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主体及其经营范围
都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营主体对农村金融服务 的需求已不仅是局限于以往单一化的农业生产融资 贷款,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除了以往的信贷支 持、账户管理之外,经营主体还需要市场资讯、金融培 训、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与此同 时,金融机构还需要为经营主体提供线下及线上的多 元化金融服务[5]。 1.4 金融服务方式智能化需求增大
化,使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智慧化的特征。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分散,能够提
供的服务较少,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 必须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创新,使农村金融服务与乡村振
兴战略有效配合,共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为我国农村经
济发展提供参考。
DOI:10.16675/14-1065/f.2021.18.082
/ 信合金融 /
·187·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 吴婷婷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7)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战略的实施使农村金融服务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
随着农业机械发展和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经营主 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要 素方面投入较大,对资金规模的需求也较大。例如前 期的土地流转、 标准化棚舍建设等需要大量资金,对 贷 款 额 度 有 更 高 要 求 [3]。 与 此 同 时 , 随 着 农 副 产 品 加 工、物流、商贸、休闲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农村地区对 融资额度的需求越来越高。 1.2 中长期信贷需求变大
2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正向现代化、智能化 的方向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基本覆盖了农村的金 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情况有效改观[6],但是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还面临一定 的阻碍。 2.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政策扶持力度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有直接的 影响。 近些年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十分重视, 并且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 程中,存款、保险、租赁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供应依然 十分有限。金融服务工具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 业经营的积极性和流动性,对农村经济管理与可持续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7]。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还体现在各项政策的制定、执 行与落实上。部分地区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制定的激励
作者简介:吴婷婷(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188·
山西农经 / 2021 年 18 期
政策不够完善,相关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不到位,相关 人才培养与支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政策扶持效 果降低,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2.2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 All1 R乡ig村h振ts兴战Re略s下er农v村ed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营方式正在加速 转变。与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经济相比,我国农业经济 在经营理念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向着 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 呈现出了新的变化[2]。在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 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经营主体融资额度需求更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 资渠道较为单一。受到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当前农 业经营主体获得资金的途径受到了严重阻碍,无法满 足实际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依然以政府为“靠山”,导致政 府的财政压力较大。虽然部分地区考虑引入其他渠道 资金支持,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民间组织以及 社会力量难以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投入到农村金融 服务中去,这就使得政府在长时间财政压力下很难对 农村金融服务进行有效创新[8]。 2.3 农村征信系统不完善
首先,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不明确。原则上, 征信工作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信息把控,但实际上 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地区没有设立营业网点,导致信 息采集受到一定的阻碍。
其次, 农村信用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 障。农村人口流动性非常大,信息变动大。农村居民对 征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使相关工作人员难以对信 息真伪进行有效辨别,导致信息采集准确度较低[9]。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文章编号:1004-7026(2021)18-018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F323
文献标志码:A
金融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服务是推 动我国农业经济全面升级与进步的基础,在农业经济 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 出与实施,农村金融服务受到了一定影响,并逐渐优 化。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还不够 成熟,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健康发 展,发挥其促进农业现代化升级的作用,已经成为我 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开发以及相关设施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经营主体固定设施投资增 加,使得其对中长期融资的需求逐渐增大。最为明显 的是农村地区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技术及设备 更新、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土壤改良、棚舍改造、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中长期融资的需求增大。在未 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农村的 资金缺口增大,更加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的 资金支持[4]。
. All 再Ri次g,h农t村s 地Re区s信er息v管ed理.工作较为困难。农村地
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交易信息没有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相关信息没有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 及时更新和汇总,导致中国人民银行无法对农村地区 信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2.4 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特点,急需发展智慧金 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的金融科 技手段,实现金融产品、风控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智慧 化。从整体来看,金融服务手段已经从传统的柜员操 作方式,逐渐转变为自助办理的智慧化模式。智慧化 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适 应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特征。
