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下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
2.Q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
3.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高压脊沙尘暴 B.冷锋干旱
C.反气旋伏旱 D.气旋台风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5.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海浪侵蚀 D.丁—冰川侵蚀
2013年10月21日,黑龙江省气象部门发布雾霾黄色预警信号,重度雾霾天气造成黑龙江多地PM2.5指数“爆表”,东北重镇哈尔滨PM2.5指数更是达到1000,全市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雾霾之中,甚至多辆公交车迷路。

据材料完成6-7题。

6.下列不属于造成哈尔滨市此次严重雾霾原因的是
A.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扩散
B.时值秋季整地,城郊及周边县市大量焚烧秸秆
C.哈尔滨全市开始正式供热
D.近年城市绿地面积增加,空气湿度逐年增大
7.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四种情形,图中最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B.②C.③D.④
右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8-9题。

8. 如果在湘江上建一河港,最适合的地点是:
A. M处的东岸
B. N处的北岸
C. M处的西岸
D. N处的南岸
9. 如果在图中R处监测到一次河流水污染,污染源可能来自: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
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0-13题。

10.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湿——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1.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的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1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河流冰期延长
C. 海平面下降 D.两极冰川面积扩大
13.全球变暖虽然会给地球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但也会带来一些好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源大幅度减少
B.全球变暖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加大,从而使世界各地的水资源更加充沛
C.全球变暖会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各地的农作物产量提高
D.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使于温带作物的生长
14.下图为某地未倒置岩层的垂直剖面图,地表在甲地层之上,图中不同的图例和甲至辛的标示分别代表不同的岩层。

丁层与庚层都为火成
岩侵入岩层,其中丁岩层还包裹着一些来自丙层
岩石的碎块。

表示下图中岩层由老至新的正确顺
序的选项是
A.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B.辛→庚→己→戊→丁→丙→乙→甲
C.辛→庚→己→戊→丙→丁→乙→甲
D.辛→己→戊→丙→丁→庚→乙→甲
图9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15-17题。

15.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D.10月
16.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7.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D.炎热干燥
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
完成18-19题。

18.宏观地形M是
A.巨大裂谷B.低缓高原
C.岛弧—海沟 D.山脉—海沟
19.一般认为N处喷发的岩浆来自
A.下地幔 B.软流层 C.海底岩
层 D.板块内部
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回答10~11题。

20.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1. 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的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
害类型。

完成22-23题。

22.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 龙卷风② 海啸③ 飓风④ 暴风雪
B.① 海啸② 暴风雪③龙卷风④ 飓风
C.① 海啸② 飓风③ 龙卷风④ 暴风雪
D.① 飓风② 龙卷风③ 暴风雪④ 海啸
23.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24.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
A.剖面图中的剖面是东西向的 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
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读右图“世界两区域略图”,完成。

25.①、②两地在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冬季盛行风向相同
B.夏季有梅雨和伏旱
C.气温年较差都较大
D.冬季降水量都较多
2015下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答题卷(1)
命题人:李兰娟审核人:李兰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l)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

(1分)
(2)填出地形区名称:C ;D 。

(2分)(3)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为基础。

(1分)(4)A地草原区常可以看见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其原因是。

(1分)(5)写出B 地形所含的地理意义(至少四方面)。

(5分)
①;②;
③;④。

27.某年12月初,一艘客轮从挪威西海岸某港口出发,次年2月底到达上海港。

据说途中遇到以下情况,请判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并说明理由。

(10分)
(1)上午八时船刚出发时,看到港口附近停泊许多渔船,船上灯光闪烁。

(2分)
(2)经直布罗陀海峡时,顺风,顺水。

(2分)
(3)经地中海时,遇到多雨天气。

(2分)
(4)经红海时,看到岸边有大片茂密森林,野象成群。

(2分)
(5)经过南海,进入台湾海峡时,遇到台风。

(2分)
2015下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答题卷(2)
28.(15分)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
图。

材料三:该地区某处等高线地形图
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
(1)分析丙湖泊的形成原因?(2分)
(2)与乙地相比,甲地在图中所示季节降水量
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
(3)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4分)
(4)据材料三判断此季节,图示陆地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判断理由。

(4分)
(5)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1分)
①a处可能为变质岩②b处可能找到石油
③c处可以挖南北向的地下隧道④c处比b处易被侵蚀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30.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G上层覆盖的沉积岩比F上方的沉积岩厚的原因。

(4分)
(2)判断图中B、C、G、F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新到老)。

(4分)
(3)该地区曾经历过哪些地质作用?(4分)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G处还是F处?理由?(3分)
2015下期高二地理期中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


1-5CACAB 6-10DCACB 11-15CCDDC
16-20ADCBC 21-25DCDB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西北—东南(1分)
(2)东北平原长白山(2分)
(3)水分(1分)
(4)过度放牧(1分)
(5)大兴安岭(1分)半湿润、半干旱界线(1分)400mm等降水量线(1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1分)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1分)
27.(10分)(1)答:可信。

因为挪威渔业发达,地处极圈附近,此时昼短夜长,在上午8时可见灯光闪烁。

(2分)
(2)答:可信。

因冬季此处位于西风带内,故顺风。

大西洋海水比地中海海水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故顺水(2分)。

(3)答:可信。

因地中海式气候冬季多雨。

(2分)
(4)答:不可信。

此处气候干旱,没有大片茂密的森林,也不可能野象成群。

(2分)
(5) 答:不可信。

因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出现,冬季没有台风。

(2分)
28.(15分)
(1)板块的张裂作用(1分),地壳断裂下陷形成(1分)。

(2)特点: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1分),原因:风由海洋吹向陆地(1分),地处迎风坡(1分),甲沿岸有暖流经过(1分)。

(3)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分);乙地沙漠则因为处于内陆(1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1分),水汽难以进入(1分)。

(4)特点:温和湿润(1分),理由:海洋等温线向南弯(较高纬)、陆地等温线弯向北(1分),表明时值南半球冬季,当地受盛行西风(西北风)控制(1分)。

(5)A(1分)
30.【答案】 (1)该地出现了地形倒置现象,G为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F为向斜,槽部岩层因受水平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C、F、B、G。

(3)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作用,搬运、沉积作用。

(4)G处。

隧道应建在背斜处,因为背斜结构结实坚固,不容易塌陷且无积水。

【解析】该地底部岩层发生褶皱,G处形成背斜,F处形成向斜,这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背斜和向斜的顶部岩层都有缺失,表层又有较完整、平直的C岩层覆盖,应为外力作用的侵蚀、搬运和沉积。

隧道应建在背斜处,因为背斜结构结实坚固,不容易塌陷且无积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