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五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导学案2
1.目标: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西汉建立、修养生息政策及结果的简单情况。
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能力。
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3.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62-63页“秦的暴政”一目,说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阅读63-64页“陈胜、吴广掲竿而起”一目,回答: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内容:
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②爆发时间:爆发地点:
③建立政权:结果:
④起义意义:
(2)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统治。
①巨鹿之战时间:作战双方:特点:
②秦朝灭亡时间:率军进驻咸阳的人:
3.阅读65页“西汉的建立”,回答:
(1)楚汉战争:
(2)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4.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结果怎样?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老师的问题:
(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组内讨论)
(2)秦朝灭亡之后,出现了“楚汉之争”,即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
那么,楚汉之争仍属于农民战争吗?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三)拓展延伸
1.这节课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最多。
(课后完成)
(四)系统总结
1.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复述本节内容。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战役中决定了秦朝成与败的是()
A.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与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与巨鹿战战
D.长平之战与涿鹿之战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
C.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
3.五班集体同学讨论秦朝灭亡的原因得出以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C.刑法残酷
D.秦二世的残暴
4.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赵高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了()
A.陈胜具有远大的理想
B.陈胜等人的反抗精神
C.王侯将相之间的矛盾
D.陈胜想进入统治阶层
6.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爆发于公元前209年
C.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阿房,阿房,亡始皇。
”——童谣
材料二在秦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市场上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个民间童谣为什么这么说?
(2)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这种奇怪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4)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联系?
三、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分小组讨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六)当堂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