么说,笔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白云想了想,说,“假如我在赤道上画一条直线,这难道不是笔直的吗?”
“很遗憾,它最终变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圆。


白云想:这么说来,整体看,事物总是曲折的;直,不过是局部的、相对的。

这时,白云经过一个湖面上空,它以湖为镜照见了自己。

(1)多音字注音,组词。

曲: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冲: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看的词。

①白云高高地向下看,它在______。

②河流前后左右地看,它在______。

③白云对着湖面盯着看,它在______。

(3)这则故事渗透的观点是什么?
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

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

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ì)。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

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___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___还带什么呀___手下人说___您进京不送礼___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___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

”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______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______还带什么呀______手下人说______您进京不送礼______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______
(2)“乌纱帽”指的是______。

“两袖清风”的意思是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于谦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4)按“‖”分好的三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5)短文歌颂了于谦______的品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______的人。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 苍老的______ 准确的______
不失时机地______ 用心地______ 一再地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
(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9.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种田无土地
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正在向农业工厂化进军。

实现农业工厂化的关键技术是无土栽培。

所谓无土栽培就是利用营养液、容器或沙砾等,依照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人为地创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无土栽培有许多优点:一是能节约土地,在太空中、沙漠盐碱地以及人口稠密的城市等少土或无土的地方,均能建设成理想良田;二是管理方便,能人为地满足植物对温、光、水、肥、气的要求;三是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能确保丰收;四是不受农时季节约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实行全年播种收获;五是可以避免因土地连作而带来的各种病虫害。

①什么是无土栽培? ______
②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请你分别用四到八个字进行概括。

______
③你见过无土栽培的植物吗?给大家说说吧。

______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他俩并排着走。

小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

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孩子回答。

军官觉得从孩子嘴里什么也问不出来,就不再问了。

(1)照第1自然段中的样子写句子。

(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2)对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你认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11. 课内阅读。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俩人并排着走。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

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甩一甩______ ______ 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小路______的白桦树林______的空地
______的小山______的树枝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石碑是________刻的。

()
(2)井是________挖的。

()
(3)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理解正确的是()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研究显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
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最新研究结果说,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故目前没有可能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生殖性克隆。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沙滕博士等人,利用现有4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对724个恒河猴卵细胞进行克隆操作。

研究人员共获33个克隆猴早期胚胎,但将其移植代孕动物体内后,这些胚胎经过初步细胞分裂无一真正孕育。

科学家们对此分析发现,克隆猴细胞分裂看似正常,但细胞内染色体实则出现紊乱。

通常染色体在复制和排列过程中需要借助纺锤体,可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

不仅如此,对克隆猴细胞纺锤体形成至关重要的绝大多数蛋白质也出现缺损。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已有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羊、鼠、猪、牛和猫等动物,但研究表明,现有技术对灵长目动物并不适用,其原因可能在于灵长目动物繁殖过程中,对纺锤体组装的要求,比其他哺乳动物“更为严格”。

匹兹堡神学院教授特纳评论说,沙滕等人的研究展示了灵长目动物克隆的难度,从而为“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提拱了迄今最为有力的支持。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与“美研究显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否合理?为什么?
14.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致北京
在我们美妙的语言里,
再没有什么比你的名字更加动听;
在我们祖国的地图上,
还有哪里能象你吸引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们这里,把那些
去过北京的人都叫做幸福的人;
在我们这里,把从你身边
传来的一张纸片看得比爱人的信还亲。

一辆油罐车正在暴风雪里驶行,
年轻的司机紧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

他在注视着前进的道路,也瞥视着那
贴在挡风玻璃角上的天安门的图景,
十月里,当你的礼炮,
震动着祖国蓝色的天空;
是谁在油井区路边的雪地上,
端正地写了一长串──北京,北京……
每一次见到你的名字,
都会引起我们的激动。

你甚至还常常出现在
我们劳动后的甜梦中。

在我们谈心的时候,
谁对谁也不隐瞒自己的感情;
哪怕是能在你的怀抱里住上一天,
这就是我们一生里最大的光荣!
为了这个愿望,我们
日日夜夜地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
一个信念无时不在鼓舞着我们,
──条条道路,通往北京!
(1)查字典:
“罐”的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__画。

“瞥”的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共______画。

(2)美妙── ______ 注视── ______ 愿望──______
(3)“是谁在油井区路边的雪地上,端正地写了一长串──北京,北京……”这句
话的破折号表示______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思想感情。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生命短暂,_______,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______生命短暂,______,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有限——______ 短暂——______
(3)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件小事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即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画“______”的句子?
16.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

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

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

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

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

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

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

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

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空,就成了一轮皓月。

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

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

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

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
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

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

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

这红灯并不亮。

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

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

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

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问绕着一根黑带。

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空。

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______ 黯淡——______
(2)作者在文中对月亮的不同称呼,有一轮______,一轮______,一轮______,表现出月亮______的特点。

(3)“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________。

“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________。

下面四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17.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

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

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

”“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

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

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

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肯定能
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18.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

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攻)课都不行,会(流留)级的。

要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呀!”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钩)鱼。

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船来费劲极了。

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游,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壮状)况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

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水的结果。

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叉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呢……这些问题靠画画不能解决,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奋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划掉。

(2)从这篇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轻视—______ 省力—______
(3)下列选项中,能准确概括出本文中心的一项是()
19.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

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1)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例: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那______,______。

(2)在印第安人的心中,溪流河川中的不仅仅是水,更是______,由此我感受
到______。

(3)在选文中找出河水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的句子。

______
2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

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

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
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


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
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杂草。


“对,”哲学家说:“现在旷野里长满杂草,但是我想知道应该如何铲除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

”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啊。

”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我想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满腹经纶:______。

②饱学之士:______。

(2)四个弟子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请你在文中读读相关的句子,并分别用5个以内的字来概括。

(3)联系上下文,完成下列练习。

①“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吧,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铲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到此地相聚。

’”这句话是说______
A.哲学家很满意弟子的答案,让他们回去马上行动。

B.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比一比,谁的除草办法最好。

C.哲学家想让四个弟子通过实践来证明,还有更好的办法。

②文章题目用“最后一课”是因为______
A.哲学家在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