都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营主体对农村金融服务 的需求已不仅是局限于以往单一化的农业生产融资 贷款,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除了以往的信贷支 持、账户管理之外,经营主体还需要市场资讯、金融培 训、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与此同 时,金融机构还需要为经营主体提供线下及线上的多 元化金融服务[5]。 1.4 金融服务方式智能化需求增大
化,使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智慧化的特征。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较小,分布较为分散,能够提
供的服务较少,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 必须推动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创新,使农村金融服务与乡村振
兴战略有效配合,共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为我国农村经
济发展提供参考。
DOI:10.16675/14-1065/f.2021.18.082
/ 信合金融 /
·187·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 吴婷婷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67)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战略的实施使农村金融服务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
随着农业机械发展和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经营主 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要 素方面投入较大,对资金规模的需求也较大。例如前 期的土地流转、 标准化棚舍建设等需要大量资金,对 贷 款 额 度 有 更 高 要 求 [3]。 与 此 同 时 , 随 着 农 副 产 品 加 工、物流、商贸、休闲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农村地区对 融资额度的需求越来越高。 1.2 中长期信贷需求变大
2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正向现代化、智能化 的方向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基本覆盖了农村的金 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情况有效改观[6],但是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还面临一定 的阻碍。 2.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政策扶持力度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有直接的 影响。 近些年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十分重视, 并且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 程中,存款、保险、租赁以及其他金融工具的供应依然 十分有限。金融服务工具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 业经营的积极性和流动性,对农村经济管理与可持续 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7]。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还体现在各项政策的制定、执 行与落实上。部分地区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制定的激励
作者简介:吴婷婷(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188·
山西农经 / 2021 年 18 期
政策不够完善,相关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不到位,相关 人才培养与支持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政策扶持效 果降低,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2.2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 All1 R乡ig村h振ts兴战Re略s下er农v村ed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营方式正在加速 转变。与传统的小规模农业经济相比,我国农业经济 在经营理念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向着 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 呈现出了新的变化[2]。在现阶段,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 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经营主体融资额度需求更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 资渠道较为单一。受到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当前农 业经营主体获得资金的途径受到了严重阻碍,无法满 足实际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依然以政府为“靠山”,导致政 府的财政压力较大。虽然部分地区考虑引入其他渠道 资金支持,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民间组织以及 社会力量难以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投入到农村金融 服务中去,这就使得政府在长时间财政压力下很难对 农村金融服务进行有效创新[8]。 2.3 农村征信系统不完善
首先,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不明确。原则上, 征信工作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信息把控,但实际上 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地区没有设立营业网点,导致信 息采集受到一定的阻碍。
其次, 农村信用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 障。农村人口流动性非常大,信息变动大。农村居民对 征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使相关工作人员难以对信 息真伪进行有效辨别,导致信息采集准确度较低[9]。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文章编号:1004-7026(2021)18-018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2;F323
文献标志码:A
金融行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服务是推 动我国农业经济全面升级与进步的基础,在农业经济 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 出与实施,农村金融服务受到了一定影响,并逐渐优 化。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时间较短,各方面还不够 成熟,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健康发 展,发挥其促进农业现代化升级的作用,已经成为我 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开发以及相关设施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经营主体固定设施投资增 加,使得其对中长期融资的需求逐渐增大。最为明显 的是农村地区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技术及设备 更新、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土壤改良、棚舍改造、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中长期融资的需求增大。在未 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农村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农村的 资金缺口增大,更加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的 资金支持[4]。
. All 再Ri次g,h农t村s 地Re区s信er息v管ed理.工作较为困难。农村地
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交易信息没有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相关信息没有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 及时更新和汇总,导致中国人民银行无法对农村地区 信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2.4 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特点,急需发展智慧金 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的金融科 技手段,实现金融产品、风控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智慧 化。从整体来看,金融服务手段已经从传统的柜员操 作方式,逐渐转变为自助办理的智慧化模式。智慧化 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适 应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