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润肠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润肠通便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润肠通便汤,对照组采用麻仁丸治疗。
治疗1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润肠通便汤对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疗效。
标签:功能性便秘;润肠通便汤;麻仁丸
腰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病,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该病有着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患者一旦发生骨质增生后腰部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变形,少数患者还可出现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1]。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对腰椎骨质增生伴有疼痛且急性期加重的患者进行治疗,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讨论
中医学将骨质增生归属为“痹证”、“腰痛”等范畴[2-3],认为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气血不足、卫气失调、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使脉络痹阻、经络不通,骨质异常生长,阻塞经脉,导致患者出现疼痛。
腰痛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腰痛多剧烈,且活动受限。
《内经》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髓。
随着年龄的增加,肾气逐渐亏损,导致气血逐渐枯竭,其主骨生髓之功下降,机体气血长时间的亏损后,导致患者肝血不足,经脉不能及时得到濡养,造成经脉的痉挛。
肝、肾同处于下焦,其发生亏损时,风寒之邪趁机入侵,致使经脉闭阻;或因跌倒损伤,导致经脉气血的亏虚,致使经络阻滞不通,血液瘀滞于腰部,产生疼痛。
故临床对其的治法主要以补肝益肾、强精健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为主[4]。
本组资料使用独活、木瓜、白芍具有较强的祛风通络及止痛的作用;红花、丹皮、穿山甲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的能力;牛膝、茯苓、泽泻能利水消肿,减轻患者血管水肿的情况,帮助组织对损伤进行修复。
针灸治疗该病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循经取穴”为原则,着重对患者的督脉、膀胱经及肾经的气血进行疏通,达到祛寒通络、益气除湿的作用。
临床将骨质增生称为骨刺,是临床不能治愈但又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疾病
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细胞的弹性减少,骨的关节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尤其是活动量较大,且供血不足的关节很难自身进行修复,受周围血液循环的影响,关节软骨呈代偿性增长,引起骨质早期发生增生性变。
骨质的增生性病变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被钙化,从而引发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的患者在无明显症状时无需治疗,当临床症状出现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等严重后果。
因此,应积极的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
夹脊穴在针灸学中的应用较早,位于第1~5腰椎棘突旁开0.5寸。
其所处的位置在现代解剖学中主要为脊髓神经的分布之处。
对夹脊穴进行针刺,能有效的使局部血管得到扩张,促进其对炎性因子的吸收,使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减轻,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现代有医者认为:使用针灸可有效的对患者进行镇痛[5]。
针刺时,神经细胞会释放一定量的止痛效果的内啡肽,加上神经附近常有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分布,针灸作用于神经根时,可引起动、静脉血管的扩张,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从而减轻炎症、渗出及水肿等情况,使患者腰部组织的痉挛、水肿得以改善,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腰椎骨质增生的保守治疗方法中,针灸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大多数的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骨质增生伴有腰痛且急性加重的患者使用针灸和药物合并的方法进行治疗,与同一时间段内单纯使用针灸进行治疗相比较,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因此,对腰椎骨质增生伴有腰痛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使用针药并用的方法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陈艳芳,柴英芳.针药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82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46.
[2]陈智勇,龙旭东.补肾活血化痰方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7):456-457.
[3]孙学东,姚华,姚杰,等.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膝关节炎[J].中医药杂志,2008,27(5):361-363.
[4]杨玲,雷鸣,陆红梅.温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2):105.
[5]冯军,任蓉,杨丽霞.针药并用对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64-166.
(编辑:何玉勤)。