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9
作者简介:吴厚明(1969— ),男,汉族,安徽六安人。

主要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非意味着学生完全接管课堂,而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考虑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以及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仍停留在应试层面,他们目光短浅、以
考论教。

他们认为,与其认真做实验,还不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讲一些物理知识,多做一些物理习题。

他们将“做实验”悬置,代之以“讲实验”“说实验”,或“放实验”。

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的教学模式。

这样丰富的实验意蕴被消解。

(二)教师在课堂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操作的规范性。

初中
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的老师要求,学生能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操作,测量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

教师忽略了物理实验需要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

这种动手操作形式化,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较为常见。

二、培养学生实验主体地位,深化实验探究环节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在实验教学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之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为前提,便需要在教学方面进行一定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完成实验,并注意在探究过程中有无新的发现或问题。

例如:教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时,有一些学生完成实验后,由于有误差,得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不是很完美。

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老师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让他们将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于是他们想出多种方法,经过讨论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多次实验,得出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很完美的结论。

学生在实验中产生了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他们想象中的结论。

心中的喜悦全都挂在了脸上,如果他们能多次进行这样的实验,反思每一次实验失败的原因。

必然会促动学生深度的物理学思考,引导学生的物理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这样相信他们物理综合性素养一定会得到提升。

(二)通过“提问”化被动为主动
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提问,若学生出现回答不上的情况,教师可让学生展开讨论,或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回顾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讲到: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工
作互不影响。

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在前面的探究并联电路特点实验中,他看到断开一条支路的开关时,另一条支路的小灯泡虽然还在发光但却变亮了,这是为什么?学生对上面的结论产生了怀疑。

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教师便需要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正确的进行实验,当学生进行小组实验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之中,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地给予一定的指点以及启发,打开学生的实验思路和学习思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都梦想过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帮助学生
把梦想转变为现实。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之中,一般情况下是根据课本进行实验的,但这未免太过缺少创造与新意,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将物理学习体系不断进行丰富。

如此一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之中,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学《大气压强》时,教师在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时,课本给出了多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有一些学生在家已经演示过了(如覆杯实验)。

教师问同学们能不能用身边的器材来验证这个实验,于是同学们认真思考,但还是想不出办法。

这时老师拿出一只空矿泉水瓶,问用它行不行。

同学们很诧异?于是老师告诉同学们方法并让一个同学实际来演示,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这时老师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解释实验现象。

总之,对于这些新型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之中,将学生作为思考的主体,而教师自身则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且实验的结果也不完全阐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探索,有助于在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实验教学的优势达到最大化发挥出来,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情,结合教学内容,不仅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物理学习的兴趣。

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实验,突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的能力,从而能够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代俊发.物理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教研),2010(11):25.
[2]吴青峰.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11):39-4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逐步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

而在实验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之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体地位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吴厚明
(安徽省霍山县第二中学,安徽 六安 237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